知名人物 严隽永人物简介
Posted 海军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严隽永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严隽永人物简介
·严隽永
严隽永,无线电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家。对随机过程理论和积极干扰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了相控谐振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子开关控制振荡电路; 对分布计算、网络、数据库和计算机远程通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并研制成功了用于分布式综合数据处理系统的高速多路数据总线,指导开发宝钢1580计算机生产支撑系统,为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严隽永,1935年12月18日生于苏州木渎。祖父严良灿是当地著名的工商业实业家。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家乡,家人四处逃难。母亲带着比他大3岁的哥哥和他,经过艰辛旅程,逃到上海租界,与在上海工作的父亲团聚。从此,他便在上海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阶段。1948年小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市立育才中学,教师队伍中不乏具有进步政治倾向和学术造诣较高的人士。受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严隽永从初中时期就开始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课余文艺宣传,高中时期曾兼任学校共青团团委委员、宣传部长等,1954年6月刚满18周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7月严隽永高中毕业后志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大连第二海军学校 (曾名为海军机械学校,今海军工程大学) 第五期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舰艇电气工程专业。1961年被授予海军技术中尉军衔,后晋升为上尉 (1964年取消军衔制时)。1959年严隽永进入 (西安) 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攻读无线电工程专业,1960年完成学业后回海军机械学校任教,开设电子学课程。当年11月10日该校奉令扩建为海军工程学院。严隽永受命参加该院电子工程系的筹建,并参加有关课程的教学和师资培训管理工作。后来,他还参与电子工程系有关专业的策划和建设。1962年,他为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再次到 (西安) 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参与电子对抗教研室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随机过程理论及其在无线电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系统地研读了前苏联和美国的多部数学与科技理论专著以及大量文献资料,为以后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努力为海军建设开展科研教学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严隽永在 (西安) 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专攻电子对抗的理论与技术期间,在国外资料很难获得的情况下,为了教学的需要,严隽永与他人合著了 《无线电积极干扰理论》一书。其中由他撰写的无线电积极干扰 (即有源干扰) 的理论基础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各种信号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隽永还依其独立分析研究积极干扰的作用效果,撰写了题为 《起伏调频振荡对线性包络检波接收机的作用》 的论文。该文利用随机函数理论和函数渐近展开方法,并援用信号调制理论,分析了白噪声频率调制信号对于振幅调制信号的干扰作用。他在其中得出的最佳干扰理论结果与当时国外提供的实践经验数据相吻合。
1964年10月,严隽永被海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任命为海军工程学院无线电基础教研室副主任,担负起了筹建无线电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任务。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 开始,严隽永不得不中断他所热爱的专业工作。他曾被隔离审查,但他始终未放弃钻研学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攻读各种国外文献资料。1969年该院搬迁到湖北武汉。“文化大革命” 后期,海军院校调整,他所在的电子工程系搬迁至山西太原并单独成立了海军高级电子专科学校。严隽永继续留在海军工程学院,1973年被指派负责组建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和实验室,努力恢复被 “文化大革命” 破坏了的教学秩序。
1974年,严隽永经过理论分析和创造性思考,提出了 “相控谐振逆变原理”。当时为了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领导决定成立专门研究室,把分散的科研力量整合在一起。严隽永带领课题组参与组建研究室,建设课题组专用实验室,从采购设备到基本建设,无不亲自参加,并潜心进行相控谐振逆变器的研制。这是利用他所发明的相位控制开关原理调节振荡回路,将直流电源转换成稳定交流电源的一种新型逆变电路。它解决了利用开关控制方法保持功率振荡稳定的难点,实现了非机电式逆变。该逆变电路的创造性在于利用可控开关调节振荡回路。在此基础上,严隽永撰写了 《相控谐振逆变器分析》学术论文。该课题组由严隽永任组长,主持研制成功原型机。成员有闻立业、朱宛平和顾华明。该课题后获海军科技进步奖。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1978年军事院校也恢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严隽永依据上级的指示,参照发达国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我军的实践,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建了具有海军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严隽永历任该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直接从事第一线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成为学科带头人。1978年该专业招收 “文化大革命” 后第一期高考学生。他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带领专业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多项课题研究,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积极同装备和指挥自动化有关领导部门联系,使教学和科研与国防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为海军武器装备建设服务的特色。1983年起他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建立专业梯队。1988年严隽永被海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为计算机学科教授,1989年负责申请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学科点并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海军培养高层次科技干部 (包括研究生)创造了条件。
研制成功海用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交替之际,严隽永抓住国外刚刚萌芽的分布计算的动向,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研制分布式计算机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议。1983年被批准正式立项,成为海军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他同时主持研制 “舰载综合数据处理分布计算机系统”和 “战术实时操作系统模型” 两个项目,任课题组长。参加这些项目的还有他的研究生林伟国、冯杰、余少波、夏静和柏乐平等人。由此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高速多路数据总线系统(HJ-90),成为舰载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的一种可行的基础构架。在这个项目中,他对分布计算的有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许多论文。其中的 “具有总线结构的分布型微处理机基系统分析” 获1981年湖北省二级优秀论文奖。该分布计算项目在1991年通过海军鉴定,被视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5年严隽永主持研制某集团军 “计算机指挥远程通信系统”。他带领课题组成员章必雄、王晓农等,在实地野战环境中,背着机器,乘坐越野汽车,行程上百千米,进行计算机远程通信试验。在当时计算机远程网络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利用野战条件下常规长途通信基础设施实现计算机远程指挥控制系统,既保证了总体上的先进性,又利用了现有的技术装备,实属首创。该项目获1986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起,严隽永参与了由总参某部领导,旨在为指挥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的大型网络软件的分析与审定工作。这个项目有全国军内外十几个单位参加,严隽永在其中主持了一个拥有十多位成员的分组,负责对五大模块约两万多行程序代码进行分析,并亲自参与代码遍读分析。在半年时间内便提出了详细的分析报告。该分组中除了在学学生外,主要成员还有赵丽君、王希全、郑月华、刘孟仁。
此外,他也参与了撰写 《DECnet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实现——DECnet-VAX网络软件分析》 一书。
1987年,严隽永、曾垂昌、贲可荣等共同研制的 “指挥自动化数据库总体方案”,在比较国际上各种可行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挥自动化数据库总体方案的合理论证和选型,为有关部门的此类决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该项目获1991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严隽永参与了多项从国外引进装备的技术谈判工作。他认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就我军装备的建设和发展向有关领导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发表相关论文,如 《关于指挥与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这是他在综合分析国外资料和联系国内实际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重在为国内刚刚着手引进和研发这种新技术的同行提供原则性见解。又如 《论军队软件管理兼论海军软件开发中心的建设》,是根据他在一次由上级部门主持的研讨会上发言稿整理而成的,目的是希望对尚未被普遍重视的设备软件的开发与管理问题引起重视。这些论文对于当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与软件开发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在70年代后期,严隽永就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军用嵌入式计算机体系结构选型和开发语言选型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建议装备部门立项研究,并参与撰写提交了选型研究报告。在这方面他所领导完成的课题有: “海军计算机语言选型”、“海军计算机标准化系列化选型研究”等。他还参与了海军软件开发中心与装备数据库的策划和论证。他曾被聘为海军装备数据库领导小组成员、海军科技进步奖计算机应用评审组成员和海军工程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有关指挥自动化的论证与鉴定。
宝钢1580计算机生产支撑系统的成功开发
1990年12月严隽永转入 (上海) 中国纺织大学 (现东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任教授,并成为学科带头人,继续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1996年宝钢进入三期扩建工程,建设第二热轧厂。其中包括下层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在内的1580毫米热轧机系统是从日本引进的。宝钢集团一级层次的信息管理系统原先已经存在,就是中间层厂一级生产支撑系统需要另行开发。整个工程要求必须于1996年12月23日前完成并正式投产,时间非常紧迫。为此宝钢集团领导决定开发过渡型计算机生产支撑系统,以保证整个工程按期完成。作为宝钢占主要股份的宝利计算机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甲方) 承担此项任务,但当时该公司缺乏技术力量,难以承担此种规模较大、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于是该公司技术总监张国荣高工同中国纺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严隽永教授(乙方代表) 商定,双方协作开发,因为乙方已经具有这类系统研究开发的多年经验。双方于1996年2月27日签订协议。协议规定: 乙方承担设计方法指导、数据库设计指导及审定、数据库管理指导及编程指导等,并帮助甲方完成项目总体设计和解决后续阶段的有关技术问题。在当年元旦过后协议签订前,严隽永就亲自给宝钢和宝利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突击3周的培训,讲授ORACLE数据库等开发技术。接受培训的开发编程人员有30多人。培训工作都在晚上现场进行。春节过后立即开始软件开发工作,严隽永联合乐嘉锦副教授承担了此项任务,每周多次晚上赶到宝钢进行现场开发与指导工作。宝钢第一热轧厂原先的此类系统是从德国引进的。这次要靠自己力量开发,软件复杂度很高,实有相当难度。开始阶段,严隽永、乐嘉锦二人与宝钢生产部和相关技术人员多次讨论使用需求及解决方案,分析生产流程和软件结构。甲方项目经理是张志勇。在杨建夏、陈一华等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至1996年3月中旬就以较快的进度完成了总体设计。系统是服务器-客户机配置,在网络环境下工作,采用ORACLE数据库,并同上层、下层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当年7月完成了全部代码开发并进行测试,最后项目按时完成,保证顺利投产。半年后系统审定完全达到要求。该项目在新闻媒体作过报道,并获得宝钢科技进步奖。
1992~1997年,严隽永参与创建ORACLE公司与中国纺织大学计算机系合办的培训中心,开发上海机电控股集团管理信息系统MEMIS、上海山木高级时装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中日合作软件项目GREENIS等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从事计算机理论和应用课题研究的学术成果
严隽永指导和培养了许多研究生,并从事各种理论性和应用性课题的研究。80年代他指导研究生周国献在自动推理研究中提出一种不完全推理方法,并在专家系统中实现应用,论文“The Mixture of Incomplete Reasoning with Inexact Reasoning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Real Expert System” 介绍了这一成果。在由严隽薇与严隽永合著的 《计算机实时控制软件设计导论》中,严隽永依他对军用嵌入式实时指挥控制系统进行多年研究的心得,撰写了其中两章 《实时操作系统引论》 和 《实时软件设计方法 (二)》。由陈建荣、严隽永、叶天荣三人合著的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导论》,严隽永撰写了该书 《分布数据库可靠性》 和《实例研究》 两章。并与陈建荣合写 《分布式数据库的优化设计》一章。陈建荣、叶天荣两人是严隽永的学生。陈的学位论文和对分布式数据库并发控制问题的研究是在严的指导下完成的。
迄今,严隽永共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 《非单调推理及假说的发生》 是他对思维模型的一种假设,并探讨在自动推理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学科91教程剖析》 是对美国ACM和IEEE计算机学会关于计算机本科教学方案的分析与讨论;《ORA-CLE/CASE剖析》 是他长期从事ORACLE开发与培训工作中,对国外著名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CASE) 工具的解剖与分析;《网络环境中流式数据传输应用的开发问题》 是针对现代网络环境探讨多媒体流式数据结构的应用开发方法,已被 《香港现代教学论坛》 杂志2000年第4期转载; “System Management withinDistributed Object Environment using CORBA” 是对OMG/CORBA的应用研究,在2000年法国国际网络并行分布软件工程会议上作了报告; “从分布计算到移动计算”、“LBS移动资产管理基础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的进展”,反映了1998年以来他在一些高科技公司指导开发基于定位服务(LBS) 和移动通信产品的研究成果; “分布计算中代理机制辨析” 是自从他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分布计算研究以来,对其中的代理机制在概念和特性上的分辨与剖析,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并以实例说明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网格计算与更高层次信息化” 重在讨论当前学科前沿网格计算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
严隽永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 (原分布并行计算与固件工程) 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国际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会员; 80年代初参与湖北省暨武汉市计算机学会的组建,任理事至1990年调离武汉时为止; 曾任武汉软件工程学会理事,武汉智能系统与思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微机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
简 历
1935年12月18日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木渎。
1954—1958年 1954年上海市立育才中学高中毕业。
1954年7月参军,进入第二海军学校电气工程系学习,1958年毕业。
1959—1960年 在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学习。
1960—1962年 在海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任教。
1962—1963年 在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和重庆通信兵工程学院无线电工程系进修研读。
1963—1990年 在海军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工电子系和计算机系任教。历任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 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91—1999年 任东华大学 (原中国纺织大学)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
1999—2001年 任美国傲腾通信有限公司 (Octant Communications Co.Ltd. 上海) 资深执行顾问。
2001年至今 任上海睿通通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artwin Technology Limited) 高级顾问。
主要论著
1 祝宇辰,严隽永,等. 无线电积极干扰理论. 西安: 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出版社,1963
2 严隽永. 海军工程学院学术论文集·起伏调频振荡对线性包络检波接收机的作用,1963
3 严隽永. 相控谐振逆变器分析. 海工科技,1977 (2)
4 严隽永.具有总线结构的分布型微处理机基系统的分析. 海工科技,1980 (4)
5 严隽永. 论军队软件管理兼论海军软件开发中心的建设. 海工科技,1982 (2)
6 严隽永. 关于软件可靠性与软件质量的概念.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82(4)
7 严隽永. 关于软件结构的概念.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83 (4)
8 严隽永. 总线分布式系统规程问题 (一). 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86(3)
9 严隽永. 总线分布式系统规程问题 (二). 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88(2)
10 严隽永. 关于舰载分布式指控系统拓扑结构的发展趋势. 舰船导航,1988 (2)
11 Zhou Guo-xian,Yan Juan-yong. The Mixture of Incomplete Reasoning with Inexact Reaso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Real Expert System.Proceedings IEEE SMC’88.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88. ISBN: 7-80003-039-3/N. 9
12 严隽永. 非单调推理与假说的发生. 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89 (4)
13 集体编著 (严隽永等). DECnet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实现——DECnet-VAX软件分析.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
14 严隽薇,严隽永. 计算机实时控制软件设计导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15 陈建荣,严隽永,叶天荣.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导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16 严隽永,黄萧铭. 开放系统概念及其发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4,9—10
17 严隽永. 计算机学科91教程剖析. 计算机科学,1995 (1)
18 严隽永. ORACLE/CASE剖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9 (5)
19 严隽永. 网络环境中流式数据传输应用的开发问题. 计算机科学,1999 (6)
20 Jun-yong Yan,Ming-zhu Xiong. System Management within Distribu-ted Object Environment using CORBA. Proceedings ACIS SNPD 2000.Reims of France: Universite de Reims,2000. ISBN:0-9700776-0-2
21 严隽永. 从分布计算到移动计算. 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进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2 严隽永. LBS移动资产管理基础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进展,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3 严隽永.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的进展. 上海市信息化论坛,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24 严隽永. 分布计算中代理机制辨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 (AL)
25 严隽永. 网格计算与更高层次信息化. 计算机教育,2004 (4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严君平的主要事迹 严君平的人物生平 严君平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严君平 别名:庄君平、严遵、严子陵 所处时代:汉朝 信仰:道家思想 出生地:成都 职业:思想家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因势导之以善,蜀人爱敬 代表作:《老子指
本名:严光 别称:庄光、严遵 字号:字子陵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余姚 出生时间:前39年www.cha138.com 去世时间:41年 主要作品:《老子注》二卷
知名人物 严独鹤生平故事简介,严独鹤历史评价,严独鹤怎么死的?
严独鹤,名桢,字子材。生于1889年10月3日(清光绪十五年九月初九)。浙江桐乡人。他幼年家境清贫,刻苦攻读。十五岁考取秀才,十六岁肄业于上海广方言馆,习英文及数、理、化各学科。十九岁丧父,不得不谋职
历史人物 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简介,严子陵与严子陵钓台有何故事
人物生平严光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并在平乐山上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
历史人物 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简介,严子陵与严子陵钓台有何故事
人物生平严光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并在平乐山上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
【生卒】:约公元前1世纪【介绍】:西汉时期哲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姓庄,名遵,字君平;汉明帝的名字为刘庄,中国古代讲究避讳,即不得称帝王的名字,班固作《汉书》,将庄君平的姓改写为“严”,称其
历史人物 李严简介 李严结局怎么死的 李严和诸葛亮 李严为何被废为平民
中文名:李严 别名:李平,李正方 国籍:中国(蜀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南阳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www.cha138.com 职业:官员、将领 主要成就:参与制定《蜀科》 官
·严志达严志达,数学家。长期从事李(Lie)群、李代数以及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在特殊李群的拓扑,实半单李代数的分类理论等方面获重要成果。在把微分几何理论应用于研究齿轮啮合问题方面颇有建树。严志达于19
藤野严九郎(FujinoGenkuro),1874年7月1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逝世于19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
·严宝仁严宝仁,棉纺专家和纺织教育家。在四川乐山和天津连续执教近半个世纪,培养了大批纺织专业人才。在棉纺理论、新型纺纱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纺织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严宝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