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由戈变成枪 由剑变成刀 看中国古兵器历史

Posted 武器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由戈变成枪 由剑变成刀 看中国古兵器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由戈变成枪 由剑变成刀 看中国古兵器历史

这里只说军人们广泛使用的实战中的冷兵器,武术家们用的兵器不在讨论之列,也不讨论小说演义中所创造的兵器。

一,刀和剑

刀和剑的区别只在于剑是双刃的而刀是单面有刃。在石器时代,刀和剑很可能是区分不清楚的,到了青铜铸造武器时,剑和刀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

短剑,也就是匕首,有实用价值,例如由伍子胥策动的专诸刺杀吴王僚,按《左传.昭二十七》是在鱼中藏一剑,而《史记》上则说是藏一匕首。可见在古代记载中提到剑时有时就是指匕首。

长剑则很快就成为身份的象征,没有了实用价值。有名的例子是荆轲刺秦时,秦王竟然因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如果真要起防身作用,剑至少应该能方便的拔出来。在《考工记》中则明确地说上士、中士、下士各佩上制、中制、下制的剑。可见已经不是按战场上需要,而是按级别佩带不同的剑,可能和日本军官佩带指挥刀的原则类似。出土的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上刻有他的名字,很可能只是用于表征其身份的宝剑,而不是为了战斗。在《左传.桓十》中记载了虞国公贪婪,向虞叔先索要玉,接着又要宝剑,结果虞叔就把虞国公撵跑了的事。可见,剑已经成为和玉类似的东西。

短剑曾是防身和谋杀的利器,而长剑可能从来就只是摆设物。

相形之下,刀就没有那么高贵了。烹饪时要用刀,古代中国人吃肉的时候也像现代欧美人一样要用刀,防身、战斗都可能用刀。刀作为重要的短武器,一直到今日仍有实用价值,特种部队仍要配置刀(称之谓匕首、短剑皆可,但绝非长剑)。

为什么是这样?就是因为剑是双刃的。有刃,当然是为了砍削,但是,一次只能用一边的刃去砍,无法想象能同时用到双刃。所以,双刃纯粹是一种浪费。

仅只是浪费也还罢了,更要紧的是实用的双刃会使剑变得很重。为了砍时不易断裂,剑身必得有一定的强度,古代没有高强度合金,为此就不得不把长剑的剑身加厚加宽,也就是加重,以增其强度。相比之下刀只有单刃,要加厚到同样强度,原则上其宽度大约只需剑的一半就可以了,其重量当然也要比剑要轻的多。

据说在武术中练剑术时,主要是刺而不是砍,可能是为了避免过重,剑身不能太厚太宽,因而强度不够,如果砍过去,剑身易断,只好以刺为其主要功能。既然不砍,还要那两个刃作什么?两刃只是聋子耳朵了。这样,在实际格斗中,既然已经没有砍的功能,功效太差,长剑只能让位于刀了。

二,矛和戈以及戟

很可能矛是最早出现的长兵器,把竹、木杆前端弄得尖锐有刃,或更进一步,把锐利的石刀石剑顺着固连在长杆上,就是矛。用青铜铸造矛头,固连在长杆上,也是最早出现的武器之一。

但是,在车战盛行时期,最重要的长武器却是戈。和矛不同,戈是把有锋、双面有刃的短剑和长杆不是顺向,而是横向固连的一种长武器,推刺功能甚弱,主要有横击钩杀等功能。

战车前有牵引的马,当战车向敌冲锋时,马的本能使他们不会向对方的车迎头撞上去,所以,主要的战斗应该发生在侧面。用戈横击不但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可以利用车运动的动能;而车行较快时,横向用矛直刺的准确度可能下降。这样,戈就成了第一重要长兵器。汉字中许多和战争杀戮有关的字,如战、戎、戮、戡、武等皆和戈有关。可见在中华文化的肇始阶段,戈是最显赫的重要武器。

但是,最有力的攻击还是奋力前刺,矛不可能由战场上消失。由于马伤或车损,双方战车相对静止或很慢运动时,前刺击就优于横击;对于步卒,更是这样。于是戈矛并存,但戈的地位要显赫的多,可能的原因是作战时贵族们、将军们都是在战车上的,他们的主要武器是戈而不是矛,武器因主人而贵。

很快就出现了戟。戟就是戈和矛的结合,是戈的前部加上有前刺功能的部件,也可以说是在矛的前部加上可以横向钩杀的部件。应该说,在当时戟是一种先进的武器,其功能是较齐全的。

随着车战退出战争的历史舞台,戈也就消声匿迹了。但是具有前刺功能的矛和戟仍存在。直到魏晋时期,戟仍是重要长武器之一,不过,接着,戟也退出了。既然戟有着较强的功能,为什么会消失?很可能和战斗部的重量有关。

古代的长武器,在可能的情况下,杆尽量弄的长一些。双方接战时,较长的武器可能较早杀伤对方。在《考工记》中说长武器一般不超过三倍身高,也就是不超过四、五米。但据称在考古发掘发现有杆长达六米的长武器。持握长武器时,双手间距不过一米左右,杀伤部分的力臂要长出四五倍。根据杠杆原理,杆越长舞动长武器时所需的力越大,为了灵活有效,长武器的前面杀伤部应尽量轻一点。戟具有双重功能,其杀伤部的重量大约应是矛的杀伤部两倍,这样,在实战中,其笨拙度就要比矛高很多,对方避躲要容易些。

这样,戟就逐渐退出了。可见,功能多的先进武器并不代表真正有效,不一定最有生命力。

三,矛和枪

简单的说,矛就是在长杆前端固接一个短剑,其杀伤部不但有尖锐的锋,而且还有刃,也就是说不但可以前刺,而且还可以横击或上挑。但是,为了刃能起作用,通常矛的杀伤部较长,这样其重量也要增加;为了能有效横击,杆的强度及硬度也应保证,这也不免增加重量。

实际上,在杆较长时,横击和上挑的功能是较难发挥和奏效的,前刺就成为矛的主要功能。既然如此,杀伤部的刃就成为多余。于是,单只有前刺功能的枪出现了,这就是枪,唐宋以后一千多年中就成为冷兵器中最主要的长武器。这又是功能多生命力不一定强的一例。

为了防止敌人的血顺着杆流下,枪前部增加了缨,这就是红缨枪,直到抗日战争时仍可看到其影子。

戟的消失,矛变成枪,功能减少,重量减轻,这倒是在长武器进化中很有趣的规律。直到今日,减轻武器重量(特别是对步兵作战武器)仍是重要的。

有人认为矛和抢并无区别,不过,认真的说,古代称矛的武器确是杀伤部有刃,而后来习惯称枪的武器确是只有前刺功能。不能说张飞用的丈八长枪,也不能说抗日战争时儿童团站岗时手持红缨矛,说二者有区别是合理的。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睡完就跑的安东尼把东征变成毁灭之旅

安东尼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好比是埃及艳后的舔狗,他的失败刚被归咎为命运。安东尼一度是凯撒最看中的副手,他也以凯撒的继承人自居,不但接盘了凯撒的女人克娄巴特拉,还试图完成凯撒未竞的事业——征服帕提亚帝国。

历史军事 古代战争中的救急兵器——塞门刀车

塞门刀车是在城门被攻破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24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刀车是打造得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

古代的“枪”杆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基本上都处于冷兵器时代。那个时候的战争的武器大多都是刀、枪杆之类的兵器。由此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兵器。但是,在战场上大多时候还是使用刀、枪和箭羽之类的。要说到其中最常用到的,那就要数长

滇缅公路如何变成了史迪威公路

  来自马塞诸塞州伍斯特的阿尔伯特·G·格鲁思中士在龙陵附近滇缅公路旁的这家修理所,用已修理好的反坦克枪射击。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赫伯特·B·布赖恩特中尉(左)也在查看这件武器。

将9张黑白照片变成彩色照片,带我们穿越时空

1.1937年波士顿小男孩正在购买热狗2.1950年一个男孩炫耀他的射线枪3.1923年测试的防弹背心1923年发明了真丝和尼龙混合织物的软质防弹背心4.1931年美国大萧条期间1929年-1939年

历史人物 黄八妹原是土匪,为什么最后变成了一位抗日女英雄

2011年4月11日,由我参与策划主讲的《“双枪女侠”黄八妹》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往事》栏目播出,这部文献纪录片讲述的就是金山卫成长起来的一位抗日女英雄——黄八妹,而她不平凡一生,是从土匪生涯开始的

历史百科 从集体防御变成进攻性军事同盟——北约抛出新战略概念

从集体防御变成进攻性军事同盟——北约抛出新战略概念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左)和克林顿1999年4月23日至25日,北约19国首脑聚会美国首都华盛顿,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4月24日,北约首脑会议在通过了重

兵器百科 美国莫斯伯格500霰弹枪

美国莫斯伯格500霰弹枪莫斯伯格500是美国莫斯伯格父子公司专门为警察和军事部队研制的泵动式霰弹枪。研发历史莫斯伯格500(Mossbergmodel500)霰弹枪由莫斯伯格父子公司在1961年推出,

历史百科 问兵器类之创作

问兵器类之创作《拾遗记》曰:“庖牺造干。”(干,或谓之盾。)至若剑、戟、戈、矛、甲等,为蚩尤所造(蚩尤为神农时诸侯)。胄、炮、弩、枪,为黄帝所造。刀、弓、矢等之创作,说者不一,大抵亦出于黄帝、蚩尤战争

玉里看中国》连载(二十)

摘要文艺派十足的启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王”啊!因为从他开始,部落联盟变成了国家,最高领袖有了自己的正式职称「”后”,也就是王。王的位子也不再禅让,而是名正言顺地直系世袭了。中国的王权时代就此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