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早期部属为何多出自寒门

Posted 寒门

篇首语: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早期部属为何多出自寒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备早期部属为何多出自寒门

2、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刘备早期部属为何多出自寒门

建安七年,四十一岁的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寻得了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谋臣诸葛亮,并且也在前一年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刘表的地盘上自谋生路。笔者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作为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四十一年的生涯算作他早期的创业经历。然而,作为《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是汉室后裔、帝室之胄的刘备为何在早期奋斗过程中身边鲜有名士大贤,反而多是一些出身寒门的卑微之人,有些甚至是当时士人所瞧不起的旁门左道。

刘备初出茅庐时,身边有三位于史有载的部属,这三位分别是关羽、张飞、简雍。关羽本是河东郡解县人,早年因在家乡犯罪受到通缉流亡到涿县。张飞、简雍都是涿县本地人,张飞在刘备募兵时应征加入刘备的队伍中,简雍则是刘备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从关、张、简的出身可见刘备得到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赞助以后在涿县广募兵马,“年少者争相附之”。因为这样的缘故,逃犯关羽、籍籍无名的张飞、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简雍就加入到刘备的队伍当中,理所当然的成为刘备一生之中的核心部属,也就是嫡系人马。刘备经过三番四次升官易职后,在投奔公孙瓒后结识了赵云,并在建安五年于邺城接收了赵云。赵云年轻时就因武艺高强而小有名气,但因他出生布衣在投靠公孙瓒后并没有被重用。直到刘备去世后,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将他从杂牌将军升迁为正牌将军。

刘备赴豫州牧任上,在徐州与当地大户糜竺结为亲家,娶了糜竺的妹妹糜氏。后来曹操击溃刘备时,糜竺与弟弟糜芳一同随刘备转战各地。值得一提的是,在豫州牧任上,刘备招募到一员猛将陈到。陈到,汝南人,长期从事保卫刘备生命安全的近卫工作,后来官至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孙乾,北海人,是刘备入主徐州后经东汉名士郑玄推荐加入刘备集团的。其早期事迹已佚,不过从其能力来看想必也并非出自名门望族,纵观东汉末期大族也没有孙姓一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前曾有荆襄名士徐庶投靠他。徐庶,本姓单,出身寒门。初平年间与石韬一同来到荆州,并在荆州结识诸葛亮、司马微、庞统等人,一时间名声大噪。后来刘备新野兵败逃跑时,徐庶因其母被曹军掳去只好辞别刘备转而北上投靠曹操。

在早期刘备集团中,关羽、张飞、简雍、孙乾、徐庶皆出身寒门,他们大多少不知名。赵云则是因武艺高强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寒门子弟,陈到身份难辨,但汝南距陈国、颍川等陈氏望族之地很近,不排除其出身当地名门的可能。至于糜竺、糜芳纯属徐州富绅,只因身处乱世大搞政治投机嫁妹资财给小舅子刘备,最终也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家子都随刘备南下亡命去了。刘备早期的部属基本上就是笔者一一列举的这些人,当然在《三国志》中曾经记载过冒出一些名的刘备部属,如《武帝纪》中的夏侯博被曹操所擒,但这些在史书中露个名的无名将领基本上没有任何显赫的家世,毕竟历史是结合政治需要给胜利者和名门望族写的家谱,哪里会为那些籍籍无名的小人浪费纸张呢?

虽然刘备早期的部属大多出身寒门,但是刘备本身结交的却多是一些名士大德,如他少年时师从东汉经学大家卢植,与公孙瓒为友,结识孔子后人孔融、四世五公的袁绍、名声远扬的曹操。甚至连反覆无常已成流浪犬的吕布都能倾心相交。这样看来,如此弱小的一支队伍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吞并的局面中获得一席之地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为何这些出身寒门的卑微之人愿意投靠刘备呢?笔者认为有如下理由:

其一、刘备虽然名为汉室后裔,实际上却是一位出身在单亲家庭的草根,他少年与母亲以织席贩鞋为生,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中下层民众所感受到的他也能感同身受。正因为刘备少年苦难的经历才能让他不高高在上,能与这些出身寒门的子弟们平等的对话,这也就更加有利于他在这些寒门子弟中树立威信,从而发现其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且量才而用。

其二、刘备做事坚持“以人为本”,他认为成就大事需靠民众的支持,一旦失去了底层民众的支持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这样的用人观使得刘备在用人取材上能够真正做到不拘一格,无论是有犯罪前科的关羽,还是出身寒门的徐庶,亦或很小就成为孤儿的诸葛亮,他们都能与刘备推心置腹,从而彻底的信服刘备,完全的帮助刘备。

其三、刘备前期势力很弱,这些寒门子弟更容易在这样的一支队伍中崭露头角。试想若刘备帐下猛将千员,战甲百万,关羽、徐庶这样的人还能入得了刘备的法眼吗?

其四、刘备名声一直很好。无论刘备兵败溃逃,总是有人愿意接纳他,而且他走到哪里好名声就能够传到哪里。

笔者认为正是基于刘备的苦难出身、以人为本的人生观以及其势力弱小的因素,再加上刘备的好名声、好做派,使得许多草根更加倾心于他,这也使得刘备在最危难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不怕苦、不怕牺牲的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与他同舟共济,一同开创季汉政权美好明天。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

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

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 三国9中像张飞这种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统帅。。。。

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是赵云一开始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

相关参考

揭秘三国时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

三国里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揭刘备不重用赵云根本原因

  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

蜀汉历史第一大冤案,魏延究竟为何要“谋反”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汉,深得刘备依赖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领部属随刘备入蜀,想为光复汉室建立一番功绩,因而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夺取汉中,封汉中王,迁治成都,

刘备急于称帝为何曹操却一生不想称帝? 三国时期

很多人一直说,诸葛亮如果想当皇帝,可以轻而易举的废除刘禅并取而代之,没必要为此推测争执的面红耳赤,看着曹操父子两代人完成代汉自立的过程,或许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了解取代汉室难度有所裨益,自董卓及其部属李

徐庶为何不学关羽返回刘备的阵营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多数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

徐庶为何不学关羽回到刘备身边 三国谜案

...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

徐庶为何不学关羽回到刘备身边 三国谜案

...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

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在尚未代汉之前,便采纳了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能而有识鉴的官吏,充任本郡的中正之职,负责访察

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在尚未代汉之前,便采纳了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能而有识鉴的官吏,充任本郡的中正之职,负责访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