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曹建猷人物简介

Posted 专业

篇首语:时机未到,资格未够,请继续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曹建猷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曹建猷人物简介

·曹建猷



曹建猷,铁道电气化工程技术专家、教育家。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长期从事铁道电气化与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为我国铁道电气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在制定我国铁道电气化采用 “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决策和在牵引供电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曹建猷,1917年7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在小学上学时,参加过多次抵制日货的运动与游行,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进入初中后,姑母曹孟君订阅的《生活周刊》等进步书刊及邹韬奋先生的 《小言论》对他的影响很大,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为了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立志学科学当一名科学家,实现科学救国。1929年至1936年,在长沙私立岳云中学读书。1936年考入上海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40年6月毕业后,上海电力公司等单位以优厚的待遇想聘任他。但出于民族感(当时上海为日本占领区),曹建猷毅然到内地去工作,经长途跋涉到达昆明。1940年8月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任助教,三年后升为教员。担任过电机学及电力系统方面的教学。1945年与夫人姚晳明均考取公费留学。同年11月至1950年9月在美国波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当研究生。主要钻研电力系统及自动化。1950年9月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MIT同步电子回旋加速器》( 《Betatr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T Synchrotron》),其分析与试验方法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应用。1947年8月至1950年9月,当研究生期间,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及纽约市立学院兼任过讲师。毕业后,至1951年8月,在纽约市国立学院担任过客座讲师。

早在去美国的途中,以及随后在美国的几年中,曹建猷目睹中国人在国外受人歧视,盼望祖国有一天能强大起来。从1948年起开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事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使他深受鼓舞,开始考虑回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为深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中国人民的一员,曹建猷感到无比的激动,他曾写道:“忽然看到祖国的光明,那种从死灰中复苏的心理是无法形容的”。美国侵略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克服签证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全家回国。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为新中国建设培养技术人才的工作中。从1951年8月开始直到现在,曹建猷一直在唐山工学院担任教授。(唐山工学院在1952年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1971年迁到四川后,又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了40多年,桃李满天下。曹建猷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和第七届的代表; 1978年至1983年曾任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1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铁路、公路、水运分组组长、顾问。1987年6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我国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



1952年,曹建猷担任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系主任。他认识到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必将发展,就着手办这方面的专业。开始叫 “电气化运输”专业,主要是培养铁道电气化供电系统设计、施工、运行和电力机车设计、制造、运行方面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当时我国还没有任何干线电气化铁路,也从来没有人办过这方面的专业。在师资和设备等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曹建猷带领一批教师,并以身作则,边学边教,艰苦创业。1956年培养出了第一届学生。他们正好赶上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区段建设的需要,成为我国铁路电气化的开路先锋和后来的技术骨干及领导。从1959年开始,为了适应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他的主持下,“电气化运输”专业先是在高年级分为两个专门化,后来分为“电力机车”及“电力铁道供电”两个专业,奠定了我国铁道电气化教育的基础。这两个专业,在曹建猷的直接领导和亲自任课下,几十年来为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已成为技术骨干和专家。

1956年,曹建猷开始指导铁道电气化的研究生。

“文化大革命”后,曹建猷继续担任电机系系主任,在大好形势的鼓舞下,他精神振奋,干劲倍增。继续在教学第一线讲课、编教材、搞教学改革,在他的主持下原有专业得到新的发展。“电力机车”与“电力铁道供电”分别改名为“牵引传动与自动化”和 “铁道电气化”专业,同时均属于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

曹建猷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及学科梯队的建设。除了自己直接从事科研活动外,铁道电气化方面的许多科研成果都是在他的直接领导和鼓舞下取得的,并通过各种科研工作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从1960年开始,他就以高度热情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研究课题。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是由铁路区段的调度所对铁路沿线的变电所、分区亭和其他电气设备进行综合遥控、遥信及遥测的先进技术,对于提高供电质量、保证安全供电有重大意义,是电气化铁道必然的发展方向。曹建猷非常重视这项研究。在研究人员、设备及研究方向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指导,使这项研究工作在我国铁道电气化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63年完成的宝凤段无接点综合远动装置获国家新产品二等奖。1975年,他又亲自与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商定,为石太线研究新的晶体管远动装置。该装置1978年投入运行成功,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和铁道部高校科研一等奖及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为我国电气化铁道实现远动化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又继续支持和指导多微机远动系统的研制,该项目1987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发展成为产品,广泛用于我国干线电气化铁路,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

牵引供电系统计算机仿真及电气化铁道计算机寻优设计等课题,也都是在他的热情关怀和指导下取得了优异成绩。60年代,在曹建猷的领导下就开始了用模拟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力牵引计算的研究。以后开始应用数字计算机的研究。已完成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能够用计算机仿真牵引供电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测出牵引网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电流谐波及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有些成果在国外尚未见有报导。

在曹建猷的带领下,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83年,在国务院第一次评定学位授权时,就批准西南交通大学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有硕士、博士授予权,曹建猷为首批博士导师。该学科现已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百余名。

对我国铁道电气化采用先进电压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曹建猷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制订我国科技发展12年规划的工作。与我国著名科技专家们一起全面地研究和制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蓝图。他敏锐地认识到铁道电气化对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重大意义,决心为这一事业献身。在总结时他曾写道: “加速器和自动化方面几次征求我对专业的意见,经过考虑,最后仍决定继续我已开始的铁路电气化专业。原因是这方面的人很少,国外也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可以回国。如我改行,将对这个新生的专业起不小的影响。”曹建猷看准这一事业的深远意义,一抓到底。他不仅坚持为我国铁道电气化教育事业奋斗了数十年,而且在铁道电气化的重大技术决策中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曹建猷首先进行了铁道电气化电流、电压制的研究。这是涉及到我国铁道电气化发展方向最关键的技术决策问题。关系到电力机车的型式、供电系统的制式和结构、电气化铁道的运能以及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五十年代,当时电气化铁道线路最长而且有多年运行经验的苏联,采用直流电压制,由铁路沿线的变电所以3千伏的直流电压向电力机车供电。西欧有些国家采用低频 (50赫工业频率的三分之一) 交流电压制。工频交流电压制 (采用交流电力机车,由25千伏的单相工频交流电压供电)只在法国等少数国家作试验性运行。25千伏的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由于电压高,牵引网导线可以较细,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可以较长,牵引变电所的总数目较少,因而铁道电气化的投资及维护费用较低,而且电力机车的功率可以较大,对提高运输能力更有利。但是,交流电压对沿线的通信的电磁干扰十分严重,这是它的严重缺点,为此,沿线通信线路必须采用电缆或其他抗干扰措施。直流电压制则与此相反。另外,直流电压制在世界上已有多年成功应用的经验,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则处于试验阶段。因此,25千伏的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和直流电压制孰优孰劣,便成为当时国际上发展铁道电气化的争论焦点。在我国,铁道电气化刚起步,采用什么制式关系到长远发展方向,因此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曹建猷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的特点,认为我国应选择工频交流电压制。在他亲自主持下,又组织专题组,对此课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试验,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强有力的论据。1956年,曹建猷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国电气化铁道应采用何种电压制》的文章。在铁道部一些学术论证会上,对当时国内外争论不下的 “交流制”和 “直流制”提出了自己的论据和建议。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曹建猷的建议取得国内同行专家的支持和共识,被铁道部采用。经国家正式批准,工频交通电制被定为我国电气化铁道的标准。这使我国电气化铁道从一起步就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基础上发展。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采用这一技术决策是正确的、先进的,能减少能耗和投资,提高运能,已为我国铁路运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这一标准也更适合发展我国高速及重载电力牵引的需要。

在我国城市及工矿电力牵引制式的确定上,曹建猷也起了重要作用。他认为地下铁道及工矿电力牵引有自己的特点,受隧道净空及电力牵引对城市通信干扰的限制等,不应像铁路干线那样采用交流电压制,而应采用直流电压制。他的意见最后被采纳。

1957年,曹建猷参加中国铁路电气化考察团,任副团长,赴苏联、波兰、东德、捷克、匈牙利等国考察。1960年参加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凤州区段的通电试车工作,任开通验收领导小组副组长,解决了不少关键技术问题,使通电试车工作圆满完成,为我国实现铁路电气化作出了贡献。

曹建猷,在理论上,对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牵引网是向电力机车供应电力的网络,由于机车是活动的,在起动、制动、上坡、下坡等情况下,电力机车从牵引网上取用的电流大小都不同,而且,线路上同时有多少电力机车,它们如何分布、如何运行,都是随机的。因此,如何计算牵引网的电流、电压、能耗以及设计供电系统,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曹建猷采用概率论和随机过程作工具,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计算和设计方法。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 《铁道电气化专业学术会议报告集》上先后发表了 《交流牵引网电计算的普遍公式》及 《牵引网电计算的严格公式》 等论文,并编著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电力铁道供电》及《牵引变电所》等书。为我国在铁道电气化供电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积极投身新学科,为开设新专业作出贡献



曹建猷对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关心,带头亲自参与。除创办铁道电气化方面的专业外,在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及“信息工程”等专业上,他都是带头人。

曹建猷看到计算机技术的远大发展前景,早在1958年,在他任系主任的电机系就增设了计算机专业,1962年第一届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专业调整时暂停办。1978年,根据形势发展,年已花甲的系主任曹建猷,满腔热忱,亲自带领三位骨干教师在全国各地进行了计算机专业调查,认真研究和确定计算机专业方向,及时再度办起了计算机专业。他首先抓培养师资,为教师开讲了电子计算机讲座,自己编写并亲自刻写油印了 《电子计算机技术讲座》讲义 (上、下两册)。组织了几位骨干教师,力争朝夕,进行教学和科研。1979年就招收了第一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7名。他亲自走上教学第一线,带头开新课,为研究生及本科生讲过“算法分析与设计”、“离散数学”、“应用代数”、“结构化程序设计” “编译原理”等课程。编著了《离散数学》。在他的直接带领下,计算机学科建设进展很快,1983年该校就成为我国第一批有权授予“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的院校之一。现已毕业了十多届本科学生,培养了一百多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及信息专业方面的许多重大研究成果,也是在曹建猷的启迪、鼓励和支持下完成的。

重视培养和提拔年青教师



作为系主任、副校长,曹建猷对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关心,把这看成是办好学校的最关键的问题。对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他一贯严格要求。常以老交大严谨治学事例引导青年教师。对他们在学术上的新见解和新思想,他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并尽量创造条件,使其尽快成功。在对待人才上,他大度无私,开诚相见,从不怕别人超过自己,看到中、青年的成就时,总是如获珍宝,大力支持。

1988年西南交通大学力学系青年在全国力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时,他高兴地写道:“学校今年喜讯多,新校址开始启用,七名青年人在全国力学竞赛中获奖。”

1981年在评定教授职称时,他首先推荐电机系的一名副教授提升为教授,这件事对习惯于论资排辈的教学界无疑是一种冲击。其他系也引起了强烈回响,接着也推荐了几名早已具备条件的教师提升为教授。从此,学校才出现了建国以来大学毕业学历的教授。

1988年在职称评定工作时,开始没有考虑青年教师的高级职称。后来曹建猷向学校提了建议。11月,学校决定按省里的指示再补评一次,并把青年教师的职称问题作为一个重点。结果评出了6人,年龄从30岁到40岁。使中青年教师受到很大的鼓舞。

对于派往国外的留学人员,出国前曹建猷经常向他们介绍情况,帮助他们选择方向。到国外后,曹建猷仍常常通过书信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研究工作。对于具备条件的中年教师,曹建猷总是鼓励他们勇挑重担,让他们指导研究生,使他们早日成为学术带头人。

襟怀坦荡,老当益壮



1966年的6月,“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刮到了学校,曹建猷当时正在铁道兵某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一份电报催他回校。到校后,夫人突然离世的事件,满墙的大字报,像睛天霹雳一样,使他不知所措。他曾一时感到绝望。但冷静下来一想,他觉得 “党的事业是伟大的,个人,算得了什么呢……”,想通了,很快便投入了“改造”,而且劳动很自觉。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他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教授,与一群青年教师同住在单身教工宿舍,生活十分融洽,成为青年们的良师益友。他怀着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坚定地,实事求是地,以自我改造的态度,经受了那一严酷时期的考验。

“文化大革命”后,他继续担任电机系系主任,又担任了副校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热情奔放地投入工作,大抓全校的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工作,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工作等等。还亲自讲课,刻写讲义,在机房上机搞研究。每学期都大大超过工作量。他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他的这种老当益壮孜孜不倦的精神,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赞扬和爱戴。

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铁路、公路、水运分组组长,连任第六届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等。

1985年他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铁道部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

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经常以自己在两种社会及两种制度下的亲身经历向青年们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入党申请时他说:“应当为党作一些有利于中青年人的工作,并且自己应当首先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争取入党。”

1987年,70周岁的曹建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时曾写道:“过去我总以为是一匹‘不赶就跑的马’,在为社会主义工作。现在体会到,一个受制约的马和一个放荡不羁的马有多么不同! …还是把心交给党吧!”

作为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曹建猷更加激励自己不断在学术研究、教学上忘我耕耘,决心更加坚定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

简历



1917年7月19日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

1929—1936年 长沙岳云中学读书。

1936—1940年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读书,毕业获工学士学位。

1940—1945年 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助教,教员。

1945—1950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1950年9月获博士学位。

1950—1951年 美国纽约市立学院客座讲师。

1951年— 唐山铁道学院 (1971年迁四川省后改名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1952—1983年 历任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兼电机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4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论著



1 曹建猷. Betatr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T Synchrotron.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论文. 1950.

2. 曹建猷. 我国电气化铁道应采用何种电压制. 人民日报,1956.

3 曹建猷.交流牵引网电计算的普遍公式.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试册 (第一册). 1964.

4 曹建猷. 牵引网电计算的严格公式.铁道电气化专业学术会议报告集. 铁道出版社,1965.

5 曹建猷. 电力铁道供电. 唐山铁道学院,1965.

6 曹建猷等. 牵引变电所. 北京: 人民铁道出版社,1960.

7 曹建猷. 电子计算机技术讲座. 上、下册. 1978.

8 曹建猷.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9 曹建猷. 离散数学.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相关参考

老照片加新景色 记录秦皇岛时代变迁

八十年代工人文化宫(黑白照片,秦皇岛市档案馆提供资料图片);2017年8月20日,这是拍摄的秦皇岛工人文化宫。(曹建雄摄)1954年至1956年二中最老的校门(黑白照片,秦皇岛市档案馆提供资料图片);

历史秘闻 老照片加新景色 记录秦皇岛时代变迁

八十年代工人文化宫(黑白照片,秦皇岛市档案馆提供资料图片);2017年8月20日,这是拍摄的秦皇岛工人文化宫。(曹建雄摄)1954年至1956年二中最老的校门(黑白照片,秦皇岛市档案馆提供资料图片);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