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嘉震人物简介
Posted 海军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对你闹,你对我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嘉震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嘉震人物简介
·陈嘉震
陈嘉震,航海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航海教育和航海科学研究,特别在航海天文学研究方面,他发表的 《航用天体高度方位表》 和 《天体高度方位图》 属国内首创,经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校实践验证,该成果具有能解决舰船快速定位和提高准确度的优点,受到国内广泛的采用和欢迎。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重视基础理论教育,治学严谨,培养了大批海运科技人才,为发展我国的航海高等教育和航海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陈嘉震,原名家振,字植泽,1913年2月6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5岁丧母,11岁丧父,靠族亲接济,就读于福州市英华书院、汉英中学、青年会中学等学校。1929年秋读至高中三年级,经济愈益困难,适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所属福州马尾海军学校向全国招生,他怀着建设海军、报效祖国的理想,于1930年春,前往南京海军部参加考试。当时全国包括海外华侨报考的考生共数百人,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学科测试,他以优秀成绩被录取,全部录取的学生共100名,他名列第十。再经3个月甄别学习,他作为32名正式录取生之一编入第五届航海班学习。1934年12月经毕业考试及格的30名被送往南京水鱼雷营学习舰课及海战等军事专业课程。开课不久,1935年6月突奉海军部长陈绍宽命令: 第五届航海班毕业考试名列前8名的学生立即到上海候船,前往英国皇家海军深造。陈嘉震亦在其中。
1935年8月抵达英国伦敦,到一艘皇家海军巡洋舰进行航行练习,边上课、边实习,全部学程15个月。结束后,1937年1月被送往英国格林尼治 (Greenwich) 皇家海军航海学院学习专业课程。一年后,根据每人学习所长,陈嘉震被送英国朴次茅斯(Portsmouth)军港内皇家海军航海专修学院深造航海专业。1939年春,学成归国。时值抗日战争最艰难阶段,半壁河山,沦为敌占区,几经跋涉,绕道河内、凭祥、南宁、桂林、贵阳,抵达重庆。到海军总司令部报到时,随身所带的书籍、资料、乃至衣物丢失殆尽。但这些都没影响他决心参加抗日救国的初衷,立即接受任务,参加皖南海军长江布雷游击队,在安徽贵池至南京一带江面游击敷设水雷。1940年秋,调往长江宜巴区海军要塞第一总台及长江渝万区海军要塞第四总台扼守重庆门户。当时,前线生活非常艰苦,陈嘉震从英国留学归来,即赴前线,能与士兵同甘苦、共命运,严守阵地,临危不惧,完成阻敌任务,深受战士的爱戴和尊敬,极大鼓舞了战士们同仇敌忾、誓死报国的士气。
1943年8月,陈嘉震被派往贵州桐梓海军学校任航海教官兼学监。这个学校就是原来的福州马尾海军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迁福州鼓山涌泉寺,1938年9月再迁贵州娄山关下的桐梓县,全部校舍挤在当地豪绅金家祠堂 (金家楼) 及楼前的一块小空地上,非常简陋,非常拥挤,师生员工生活异常艰苦,然而这个学校一直坚持1866年 (同治六年)左宗棠、沈葆桢创办船政厂校时所树立起来的严谨学风、实干精神和专心育人的师德与校风,陈嘉震在这所学校与学生相处四、五年中克服各种困难,尽心把所学到的当时最新的航海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同时也从学生的不断茁壮成长中看到,只有使青年受教育,学好科学文化,才能洗雪国耻、振兴中华。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于1945年底罢免陈绍宽,派他的嫡系、陆军出身的桂永清接管海军总司令部,所以陈嘉震一返回上海,立即向当时的上海海军军官学校辞去职务,接受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航务管理系的聘请和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科的聘请,到该二校担任教授。他把马尾海军学校的传统学风和实干精神及专心育人的作风带到这两所公立学校的课堂上,严格课堂纪律,对学生的作业亲自批改评分,哪怕讲授多次的课程,上课前夕,必定重新写出讲授提纲,从不懈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上海形势非常混乱,公共交通时常受阻,其时陈嘉震家住平凉路口,交通大学则在徐家汇,两地相距约在20公里左右,他徒步当车,依然准时赶去上课,从不缺席、迟到。这种对教学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受同事及听课学生的敬仰钦佩。
1949年上海解放,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被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陈嘉震被委派为该校的校务委员会委员,学校恢复上课。不久,学校改名为上海航务学院,原交大航管系及海事学校航海科均并入航务学院,陈嘉震仍被任为校务委员,并担任航海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教务长等职。鉴于我国航海天文定位所用的计算表,一向采用英美国家所出版的计算表,陈嘉震决心填补这项空白,在教课及校务之余,专心于研究编制有中国特色的《天体高度方位表》,院领导将此项研究的初步成果送上海解放日报发表,受到社会注意,也引起了国内各航海学校教师在教学之余开展对航海科学技术研究的兴趣。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交通部所属的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等三校合并起来,在大连成立了大连海运学院。陈嘉震被任命为航海系教授、副教务长、水管系主任等职,他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天体高度方位图》。这项成果经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校实践,证明具有解决舰船快速定位的优点,苏联专家对此“天体高度方位图”给予很高的评价,在苏联出版的航海学教科书中给予详细介绍。该图曾由人民解放军海军航海保证部刊印供内部使用。陈嘉震在大连海运学院工作期间,还曾研究编制了“天体高度方位速算表”,发表于大连海运学院学报第一期上。
在大连从事教学期间,还相继被选举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旅大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旅大市科普协会会长,旅大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6年间,进行了大量社会活动。特别是在任科普协会会长期间,他热心组织和指导学术活动,做过二十多次大型演讲活动,并为积极推广技术革命作出了贡献。
1959年1月,交通部决定在上海重建一所海运学院,调陈嘉震参加筹建工作。建校工作进展顺利,当年就招收航海系、轮机系新生各一班。新学年开始,新生陆续报到,一边上课,一边参加建校劳动。当时陈嘉震任教授兼副教务长。
1963年5月,交通部新建的万吨远洋轮“跃进号”首航日本途中,在近韩国附近海面触礁沉没,受到海外航运国家报纸舆论的刻薄挖苦。周恩来总理认为这是我国航海事业上的一桩耻辱事件,一定要加强航海科学技术研究,便责成交通部长王首道从速组织航海技术力量编写《航海科学技术十年发展规划》,并筹建交通部上海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以振兴我国航运事业,不再发生这类沉船事故。交通部调陈嘉震负责邀请我国知名的航海科学技术专家、学者和老船长等,集中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编写《十年规划》务必在1964年底前上报国家科委审批; 同时准备筹建设立 “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并任命陈嘉震为国家科委航海专业组组员,抓紧时间完成编写 “十年规划” 工作。其中 “十年规划” 的总纲部分由陈嘉震撰写。“十年规划”的制定,对以后发展我国航海事业和开展航海科学技术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由于考虑建立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组织上决定暂留陈嘉震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分管航海导航、情报工作。
在建设航海事业方面,陈嘉震认为要振兴中国的航海,光靠建设几所航海大专院校和几所航海研究所还是不够的,只有让所有的海员都接受航海新技术、新知识,我国的航海水平才能普遍提高并超过世界水平。所以他与一位老船长和一位老同学倡议在我国建立航海学会、广收会员,参加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使航海科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在海员中普及提高,只有我国的航海水平的普遍提高,才能在国际航海事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倡议一提出,立即受到交通部、人民海军、水产海洋、解放军水上运输等部门领导的支持,以及广大海员们的热烈响应,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也都表示支持。不久,交通部就着手组建中国航海学会并开展工作,上海市的航海学会 (筹) 也在海运局的几位领导支持下开展了组织工作。中国航海学会出版了学报《中国航海》(陈嘉震任副主编),上海市航海学会 (筹) 出版了科普刊物 “航海” (陈嘉震任主编),两种刊物都起到了它们各自应有的作用,受到读者的欢迎。
在 “文化大革命” 中,陈嘉震受到冲击,失去科研教学条件。1981年8月,他恢复工作,受聘为上海海运学院院长。1984年任该院顾问。
陈嘉震在从事教学工作期间,为了提高我国航海教育的质量,他呕心沥血地编蓍了多门航海教材。适合于航海及大地测量专业使用的 《航海球面三角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作为教材后,受到好评。他在早年教学中,还编著了《航海天文》、《引港学及海图》、《海道测量学》、《海洋及气象》、《航海基础》、《航海数学及理论误差》等教材。他在教学中,一贯强调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对学生要求严格,对青年教师热情指导,为我国航运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教过的上千名学生,大多已成为我国航运战线上的技术骨干。其中,不少学生已担任远洋、海运科研、海军等部门的各级领导及海运、海军院校的教授、副教授和系主任等。他早年对我国航海发展史曾作过研究。1974年,他参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写《航海史话》。1976年受中国航海学会委托,主编《中国航海史》并担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航海部分的主编。他还参加上海市航海学会组织编写的航海用书《世界港口》,该书对远洋航行的驾驶人员有极大参考价值。1991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聘任,为航海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为统一我国航海科学名词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简历
1913年2月6日 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26年8月—1929年10月 福州青年会中学肄业。
1930年3月—1934年12月 福州马尾海军学校航海科毕业。
1935年1月—1935年6月 南京海军水鱼雷营舰课肄业。
1935年8月—1938年11月 英国皇家海军航海专修学院毕业。
1939年1月—1940年8月 长江海军布雷游击队队副。
1940年9月—1943年8月 长江海军要塞一九总台台员。
1943年8月—1946年7月 桐梓海军学校航海教官、学监。
1946年7月—1949年7月 上海交通大学航务管理系教授,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科教授。
1949年8月—1953年4月 上海航务学院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
1953年5月—1958年12月 大连海运学院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
1959年1月—1964年2月 上海海运学院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
1964年3月—1981年8月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1981年8月—1983年12月 上海海运学院教授、院长。
1984年1月—上海海运学院教授、顾问。
相关参考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今属厦门市)。父亲陈如松为南洋新加坡侨商。1882年陈嘉庚就学于家乡南轩私塾。1890年秋去新加坡随父习商。1892年经管
陈嘉桦个人资料 外文名Ella、Water(出道前)别名宝贝、艾拉、桦桦、美奇姐姐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省屏东县麟洛乡(客家人)出生日期1981年6月18日职业演员、歌手毕业院校
超级女声-陈嘉琪个人档案资料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陈嘉琪 昵称:琪琪 英文名:aiko 生日:9.25 籍贯:广东顺德 星座:天秤座 血型:a型 语言:中文 身高:165cm 体重: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的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他长期侨居新加坡,经营橡胶业,被称为东南亚橡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1890年秋,陈嘉庚首次出洋,十多年的苦
陈嘉庚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他1874年10月21日在中国福建厦门的集美镇出生,于1961年8月12日卒于北京,他经过三十年艰苦的奋斗成为名震四海,拥有1500万元资产的著名大实业家,陈嘉庚坚持全力支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陈嘉庚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福建厦门人。曾长期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事业,热心兴办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3年至1920年,在集美先后创办中小学和师范、水产、航海、农林
近代人物中文名:陈嘉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i.com)性别:男人物生平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
中文名:唐绍仪别名:唐少川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出生日期:1862年1月2日逝世日期:1938年9月30日职业: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信仰:三民主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