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戴金星人物简介
Posted 天然气
篇首语: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一定叫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戴金星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戴金星人物简介
·戴金星
戴金星,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 “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 理论,开拓了我国煤成气开发研究工作。提出了煤成烃模式、各类天然气藏鉴别方法、天然气藏模式及大中型气田富集规律。主持研究的 “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戴金星,又名金声、步文,笔名王霞川,1935年3月19日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丽岙镇 (原瑞安县白门乡) 霞川村。父亲戴子枫是农村小学教师,收入微薄,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挨饿受苦的戴金星深知共产党的恩情,牢记父亲 “穷人读书一天要学人家几天学的知识” 的教诲,努力学习。1950年,他进入温州第二中学发奋学习,数理文科均优,历年在年级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在高中时,他的学习兴趣广泛,李四光、鲁迅、夏鼐和唐敖庆都是他心中的偶像。在李四光的影响下,在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首勘探队员之歌的强烈感染下,他最终选择了探索地球奥秘、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专业。1956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
戴金星不仅注重理论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野外地质实践。1958年和1959年,他和同学去福建西北的建阳、安徽繁昌等县进行20万分之一地质填图,多次穿越原始森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认真进行地质点观察,完成填图任务。1960年,他为了争取到栖霞山等进行野外观察的经济费用,卖掉了三姐寄给他的一双布鞋和土布衣服。他的 《宁镇山脉石灰岩缝合线构造》毕业论文成为该届最优秀论文之一,被推荐到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
1961年8月,戴金星毕业被分配到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1962年3月,他随该院一个小队去湖北江汉石油勘探处地质综合研究队工作,参加了石油会战。他在江汉的几次勘探技术座谈会上,从地质力学观点多次提出当时未被重视的拖市构造可以找到油田,以后被勘探所证实。1972年江汉石油会战结束,他返回北京。
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戴金星请求搞天然气研究。1979年他撰写的我国首篇煤成气和煤成烃论文 《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 发表,推动了我国煤成烃的研究。从1980年起,他多次向国家科委、计委和石油工业部建议煤成气研究立项,得到黄汲清、张文佑、翁文波等著名专家支持。1981年底,戴金星主笔的《煤成气概况报告》,于1982年1月2日被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批示 “印成政治局参阅文件,分送政治局、书记处和副总理、能委各同志”。由此,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等决定1983年“煤成气的开发研究” 为 “六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戴金星成为该项目的主要学术带头人。煤成气的科技攻关在理论上有许多创新,在勘探上取得重要进展,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戴金星是第一名主要贡献者。“七五”、“八五”和 “九五”期间国家继续立项进行天然气科技攻关,戴金星仍是项目的主要学术带头人,1997年他又作为第一名主要贡献者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因在历次攻关中他为我国天然气理论的发展作出系统的创造性重大贡献,同时为天然气勘探提出了新领域、新方向,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从 “六五”至 “七五”,从 “七五” 到 “八五” 连续翻番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 “六五”、“七五” 和 “八五”期间他先后三次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受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由徐克勤、李德生和傅家谟院士推荐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20年来,戴金星连续4次担任天然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负责人。是我国天然气地质学科的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八、第九届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和石油大学兼职教授,《天然气地球科学》、《地质科学》、《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China Oil and Gas》、《天然气工业》 等杂志的副主编和编委,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8年和1999年,他先后主持了南京国际煤成烃学术研讨会和杭州国际碳酸盐岩油气学术研讨会。曾先后赴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参加学术会议、访问和考察。
我国煤成气研究的先驱者
以往中国的油气地质学认为煤系不是工业烃源岩,不作为油气勘探的对象。70年代末,戴金星在我国首先倡导煤成气的研究和勘探,发表了 《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论文,肯定了煤系地层是良好的工业气 (油) 源岩,打破了煤系不能形成工业性气 (油) 的旧观念,开辟了我国煤成气勘探新领域。
20世纪40年代德国学者首先创立了煤成气理论,强调煤系成气,对成油未予注意。戴金星于1986年前在 《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 和 《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等多篇论文中总结了煤系成烃的特征是: 一般成气为主成油为辅; 煤成油大多数是轻质油和凝析油; 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煤系偶尔形成以煤成油田(藏) 为主等,完善和发展了煤成气 (烃) 模式。
过去判别天然气类型一般是单项性,并几乎是以气组分为主。1982年以来,戴金星把鉴别煤成气的指标从单纯气相 (气组分) 扩大到液相 (凝析油和油) 和固相 (干酪根和沥青),建立了一套综合性判别煤成气和各类天然气的指标 (含公式和图版),使鉴别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为气源对比追踪、天然气目的层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科学依据,发展了煤成气鉴别理论和方法。
80年代初应用扫描电镜在微观上研究了煤成气的遗迹气孔。根据煤的气孔率进行煤成气远景评价。据此,他于1982年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是煤成气有利区,被以后长庆气田发现所证实。
1980年至1990年,戴金星发表了25篇有关煤成油气的论文; 并在全国煤成气学术讨论会、石油工业部第一、第二次煤成气座谈会等多次学术研讨会上,系统地多次指出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松辽、东海和琼东南盆地中煤或煤系是好的气 (油) 源岩,是有利的煤成气勘探区,为我国煤成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方向。应用煤成气理论16年来(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探明煤成气总储量从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9%上升至40%,发现了18个大中型气田,而到1998年底上升占50%,促进了我国天然气勘探的发展。
致力于大中型气田形成因素研究
大中型气田是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大于100m3×108m3的气田。勘探和开发大中型气田是迅速发展一个国家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而研究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有效高速发现大中型气田的基础。戴金星一直致力于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主要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
“七五”期间,戴金星开始大中型气田研究,在 《大中型气田发育的气聚集带特征》一文中提出了气聚集带、区是 “大中型气田发育最佳区” 的观点,并为以后勘探所证实。“八五”期间,他领导和组织3509名科技人员,从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研究”,总结了大中型气田形成的6个主要控制因素,据此提出了35个有利于发现大中型气田的构造带或目标,与其他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研究的成果一道为 “八五” 期间发现15个大中型气田 (包括我国最大气田长庆气田) 提供了科学依据。“八五”期间发现大中型气田占全国历年发现大中型气田数的45.4%。
“九五”期间,戴金星从事煤成大中型气田形成规律研究,他负责完成的 “中国煤系地层大中型气田的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总结出煤成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 “九五”期间发现或探明我国丰度最大的克拉2大气田以及平落坝、陕141、羊塔克、南八仙、呼图壁、乐东22—1和春晓一批煤成大中型气田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戴金星不仅在理论上研究大中型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而且到各油气田推广应用研究成果以至选择井位。1985年,戴金星、戚厚发和宋岩等在 “六五”期间国家攻关报告《我国煤系的气、油地球化学特征、煤成气形成条件及资源评价》 中指出:鄂尔多斯盆地 “庆延缓坡北段定边、安边、靖边至绥德一带”是煤成气有利勘探区,“主要目的层埋藏深度为3000~4000m”;1986年戴金星在 《我国煤成气藏类型和有利的煤成气远景区》论文中又指出: 鄂尔多斯 “盆地的北部和中部,特别是中部古隆起及两翼是古风化壳气藏为主的发育区”,“在奥陶系中勘探上生下储煤成气藏不能轻视”。为了落实和验证这些成果与论点,1987年5月20日他与长庆油田副总地质师宋四山和张传淦总地质师等,在靖边县城东约8km选定了我国第一口天然气探索井,也是我国最大气田长庆气田的发现井陕参1井井位,戴金星从地区、目的层及其深度、气藏类型和气源对长庆气田预测研究为该大气田发现所证实。
发展完善气聚集区带和气聚集域理论
近年来天然气地质研究表明,气田 (藏) 在地壳上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含油气盆地内稳定的区域或构造带上,即富集在气聚集区带中,而其他地区气田 (藏) 极少。戴金星对气聚集区带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气聚集带定义为形成原因相关、演化历程相似、气源成因相同、空间分布相近、地质环境相仿的若干气田 (藏) 的组合体,或受同一断裂制约具有气源基本相同和地质条件基本相似的若干气田 (藏) 的组合体。“八五” 期间,他完成了国内外最完善、最系统的气聚集带的分类,把气聚集带划分为3类6型20种,并且对全国13个含油气盆地进行了气聚集带、气聚集区的划分和综合分析,指出了有利于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气聚集区带,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戴金星发展和完善了气聚集带的理论,同时独树一帜创造性地提出了气聚集域的观点,提出了中亚煤成气聚集域和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使综合研究的思路不断拓宽。中亚煤成气聚集域最早是1984年戴金星在全国首届天然气 (含煤成气) 资源评价座谈会上提出的。中亚煤成气聚集域西起里海之东的孟什拉克盆地,经卡拉库姆盆地分为两支: 南支过塔吉克—阿富汗盆地向东进入我国的塔里木盆地; 北支可能过锡尔河盆地南部至费尔干纳盆地,经伊犁盆地到准噶尔盆地至吐哈盆地和三塘河盆地。这些盆地主要展布于中亚天山海西褶皱山系周边或当中,早、中侏罗世有相似的温湿气候,具有中、下侏罗统煤系的煤成气 (烃) 源岩,并发现来自其源岩的基本同因的煤成气藏形成的气聚集带。截至1984年,这一气聚集域西部的苏联境内的各个盆地已发现大量的煤成气田、气聚集带和气聚集区 (例如卡拉库姆盆地发现80多个煤成气田,7个气聚集区和8个气聚集带),而在该聚集域东部的我国新疆诸盆地的煤成气未引人充分注意。戴金星指出该气聚集域东部我国新疆中、下侏罗统煤系分布面积大于10000km2的5个盆地 (塔里木、吐哈、准噶尔、三塘河和伊犁),“煤成气远景最佳”,“发现煤成气田可能性很大”,建议有的放矢地进行煤成气勘探。1986年、1989年和1992年,他又分别在全国第三次天然气勘探开发座谈会、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专家咨询论证会和天然气资源及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上,再三强调勘探中亚煤成气聚集域我国境内诸盆地的重大意义,并科学预测“塔北隆起北缘与库车坳陷南缘交互带上,极可能存在煤成气聚集带”。近5年来,勘探发现该气聚集域在我国境内与中、下侏罗统源岩有关的煤成气田和凝析气田10个,在塔北地区发现1个煤成气聚集区5个煤成气聚集带,其中克拉2气田发现了多层高产气流,预示着该气聚集域在我国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
科学地肯定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
油气的成因理论是当今前沿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且一直存在着有机成因说与无机成因说的激烈争论。戴金星是我国较早地系统研究无机成因天然气的先驱者之一。1990年至1992年,由他负责的 “中国东部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形成条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大量的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科学地证明了无机成因气的存在,使无机成因气从预测和推断阶段走向科学的地质地球化学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阶段,填补了无机成因气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我国天然气成因理论。
戴金星从含油气盆地特别是从可能为无机成因气的温泉、火山期后喷气、榴辉岩和花岗岩包裹体中共取得476个气样的分析后,获得1万多个气组分和碳、氢、氩、氦同位素数据。在上述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外大量文献,从气体本身研究出发,他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地区别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烷烃气、二氧化碳气的鉴别指标。
戴金星还将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利用氦同位素特征进行盆地构造活动性和无机成因气分布规律分析,指出氦同位素值的R/Ra大小与盆地构造活动性有着内在因缘关系,同时与无机成因气的分布也有着根本的联系。他提出了R/Ra>2.5的区域是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形成和分布的有利地区。这一观点对于无机成因气的勘探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无机成因气是否能够形成工业性气田,这是更现实和更有意义的问题。戴金星通过系统研究我国东部松辽、渤海湾、苏北和三水盆地20个CO2气藏,不仅用大量的地球化学指标证明了其主要是幔源成因的新观点,并且通过研究高热—热构造区、伸展盆地带、从NWW向近期玄武岩活动带及壳—幔二元混合型氦分布区与无机成因CO2气分布的关系,阐明了无机成因气大区域分布和成藏的控制因素和成藏条件,建立了无机成因气释放和聚集模式,强调地幔是全球性的无机成因气源体,气源断裂是无机成因气释放和成藏的必要条件。据此,首次提出了我国东部盆地区和露头区18个勘探无机成因CO2气藏的有利区带。系统地、大区域地研究CO2气藏的成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藏条件,并且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
戴金星还探讨了我国东部无机成因烷烃气及其成藏问题。他根据渤海湾盆地翟庄子CO2气藏中的含量等特征,肯定这是无机成因幔源型的CO2、CH4和He。这是我国含油气盆地中第一个有科学依据确定气藏中全部气组分是幔源成因的,为今后在含油气盆地中寻找纯幔源成因气藏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此外,他还指出松辽盆地、东海盆地也存在无机成因烷烃气的线索,并且被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资料所证实。
戴金星在无机成因气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为我国无机成因天然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与同事合著的 《中国东部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形成条件》 一书 (科学出版社出版,1995),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正如中科院院士李德生为该书作序所言,该研究 “不仅在我国国内填补了天然气地质学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空白,在无机成因天然气理论方面独树一帜”。
辛勤耕耘 论著丰硕
戴金星在中英美公开发表论文145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的106篇; 出版著作19部 (3部为英文,2部为译著),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和主编的15部。论著被国内外同行的著名学者大量引用和国外7种检索期刊收录,学术影响广泛。
1993年中国公开发行的22种石油科技期刊引用参考文献统计,戴金星的论著被引用28次,排名第一。傅家谟院士等主编的 《煤成烃地球化学》 (1990) 选用他的论著11篇 (部)为文献,引用36次。王涛主编的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基础与实践》 (1997) 选用他的论著25篇 (部) 为文献,引用79次。
戴金星论著在国外也有广泛的影响。美国著名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家D.Rice在一篇论文中9次引用戴金星一篇论文中的论点和资料。国际最权威检索系统SCI、EI,美国PA、CA、GEO-REF Disc、俄罗斯РесрераьныйЖурнал及日本 《科学技术速报》 至少共收录了戴金星论文48篇104次。
戴金星多次向他的学生强调,发表论文和著作要重视文献,这样做,一是尊重前人成果; 二是便于读者对某观点深入研究和检索。在他发表的论著中博引文献,有一篇不足两万字的论文,参考文献达76个。戴金星非常重视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经常为年轻一代学术成长 “让、争”。他把两次受美国学者邀请参加AAPG年会让给年轻同事和学生; 为几位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争取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凡他执笔的论文,只要对论文稍有贡献者均予署名。
他常说: “成功的征途,是千百块奋斗的基石铺筑的,盼望成功的人们,首先要甘作一块奋斗的基石”。几十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各油气田和省、市、自治区。从高压的气 (油)井,几百米深的煤矿,刺骨的冰水中,烫人的热泉里取油气田气、瓦斯气、生物气、火山气和幔源气样1400多个,成为 “中华气样第一人”,积累了两万多个气组分及同位素数据,为他在各类天然气鉴别和碳、氩同位素研究的重大贡献奠定了基础。国际著名天然气专家、美国雪佛龙公司肖士博士羡慕他如此丰富的原始资料,并希望能入美国的数据库,答应予以补偿。戴金星说: “资料属于国家,不可随意处理。” 可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他的准则。
戴金星不仅重视野外地质实践,同时也十分重视前人成果,“阅书如林,书摘似山,好读书,永无闻”。大量的野外实践基础,丰富的第一性数据,吸取前人的研究精华,锐意潜心的综合研究,使他对天然气科学作出杰出的贡献和推动近期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对天然气科学和天然气工业的痴情和献身的动力来源于对祖国的热爱,这从他写的一副对联中体现得十分充分,“喜气思气欣作赤县探气人,爱气索气甘为神州争气者,横批: 气壮山河”。
戴金星现在虽年逾花甲,但仍矢志不渝,潜心奉献。
简 历
1935年3月19日 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丽岙镇 (原瑞安县白门乡) 霞川村。
1950—1956年 在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学习。
1956—1961年 在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学习。
1961—1962年 在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从事地质工作。
1962—1972年 在湖北省潜江江汉油田参加石油会战。
1972年至今 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作。
1995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论著
1 戴金星. 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 石油勘探与开发,1979(3): 1—8
2 戴金星. 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 石油学报,1980,1 (4):27—37
3 戴金星. 我国天然气藏的分布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 (3):270—276
4 戴金星. 煤成气和世界聚煤气盆地概述. 地质地球化学,1983 (4):1—9
5 戴金星.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沉积学报,1985 (4): 109—120
6 戴金星. 我国煤成气藏的类型和有利的煤成气远景区. 天然气勘探,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15—31
7 戴金星,宋岩. 煤成油的若干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 (5): 38—44
8 戴金星. 中国气藏形成与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初探. 天然气工业,1988 (1): 23—28
9 戴金星,戚厚发,郝石生. 天然气地质学概论.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1—203
10 Dai J X,Xia Y H. Ordovician gas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sourcerocko.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1990,13 (1): 70—86
11 戴金星. 概论有机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的成因问题. 天然气工业,1990,10 (6): 15—20
12 戴金星. 各类烷烃气的鉴别. 中国科学 (B辑),1992 (2): 187—193
13 戴金星,裴锡古,戚厚发主编.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 (卷一).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1—298
14 戴金星. 我国煤成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研究的重大意义. 天然气工业,1993,13 (2): 7—12
15 戴金星. 中国大中型气田有利勘探区带. 勘探家,1996 (1):6—9
16 戴金星,裴锡古,戚厚发主编.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 (卷二).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1—264
17 戴金星. 戴金星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论文集 (卷一).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1—273
18 戴金星. 中国煤成气的地球化学进展梗概. 世纪之交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1998: 182—188
19 戴金星. 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其前景. 天然气工业,1999,19 (1):3—6
20 戴金星. 中国煤成气研究二十年的重大进展.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 (3): 1—10
相关参考
牛金星是李自成重要谋士之一,在大顺政权中坐到宰相的职位,可以想见李自成对牛金星的重视。但牛金星却实在不是可托付之人,对于大顺政权的灭亡,他可是做出了重要贡献。 牛金星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父亲牛垧
牛金星是李自成重要谋士之一,在大顺政权中坐到宰相的职位,可以想见李自成对牛金星的重视。但牛金星却实在不是可托付之人,对于大顺政权的灭亡,他可是做出了重要贡献。 牛金星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父亲牛垧
金星[1],1967年出生于中国沈阳,中国朝鲜族,中国著名现代舞蹈家,上海金星现代舞蹈团团长兼艺术总监。1991年,被聘为美国舞蹈节编舞,同年作品“半梦”获美国舞蹈节“最佳编舞奖”。1
牛金星是闯王李自成手下的一位军师,后来协助李自成攻陷北京,一直坐到大顺王朝的丞相职位。 牛金星,字聚明,生于宝丰,后迁居县城。牛金星的父亲牛垧,早年为鲁府纪善,这使得牛金星自小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太白金星,这个名字想来大家都耳熟能详,在现代许多神话电视剧中国都有他的身影。在有些神话电视剧中,他被塑造成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又或者是一个极为逗逼的老头,有时候甚至是一个面孔年轻,须发银白的年轻人
太白金星,这个名字想来大家都耳熟能详,在现代许多神话电视剧中国都有他的身影。在有些神话电视剧中,他被塑造成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又或者是一个极为逗逼的老头,有时候甚至是一个面孔年轻,须发银白的年轻人。甚
太白金星,这个名字想来大家都耳熟能详,在现代许多神话电视剧中国都有他的身影。在有些神话电视剧中,他被塑造成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又或者是一个极为逗逼的老头,有时候甚至是一个面孔年轻,须发银白的年轻人。甚
人物生平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精于计谋,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时的天v殿大学士,
牛金星是怎么死的?李自成谋士牛金星结局怎样 牛金星结局是老死的。 牛金星(约1595——1652),字聚明,明末宝丰人,后迁居县城。父名垧。为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
·金星南金星南,理论物理学家和计算数学家。领导和组建我国核能科学领域第一支计算数学队伍,开展输运方程、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的研究,为我国核反应堆工程、氢弹理论探索、核潜艇研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