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李梦九人物简介

Posted 汽车

篇首语:真正有光的人,压的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灿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李梦九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李梦九人物简介

·李梦九



李梦九,汽车工程专家。毕生从事汽车工程和内燃机方面的技术和教学工作,为国家培育了大量人才。在建立健全我国汽车机务技术和管理制度、研制汽车用 “节约式白煤炉”、指导并参与汽车节油、保修机工具、不解体检验、旧件修复以及开发新能源、新车型和机型的研究工作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我国的汽车机务技术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李梦九,原名毓麟,又名舆岭,字梦九,1909年4月17日出生于天津市。1933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直至1946年。其间1937年至1942年,曾任北京市公共汽车处机务课课长,1944年至1945年,兼任北京市电车公司汽车课课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在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北平汽车修理厂任正工程师兼工场长,后在该总厂的北平营业所任正工程师。1947年又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第八区公路局工程运输队任正工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原八区局基础上组建交通部公路局,李梦九留任正工程师。其间,1952年他还奉派到北京铁道学院任兼职教授。1953年被提升为副总工程师。以后交通部机构多次变化,他一直担任交通部公路总局、交通部工业局、公路总局(只管汽车运输)等单位的副总工程师,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迫强令退休。1978年,落实政策后,恢复工作,在交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委员。1985年12月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

李梦九长期从事汽车运用与保修技术工作,理论基础坚实,动手能力强,为我国汽车工程事业做出贡献。他曾当选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当选为中国公路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首倡制定“红皮书” 建立保修新制度



李梦九早在北京市公共汽车处及北京市电车公司工作期间,曾负责汽车机务方面的技术管理、维修保养及大客车的车身设计和制造。1946年后,在北平修理厂时,除负责保修工作外,还负责整修旧车。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我国所用的汽车,来自世界各国,厂牌型号极其复杂,群众称之为 “万国牌”。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虽曾制定过保修等制度,但面对 “万国牌” 的汽车,配件型号复杂,且极为缺乏,只能拆东补西,难于按制保修,他深感使用部门的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参加了全国整车委员会,协助领导对解放前遗留下来的 “万国牌” 汽车的技术改造,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合并减少了车型,互换总成及零部件,延长了汽车使用寿命,保证了汽车运输的需要。其次,他当时积极建议制定汽车运输保修技术标准和各项定额,以建立我国汽车机务技术管理制度及秩序。1951年运输局召开第一届全国汽车运输暨技术会议,这个会议分汽车运输和汽车运输技术 (即运务和机务) 两个方面分别召开。汽车运输技术会议是由当时运输局机务科长孙汉臣和李梦九共同主持的。在这次会议上产生了我国第一个 “汽车运输企业暂行技术标准与技术经济定额”,群众称之为 “红皮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汽车运输机务方面的第一个部颁法规性的技术文件,对建立和健全汽车运输企业机务管理工作,发展汽车运输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个文件的会前起草,会中讨论及会后审定、定稿均系李梦九亲自主持和组织的。1954年他又主持修改了这个标准与定额,采用了 “保修预防制度”,规定了各级保养修理项目的间隔指标,实行定期分级强制保养。第二次修改后的版本,1956年印刷出版后由交通部第二次颁布全国执行,此后虽又经过两次修改,但这种制度直至目前仍在执行。它对提高汽车完好率,保障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决保修技术难题 提高保修技术水平



李梦九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经常深入实际,协助生产上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受到基层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欢迎。

1953年,山东省进口200台匈牙利却贝尔柴油货运汽车和一些捷克斯可达大型柴油客车,由于我国基层技术人员、司机和修理工缺乏对柴油车的使用维修经验,加之国产配件,质量较差,在生产上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当时,他随匈牙利专家赴山东,解决了这些柴油车的技术问题,并组织该省有关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培训,由他讲解柴油车有关技术,历时月余,传播提高柴油车的使用维修技术,受到好评。

他非常关心汽车维修工作的技术改革,以改变汽车维修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他经常深入基层与工人研究改革保修工具。如他曾协助全国一等劳模吴振华在试制 “制动试验器”时,提出一些建议,提高其使用性能,解决制动的检验手段。另外,他对汽车保修厂的厂房设计、旧件修复工艺、汽车不解体检验技术等亦多加研究和关心指导。

1955年,他奉派赴越南参加工作组期间,曾对越南某修理厂的建设,提出改革设计方案,节约数亿元越币的投资,并协助他们建立技术管理制度,受到越南交通部的表彰。

1978年恢复工作后,他还常以多病之身,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鉴定会等,对铁与铁合金的涂镀技术、汽车不解体检验技术等,提出很多改进意见。特别是对不解体检验技术所研制的14种设备,他十分关心,几次在会上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改变了 “眼看,耳听,手摸”的汽车保修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为我国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研制成功节

约式白煤炉 倡导新能源、新车型

李梦九对汽车运输代用燃料、节油技术及开发新能源、新车型、机型等积极研究,成效显著。

50年代,汽油十分缺乏,1951年他与北京修理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研制成功了“节约式白煤炉”,较好地解决了煤气的滤清、去硫和结碴等问题,停车1小时以内,不须摇风、通炉、除碴,即可继续发动行驶。为当时 “蹲车时间”最长的炉型。为此,他受到交通部300万元 (旧币) 的奖金,其后,又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5年该项成果在全国公路劳模大会上展出后,在京、津、内蒙、山东等地获得推广,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汽油和资金,降低了运输成本,效益显著,受到好评。后来汽油缓解,我国也生产出自己的解放牌汽车,此项成果被评为战备成果,予以保留。

他做为交通部门的副总工程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极为关注。早在50年代初,一机部筹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时,原拟引进苏联2.5吨嘎斯牌汽车进行仿制,但交通部门做为汽车的主要用户,其所承担的运输任务,主要是较长距离的运输,因而需要较大吨位的汽车。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虽然小吨位汽车用量较大,但在我国当时只能生产一种车型的情况下,他力主引进较大吨位的车型,经过力争,取得共识后,采纳了这种建议,决定引进较大吨位的吉斯150型车仿制,即后来的解放牌汽车。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长期以来在我国运输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年代,他还积极建议引进推广大型铰链车,即现在的铰接通道式大客车,以解决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问题,他为研究解决大客车的铰接等技术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1978年,在他恢复工作后,还多次参加解放牌汽车发动机四大件改造及旋转活塞发动机 (即转子机) 等的研究和鉴定工作,积极提出建议和支持,使这些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四大件改造通过鉴定后,由国家经委召开会议,在全国范围推广,为国家节约大量汽油和资金。转子机虽由于工业体制问题,未能大批量生产,但其性能是全国最好的一个。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大客车的生产,由于没有客车专用的底盘,一直是利用解放和黄河货车底盘改制而成。新底盘到厂后,先要铲铆钉、锯大梁,既浪费,又不符合客车性能的要求。多年来,他一直主张建立我国自己的客车底盘厂。1975年,他恢复工作后,即积极支持研究专用底盘的大客车,在交通部列入科研计划后,积极参与,研制成功JT663(扬州厂)及JT680(广东厂)大客车。他亲自参加鉴定,严格把关,现已批量生产。此后,他又积极支持研制大型后置卧式柴油机的高档大客车,列入交通部 “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并确定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日本柴油机进行仿制。由重庆公路科研所与大连客车厂和内燃机厂协作研制出我国第一台JT1118型高档大客车及卧式柴油机。1985年,他还以多病之身,参加了鉴定会,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目前,这种车型又已大为改进,性能良好。惜天不假年,他未能见到。

为国家培育了大量机械工程人才



李梦九大学毕业后即留校任教,曾开过汽车试验、热工试验、材料试验及材料力学等课程,设计和试制成功了凝水动力厂中的蒸汽发动机,并实际应用。

北平沦陷时期,学校改名北京大学工学院时,他曾开过汽车学、水力机械、机械设计、船用机械、造船学及材料力学等专业课和基础课,并根据需要编著了部份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又曾奉派到北京铁道学院任教,讲授汽车学等课程。李梦九在高校任教近10年,为国家培育了大量机械工程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高校和各有关部门的技术骨干。

简历



1909年4月17日 生于天津市。

1927—1933年 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33—1937年 任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助教。

1937—1942年 任北京市公共汽车处机务课课长。

1942—1946年 任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46—1947年 任平津汽车修配总厂北平汽车修理厂正工程师兼工场长。

1947年5月—10月 任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北平营业所正工程师。

1947—1949年 任交通部公路总局第八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工程运输队正工程师。

1949—1951年 任华北公路局、交通部公路局正工程师。

1951—1953年 任交通部运输局工程师,兼任北京铁道学院教授。

1953—1966年 任交通部运输局公路总局、交通工业局、公路总局(只管汽车运输) 副总工程师。

1978—1985年 任交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78年 聘为交通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1978年及1985年 当选为中国公路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63年及1983年 当选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5年12月2日 病逝于北京。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梦阳的简介 李东阳与李梦阳有何关系历史名人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生于公元1473年,卒于公元1530年,陕西庆阳府安化县人。祖籍河南扶沟,因为仕途终结后,选择了回归故里,因此《登科录》中说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李梦阳,是明代中期文学家

历史人物 李梦个人资料,李梦个人资料

 姓名李梦外文名vivie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期10月11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品《白鹿原》等星座天秤座籍贯湖南省耒阳市血型0型身高168cm体重48kg高中

历史人物 李梦个人资料,李梦个人资料

 姓名李梦外文名vivie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期10月11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品《白鹿原》等星座天秤座籍贯湖南省耒阳市血型0型身高168cm体重48kg高中

李梦苡简介

李梦苡(约生于清康熙末年),字非珠。武平县城西花园村(今平川镇西厢村)人。清乾隆辛酉科举人,著名诗人。以后,李梦苡就读于著名的鳌峰书院,与宁化的雷鋐(闽西著名理学家)同学,受教于当时著名儒学家漳浦人蔡

历史人物 明代粗人李梦阳是谁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生于公元1473年,卒于公元1530年,陕西庆阳府安化县人。祖籍河南扶沟,因为仕途终结后,选择了回归故里,因此《登科录》中说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李梦阳,是明代中期文学家

李梦阳

  李梦阳(汉语拼音:lǐmèngyáng;1473~153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天赐,改献吉,号空同子,又作崆峒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出身寒微。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十

国民党史 李梦庚

李梦庚名希莲,字梦庚,吉林农安人,1876年生。清末秀才、贡生。吉林省立甲种农业学堂毕业。曾任农安县农业试验场场长兼县立图书馆馆长。护法战争时南下,任大元帅咨议。北伐后任职国民政府农林部兼东北国有林整

明代粗人李梦阳是谁?和李东阳有关系吗?他是怎么死的?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生于公元1473年,卒于公元1530年,陕西庆阳府安化县人。祖籍河南扶沟,因为仕途终结后,选择了回归故里,因此《登科录》中说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李梦阳,是明代中期文学家

历史百科 问李纲、刘基、李梦阳之事迹

问李纲、刘基、李梦阳之事迹李纲,字伯纪,宋邵武人。政和进士。靖康初,为兵部侍郎,金人来侵,力主迎战,被谪。高宗即位,首召为相,修内治,整边防,讲军政,力图恢复;黄潜善等沮之,七十余日而罢。卒谥忠定。纲

明代文学家康海为什么丢了官?康海如何救的李梦阳?

  康海是明代文学家和官员,以诗文名列明代“前七子”之中,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去世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  康海自幼聪慧,又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受到了当时为陕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