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汪寅人人物简介

Posted 煤炭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汪寅人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汪寅人人物简介

·汪寅人



汪寅人,煤化学家,能源科学家。中国煤化学的奠基人,煤炭加工利用和煤化工技术研究的先驱者。开创我国煤炭化验和煤质研究工作; 制定了我国统一的中国煤炭分类方案,为我国煤炭合理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组织领导了煤炭加工利用新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煤化学和煤化工的科学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作出重大贡献,为我国煤化学和煤化工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汪寅人,字盈程,浙江杭州人,1914年9月29日生于上海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在旧社会知识分子普遍饱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在为工作和生活终日奔波的困难情况下,汪寅人自幼即立志靠自己努力奋斗掌握科学技术,为将来能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919年在上海梅溪书院上小学,1926年在上海中法学校读中学,1932年于上海震旦大学预科毕业后,升入该校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学习,1936年毕业,获震旦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37年又获法国巴黎大学化学工程师证书。汪寅人大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即开始为工作和生活四处奔波,先在上海私立晓明女子中学部任理化教师,以后为争取优厚工资待遇,1936年底考入英国人主办的开滦矿务局,只身离沪北上唐山,在开滦矿务局唐山矿任化验室主任,1938年因工作业绩突出,升任矿务局总化验室主任,负责开滦矿务局各生产矿井的煤质及化验工作,直到1947年。1945年至1946年还兼任唐山交通大学化学教授。经过10年努力,汪寅人通过中学和大学的教学工作,在化学理论上打下了牢固基础,在煤矿的实际工作中又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和管理工作经验,为他今后在技术上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在开滦矿务局工作期间,他目睹帝国主义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疯狂掠夺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大量优质炼焦煤被英国人运往国外当作一般燃料使用,对中国煤炭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和破坏。当他为设计林西洗煤厂而进行的开平煤田各矿的筛分浮沉试验中,英国人只是向汪寅人索取试验结果,而这些试验结果在技术上起什么作用等问题都不谈,使他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在技术上的保守和严密封锁,使他深信休想从外国人那里学到技术,从而激发了汪寅人努力学习、钻研技术的决心。进而感到如果不进一步深造就难以实现自立自强和争取在技术上有更大发展的夙愿,遂于1947年又考进英国伦敦大学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进修,为了获得开滦矿务局在经济上的支持,汪寅人不得不带着研究开平煤田各矿的煤质情况的条件赴英学习。1949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时学成回国。

建国以前十几年的艰辛生活,使汪寅人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在教会学校读书时,他对一些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修士神父,借宗教麻醉中国人民,灌输洋奴思想已有一定认识。同时又受到左派学生和一些进步书籍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当时社会的不合理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对国民党领导中国失去信心,加之当时国内局势比较混乱,进而对现实不满,并逐步认识到只有广大人民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希望。加之在学校中接触的同学多为 “努力学习,实业救国”论者,特别是进入开滦矿务局后,看到只有技术好,才能受到洋人重用和赏识,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待遇,于是在1946年看到有出国留学考试的机会,就积极报考,结果被录取赴英进修,出国后在英国参加了中国留英同学会,在那里接触到的进步青年较多,又看到更多的进步书刊,对共产党开始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共产党是代表新生的革命力量,将来一定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从而对革命、对社会主义产生了信心。因此,于1949年完成学业后,就毫不犹豫地下了及早回到祖国参加工作的决心,在途经香港时又冲破英帝国主义的阻挠,终于在建国前夕来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当时的伟大场面使他感到无比振奋,特别是听到毛主席说: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再也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欺侮了” 的声音,对新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决心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为伟大的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建国初,汪寅人陪同原燃料部李范一副部长去东北考察燃料化学工业,在考察中,汪寅人看到不少厂矿在建国不到一年时间蓬勃的发展,对祖国的工业恢复和建设更有信心,相信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实现国家工业化,他曾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信给在英国的同学,要他们赶快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

1952年汪寅人去江西参加土地改革,对他,树立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促进世界观的改造起了较好的作用。这一年国家从英国人手中接管了开滦矿务局,汪寅人积极投入这场民主改革运动,通过运动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真面目,爱国主义思想和主人翁思想得到加强,能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看问题。此时汪寅人又被任命为开滦化工研究所代理所长,备受领导重用,工作积极性更高。于1952年和1953年先后办了两期煤矿化验培训班,从各大矿务局及大专毕业生中招收了两批技术骨干参加培训,教学中采取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辅导,严格要求,精心安排,为我国煤炭工业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煤炭化验专业人员,这些人以后皆成为各大矿务局煤质、化验和选煤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对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汪寅人又参加了国家科委组织的 “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的编制工作,并被委任为可燃矿物综合利用专业组副组长。通过国家科学规划的编制,他深刻体会到共产党不但能领导科学技术而且能领导得很好,唯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此期间汪寅人还亲自领导、组织和参加了一些重要的调研和科学试验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1956年前后,曾三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直到1985年,汪寅人在古稀之年终于如愿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以后,汪寅人数次随同我国政府考察团、学术代表团到美、英和欧洲各国参观访问,并从1982年起,与美国煤气研究院合作,他任中方主席,连续组织了6次煤气化新技术国际研讨会,对我国煤化工新技术的发展和开展国际煤炭利用技术合作起了较好作用。

汪寅人除参加以上科技活动外,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兼煤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第二届中国煤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届荣誉理事,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能源学会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燃气组长,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煤化工教授和太原工业大学煤化学教授等。

1994年9月汪寅人病逝于北京。



研究制定中国煤炭分类方案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煤的性质差异及如何使不同性质的煤得到合理利用,在建国初期知者甚少。建国前帝国主义对我国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大量优质煤炭只作为一般燃料使用或运往国外获取高额利润,汪寅人自英国学成归国后,对此现象十分痛心。此时适逢我国准备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要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但作为钢铁工业基础燃料的煤炭能否保证供应是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当时只是依靠前苏联的技术,将前苏联一些主要矿区的煤炭分类方法搬到中国,制定了中国东北区和华北区的煤炭分类方案,但这两个煤炭分类方案有许多不同之处,不能作为供全国统一使用的分类方法。同一类煤,在东北区和华北区可能就是两类煤,用户使用困难。为此,汪寅人即向国家科委提出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国煤炭分类方案。从收集国外资料,编译出版 《国际烟煤分类》着手,通过确定煤炭分类指标,统一试验方法、采集煤样、进行试验,在取得大量科学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于1956年底提出了全国统一的 “中国煤 (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30年来该分类方案对合理利用我国炼焦煤资源,保证钢铁工业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能源领域内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汪寅人的倡导和组织下,于1974年又开始研究制定 “中国煤炭分类” 国家标准,经过近10年的研究,1986年完成了该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从此,我国煤炭类别的划分更加合理,使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得到了技术上的保证。



整理中国煤质资料 建立煤种资源数据库



我国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各地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我国煤炭基地都集中在西部和北方,而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又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缺煤地区,以致造成大量煤炭的“北煤南运”局面,为减少北煤南运的压力,充分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就必须将各地区的地方煤炭资源和质量搞清。从1955年开始,在汪寅人领导下,花了两年时间,在进行大量资源调查、采样试验和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编写了 《中国煤质资料汇编》,以后又先后修改了两次,基本摸清了我国煤炭资源、煤质特点及变化规律,之后又开展了全国六大行政区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的调研工作,将各地区的煤炭资源特点与各省区的工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提出了各大行政区和省区的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调研报告,对各地区考虑本区工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受到各地区领导的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50年代编写的 《中国煤质资料汇编》 已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是信息量较少,二是煤质资料要经常更新,三是查询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到80年代,在计算机已成功地在各行业广泛使用的情况下,汪寅人积极支持北京煤化学研究所提出的 “建立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 的项目,对全国煤质资料实行动态管理,扩大信息量,使领导部门和生产企业能方便地使用到最新和全面的煤质资料,由于汪寅人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开展迅速,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 “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在通过国家验收时,有关领导对该项目给予较高评价,认为这是中国除人口和农业以外的最大数据库,此库建立之后已为国家领导部门及时提出最新最全煤炭信息,也为现场提供了大量煤质资料。由于该数据库贮存的中国各煤矿各煤种的数据5年即要复审更新一次,因而成为全国煤质资源资料中心,此项工作在国际上也位居前列。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开创我国煤化工研究



汪寅人自参加制定 “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煤化学十年规划”工作后,对我国能源资源特点及发展我国煤化工事业的迫切性有深刻的认识,他在搞清我国能源及煤炭资源特点和各地区工业发展布局及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缺乏优质炼焦用煤而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情况,及时开展了以气煤为主的炼焦配煤技术及褐煤炼焦的研究,并亲赴广西和云南进行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成果。经汪寅人及国内冶金、煤炭等行业的技术专家多年共同研究,我国以气煤为主的炼焦配煤技术取得较大成绩,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既缓和了我国优质炼焦煤供应紧张情况,又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如在滇西南利用当地褐煤炼成焦炭供冶炼使用,比从数百公里外运入焦炭相比,每吨焦炭可节约200元左右。在我国发展电子工业受到制造半导体原料——锗的制约情况下,汪寅人从我国煤炭资源中了解到有部分含锗较高的煤,他就承担了从煤和烟道灰中提炼锗的研究,在实验室中取得成功后到山东枣庄建厂生产,该项研究曾受到原煤炭部领导的嘉奖。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发现较少,而工业和城市对煤气需求量较大,要解决这个矛盾,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用煤炭作为制造煤气的原料,但此时我国煤制气的生产工艺既少又落后,煤制气技术尚处于开创阶段。汪寅人即率先开发小颗粒煤沸腾气化制造低热值煤气的研究,以后又发展到研究灰熔聚气化工艺,热溶法制取低灰低硫的洁净煤技术(即煤的直接液化),这些煤炭加工利用新技术,当时在国外也属刚刚开发的研究项目,汪寅人以敢于创新的精神,迎头赶上,建立实验室、添置不多的设备开展研究工作,后虽因受“文化大革命” 影响被迫停止,但这些工作为以后的重新研究奠定了基础,如80年代在北京煤化所相继建立了200kg试验焦炉、500mm×500mm的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及直径为650mm的鲁奇气化装置、直径100mm的流化床气化试验装置和引进了3套煤的加氢液化装置及各种近代研究测试设备等,为我国开展煤化工研究及为部分矿区建立煤化工和煤转化企业进行评价和可行性研究提供科学数据,从而开创了我国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煤炭利用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煤炭脱硫的研究,从50年代起汪寅人即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他到处呼吁搞煤的脱硫,终因技术难度大和科研经费不足等原因而未开展,但后期则引起煤炭、环保、冶金、机械、电力和化工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70年代,汪寅人以其擅长化工技术的特点,领导研究试制综采设备中所需的乳化油,在较短时间内和开采研究所一起试制成功几种综采设备用乳化油,代替了进口,节约了外汇,为我国煤矿推广综合机械化技术做出了贡献。



中国煤化学的奠基人



汪寅人参加革命工作后,受到党和国家的重用,使他对新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境遇感触颇深,立志以自己一技之长报效国家。在当时我国煤化学研究领域尚处于空白的情况下,他决心要在开创我国煤化学事业上有所作为。同时,他也认识到,要开创一项事业,只靠他个人的力量是很不够的,除了坚决依靠党的领导外,还必须有一批人才,事业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因而,早在50年代初期,就连续开办了两期煤炭化验干部的培训班,吸收了当时一些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煤矿技术干部和大专毕业生进行技术培训,这批人以后都成为煤矿和煤化学领域中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对推动我国煤化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他担任煤化学研究所所长后,他对新参加工作的大专毕业生,首先要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才正式参加实习工作,在培训中,汪寅人亲自讲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要求青年要以虚心求教,细心钻研和耐心思考的态度对待学习,另外还根据专业需要派部分青年到中国科学院或高等院校进修与煤化学相关的专业。在年轻人参加具体科研工作中,汪寅人采用放手使用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力主学啥干啥,保证学以致用,以求通过科研工你,迅速掌握有关煤化学知识。他还鼓励青年大胆著书立说,以对科学和对生产负责的态度多写文章,有的青年写成文章请他审查,他都细心地对文章中的论点和用词、用句甚至标点符号都反复推敲,提出意见,进行修改。他对经他审阅的文章、著作从不要求写上他的名字而作为获取名誉的手段。

从1982年起,在汪寅人倡导下,与美国煤气研究院 (GEI)合作 (汪寅人任中方主席),在中国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和太原等城市,先后组织了六次由美、英、德、荷兰、奥地利、原苏联及日本等国煤炭气化专家参加的煤炭气化新技术研讨会,及时交流了国际间煤炭气化和煤转化、煤炭加工利用新技术及煤炭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新成果和新动向,对推动我国煤化工和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培养提高我国煤化工和煤气化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自1963年起,汪寅人开始亲自培养煤化学专业研究生,此后他还兼任上海华东化工学院 (现改为华东理工大学) 能源化工系煤化工教授及山西太原工业大学煤化学教授,定期赴校授课。他为煤化所设立硕士、博士点做了大量工作。几十年来,中国已培养出第二、第三代煤化学的专业人才,他们现在都已成为我国煤化工和煤质管理方面的技术专家和领导。

汪寅人热爱祖国,自尊自强,生活简朴,克己奉公,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对发展中国煤化学事业兢兢业业,奋斗终生,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煤化学科技人才,为我国煤化学和煤化工科学技术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做出重大贡献。

汪寅人是中国煤化学的奠基人。



简 历



1914年9月29日 出生于上海。

1919—1925年 在上海梅溪书院 (后改小学) 学习。

1926—1930年 在上海中法学校读初中。

1931—1932年 在上海震旦大学预科读高中。

1932—1936年 在上海震旦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36年9月—1938年 任上海私立晓明女子中学理化教员。

1938—1947年 任开滦矿务局唐山矿化验室主任。

1945—1946年 任唐山交通大学化学教授。

1947—1949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47—1951年 任开滦矿区总化验师。

1950—1951年 兼任北方交通大学煤岩学教授。

1951—1953年 任开滦煤矿总管理处化工研究所所长。

1954—1956年 任燃料工业部唐山煤炭研究所副所长。

1956—1966年 任煤炭科学研究院煤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院学术委员和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7—1966年 任国家科委 “可燃矿物综合利用专业组” 副组长。

1973—1975年 任燃料化学工业部北京煤炭研究所副所长。

1976—1978年 任煤炭工业部技术委员会委员。

1978—1983年 任煤炭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煤化学研究所所长。

1984—1988年 任北京煤化学研究所顾问。

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燃气组组长。

1994年6月23日 病逝于北京。



主 要 论 著



1 汪寅人. 英国南威尔士煤矿井下气体中有氨存在时微量甲基胺 (5~10ppm) 的测定方法研究 (英文). 见: 南威尔士矿务局论文集. 1948

2 汪寅人. 中国开平盆地各矿井煤层煤质变化的系统研究 (英文). 见: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论文集. 1948

3 汪寅人. 中国煤分类研究初步报告. 见: 北京矿业学院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1956

4 汪寅人. 国际烟煤分类.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58

5 汪寅人. 中国煤气化研究概况及八十年代展望 (英文). 见: 国际煤气化研究会议论文集. 1981

6 汪寅人. 煤化学研究概况与展望. 见: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报告论文集. 1985

7 汪寅人. 中国褐煤、烟煤、无烟煤的技术分类 (英文). 国际能源学报,1986,(7)

8 汪寅人. 关于煤分子结构特征的研究——介绍一种新的增溶溶解研究方法. 见: 煤的研究方法与利用学术讨论会报告. 1988,11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汪圆圆个人资料,汪圆圆个人资料

  中文名:汪圆圆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86年  姐姐:甄子丹的太太汪诗诗  职业:演员、模特 汪圆圆个人资料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导火线》、《

历史人物 汪小敏个人资料身高,汪小敏个人资料身高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汪小敏个人资料身高介绍大全,希望你能喜欢。  汪小敏身高:  165cm  汪小敏,1992年10月1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  201

历史人物 汪小敏个人资料,汪小敏个人资料

  汪小敏2014年1月30日登上《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唱《站在高岗上》,被誉为“最美春晚新人”。  汪小敏,中国大陆女歌手。  1992年10月1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历史人物 元朝散曲作家汪元亨简介,汪元亨诗词特点是什么

个人履历汪元亨(生卒不详),元代文学家。字协贞,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元至正间出仕浙江省掾,后迁居常熟官至尚书。他生在元末乱世,厌世情绪极浓。所作杂剧有三种,今皆不传。《录鬼簿续篇

历史人物 汪正正个人资料,汪正正个人资料

  性别:男  民族:满族  身高:188cm  生日:1973-11-23  生肖:牛  国籍:中国(内地)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沈阳  血型:A型  职业:歌手演员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历史人物 明朝商人、海盗汪直简介,海贼王汪直在日本为何有铜像

人物生平人物简介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12月25日),本名铨,绰号“直”。日本侧和民间史料称之为“王直”,认为他在海上违法贸易时冒用母姓而在自称为“汪直”。明朝人士,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

历史人物 明朝人物汪鋐简介

明朝人物汪鋐仕途经历汪鋐初登仕途并不顺利,弘治十五年(1502)登壬戍科殿试二甲,拜左少宰吴文定为师,吴文定有意提携他,去找太宰马端肃,马端肃见吴文定十分器重汪鋐,结果在任职时对汪鋐不升反降,中国官场

历史人物 北宋诗人汪藻简介,《春日》作者汪藻是个怎样的人

个人经历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徽宗亲制“居臣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汪岳云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汪岳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1汪岳云历任职位(历史lishixinzhi.com)历任中学教员,暨南大学副教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北新书局、儿童书局、通俗读物编刊社编

知名人物 汪尔康人物简介

·汪尔康汪尔康,分析化学家。长期从事于分析化学、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仿生膜电化学、界面电化学、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以及电分析化学技术和新方法。在我国首先研制成功达到国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