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纲道人物简介
Posted 石油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纲道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纲道人物简介
·王纲道
王纲道,石油地球物理专家。参与组建我国第一支地震勘探队,组织研究出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和声波测井仪等仪器应用于生产。致力于三维地震勘探研究工作,是我国三维地震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成功地处理出我国第一条数字地震剖面。
王纲道,1915年生于安徽省巢县,幼年读私塾。他十分憎恨旧社会的腐朽落后,读高中时,立志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走科学救国的道路。1935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物理专业,埋头读书,成绩优异。经过 “一二·九” 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他开始关心国家命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看到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1949年解放前夕又看到国民党官员腐败已极,大肆掠夺人民财富,纷纷逃往台湾,从而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的心情,决定跟着当时资源委员会负责人、爱国人士孙越崎留在国内迎接解放。
1950年6月,在西安成立了西北石油管理局,王纲道被任命为该局重力一队队长。第一队能独立工作以后,他又调到新成立的第三重力队任队长,由他组建的重力队活跃在陕北延长一带,进行重力勘探工作。1952年,他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工程师。1955年任石油工业部主任工程师,担任新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领导工作。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初期,他被抽调参加松辽地震会战。从全国抽调了26个地震队,由他和孟尔盛担任地震会战指挥部总工程师。1961年7月他调任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综合室地球物理主任工程师,分室以后任地球物理室主任。1963年华北油田会战,他担任会战指挥部地质指挥所构造研究室主任。1965年四川石油会战,他又被石油工业部领导点名赴四川任物探技术总指挥。1969年至1973年下放湖北潜江石油干校劳动。1973年任石油工业部物探局 (在河北省涿县) 总工程师,领导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工作。
王纲道在20世纪60年代参加石油大会战期间,曾患肾脏病,当他做手术时,已经到了晚期; 1975年他又患上脑血栓; 1978年再又患了面部精神麻痹和心脏病。但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他有一个崇高的信念,只要人活着就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
1984年2月8日,王纲道因久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9岁。至此,他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事业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组建我国第一支地震勘探队
1946年8月,王纲道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之后,又到上海石油公司勘探室任助理工程师及副工程师。由王纲道等7人组成的野外重力队,在翁文波领导下,从苏南至上海进行重力测量,至今王纲道在苏南及上海所获得的重力勘探资料还保存在江苏油田。当时石油公司勘探室花费巨额外汇从美国进口了第一台地震仪器。解放前夕,为防止被国民党军队抢走,翁文波决定把这台仪器藏在中央信托局保险库中,直到上海解放后才由王纲道负责地震仪的拆箱组装,后来就是用这台仪器装备了我国第一支地震勘探队。
1950年6月至1952年12月,先后从上海招来一批知识青年,王纲道负责陕北重力普查,积极培养人才。这些年轻人生长在山清水秀的江南,到了陕北,看到的是满目黄土,风砂滚滚,在沟壑纵横的野外勘探,翻山越岭,常感体力不支。后来的工作档案中是这样记载的: 每次爬雪坡越高岭,王纲道总是带头先爬,四肢落地,常常是 “日穿湿鞋袜,夜烤鸭子皮”,晚上他要解释资料,给仪器充电,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一点多,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又是第一个起床叫醒大家,用完早餐,立即出发。仪器坏了也要他来修,两年的实践锻炼使他在重力勘探及资料解释上大有长进。
1953年1月至1955年1月,王纲道总结了陕北物探工作经验,并参照苏联重力操作规程,与蔡陛健一起,结合我国情况拟定了第一份重力及电法勘探操作规程。他出席了第五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对1953年各地地球物理队进行了审查,并拟定出重力队野外工作暂行定额及重磁力队技术设计,还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到四川、陕北、酒泉、潮水等地检查14个重磁力队及电法队,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及帮助检修仪器等工作。在他负责石油工业部地球物理技术工作时期,经他的积极努力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使我国解放初期在地球物理勘探装备和技术极其薄弱的基础上,把重磁力队、电法队各发展到30个,地震队发展到100个,地震、电法、重磁力、测井、射孔等技术与装备都发展到一定水平。因此1952年至1954年连续三年他被评为石油管理总局先进工作者。
大庆、胜利、四川石油大会战的先行者
1960年,王纲道被石油工业部抽调参加松辽地震会战。针对大庆地区草原低平,潜水面埋藏不深,地质构造好等特点,他与孟尔盛研究,改变过去作法,建议连片普查,迅速探明全松辽盆地的地质构造。1961年下半年,他被石油工业部调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任综合室地球物理主任工程师,但他一直在松辽、华北、西安等地区一线工作,把守地震质量关。他经常深入到地震队,帮助解决各种问题,针对206地震队人员配备不多,工作落后,质量差的问题,提出 “质量第一,仪器先进” 的要求,从过去忽视质量只注意资料整理解释,转变到首先抓人的技术和管理、抓仪器、抓原始记录,系统把好质量关,使206队工作质量有显著提高,由原来的落后队一跃为会战指挥部的红旗单位。他又把206队经验介绍给其他队,使地震队工作质量普遍提高。地震会战一般都在冬季进行,尽量利用水泡子结冰便于车辆运行和避免损害老百姓的庄稼。松辽的冬季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他每天奔波在野外,晚上住在四面透风的帐篷里。这时,他已患了肾结石,常常疼得豆粒大的汗珠往下流,但他捂着肚子仍坚持工作。
20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高潮迭起,大庆会战征尘未洗,1963年王纲道又投入了华北地震会战。在会战的紧张岁月里,他不忘抓科研,身为研究院地球物理室主任,常把生产一线的情况通报给科研人员,并组织科研人员针对生产问题开展研究。他的英文阅读能力强,常看外文杂志,把世界上地球物理发展的新技术介绍给生产前线的技术干部。在他领导下,大家齐心合力研制出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和声波测井仪。石油工业部将这两项样机交给西安仪器厂生产,并立即投入石油大会战地震勘探之中,提高了地震勘探效果,这批仪器起到了更新换代的作用。
1963年,在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王纲道同志担任地球物理主任工程师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会战在外,但使室里研究工作面貌有显著更新,首先他将地球物理室的各项科研工作与我国石油工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过去室里由于接触生产少,有些看来很重要的研究项目没有抓起来,王纲道同志根据国内外的现状、动向的资料调查,开始就提出了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三年规划”。根据当时我国情况,他提出必须狠抓地震勘探,明确提出 “仪器、方法、解释必须成龙配套” 的指导思想,克服了搞仪器多,抓方法解释少的不足。他要求一方面对仪器质量检查要严,每次出队前对各项指标一定要严格检查; 另一方面也要抓紧地震勘探的野外方法的试验和成果解释。每次野外队收工回来,他都仔细地听汇报。听汇报时,他常常追根刨底,很多队长都感到向王总工程师汇报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不然就答不上来。他还经常到野外检查,发现测量质量达不到精确度时,立即组织大家研究。他在领导科研工作期间把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立为科研项目,使大家工作目标明确,成绩显著。
1964年华北盆地勘探工作已全面展开,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的地质勘探室、地球物理研究室全部迁到山东东营参加会战。王纲道担任地质指挥所构造研究室主任,组织成立了牛庄攻关队。攻关队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由王纲道领导研制成功的第一台模拟磁带地震仪、第一台超声波测井仪、感应测井仪、伽马射线测井仪和侧向测井仪等五项组合测井技术都在会战中投入使用。攻关队从获得的大量资料推断,坨庄胜利村在地质构造上基本属于背斜,应有储量丰富的石油,但构造特征不甚明显,王纲道对大量资料进行解释后,确认胜利村有丰富石油储量,并绘制出一张完整的地质构造图,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石油会战指挥部一锤定音,在胜利村打出了日产千吨的油井,“胜利油田” 由此得名。
1965年,四川石油会战又紧锣密鼓地打响了,王纲道任物探技术总指挥。他从光点地震仪资料上研究裂缝,虽限于当时条件未能成功,但为后来用地震波的振幅比等方法研究裂缝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王纲道在石油工业部地球物理勘探局工作时,提出开展三维地震的试验工作,得到了物探局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
1973年,王纲道在石油物探局任总工程师,负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工作。当时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百万次的 “150”计算机研制成功,“150”计算机在物探局安装以后,便接受了处理海上数字地震资料的紧急任务。在此之前,一些外国人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没有数字计算机,没有地震处理软件,我们的地震数字剖面资料只能送到国外去处理。王纲道和物探局的石油科技工作者一起埋头苦干,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终于及时、成功地整理出了我国第一条数字地震剖面,震动了国外同行。石油工业部领导赞誉这条中国人自己处理的地震剖面为 “争气剖面”。
为我国石油物探事业造就一大批人才
王纲道一方面自己奋力开拓,一方面为国家培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人才。
石油物探局原党委副书记高凤仪每谈到他的引路人王纲道时,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王纲道率领他的重力队活跃在上海及陕北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高凤仪加入了这支重力队。高凤仪回忆说,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在王纲道的热情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仪器操作维修及资料计算,掌握了绘制重力构造图等基础技术,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952年,王纲道调到石油管理总局后,大胆选拔年轻人,让高凤仪接替了重力队队长职务。
物探局原副局长李全慎回忆说,20世纪50年代,王纲道率领一支重力队在陕北工作。当时,王纲道要物色一个高中毕业生,李全慎正好符合条件。王纲道平常注重对李全慎言传身教,后来还选派他到上海石油高探班学习,为他成才打下了良好的科学技术知识基础。
在王纲道的培养带动下,黄豪做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重力工作,由一名司机成长为野外物探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
物探局地质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牛毓荃深感自己的成长得益于王纲道的关怀和指导。1963年,王纲道敏锐地感觉到,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并指导牛毓荃找到有关技术资料,着手制成了我国第一个合成地震记录——营9井地震记录。
奉公克己 品德高尚
熟悉王纲道的人或者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 “团长”,因为他平时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大家围成一团而得名。他的心中只有大家,唯独不考虑自己。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野外从事重磁力测量工作时,经常是头顶蓝天,风餐露宿,到处搬家。身为工程师,他吃饭时和大家围成一团,手端饭碗蹲着吃,谈笑风生。他善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说与他相处非常愉快,非常融洽,在轻松的环境中干好了工作,掌握了技能。他很少关心个人的事。“文化大革命” 中,他的5个孩子分别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工作或插队。他身边多么需要有个儿女啊,妻子向他多次提出此事,但他从未向领导提出过 “照顾” 二字。
他工作和学习达到了 “忘我” 的地步。60年代他患肾结石,医生让他动手术,为了会战,他一拖再拖。1975年已发展到尿毒症,又患上脑血栓,组织上安排他全天休息,他仍坚持半天工作。他工资偏低,组织上决定给他提一级工资,他立即打报告说: “自己工资够用,再不需要国家更多照顾”。当时他家7口人,孩子多半在上学,怎不需要钱啊! 他逝世后,子女们整理他的遗物,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他们只找到一个伴随父亲多年的指南针及父亲在大庆会战中用过的一只旧箱子,箱子上残留着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喷出的原油。
如今,祖国石油物探事业已蓬勃发展,石油人深深怀念当年满腔热血、披荆斩棘、翻山越岭、为祖国开拓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王纲道。
简 历
1915年 出生于安徽省巢县。
1935年9月—1938年7月 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8年10月—1938年12月 长沙地方行政干部学校毕业。
1939年1月—1939年9月 任湖南泸溪县政府技术辅导员。
1940年9月—1941年7月 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
1941年8月—1946年8月 在中央大学物理系任助教。
1946年9月—1950年5月 任上海石油公司勘探室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
1950年6月—1952年12月 任西安、西北石油局重力队队长。
1953年1月—1955年1月 任北京石油管理局地质处工程师。
1955—1961年7月 任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主任工程师。
1961年9月—1969年 任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地球物理室主任、主任工程师、院总工程师。
1969—1973年 在湖北潜江石油干校劳动。
1973—1979年 任石油物探局总工程师。
1979—1984年 任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1984年2月8日 因病逝世。
主要论著
1 王纲道. 最小二乘法分配误差图解法. 石油地质,1953 (6)
2 王纲道. 关于201队试验得到深层反射的体会. 石油地质,1954 (2)
3 王纲道. 威尔格CH—3重力仪计算公式及简化计算公式. 石油地质,1954 (11)
4 王纲道. 砾岩及砾石发育地区重力勘探工作. 地球物理勘探,1957 (1)
5 王纲道. 1951—1956年世界石油工业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方向. 世界油气资源 (第6分册),1962 (1)
6 王纲道. 十年来地球物理工作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的展望. 地球物理导报,1956 (6)
7 王纲道. 石油工业地球物理工作中要推行的几项技术. 石油勘探,1958 (3
相关参考
李延寿曾说:“晋自社稷南迁,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帝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衅末。桓玄乘时藉运,加以
李延寿曾说:“晋自社稷南迁,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帝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衅末。桓玄乘时藉运,加以先资
李延寿曾说:“晋自社稷南迁,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帝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衅末。桓玄乘时藉运,加以先资
李延寿曾说:“晋自社稷南迁,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帝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衅末。桓玄乘
清朝师爷邬思道简介邬思道怎么死的邬思道,一名斯道,字王露,清代绍兴人。康熙中屡试不中,因家贫,只得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腿有残疾。本名邬思道别称斯道字号玉露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绍兴出生时
中文名:刘祥道别名:刘同寿国籍:大唐出生地:魏州观城职业:宰相封爵:广平郡公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宣刘祥道–唐朝宰相 刘祥道,魏州观城人也。父林甫,武德初为内史舍人,时兵机繁速,庶事草创,高祖委林甫专
中文名:刘祥道别名:刘同寿国籍:大唐出生地:魏州观城职业:宰相封爵:广平郡公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宣刘祥道–唐朝宰相 刘祥道,魏州观城人也。父林甫,武德初为内史舍人,时兵机繁速,庶事草创,高祖委林甫专
马祖道一 马祖道一是古代佛教著名的人物,他的俗姓是马,法号道一。马祖道一禅师在佛教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佛教禅宗的重要改革家。马祖道一是哪个朝代的禅师? 马祖道一禅师简介 马祖
知名人物 任援道生平故事简介,任援道历史评价,任援道怎么死的?
任援道,字良材,又名亮才,号豁庵。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城西大街永宁巷进士第任家[1]。任家是宜兴望族,先祖在清代累有功名,北洋时期还有不少政界要员。任援道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
何羽道,幼名金榜、远耀,字翼人,曾用名苍皋,化名胡文卿。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今武汉大学)教授,原为国民党左派,武汉政府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三常委之一。一九二七年,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