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赵今声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赵今声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赵今声人物简介

·赵今声



赵今声,港口和海岸工程专家、教育家。他从教六十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促进了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他主编的 《港口工程》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科书。他从1947年开始研究天津新港回淤问题,1958年成立天津新港回淤研究工作组,他任副组长。1960年在天津大学创建海岸工程研究室,结合港口回淤问题,研究水流、波浪对泥沙运动的作用,取得重大成果,他研究解决了天津新港、秦皇岛新开河口、福州马尾港、厦门港、黄骅港等港的淤积问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港口和海岸工程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赵今声原名赵玉振,1903年6月14日出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回生村一个农家。幼年家贫。1917年入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参加过反对北洋政府接受日本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运动和五四运动,使他感到中国需要革命、需要民主和科学。1921年考入北洋大学预科肄业。翌年,考取直隶省教育厅派往香港大学的公费生。1923年初入香港大学工科土木工程专业,1926年底毕业,被授予一级荣誉工学士学位。北伐战争时,他撰文宣传革命,1926年兼任香港大光报编辑,撰写社论。大学毕业后,在国内找不到工作,不得已而去北加里曼丹沙捞越油田公司任测量员,搞重力探矿,常年在热带森林中生活。1930年他辞职回国,到东北大学任土木工程系助教,开始高等教育工作。“九·一八”事变时,他在沈阳目睹日军罪行,义愤填膺。1933年到天津河北省立工业学院,任市政水利工程系讲师,讲授测量类课程。因教学成绩卓著,3年内即晋升教授。1937年 “七·七” 事变后不久,天津沦陷。在民族危亡关头,他决心到后方去参加抗战。1937年10月,他去西安临时大学,任土木工程系教授。翌年8月,他转到新建的西北工学院,任土木工程系教授,讲授测量学、道路工程等课程。1940年起,兼任总务长。在八年抗战时期,他为修建后方铁路、公路、飞机场,培养了大批人才。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选派他赴美国进修港口工程。

他1946年初到美国,先入密执安大学研究院选修基础理论课半年,然后到陆军工程兵团总部及其所属海滩侵蚀研究所、水道试验研究所及沿海各区局,进修10个月,学到许多筑港经验和先进技术。

1947年秋回国后,任天津河北省立工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兼主任。他视察天津新港后,提出堵塞北堤缺口、完成防波堤、浚挖航道等建议。在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宣读论文《直立式防波堤的波压力》,在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论新港建设。在河北工学院及北洋大学开设港口工程课,自编材料。1949年1月天津解放,在津欧美留学生在南开大学集会庆祝,公推赵今声讲话,并领队上街游行。他所盼望的革命终得实现。是年3月,他被任命为河北工学院院长。在天津市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学院增建了试验室和教授住宅,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951年教育部决定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作为院系调整试点。赵今声被任命为天津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他撰文总结并校经验,刊登在《人民日报》及《光明日报》。1952年进行了全国院系调整,天津大学调整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并迁至七里台新校舍。

1951年高等学校调整专业设置,赵今声建议在天津大学开设水道及港口水工建筑专业,并招考新生。1952年暑假后,他恳辞校级领导职务,组成专业教研室,专心教学工作。他学习俄文,编写港口工程教材并讲课,指导学生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建立了水道及港口试验室。1960年他在天津大学组建海岸工程研究室,开展波浪及水流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研究试验,并开始招考研究生。1960年秦皇岛港进行扩建,他被聘为建港委员,接受并在学校指导进行了扩建工程平面模型试验和防波堤断面模型试验。这是我国第一次做这种试验。秦皇岛新开河口是泻湖口门,口内建了渔船修造厂,造好的船需乘潮人工拉出。赵建议在口外修造两条导堤,掩护航道,能保持5米水深。港内增建了3千吨轮船修造厂、渔船码头、海军基地等,已发展成为中级港口,经济效益显著。1963年交通部召开教材会议,公推赵主编《港口工程》教科书。他和各校教师用3年时间写完交稿,未及出版,书稿即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1971年后又用3年时间重写,历尽艰辛,全书87万字,1978年出版。

1964年国务院任命赵今声为天津大学副校长,主管试验室工作,他掀起了试验室革命化运动,更新设备,加强管理,高等教育部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他的经验。文化大革命中,被剥夺了副校长职务,劳动改造3年,方回到专业教研室。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最新技术刊物,写出 《从船舶发展看港口发展趋势》、《码头防护设备》两篇论文,被收入人民交通出版社1974年《水运工程技术参考资料》一书。1971年他接受交通部委托,研究沙质海岸沿岸输沙率的计算方法。在深入调查,作了大量分析工作后,于1973年完成任务,被交通部采用。他调查了天津、河北、江苏等省市在河口建筑挡潮闸后的淤积情况,写出 《挡潮闸下河道淤积原因和减淤措施》 论文,在1978年《天津大学学报》发表,又被收入人民交通出版社 《平原河道整治论文集》。这篇论文有开创性。

1978年受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委托,赵今声率领研究生和助手到广西合浦县铁山湾进行全潮水文测量和调查研究,提出建港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了航道,估计了回淤量。同年,遵照李先念副总理指示,交通部组织20多位专家教授考查了连云港、岚山港、石臼港,研究在何处建造十万吨级煤炭出口码头为宜,争论异常激烈。赵今声认为石臼港位于钩形海湾顶部,湾顶淤沙很少,表明沿岸无输沙,不会淤积,且地基为岩石,深水离岸很近,引桥及航道均短,造价低。而连云港处在淤泥质海岸,沿岸输沙多,地基不好,17米等深线离岸数十公里。航道很长,肯定会淤,故主张在石臼建港。国务院采纳了他的建议。建港后,果然不淤,经济效益很好。

1978年8月赵今声恢复了副校长职务。他第四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入党。他主管教务,积极整顿学风校纪,为教师评定学术职称,很快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他又开始招考研究生,组织教师,为研究生编写了 《海岸及河口动力学》教材,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赵今声被评为先进个人,授予奖状。应海洋出版社的邀请,他编写了 《赵今声论文集》。这本书是在他85岁时完成的。

1979年他率领高等学校学术代表团到美国休斯顿市参加离岸工程学术会议。1980年又率天津大学学术代表团回访日本神户大学,用英语宣读了 《挡潮闸下河道淤积原因和减淤措施》论文。1981年他担任教育部派出的大学校长代表团副团长,访问了澳大利亚高等学校。1982年他年近80,免去副校长职务,专任教授。

从1983年起,他用十年时间从技术上指导了天津市海岸带及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及海岛调查,提出了开发规划。他组织参加调查的单位组成天津市海岸带公司,并兼任第一届董事长。这个公司为全国海岸带开发服务,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取得很好经济效益,受到国家科委表扬。

1987年赵今声赴淮阴市考查了灌河河口。江苏省拟在河口内建万吨级码头,进口煤炭,建发电厂。对于河口拦门沙碍航问题,赵建议采用双异堤掩护穿沙航道的办法解决。同年在北京发展中国家海岸及港口工程会议宣读了 《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流速场》论文。

他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民盟天津市委员会第六、七届主任委员、第八、九届名誉主委,民盟中央委员会第四、五届常务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第一、二届常务委员。他是天津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委,第二、三届秘书长、第四至第11届副主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五、六、七届代表。曾任天津市水运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副主席,全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常务委员,中国海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

提出我国第一个沙质海岸沿岸输沙率的计算公式



沙质海岸的海滩泥沙被海浪掀起后,随着潮流及其它海流运动。这种运动可分解为平行和正交于海岸的运动,前者的危害性更大。每秒平行于海岸的泥沙运动量称为沿岸输沙率。海岸泥沙运动引起海岸冲淤变化,使河口及港口航道淤浅,使海岸丁坝、导堤及防波堤后面淤积,丧失拦沙作用。开发海岸资源、修建港口,必须先了解海岸泥沙运动情况,沿岸输沙率是代表泥沙运动激烈程度的技术指标,它的数值愈大,则淤积危害愈严重。在建港或开发海岸资源前,必须先估算沿岸输沙率。估算方法一般利用经验公式,经济发达国家大都有适合本国情况的经验公式,而我国过去缺乏这种公式,只好利用美国或其它国家公式进行估算。赵今声受交通部的委托,根据我国资料,导出了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列入我国港口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基本假定是沿岸输沙率与破碎波能沿岸分量成正比,这个假定受到国际公认。美国公式被包括破碎波高、波速和波向与海岸线所成的角度,他根据法国夏都国立水工试验所的试验研究,增加了与深水波陡及沙粒中径有关的系数,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他分析了山东白沙口潮汐发电站丁坝和秦皇岛新开河口异堤及油港防波堤的拦沙量,以及当地波浪资料,找到了他导出公式的经验系数。用这个公式可算得沙质海岸每米长的沿岸输沙率。

深化水流波浪共同作用时泥沙起动的研究



泥沙起动流速在河道及海岸泥沙运动研究中是一个基本参量。水流作用下的沙粒起动流速研究较早,希尔兹(Shields,A)1963年即已提出公式。根据公式有关参数绘出的曲线称为希尔兹曲线。在国际上对波浪作用下的沙粒起动流速研究较晚。1976年Madsen和Grant应用Jonssen的波浪摩阻系数和波浪引起的底部水质点最大振动水平分速计算波浪作用下的最大底部剪应力。经过分析研究,他们认为: 希尔兹曲线也代表了波浪作用下沙粒起动规律。从而扩大了希尔兹公式的适用范围。

至于水流波浪共同作用时泥沙起动流速研究则较少。赵今声指导他的研究生王运兴和卢雁作了开拓性研究,导得水流波浪共同作用下沙粒起动的临界底部剪应力。研究时,试验的用沙有粗细粉砂、细砂、中砂,均经过筛选; 试验分五种水深,均为紊流; 波浪为二元浅水推进波。根据试验所得临界底部剪应力计算希尔兹参量后,将有关值绘入图中时,试验值大体分布在希尔兹曲线上下。因此,可以认为: 希尔兹曲线也代表了水流波浪共同作用下沙粒起动的规律。总结起来,即希尔兹曲线代表了粗细砂粒在水流、波浪、水流波浪共存情况下的普遍规律。这个结论是赵今声首先提出来的。

对水流波浪共同作用下淤泥起动他也进行了试验研究。他将洗盐后的天津新港淤泥 (平均粒径0. 005毫米) 装入试验盒内,令其固结30至120天,容重γs达到1. 30~1. 89克/立方厘米,然后在试验水槽内进行波浪和水流波浪共存情况下的起动试验。淤泥起动特点是群体悬扬,不是单粒堆移。淤泥起动分为缕扬和悬扬,缕扬是在光滑泥面上有泥成丝状悬扬入水。因波浪底部剪应力有周期性变化,缕扬周期性发生。波高达到临界值时,泥成层扬起,称为全扬。

对于淤泥起动,希尔兹并无实测数据。赵今声指导研究生计算了淤泥在波流共同作用下缕扬及全扬时相应的希尔兹参量,在修正希尔兹曲线上绘出试验点子。这些点子集中在一条线上,其斜率为2。从而得出适用于淤泥悬扬的希尔兹曲线。

成功地解决了减轻天津新港的回淤问题



天津新港建在海河口以北的淤泥浅滩上,用两条防波堤掩护港区,口门距岸8. 8公里,处于海浪破碎区以内。每次涨潮自外海带进大量泥沙,部分淤在港内,退潮水流冲不动,带不走,造成港池航道严重回淤,50年代每年挖泥近540万立方米。1958年成立回淤研究工作组后,邀请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工程单位分工协作,对新港风浪、潮汐、海流、气象等海洋水文情况、泥沙来源、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展开了全面调查研究,推动了我国海岸工程学术的发展。1963年提出减轻回淤的第一期工程措施方案:即缩小港口无用水域面积;堵塞北堤缺口;建筑围埝,吹填港北陆域。这些措施实施后,效果显著,每个泊位平均淤积率从50年代的1.56降为70年代以后的0.9%。40年来,吹填造陆约20平方公里,为港口扩建提供了陆域,节省征地费用数亿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国回淤研究技术,培养了人才,为我国在淤泥质海岸及河口建港提供了技术基础。

解决马尾、厦门等港口淤积问题



1974年福州马尾港建万吨级和5000吨级泊位各两个,港池挖深后,旋即淤浅,水深不足2. 5米,不能靠船。最初认为是泄水流量不足,故于南港鸟龙江桥下建造拦江潜坝,使涨潮流沿马杭水道流入北港,增加马尾港前河道流量,毫无效果,马尾港被宣布为“死港”。1982年福建省政协邀请赵今声前往考察,并参加交通部召开的现场技术讨论会。他事前查阅了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河流流速足够,能刷深河道。只固码头建在河道凸岸,而发生淤积,对岸水深达15米,属于码头选址错误。他建议在码头对岸上游处修建丁坝,将主流挑到码头前,冲刷港池。实施后,非常成功,使 “死港” 复活,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他还视察了厦门港和湄州湾。厦门港原来不淤,潮流环绕厦门岛运行,潮波属前进波型。集美海堤堵塞了潮汐通道,西水道潮汐变成立波型,千万北部淤积,宝珠屿原来水深10米,淤浅到0.7米。在西水道的东渡新建两个5万吨和两个1. 5万吨泊位已淤浅1到3米,西水道南口淤浅到8米水深,航深不足。将来西水道港区还要向北发展,水深已不足。赵今声认为根治方法是恢复原来潮型,将海堤拆去一段,改建透空桥。这项建议已被采纳,每年可节省大量挖泥费。他建议把湄州湾辟为深水大港,也已实现。

河北省黄骅县大口河距天津新港90公里,地质和水文情况相似。过去有些专家认为不宜建港,主要理由是黄河出口泥沙能北流到黄骅。赵今声从1985年起多次到现场调查,发现渤海湾海岸北段淤积、中段稳定、南段侵蚀,大口河海岸稳定,具南龙王庙海岸近年稍有侵蚀,不存在沿岸北上泥流。以前黄河从神仙沟出口时,大口河海岸也并无明显增长。现在黄河河口南移,流出的浑水向东流6公里后,含沙浓度即降为河口的1/8,入海泥沙扩散范围并不很远。赵首先提出:黄骅大口河以北海岸可建深水港,离陕西神木最近,经过多次专家会议论证后,国务院决定在黄骅建港,出口陕北及内蒙煤炭,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亿吨煤炭出口港。

简历



1903年6月14日 生于直隶省束鹿县。

1926年 毕业于香港大学工科土木工程专业。

1927—1930年 任沙捞越油田公司测量员。

1930—1931年 任东北大学土木系助教。

1931—1933年 任保定育德中学教员。

1933—1937年 任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市政水利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37—1938年 任西安临时大学土木系教授。

1938—1945年 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教授。

1946—1947年 在美国进修港口工程。

1947—1951年 任河北工学院院长。

1951—1952年 任天津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

1964—1981年 任天津大学副校长。

1981— 任天津大学教授。

主要论著



1 赵今声主编. 港口工程 (上册).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78.

2 赵今声主编. 港口工程 (下册).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79.

3 赵今声. 沙质海岸沿输沙率的计算,海港水文辑.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0.

4 赵今声.挡潮闸下河道淤积原因和防淤积措施,平原航道整治论文集.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0.

5 赵今声. 浅水中的破碎波.水道港口,1980 (4): 1~12.

6 赵今声. 沉积性海岸潮汐海口的稳定性,海洋科学,1982 (1):1~6.

7 赵今声. 大口河港扩建为大港的可行性. 水道港口,1986(2): 1~9.

8 赵今声. 如何扩大和维持海河及永定新河的泄港能力. 海河水利,1986 (3): 6~11.

9 Chin—Sheng Chao,Velocity field when wave and current coexist. Coastal and port engineer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1987 proceedings,1903~1915.

10 赵今声. 赵今声论文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8.

11 赵今声主编. 海岸及河动力学. 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3.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体育老师里面演马莉的叫什么名字

我的!体育老师里面演马莉的叫什么名字?《我的体育老师》马莉扮演者:赵今麦马莉:马克的女儿,鬼马精灵,性格洒脱,很酷。赵今麦,中国大陆女演员,2002年9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目前就读于枫桥镇中。

我的体育老师扮演者,《我的体育老师》中马莉的饰演者是谁

《我的体育老师》中马莉的饰演者是谁?演技怎样?《我的体育老师》中马莉的饰演者是赵今麦,演技还是可以的,毕竟还小有提升的空间,而且他自己也很努力,他在新剧《少年派》里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对于小演员来说

我的体育老师演员表介绍,《我的体育老师》中马莉的饰演者是谁

《我的体育老师》中马莉的饰演者是谁?演技怎样?《我的体育老师》中马莉的饰演者是赵今麦,演技还是可以的,毕竟还小有提升的空间,而且他自己也很努力,他在新剧《少年派》里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对于小演员来说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