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赵方民人物简介
Posted 铁路
篇首语: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赵方民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赵方民人物简介
·赵方民
赵方民,铁路工务工程专家,资深教授。长期从事铁路轨道科学研究,提出了“铁路七次方程式缓和曲线”,被编入国内外高等学校有关教科书,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广应用轨道新技术,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方民,1909年11月 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甘家菜园。其父赵缭熟谙数学,编著有《数学辞典》,被吉林省高等学堂聘为教授,任教数学、天文学等课程。赵方民自幼聪明勤奋,受其父的影响和熏陶,酷爱数学,在校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3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出色,多次获得奖学金。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对他特别赏识。1934年他以全院第二名成绩毕业,就任南京卫生署土木工程师。1935年回湘任湖南省民政厅技士、工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赴西南修建铁路。1938年任叙昆铁路工程局工务员、工程师。1946年调滇越铁路河(口)碧(色寨)工程段任分队长。194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副教授,解放前夕曾与其他教师一道多方掩护、营救进步学生,为迎接广州解放做了不少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带领中山大学学生参加教学改革和广州市政测量及水利建设。1952年带领学生参加荆江分洪工程,担任混凝土队总队长,被荆江分洪指挥部评为二等功臣。同年9月,任华南工学院副教授兼教研组主任。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赵方民调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任副教授兼测量教研室主任。1960年后相继任湖南工学院、湖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副教授,任铁道建筑系测量教研室主任、线路构造教研室主任。1963年晋升为教授。
赵方民潜心铁路科学研究,先后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铁路高次缓和曲线》一文,提出了七次代数式的缓和曲线方程式。1974年,参与了无缝线路统一计算公式的有关工作。1984年向北美铁道学会来华代表团介绍了《关于轨道参数测定》的论文,受到好评。
1981年5月,赵方民被聘参加铁道部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对路内硕士、博士点予以审定。1984年任铁道科学研究院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
赵方民勇于挑战,终生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因酷爱数学,空闲时写“珠算开方”,自编开方口诀,用珠算可以开平方、开立方、开高次方、解高次方程。他在熟练掌握英语、俄语的基础上还参加日语学习班及自学计算机语言等。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热心科学试验,晚年仍为筹建试验室而贡献力量。
1987年退休之后,仍笔耕不辍。临终前的几个月,还在研究用微积分和计算机来计算椭圆锥的表面积。他为人师表,平易近人,谦虚谨慎,淡泊名利,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把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都献给了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和科教事业。1987年在他从事土木工程工作50周年之际,谷牧副总理给他寄来了“耕耘半世纪,硕果遍中华”的贺词和珍贵的纪念品。
赵方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对中国共产党无限信仰。1956年他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也从未动摇过这一信念,终于在1981年6月实现了他的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湖南省政协委员。1996年4月16日,赵方民教授病逝于长沙,享年87岁。
投身国家建设 知识献给人民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方民满怀爱国热情,赴云南参加修建铁路。先后在国际、省际铁路局工作,为增强抗日实力,接通中越国际通道,做了不少工作。1938年他任叙昆铁路工程局工务员、工程师,经管工程勘测设计及施工,对如何既保证工程质量又减少投资深有体会,精打细算,节约投资。1941年昆(明)沾(益)段(180公里)铺轨通车后,他担任轨道养护及车站的工程设计和建设。1946年调滇越铁路河口工程段任分段长。当地处于中越边界,山陡沟深,人烟稀少,疟疾流行,匪患频生,工程异常艰巨。赵方民及其率领的勘测人员多次遇匪,均侥幸逃脱。在疟疾大流行时,不少修路员工为修建这条国际通道,献出了生命。他当时在河口也染上了疟疾,被同事用担架抬了回来,经治疗幸免于难。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环境中,由于赵方民尽力筹划组织施工,在5个月内将这条铁路的30余座桥梁和涵洞全部修复,对西南铁路早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建设国家的爱国情操。解放战争时期,铁路停修,人员遣散,才离开铁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党的教育下,认识到:建设祖国必须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培养大量建设人才,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于是投身教育事业。他带领中山大学学生参加教学改革、广州市政测量、水利建设和荆江分洪工程等。在参加荆江分洪的黄山头节制闸工程建设时,参加工程建设的军民约4万余人,他担任混凝土队总队长,以其多年的实践经验,精心策划,将3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在3个月内抢在洪水期到来之前胜利竣工,被荆江分洪指挥部评为二等功臣,并荣获“土木之光”的锦旗。
1969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坪(石)梅(田)铁路施工,深入现场,解决了不少难题,压缩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为翌年全线通车和宜章优质燃煤源源运粤做出了贡献。他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提出铁路七次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设置对公路、铁路的行车都有极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列车进入曲线,为了平衡离心力,需要将外轨设置超高。为了轨道的连续和平顺,必须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插入一段缓和曲线,其曲率由直线上的零连续变化到圆曲线的曲率,外轨超高也由直线上的零递增到圆曲线上设置的超高。一般常用的缓和曲线为三次抛物线,它的曲率呈直线变化,因此,与曲率相匹配的外轨超高也按直线顺坡。这种线形的缓和曲线在其起点和终点的立面上都存在一个折角,给行车带来振动和不平顺。在行车速度不高(低于2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这种不利影响尚可忽略,在高速行车条件下,三次抛物线缓和曲线的缺点将非常显著,必须考虑采用使列车受力更加合理、使行车更加平顺的缓和曲线新线形。如何选用合理的缓和曲线新线形,国外学者在20世纪40年代即有所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前苏联著名学者沙湖年兹教授推荐的五次代数式缓和曲线。
1956年,赵方民开始对缓和曲线理论进行研究。在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赵方民发现沙湖年兹的代数式仍不完备。他以扎实的数学功底,依据完备的缓和曲线线形必须满足的条件建立微分方程,于1956年首次提出了七次方程式的缓和曲线新线形,该线形完全满足缓和曲线应当具备的5项力学条件,是对传统三次方程式缓和曲线的根本改进,丰富了缓和曲线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这项成果是缓和曲线的重大创新,被称为“赵氏缓和曲线”,其内容已编入了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有关教材。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对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行新技术 身体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许多前苏联的高校教材纷纷被引进,著名铁路工务学者Г·м·沙湖年兹教授1949年版《线路构造与线路业务》也被翻译出版。赵方民在学习前苏联先进科技的同时,还用心分析该书著述。1957年,他写就了《缓和曲线的研究》和《对沙湖年兹教授的土坡稳定计算法的讨论》等文(工程建设,1958.8)。在沙湖年兹教授1961年版的《铁道线路》教材中,赞扬赵方民的简化表述是“最简洁”的。在得到赵方民的首肯后,新书全部采纳赵方民的研究成果而摈弃1949年版的表述,这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铁路建设日益发展,混凝土轨枕和新型轨下基础等轨道已开始铺设。这些轨道的特点是基础刚性较大,同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已经逐步推广使用,车速已达100公里或更高,这些因素都使轨道受力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轨道发展的需要,在轨道强度计算理论和方法方面,国内开始引用“弹性点支承的连续梁法”来代替原来采用的“连续弹性地基梁法”。为了使“弹性点支承的连续梁法”的计算结果符合我国铁路的实际情况,赵方民和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员,在有关部门的协作和支持下,于1975年6月在京广、湘桂、成渝、沪杭四大干线上,完成了轨道计算参数的实测工作,为确定“新计算法”中的轨道参数及轨道基础弹性特征值,促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对于无缝线路这一新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赵方民一直给予热切的关注和支持。他不但平日在教学、日常工作和人才培育上倾注心血,1974年,更参与了统一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工作,受到同行的尊敬和赞扬。
教书育人 诲人不倦
1947年,应广州中山大学王星拱校长之聘,赵方民任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副教授,讲授“铁道测量”,“铁道工程设计”课程,从此赵教授就将其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王校长熟知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委以重任,中山大学学生也因他来自铁路,实际经验丰富而踊跃就学。因教学成绩显著,学校曾授予他“诲人不倦”的锦旗。
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赵方民调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任副教授兼测量教研室主任。在当时国内大力开展向前苏联学习的氛围下,他自学俄语,并翻译了大量的前苏联高校教材,其中希洛夫编著的《测量学》,经他主持翻译后,于1956年正式出版。
1960年,赵方民调入长沙铁道学院任教,先后任铁道建筑系测量教研室主任、线路构造教研室主任。随后,筹建了线路构造实验室。1964年经高教部批准,担任研究生导师,招收培养研究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培养研究生工作中断。1978年后,又继续招收培养研究生。现在,他的许多学生都已成为铁路科研和建设部门的栋梁。
他对青年教师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为了搞好铁路设计,他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指导并审查定线路方案。晚年还专门写了文章,总结和介绍自己参与铁路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他告诫年轻人,搞铁路设计一定要深入现场,多作方案比选;要综合地形、地质、施工、运营各方面条件,考虑周到,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线路方案。
他治学严谨,理论基础坚实,教学经验丰富,部分科研成果被编入高校教材。他执教50年,先后讲授了“铁路轨道”等5门课程,教学成绩卓著,桃李满天下。他对铁路线路构造理论和学术方面的研究造诣较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勇于实践,热心科学实验,在花甲之年,仍多方奔走,为筹建轨道实验室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方民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精心育人,潜心研究,生活俭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我们永远怀念他。
简 历
1909年11月1日 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甘家菜园。
1924—1930年 长沙协均中学、岳云中学及长沙市第一中学师范班毕业。
1930—1934年 武汉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
1934—1935年 南京卫生署土木工程师。
1935—1938年 湖南民政厅技士、工程师。
1939—1946年 云南叙昆铁路工程师、轨道工程师。
1946—1947年 滇越铁路河口河碧段修复工程处分段长。
1947—1953年 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副教授。
1953—1963年 湖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副教授。
1963—1987年 长沙铁道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1987年 退休。
1996年4月16日 病逝。
主 要 论 著
[1] 赵方民.用诺莫图及计算尺计算土方横断面的方法.工程建设,1954(12).
[2]赵方民,等译.测量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3] 赵方民.缓和曲线理论的研究.工程建设,1957(1,2).
[4] 赵方民.对沙湖年兹教授的土坡稳定计算法的讨论.工程建设,1957(8).
[5] 赵方民.轨道强度计算方法的评述.铁道兵科技通讯,1979(2)增刊.
[6] 赵方民.关于钢轨接头强度静力计算的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1(2).
[7] 赵方民.高次缓和曲线在运营线上使用问题的探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土木、建筑、水利版,1964(10).
[8] 赵方民.铺设高次缓和曲线的初步经验.长院科技,1982(3.4).
[9] 赵方民.进一步学习我国铁路建设中的宝贵经验.铁道工程学报,1984(1).
[10] 赵方民.关于铁路缓和曲线的几个主要公式的讨论.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4(1).
[11] 赵方民.道床路基动力空间有限元计算和试验. 长沙铁道学院校庆25周年论文选,1984.
[12] 赵方民.正矢光学测量仪的试制. 铁道工程学报,1985(1).
[13] 赵方民.利用影响值系数表计算钢轨接头强度.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5(2).
[14] 赵方民.论铁路缓和曲线应属于立体曲线. 长院科技,1985(2).
[15] 赵方民.铁道轨道接头区轮轨动力效应的研究.铁道工程学报,1985(4).
[16] 赵方民.对角图法计算偏角公式的讨论.铁道工程学报,1986(1).
[17] 赵方民.铁路道床振动计算和试验.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6(2).
[18] 赵方民.整正曲线轨道的经验.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6 (4).
[19] 赵方民.关于轨道力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商榷.铁道教育研究.1993(2).
[20] 赵方民.怎样研究轨道力学.云南铁道,1994(1).
相关参考
核心提示:總而言之,南宋的偏安根本上是由南北雙方民眾的意願決定的,對於南方窮人而言,打仗意味著食不果腹,命喪沙場;對於富人來說,稱臣納貢每年支付的白銀、匹銀和絹,從成本核算的角度看,遠遠比北伐開戰後的
核心提示:總而言之,南宋的偏安根本上是由南北雙方民眾的意願決定的,對於南方窮人而言,打仗意味著食不果腹,命喪沙場;對於富人來說,稱臣納貢每年支付的白銀、匹銀和絹,從成本核算的角度看,遠遠比北伐開戰後的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