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翰馥人物简介

Posted 系统

篇首语:黑暗带来恐惧。知识可以点亮你,驱逐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翰馥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翰馥人物简介

·陈翰馥



陈翰馥,系统与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现的辨识算法收敛性条件,被国外专著称为 “陈氏条件”。他关于同时使控制和估计最优的论文,被国外同行专家称为1984至1986年间适应控制领域的 “最重要的论文” 之一。与合作者给出了自校正跟踪器收敛性和最优性的严格证明,被国际控制界称为重大贡献。



陈翰馥,1937年2月10日生于杭州,次年随父迁回祖籍绍兴。自幼聪颖过人,受家庭和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收敛了贪玩的天性,对数学的严谨、逻辑与推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伴随着他的一生。

1948年,11岁的他考入省立绍兴中学。那时,使许多同学感到困惑的平面几何,却成了他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他做起题来总是那样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的几何作业经常被老师推荐为标准答案。从上海复兴中学高中毕业时,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被保送到留苏预备部。1年后,18岁的他打点行装,满怀激情,踏上了出国留学之路。

他被分到了列宁格勒水运工程学院。这使他多少有点沮丧,“像父亲一样当一个数学家” 是他从小的理想。他虽然仍是一个好学生,但心头挥之不去的憧憬仍然是那个神圣的数学王国。

命运,常常会偏爱那些有心人。两年后,偶尔得知使馆留学生管理处正在调整留学生专业的消息,他喜出望外,自幼的理想又在胸中复苏。历尽周折,他只身赶赴莫斯科,找到使馆留学生管理处,力陈自己的理由,要求调整到数学专业。

不知是他的执著感动了上帝,或是他命中注定的与数学的不解之缘,使他如愿以偿,他转到了著名的列宁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

他的许多老师都是国际知名的学者: 费赫金哥尔茨教数学分析,法捷也夫教代数,林尼克教统计,伊勃拉基莫夫教随机过程。老师们对他寄予厚望,而他又以门门5分的成绩回报老师。大学毕业后,指导陈翰馥毕业论文的彼得洛夫教授找他谈话,希望陈能做他的研究生。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1961年) 实现这一计划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回国后,陈翰馥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概率统计室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62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在国际的崛起,钱学森和关肇直建议并创建了新的控制理论研究室,他成了首批成员之一,并从此开始了他与控制理论难舍难分的一生。他最初从事随机信号的滤波、内插与预报。1966年,他的处女作《多项式叠加平稳随机信号的预报和滤波问题》 发表不久,由于“文化大革命”,使研究工作中断了5年之久。

1971年恢复研究工作后,他主要从事随机系统的能观性、能控性、缺初值的状态估计,奇异随机控制和对策等。“文化大革命” 后,随着科学春天的来临,他于1976年在 《中国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随机能观测性》,这标志着他学术生涯中黄金时代的来临。从1980年左右至今,陈翰馥主要从事递推辨识、随机逼近及自适应控制的理论研究。这一时期完成了迄今为止他最重要一些研究工作,使他逐步走向世界,成为我国控制论领域少数几位能在西方学术界产生相当影响的学者之一。

1979年陈翰馥被破格晋升为数学所副研究员,1979年10月转入新成立的系统科学研究所,198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87年起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学位委员会主任,系统科学所所长等职。1996年被选为IEEE的Fellow。

勤奋耕耘 硕果丰盈



陈翰馥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50余篇论文,并出版了7本专著,其中3本在美国出版。

他曾与关肇直等一起从事现代控制理论在国防技术中的应用,为此获国防科委与国防工办奖。

70年代,陈翰馥系统地研究了线性系统随机能观性和不用初始条件的各种状态估计的联系,给出了随机能观性和能控性的新定义,克服了国外学者工作中这两个概念在确定和随机情形下不能统一的缺陷。其代表性学术论文 《关于随机能观性和能控性》 是粉碎 “四人帮” 后,代表我国参加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 (IFAC) 第七届世界大会的唯一论文。宣读后,受到同行的重视和好评,被推荐到IFAC的学术刊物Auto-matica上发表。这项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使他获得1981年中科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陈翰馥从80年代起,研究系统辨识中各类随机递推参数估计方法的收敛性。他将国际上流行的 “鞅方法” 和 “常微分方程方法” 相结合,提出了 “鞅与常微分方程相结合” 的新分析方法,得到了一大类梯度型算法收敛的充分条件。加拿大凯恩斯教授在他的专著 《Linear Stochastic Systems》 中把这个条件称为“陈氏条件”。陈翰馥是利用 “持续激励” 条件,在国际上第一个严格证明随机梯度算法相容性的学者。最终同时建立起来自适应控制系统跟踪指标的最优性和参数估计的相容性,是陈翰馥与郭雷合作完成的。在1988年IFAC理论委员会发表的一篇进展报告中,这方面的成果被选为1984—1986年国际控制理论的重要进展之一。他们所用的 “衰减激励” 方法,在国外正式学术出版物上被公开评价为 “强有力的方法”。这些工作使他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他和合作者给出了自校正跟踪器收敛性和最优性的严格证明。 这项工作彻底解决了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的“Åstr⍥m-Wittenmark自校正调节器” 的稳定性及收敛性这一国际上20年悬而未决的著名难题,奠定了自校正跟踪器的理论基础,在国际同行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对反馈系统阶估计、随机适应鲁棒分析,随机连续辨识等一系列创新工作,成为国外许多后续研究的基础。这一系列工作使他获得1994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及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他和合作者提出的扩展截尾的随机逼近算法,经他潜心研究,并提出轨线子序列分析方法,在系统辨识、学习控制、信号处理、优化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国际上引起许多后续研究。

成功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勤奋、拼搏。几十年来,陈翰馥在自己心爱的领域辛勤耕作,上下求索,方能获得丰盈硕果。至今,在旁人眼中已功成名就的他,却仍在耕耘,攀登,开拓,进取,他是为数不多的多产院士之一。

诲人不倦 师长风范



陈翰馥不仪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导师。对学生,他谆谆善诱,诲人不倦,对周围的同行晚辈,他总是关心爱护,尽力提携帮助。他知人善任,珍惜人才,特别注意发现年轻人才,创造条件鼓励和促进他们的成长。

他曾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对于这个称号,他比任何人都更当之无愧。

他的学生郭雷,是当今国内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他在1993年获得IFAC颁发的 “青年作者奖”,并当选为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翰馥和郭雷是国内控制界仅有的两名IEEE Fellow。郭雷的成长,倾注了他很多心血。郭雷的成功,有着他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指导的学生中,有两人荣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两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他的其他许多学生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许多出色的工作。例如,他的一个学生,现在是某型号卫星控制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得到他指导或影响、同他有过合作的晚辈学者就更多了。“中国学派” 的自适应控制在国际控制领域占有相当骄人的一席。

对于周围的同事、晚辈,他有一种师表风范。他长期担任系统所的领导工作。由于他见识广、主意多,所里的许多同志有事总喜欢找他商量,请教他。他不管多忙,总会停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听别人的诉说,然后帮着分析问题、出主意。他的诚恳态度常常使周围的人乐于和他交心,哪怕是一些难以启唇的私事,也愿意与他商量。

在周围许多同志的心目中,他不但是一位好领导、好带头人,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开拓自动控制事业



除了研究工作外,陈翰馥还承担了大量学术界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以自己极大的热情,极强的事业心,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见解为开拓中国的自动控制事业作出了贡献。

他曾经为中科院系统控制开放实验室的创立花费了大量心血,并亲自担任了该实验室的首届主任。他长期担任系统所的领导职位,先任副所长,后任所长。为了系统科学与控制事业的发展,他呕心沥血。在专业设置,学术研究开展等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他重视研究队伍的建设,注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千方百计设法留住优秀人才,才使今天系统控制室能够成为国内理论研究的中心,并享誉国际控制界。他坚持真理,原则性强,不怕得罪人,敢于同一些不正当的歪风邪气作斗争。

为了学习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凭借良好的外语素养,他积极参与国际控制界的各项学术活动、学术组织和学术交流。

他在国际上曾先后兼任 《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Stochastic and StochasticsReports》 《Control and Cybernetics》,《Kybernetes》,《DiscreteEvent Dynamic Systems》,《Nonlinear Dynamics and Systems Theory》等7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副主编及顾问,美国系列书《Systems and Control: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的副主编。在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曾任理论委员会副主席 (1987—1993),1993年被选入技术局,并任 “Systems and control” 协调委员会主席。1993年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并长期兼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系统与控制理论工作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促进国际控制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他积极支持和领导了198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IFAC第七届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功给当时参加会议的IFAC执委会成员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为后来中国成功竞办1999年IFAC第十四届世界大会起了重要作用。

三年一次的IFAC世界大会被认为是自动控制领域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1999年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的成功得到了许多国际著名学者的交口称赞,大大提高了中国控制界在国际同行中的地位和知名度。作为大会IPC国际程序委员会主席和NOC国家组织委员会副主席,陈翰馥在台前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1997年开始,他担任了国家攀登项目 “复杂系统控制的基础理论研究” 的首席科学家。他组织了国内一批最优秀的控制理论专家,开展了多方位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2001年结题时,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1998年底退出所长的领导岗位后,他真诚地希望他的学生和年轻的一代能接好棒。为此,他花了许多心血扶持和帮助新的一批领导,为他们出谋划策,分忧解难。他高屋建瓴,凡事总是比别人看得更深,想得更远。他始终是我们团队的灵魂。“让祖国的系统与控制理论的研究,像长江的滚滚流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这就是他的心愿。

他是个不爱张扬的人,但却令你印象深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简历



1937年2月10日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61年 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

1961—1978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9—1980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2—1983年 任McGill University,Canada访问副教授 (13个月)。

1986年 任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New Castle Australia访问教授 (2个月)。

1986年 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研究员。

1987—1991年 任中国科院院系统科学所副所长。

1988年 任University of Illinois U/C访问教授 (5个月)。

1989年 任McGill University,Canada访问教授 (2个月)。

1991年 任University of Kansas,USA McGill University,Canada访问教授(1个月)。

1992年 任University of Aix Marseille,France访问教授 (2个月)。

1993年 任University of Kansas,USA Twente University,the Netherlands访问教授 (2个月)。

1993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1998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1995年 任University of Kansas,U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SA访问教授 (2个月)。

1995年 任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访问教授 (3个月)。

1996年 任Tottori University,Japan访问教授 (2个月)。

1996年 当选为IEEE Fellow。

1998年 任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访问教授 (6个月)。

2000年 任Wayne State University,USA访问教授 (半月)。

2001年 任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访问教授(4个月)。

1998—2002年 任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合作教授。

主要论著



1 Chen,H.F.Recursive Estimation and Control for Stochastic Systems.John Wiley,New York,1985

2 Chen,H.F.,L. Guo.Identification and Stochastic Adaptive Control,Birkhäuser, Boston, 1991

3 Chen,H.F..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Kluwer,2002

4 Chen,H.F..On stochastic observa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Automatica,1980,16 (2): 179—190

5 Chen,H.F..Strong consistency and convergence rate of least squares identification.Scientia Sinica (Series A) ,1982,25 (7) : 771—784

6 Chen,H.F..Recursive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by use of the modified least squares algorithm.SIAM J.Control and Optimization,1984,22 (5): 758—776

7 Chen,H.F.,P.E.Caines.Strong consistency of stochastic gradient algorithm of adaptive control.IEEE Trans.on Autom. Control,1985,AC - 30 (2):189—192

8 Chen,H.F. ,Y.M.Zhu.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procedures with randomly varying truncations.Scientia Sinica (Series A),1986,29 (9) : 914—926

9 Chen,H.F.,L.Guo.Convergence rate of least squares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for stochastic systems.Int.J.Control,1986,44 (5):1459—1476

10 Chen,H.F.,L.Guo.Asymptotically optimal adaptive control with consistent parameter estimates.SIAM J.Control and Optimization,1987,25 (3):558—575

11 Chen,H.F.,L.Guo.A robust adaptive controller,IEEE Trans.on Autom.Control.1988,AC-33(11):1035—1043

12 Chen,H.F.,J.F.Zhang.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for systems with unknown orders,time - delay and coefficients ( Uncorrelated noisecase) .IEEE Trans.on Autom.Control,1990,AC-35 (8) : 866—877

13 Guo, L., H.F.Chen.TheÅstr⍥m-Wittenmark’s self-tuning regulator revisited and ELS-based adaptive trackers.IEEE Trans.Automatic Control.1991,36(7):802—812

14 Chen,H.F..Asymptotically Efficient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Stochastics and Stochastics Reports,1993,45 (1 +2) : 1—16

15 Chen,H.F.,Xi-Ren Cao.Controllability is not necessary for adaptive pole placement control.IEEE Trans,Autom,Control,1997,42 (9):1222—1229

16 Chen,H.F..Convergence rate of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in the degenerate case.SIAM J.Control and Optimization,1998,36 (1):100—114

17 Chen,H.F..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with non - additive measurement noise.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1998,35: 407—417

18 Chen,H.F.,T.Duncan,B.Pasik-Duncan.A Kiefer-Wolfowitz algorithm with randomized differences.IEEE Trans.Autom.Control,1999,44(3) : 442—453

19 Chen,H.F..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with state - dependent noise.Science in China,(Series E),2000,43 (5): 531—541

20 Chen.H.F.,X.B.Cao,H.T.Fang.Stability of adaptively stabilized stochastic systems.IEEE Trans.Autom.Control,2001,46(11):

1832—1836

相关参考

辽沈战役:廖耀湘败于“反间计”

抗日时中共坐镇陪都重庆的周恩来指挥五千情报员;康生组织潘汉年、阎宝航、陈翰笙、熊向晖从事谍报;阎宝航潜伏于国民党军委会,窃取戴笠大量最高机密;国民党军统最重要的部门“电讯总台”潜伏了七名共产党间谍。这

为什么说唐朝是最浪漫的朝代?一封写给士兵的情书!

为什么说唐朝是最浪漫的朝代?一封写给士兵的情书!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浪漫是什么?玫瑰花,小惊喜,抑或是精心筹备的烛光晚餐?历史上最浪漫的朝代,恐怕非唐朝莫属了,所以,在唐人陈翰著述的《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