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白可能溺死
Posted 李白
篇首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白可能溺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白可能溺死
李白 (701——762),字太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然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诗人在死因上却留给后人巨大的争议。
第一种观点,也是学者们普遍认为的观点是李白是病死的。这一观点认为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李阳冰是李白族叔,他的文集《草堂集序》中也写道:「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唐代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序》云:「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李白死后二十九年,刘全白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1年)作《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也说:「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李白死后一百多年,著名的学者皮日休在《七爱诗》中也曾说过「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古代文献所谓「疾亟」、「赋临终歌而卒」、「以疾终」,都明白地告诉人们,李白是病卒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李白不是病死,而是醉酒后溺死。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李阳冰《草堂集序》说「疾亟」,刘全白《李君碣记》说「疾终」,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序》说「卒于此」,都不说得的什么病;为他撰集序与撰墓碑者也从未言及,而到了一百多年后,皮日休《七爱诗》中才突然冒出个「腐胁疾」,显然这值得我们怀疑。
由于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号称「醉仙」。他的众多作品也以酒为题。如《将进酒》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叙赠江阳宰陆调》有「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赠刘都史》有「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训岑勋见寻就元丹邱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有「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月下独酌四》之三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什」。
李白的死很可能与酒有关。五代时期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这种说法认为李白是醉酒溺死的,北宋初期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一诗说得最为明白:「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说李白醉中在船上以手于江水中戏弄月影时,翻身落水溺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有「一朝人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之语,可见,他也认为李白是醉入水中溺死。元朝时候的学者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说:「(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那么,李白可能不可能像这些人记载的那样是溺死呢?假若是溺死,为何时人并不加以记载?有学者认为「溺死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横死』非『善终』,依古礼属不祥,亲友不能吊唁,还有碍子孙前程,为了掩饰真相,往往当做病故。于是,既顾及忌讳又不甘造假的亲友提笔行文之际未免踌躇,不得已而闪烁其词。」刘全白于李白死后二十多年撰写《碣记》,当时,李白的儿子伯禽仍然在当涂,于是刘全白恐有碍伯禽及子孙前程,为他避讳而写作「疾终」。其他的人也因为这个原因闪烁其词。
对于李白有可能溺死,杜甫在冥冥之中仿佛有预感。他在「三夜频梦」李白之际,作《梦李白二首》,反覆提出自己的担心:「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杜甫深知李白嗜酒,也知李白晚年正「病起暮江滨」。但醉与病都不使他担心,唯担心有舟楫失坠的可能。这种担心不能说事出无因。起码可以说是杜甫在往年与李白交往的实践得出的体验。李白之死难道真的被杜甫的担心所言中吗?
正史中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在提到李白之死时,都一笔代过,并没有说明李白的死因。《旧唐书》只说李白是醉死于宣城的。那么是醉而病死的,还是醉而溺死的呢?人们不得而知。或许是人们不愿凭吊溺死之人而说李白是病死的,或许是古人不愿面对李白病死的结局,宁肯认可他入水捉月、仙游羽化也未可知。两种死因都难以排除。如今看来,解开李白死因之谜并无多大意义,倒是唐代项斯《经李白墓》里面的一句话「醉死此江边」很值得后人玩味。
相关参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甄嬛原名甄玉嬛,后因嫌“玉”字俗气而改名甄嬛。初与世无争,后因在后宫中受到算计,一步步变得城府至深。被皇帝赞叹“嬛嬛一袅楚宫腰”,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柔则,恩宠泽被长久。甄嬛身边的人也由一开始的单
我国古代历史上,公主就是皇帝和后宫老婆们生的女孩子,按照古代法律公主是不可以参政的。隋唐演义琼花公主也不例外,只可惜的是,与世无争的琼花公主却被争权夺利的哥哥给害死了。隋唐演义琼花公主是虚拟人物琼花公
1984年10月驯鹿大批溺死事件1984年10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内两条河流中共发现7100多头驯鹿渡河时被淹死,这一事件被称作“一次自然环境的巨大灾难”。这些驯鹿是乔治河东区驯鹿群中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历史上,公主就是皇帝和后宫老婆们生的女孩子,按照古代法律公主是不可以参政的。隋唐演义琼花公主也不例外,只可惜的是,与世无争的琼花公主却被争权夺利的哥哥给害死了。隋唐演义琼花公主是虚拟人物琼花公
公元1364年,32岁的马皇后给朱元璋给朱元璋生下一个女儿,36岁的朱元璋喜得贴身小棉袄,爱不释手,因为是马皇后嫡出,这个女儿受到朱元璋更多关注,待这个女儿成年后,朱元璋封她为宁国公主,下嫁给大明开国
导读:“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古代在皇宫里供职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朝会,也就得“上朝”。朝会区分为大朝和常朝等。如果君主生病或怠政,也就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之说。止车门与下马碑齐如
说起女性临朝听政,很多人会想到吕后、武则天以及慈禧太后,这些人物手段毒辣,富有政治手腕,在民间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实,历史上女性临朝听政的人物很多,比起吕后等人,人们常常会忽略北魏的宣武灵皇后胡氏。胡氏
光绪十四年(1889年)十月初五,13岁的珍妃和15岁的瑾妃一同被入选宫中,初封为嫔,成为光绪帝的珍嫔。除了他们姐妹以外,慈禧太后还把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封为光绪帝的皇后。隆裕皇后比光
古人的三妻四妾很正常,作为诗仙李白,他的妻子必然地位是很高的,而且很可能不止一任妻子哟,据小编看了多年的电视剧经验来看,古代女子多薄命,名人多娶几任妻,因为第一任妻子都去得太早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