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戴汝为人物简介
Posted 句法
篇首语:知识是智慧的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戴汝为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戴汝为人物简介
·戴汝为
戴汝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思维科学专家。50、60年代从事工程控制论及最优控制的研究,解决了快速最优控制的计算问题。7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字符识别研究工作,为我国第一个信函自动分拣机的实现作出了贡献。80年代,他提出了统计方法与句法方法相结合的语义句法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人工智能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用于知识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模式描述与知识表达的统一模型和综合各种模型的知识系统设计。90年代初期,他与钱学森等合作提炼出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同期,把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的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对混合型知识系统的形成,以及 “集成型模式识别”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使手写汉字识别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是中国模式识别领域先驱者之一。
戴汝为,1932年12月31日生于云南石屏县,少时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小学和中学。抗日战争期间,他的母亲在西南联大任职,目睹一些知名教授放弃了国外安定和优越生活,携带家眷回到战乱中的祖国,来到昆明西南联大 “享受” 这微薄的 “米贴” (无工资,只发给购米补助),母亲向他常常赞赏教授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大后方坚持为国家培养未来的人才。母亲的教导和厚望溢于言表,深深地影响了他。同时,在西南联大特有的校风和“联大人” 特有的气质的感染与陶冶下,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投身科学探索和报效国家这一志向在他心中扎了根,成为他终生不变的追求和事业。
戴汝为中学毕业时,由于抗战结束,清华大学已经迁回北平。为了能寻到这个中国学子的摇篮,实现自己的理想,17岁的他背起了行李,辞别了亲人,踏上了赴清华赶考的路途。解放初期,交通极为不便。烧炭的敞篷卡车载着他在云贵高原崎岖而险峻的山路上艰难地爬行,整整颠簸了7天。遇上下雨的时候,只能在露天的车厢里用雨衣把身子裹紧,任凭风吹雨打,忍受饥寒。15天后,历经艰难,终于来到了北平,当站在清华大学门前的时候,他忍不住流下泪来。然而,酷暑天参加高考、眼睁睁地盼着发榜、举目无亲的他还得为食宿奔波; 但对一个有着执著追求的少年来说什么困难都抛到了脑后。当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的心却变得异常平静。
院系调整后,戴汝为转入北京大学。1955年,他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其时恰逢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从美国归来,任力学所所长。作为实习研究员,他被分配在他直接指导下从事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工作。在钱先生的指导下,他和同事翻译了英文版的 《工程控制论》,为自己以后的科研工作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两年以后,他被调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最优控制理论和算法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在这一领域他初露才华,取得的控制策略和计算方法上的研究成果被多次收入或转载到国内外著名杂志。进入70年代,由于工作需要和环境变化,戴汝为开始了自己在模式识别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并于1980年赴美学习。在美国进修期间,他选择了国际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领域里杰出的学者和先驱、美国工程院院士傅京孙 (K.S.Fu) 做指导,是国内首批选派到他那里进行合作研究的访问学者。戴汝为提出并阐述了模式识别的语义句法方法,受到了傅教授很高的评价。归国后,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得到钱学森和学术界充分的肯定和支持。80年代初,不懈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促使他继往开来,在模式识别、形象(直感) 思维、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和人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硕果累累。至今,戴汝为以他对科学的特有的敏锐性和渊博的知识,始终战斗在科学的前沿。
最优控制计算方法的研究
1955年戴汝为分配到力学研究所之后,他的第一件工作是和何善育同志共同把钱学森先生于1954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工程控制论》 翻译成中文。此书对我国自动控制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他致力于最优控制的研究,当时最优控制已经提出 “极大性原理” 和 “动态规划” 等理论,但求出具体的控制策略尚缺少方法。他一方面研究具体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北京为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58、59级控制理论专业学生讲授最优控制课程。他在此期间完成的 “快速最优控制的计算方法”、“终值控制” 等学术论文,在自动化学报,中国科学英文版,第三届国际自控联合大会论文集上发表,在科研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字符识别的开创工作
70年代初期,日本通产省实施了模式信息处理计划,其核心是发展模式识别技术,目的是借助计算机对文字、语音、图像和景物等加以处理、分析、分类、描述和理解,解决计算机和人类的环境直接通信的问题。凭着一个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戴汝为率先投身于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了手写字符模式识别的研究。
当时进行模式识别研究与系统开发的难度是很高的,我国的微机是1974年以后才研制出来,可以说模式识别是与微机同时发展的。为了研究工作的开展,他领导着一个文字识别小组,从研制飞点扫描仪到打造实验用的桌椅都自己动手,开始了创业历程。技术资料缺乏,就凭着自己的洞察、想象,借助有限的参考文献探索有效的识别方法。他先后主持了用相关匹配法来识别印刷体英文字符的研究和手写数字识别的研究,1974年研制成功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并应用于信函自动分拣。这一工作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对国内发展模式识别起到了促进作用。
模式识别的语义句法方法
1979年8月,美国普渡大学的国际模式识别领域权威傅京孙 (K.S.Fu) 应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邀请,到我国进行了模式识别方面的讲学。80年代初,戴汝为前往普渡大学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模式识别。在那里,他与傅京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他的勤奋和努力得到傅京孙的高度赞赏。在美期间,为了充分且有效地利用时间,天天工作到深夜。
研究中,他分析了传统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句法模式识别方法各自的弱点,创造性地利用了属性文法作为联系桥梁,引入语义信息,用带属性的文法对模式进行描述与分析,把统计模式识别和句法模式识别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语义句法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符合人的思维实际,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广泛的兴趣、重视和研究,许多学者来信探讨并索取研究资料,《Combining Statisticaland Structural Methods》、《Survey-Picture Processing: 1980》和《Survey-Picture Processing: 1982》 等文将语义句法方法作为典型的代表性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和充分的肯定。他的这一方法不仅获得了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只设科技进步奖),并且在通过语法与语义两者之间的折衷关系所建立的有限状态属性文法和属性自动机为后来 “汉王” 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学以致用,这是戴汝为坚持的观点。报效祖国的愿望使他关心民族产业的发展。看到他的学生建立的汉王公司一天天的发展起来,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成绩面前,他没有丝毫放慢前进和探索的步伐。80年代初期,他关注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并进行了研究,于1989年10月组织了全国性的 “神经元网络及其应用的学术讨论会”,产生了 “将语义句法方法的思想引入人工智能的知识表达中” 的设想。 为此, 经过大量的工作, 把模式识别中的统计方法ⓒ、 句法方法、人工神经网络论及专家系统等方法结合起来,揭示了模式描述与知识表达间的一致性,完成了句法模式识别的奠基人傅京孙去世后,他的友人们对句法模式识别所做出的期望。后来,他深感基于符号描述的局限性后,把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的人工智能中符号处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描述从知识结构分析到知识表达的 “综合各种模型的知识系统” 这一概念。并从模拟形象思维的角度,和他的学生一起建立了由8000多个组块人工神经元网络组成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1992年6月,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第17届Nathiagali Summer College讲习班上,戴汝为应邀作了题为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手写体汉字识别中的应用” 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对这一成果非常感兴趣,提出将其应用到 “乌尔都” 语识别的合作要求。他和同事们对手写汉字识别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工作获得1992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理论
90年代,戴汝为对原有工作和人工智能发展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将模式识别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一时期,在思维科学的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成果; 他和钱学森、于景元合作,针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提炼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大量的工作,他把智能系统的设计建立在综合集成方法的基础上,并发表了题为 “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 的专著,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兴趣与关注。其中,美国哈佛大学的何毓琦教授专门组织了研讨小组,对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理论进行了研究和热烈的讨论,并把讨论稿寄回来征求他的意见。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人将作为智能系统中的成员加以集成,这就是建立 “人机结合” 的智能系统。围绕这一理论的建立,戴汝为指导他的学生在手写汉字识别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选取方法ⓒp模拟形象思维的子结构检测器方法, 以及对模式识别中有效的 “反向传播”模型的缺点加以克服的竞争学习算法等。
集成型模式识别
在智能系统综合集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成型模式识别方法。他指出,每一种识别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其识别精度和适用范围也有一定限度。基于不同特征抽取和匹配方法的分类器或多或少具有互补性,对多个分类器的识别结果进行集成可以弥补各个分类器的不足,提高总体性能。另外,根据组成系统分类器机理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集成机制,包括基于传统方法的串行集成方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并行集成方法。
在网络集成方法的研究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首先,建立了反馈集成网络理论,从而使模式识别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映射,而提高到一种闭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行为,这更符合人脑模式识别的实际,引起了国内外热切地关注。以这种方法为基础,开发了集成型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功效与能力均超过了原有方法和其它同类系统。另外,对人—机结合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方法中强调综合集成理论中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充分发挥了人机集成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作用。不仅从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汉字识别的网络分类和集成方法,同时为人工神经网络在大类别识别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途径。
师 之 典 范
作为一名科学家,戴汝为为国家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同样,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他为国家培养了50多名博士和硕士。在科研工作中,他深深感到科学研究中民主作风的重要性,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将做人的美德和渊博的知识,像输送新鲜血液一样传播到学生们的头脑中。无论是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还是近些年指导研究生,他始终注意要善于发现并鼓励一些学生大胆提出与自己不同的学术见解; 他偏爱那些善动脑筋、敢于直抒己见,而且坚持正确方向一做到底的青年人。常常提醒自己的学生别把眼光都禁锢在狭窄的教科书里,学知识要基础扎实、博古通今; 要求学生不墨守成规,要标新立异。他认为,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在新兴学科里立足与发展,从而取得开拓性的成果。
戴汝为的平易近人给见过他的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就连60年代他曾在 “四清” 时劳动过的农村里的农民还常常来看望他。另外,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在深夜两点钟打电话到他家,问一个学术问题。他不仅没有认为影响自己的休息,反而兴致勃勃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还对学生给予鼓励。
对学生倾力关心和引导的同时,他在学术上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不时地告诫学生们要有严谨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另外,他还常常教导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
简 历
1932年12月31日 生于云南石屏。
1951年 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
1955年—1986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980—1982年 在美国普渡大学访问研究二年。
1985年 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破格特批为博士生导师。
1986年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部主任。
1987年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杂志主编。
1987—1992年 国家高技术信息领域 ( “863”计划) 智能计算机主题第一、二届专家组副组长、专家。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后改称院士)。
1992—1996年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1993—1997年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副主任。
1995年 清华大学国家智能系统与技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6年 中国-加拿大资源环境高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
1997年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主要论著
1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戴汝为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8年.
2 傅京孙著,戴汝为译.模式识别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6年.
3 戴汝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杭州: 浙江科技出版社,1995.
4 戴汝为.汉字识别的系统与集成.杭州: 浙江科技出版社,1998年.
5 戴汝为.人机共创的智慧.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参考
彭善承字汝为,四川广元人,1905年生。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第二期、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七期结业。历任江苏省保安处军法科长,江苏省高淳、四川省永川、华阳等县县长,四川省
·潘孝硕潘孝硕,磁学家。我国近代磁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与施汝为一起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磁学研究室。对合金、薄膜、非晶态等磁性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大批磁学人才。潘孝硕,191
许崇智字汝为,广东番禺人。1887年10月14日生。13岁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后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后因年龄不足,转入第二期毕业。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福建武备学堂
刘禅时,黄皓专权,欲害姜维,姜维为避祸,沓中屯田。司马昭闻之,欲趁机伐蜀。乃召钟会而问曰:“吾欲令汝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乎?”会曰:“主公之意,本不欲伐吴,实欲伐蜀也。”昭大笑曰:“子诚识吾心也。
家世背景南昌西山盛传许逊净明忠孝大法。至元十九年(1282)秋,刘玉自称在西山泻油冈遇洞真天师胡慧超,告之曰:“龙沙已生,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据说,次年,于玉隆禁山再遇胡慧超,向其
家世背景南昌西山盛传许逊净明忠孝大法。至元十九年(1282)秋,刘玉自称在西山泻油冈遇洞真天师胡慧超,告之曰:“龙沙已生,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据说,次年,于玉隆禁山再遇胡慧超,向其
刘禅时,黄皓专权,欲害姜维,姜维为避祸,沓中屯田。司马昭闻之,欲趁机伐蜀。乃召钟会而问曰:“吾欲令汝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乎?”会曰:“主公之意,本不欲伐吴,实欲伐蜀也。”昭大笑曰:“子诚识吾心也。
知名人物 许崇智生平故事简介,许崇智历史评价,许崇智怎么死的?
许崇智,字汝为,广东番禺人,1887年10月26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初十)生。祖父许应鲲、父许炳衡均署朝议大夫,福建补用通判。许崇智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靠叔伯婶母抚养成长。1899年,许崇智得到任闽浙
历史人物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优伶敬新磨简介,敬新磨是个怎样的人
智救中牟令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
庆亲王是清末著名的贪官,他在任上肆无忌惮、大肆贪污,这些行为自然无法瞒过慈禧的耳目。有一天,慈禧将庆亲王召入了宫里,慈禧历数了庆亲王贪腐的事实,吓得庆亲王大惊失色。慈禧最后训斥庆亲王说“汝为财耳,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