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宋朝民间养宠物成风尚连皇帝也为玩鸟提早退休

Posted 宋朝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宋朝民间养宠物成风尚连皇帝也为玩鸟提早退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宋朝民间养宠物成风尚连皇帝也为玩鸟提早退休

宋朝当然没有「宠物」这样的称呼,对动物感兴趣、饲养并加以调教,宋朝人一律称之为「教虫蚁」,这里的「虫蚁」当然是飞禽走兽、昆虫鳞介的总称,宋人的笔记上记载了不少人与动物的趣闻。

有个叫吕惠卿的人家里养了一只绿毛乌龟,每天中午,主人用一根小竹杖去拨弄水面,这只绿毛龟必定会应声而出,吕惠卿便用小竹杖叉了几片生肉喂它,绿毛龟吃完后便又沉入水底。两年来,这个条件反射实验从来没有任何差池。

有一天中午,吕家的小孩想跟绿毛龟开个玩笑,拿了吕惠卿的小竹杖去拨弄水面,等绿毛龟浮上水面却不给它肉吃。如此失信的行为让这只绿毛龟自尊心大为受伤,第二天中午,吕惠卿再敲小竹杖时,水里就没了动静。过了六、七天,主人去盆中取出绿毛龟时,才知道这只自尊心强烈的乌龟已经绝食而死。

绿毛龟会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性格特征,不喂食六、七天会不会就此饿死,这些当然可以存疑,但书上的记载就是这样。

还有一只「秦吉了」的鸟就更加神奇了。据说沪南长宁军有一位养教「秦吉了」的人,由于这只「秦吉了」被调教得能说人话,有一个番夷的部落首领就想用五十万钱把它买走。养鸟人和「秦吉了」商量:我太穷了,把你卖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吧。谁知这只「秦吉了」却说:「我,汉禽也,不愿入夷中。」不久,「秦吉了」就死了。这简直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材。

其实,宋朝人豢养的宠物有不少是从异国他乡进口来的,东京汴梁最热闹的商业街樊楼一带的街南,就有不少饲养、出售鹰鹘的「鹰店」,这种枭悍的动物就来自辽、金、西夏等地,最早在淳化三年(西元九九二年),西夏国向宋太宗进献了一只「海东青」鹰,从此,驯化鹰鹘就开始在宋朝的城市中流行起来,以至于东京的市区都开了不少的鹰店。

画家黄荃以画鹰鹘而著名,他家里就养了许多的鹰鹘,以便他观察写生。他的子孙不能继承他的画技,最后反倒落得以饲养、贩卖鹰鹘为生,这叫诗人梅尧臣不胜感慨唏嘘,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

当然了,绝大部分宋朝人不会去驯养鹰鹘那样凶猛的动物,对他们来说,最受欢迎的宠物还是鹦鹉、鸽子之类温顺易驯的动物,以使精神得到慰藉。

养教鸽子在宋代城市中渐成风气,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晴空中常常有一群群的鸽子掠空而过,乘风飞舞,这其中最有名的「玩咖」就是当了太上皇的宋高宗赵构。每日收放鸽子他都亲力亲为,孜孜不倦。鸽哨齐鸣,一大群足系金铃的皇家鸽子在凤凰山上空盘旋,也成为当时的临安一景。

宋高宗的本职工作当然是做皇帝,在劳苦大众看来,当皇帝是个轻松活,其实不然,光是整天看着一堆堆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估计都要头大,加上还要和一群帝国顶尖的人才斗智斗勇,回到后宫还有一群漂亮女人争风吃醋,那都是让人操碎心的事情。于是,宋高宗干了三十来年的皇帝,五十来岁的时候就主动要求退休了。那时候没有延迟退休这一说,再说了,做皇帝还不是自己说了算,想啥时退就啥时退,下面继任的还巴不得呢。

退了休的宋高宗就过上了他幸福的业余生活。他很爱玩鸟,也和常人一样,喜欢鹦鹉、鸽子什么的。靖康之变后,宋高宗一路逃亡,来到了建康。刚歇息下来,就看到一只大鹦鹉从江北飞过来,还停在赵构的寝宫前面,大叫「万岁」,仔细一看,鹦鹉的脚上竟然还有一个小小金牌,上面刻着「宣和」两个字。

原来,这只鹦鹉是汴梁皇宫中养的,竟然不远千里,追随宋高宗飞到了江南。太监忙找了一个鸟架子,鹦鹉就飞了上去,一副回了家的样子。等到宋高宗吃饭的时候,因为是临时的行宫,没有音乐伴奏,鹦鹉就大叫卜尚乐何在,叫了很久,看到没人回应,鹦鹉又说,卜娘子不敬万岁。

原来,在宋徽宗时代,每次皇帝吃饭,那都是要奏乐的,而领班的乐师就是卜娘子。听到鹦鹉这么说,赵构想起了当初的幸福童年,看看自己万里逃亡的狼狈样子,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躲过金兵的追杀,万千硬咽心头,双手插入乱发,陷入深深沉思,不由得泪眼朦胧。等到宋高宗到了临安之后,这个鹦鹉忽然死了,宋高宗还特意写了一篇祭文悼念,可见情谊深长。

宋高宗的临安皇宫在凤凰山,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鸟窝子。因为没有人,鸟特别多,成千上万只。这树林里多数的鸟还都是乌鸦,叫声那个难听啊!白天,鸟群铺天盖地飞出去啄食,晚上又铺天盖地飞回树林。宋高宗在汴梁皇城哪里受过这样的聒噪,就让所有太监拿着弹弓打鸟。太监们那个辛苦啊,为了皇帝睡好觉,几百人不眠不休的打鸟,真有些建国初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全民灭麻雀的味道。

赶跑了乌鸦,宋高宗就开始养他喜欢的鸽子。宋朝人把一种特别擅长飞翔的鸽子叫做鹁鸽。《水浒传》中燕青有种摔跤绝招就叫做「鹁鸽旋」。宋高宗养的鸽子里就有不少名贵的品种。

堂堂一国皇帝,竟然整天侍弄小鸟,实在不像话,有个书生就写了一首诗加以讽刺:「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飞雁,沙漠能传二帝书。」言语当中讥讽宋高宗玩鸟丧志,忘记了父兄还在北方受苦。在史家看来,这个书生自然是心忧天下,关心社稷,可在宋高宗本人看来,这个书生未免大煞风景,不过就是玩个鸽子,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不过,宋高宗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还是有几分气度,不但没有怪罪那个书生,还立刻召见,给了书生一个官做。做了官后的书生也就不再聒噪了。宋高宗不仅会驯鸟,也会驯人啊!

在皇帝的带动下,民间养鸽自然成风,而用鸽子寄书传信,也开始成为城际之间最方便快捷的邮递通讯。

城市的上流社会,则普遍以养鹦鹉为时尚,教习鹦鹉学念诗句成了富贵人家的一桩乐事。「碧窗尽日教鹦鹉,念得君王数首诗」、「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花蕊夫人的诗引领了一个朝代的时尚。

更高雅的还养起了仙鹤。隐居在杭州孤山脚下的林逋林和靖就自号「梅妻鹤子」,他养的两只仙鹤在主人外出而适逢有客来访时,据说会一飞冲天寻找主人去报信。

此外,养蟋蟀的当然也大有人在,最著名的就是南宋末年的蟋蟀宰相贾似道。传说他经常带着蟋蟀盆、蟋蟀罐与同道中人一起到西湖上游湖、斗蟋蟀,以至于被人们嘲讽为「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老实说,这位贾似道要不是身居高位、玩物丧志,而纯粹只是一位玩家,倒也不失为王世襄一般的人物。他所撰著的《秋虫谱》是中国调教蟋蟀的最权威著作,其在宠物饲养方面的影响力也不容一笔抹杀。

相关参考

古代皇帝也爱养宠物

  现在人喜欢养宠物,把小猫小狗看得比儿女都亲,但和古代皇帝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各朝各代的皇帝们,利用手中的职权,把宠物养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卫懿公喜欢养鹤,把偌大的皇宫变

帝王故事 古代皇帝也爱养宠物

  以前宠物只是单指人们为了消除孤寂或出于娱乐目的而豢养的动物。一般为了消除孤寂,或娱乐而豢养,以前的宠物一般是哺乳纲或鸟纲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脑子比较发达,容易和人交流。  现在人喜欢养宠物,把小猫

皇帝的宠物情节

  现在人喜欢养宠物,把小猫小狗看得比儿女都亲,但和古代皇帝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各朝各代的皇帝们,利用手中的职权,把宠物养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卫懿公喜欢养鹤,把偌大的皇宫变

古代帝王也爱养宠物,春秋皇帝竟带白鹤出征作战

导读:外敌入侵时,军队和将士都不肯出征,愤愤不平地对皇帝说:“让你的鹤去打仗吧!”没想到,卫懿公真的带着他的鹤,亲自出城作战。现代人喜欢养宠物,把小猫小狗看得比儿女都亲,但和古代皇帝比起来,真是小巫见

历史人物 古人也爱养宠物

  古人也养宠物。读古籍,信手就可以找出些古人所喜欢宠物的例证来。>  狗。《战国策·楚策一》载:「人有以其狗有执(有看门的本领)而爱之。其狗尝溺(小便)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告主人)之。狗

靠是养宠物进行性教育 明朝宫廷大量养猫的背后

豢养宠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既表达了一种闲情逸致,也是人类爱心的体现,更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在明朝,从宫廷皇宫到普通百姓家庭,都喜欢饲养动物,鸽子、鹦鹉、

靠是养宠物进行性教育 明朝宫廷大量养猫的背后

豢养宠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既表达了一种闲情逸致,也是人类爱心的体现,更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在明朝,从宫廷皇宫到普通百姓家庭,都喜欢饲养动物,鸽子、鹦鹉、

古人给狗染指甲?古人是怎么养宠物的?

  现代人很多都喜欢小动物,喜欢养宠物,比如说猫猫狗狗的,更能引得很多人的喜爱。现代人会给自己的宠物做一些衣服,比如给狗穿上外衣或者鞋子,戴上帽子,做美容做造型等等,但是和古人相比,这些其实早就过时了

历史秘闻 古人给狗染指甲?古人是怎么养宠物的?

  现代人很多都喜欢小动物,喜欢养宠物,比如说猫猫狗狗的,更能引得很多人的喜爱。现代人会给自己的宠物做一些衣服,比如给狗穿上外衣或者鞋子,戴上帽子,做美容做造型等等,但是和古人相比,这些其实早就过时了

主动退休的宋朝皇帝 皇帝竟也有主动退休的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从建康起驾返回临安城,一路上,他的心里并不是大难后的平静如水。万万没想到,时隔多年,自己又重新体会了一遍那种熟悉的感觉,什么感觉呢?就是金兵大军压境,自己时刻有生命危险的感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