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给狗染指甲?古人是怎么养宠物的?

Posted 古人

篇首语:若我是万千繁星其中一个,你便是我的星轨,使我昼夜不知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人给狗染指甲?古人是怎么养宠物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人给狗染指甲?古人是怎么养宠物的?

  现代人很多都喜欢小动物,喜欢养宠物,比如说猫猫狗狗的,更能引得很多人的喜爱。现代人会给自己的宠物做一些衣服,比如给狗穿上外衣或者鞋子,戴上帽子,做美容做造型等等,但是和古人相比,这些其实早就过时了,因为古人还会给狗狗染指甲。古人也非常热衷于养宠物,那他们又是怎样去养狗的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养狗,家中有一只萌犬,能够为生活带来很多欢乐,每天傍晚带着爱犬遛弯于大街小巷,也不失为一种愉悦。

  然而不止现代人养狗成风,就连古代人对待萌犬也是情有独钟。

  虽然养狗在战国时期,乃至春秋以前便已兴起,但“宠物狗”的概念,却流行较晚,大抵在唐朝时,才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宠物狗”概念,即狗这一种动物,作为一种惹人怜爱的小动物,而被当时的唐朝贵妇们当成宠物来对待。

  如收藏于辽宁博物馆的著名国宝——《簪花仕女图》中,便描绘了两只小巧可爱的“拂狗”,这种小型犬类对人无害,却是由西域高昌国敬献,而非中原所产。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给这种高昌国进献的小狗,取名叫做“拂犬”呢?因为在唐朝时,拂正是“东罗马帝国”的别称,也可称为“拜占庭帝国”,作为欧洲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从公元395年,到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里,东罗马帝国与当时的亚洲地区产生了密切而又频繁的联系,尤其是与西突厥,双方之间,通过中亚地区的交通要道,保持了长达近百年的商旅往来,因此在鼎盛时期的唐朝,经由突厥等西域地区传入的东罗马帝国产品,屡见不鲜。这其中,尤以“拂狗”为名。

  

  《旧唐书高昌传》: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国。中国有拂狗,自此始也。

  而当年的高昌国王名为麴伯雅(麴:qū),是后魏时期的高昌国王麴嘉的第六世孙,早在隋朝时,高昌国便向隋炀帝连年进贡,并将大量的西域商品带到中原。

  当年玄奘西游,便曾途径高昌国,因高昌自古崇尚佛学,全民信佛,因此抵达此地的玄奘法师,受到高昌王室的热烈欢迎,并被尊为座上宾。

  《旧唐书高昌传》:其王伯雅,即后魏时高昌王嘉之六世孙也。隋炀帝时入朝,拜左光禄大夫、车师太守、封弁国公,仍以戚属宇文氏女为华容公主以妻之。(注:曾经的高昌国,就在现今新疆省吐鲁番市高昌区的东南方向。而这段记载中献狗的人,名为“麴文泰”,实际上是麴伯雅的儿子,因为伯雅去世,所以文泰继位,时年接替父亲,来唐朝敬献拂狗。)

  曾经的高昌国富饶美丽,盛产水果,自古到今都是连通中亚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因此不论是从遥远西方,还是西域等地传来的商品,都要经由高昌国进入中原,再加上高昌国王向唐朝连年进贡,所以来自东罗马帝国的拂犬,经过高昌国君的进献,便迅速进入当时的唐朝贵族视野之内。

  而根据《旧唐书》中的描述,可知这种“拂犬”非常机灵敏捷,如:性甚慧,能曳马衔烛。

  从这八个字大概可以看出来两点:首先这种小狗的性子很“聪慧”,一般而言,聪慧活泼的小狗惹人喜爱,我想这也是拂狗能被唐朝贵妇们喜爱的原因之一。第二点则很有聊头了,“能曳马衔烛”,这是个什么才艺嘞?

  我想大概是说,这种小狗体型虽小,奔跑速度却极快,甚至能“曳马”,也就是能“追马”。而衔烛中的衔,即为“咬含”之意,因此是说这拂犬胆子很大,能将“蜡烛”衔在嘴里。

  所以拂犬大概就是一种:性子聪慧机敏,奔跑很快,还会衔咬蜡烛绝活儿的灵巧小狗,因此受到唐朝贵妇们的喜爱,尤其是皇室妃子,因为高昌国最先将此犬敬献给唐朝皇室,所以最先享受到此犬乐趣的,自然就是那些后宫皇妃了。

  因此,始有“宠物狗”一说,大抵兴起于皇宫大内,后随着经济繁荣,唐朝富庶百姓也纷纷效仿,饲养小犬,以供玩乐。可见,中国最早的宠物狗,应是来源于高昌,也就是西域地区,甚至溯其源头,是来自更为遥远的东罗马帝国,而非中原特产。

  《旧唐书高昌传》:中国有拂狗,自此始也。

  那么在唐朝以前呢?为何鲜有“宠物狗”的记载?因为自春秋以来,中国古人只把狗这一种动物,当成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牲畜。我来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好理解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种共识,狗的领地意识极强,因此具备看家护院的功能,所以养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种保护宅院与财产的“功利行为”。

  比如咱们以前的农村老家,老人养狗都是随便养养,能让狗饿不死就行,也没有时兴过“宠”的思维,甚至一般扔在田里看地或者牧羊的犬,连喂都不喂,这类狗纯靠天养,四处找食,比家养的宠物狗精明不少。

  而在战国时期的古人,也是这么认为,如《战国策·楚策一》中所载: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这段话的原意,只是大臣江乙用来向楚王诽谤自己的政敌——楚令尹昭奚恤。(注: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最高官职,有些类似于后来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君王外,令尹可掌国家一切事务,如内务与外战。)

  江乙诽谤昭奚恤的言论,用的就是养狗的寓言,他对楚王说:“有人养狗,因为狗凶猛有力,就很喜爱,让这只狗看家护院的同时,还任由其胡作非为,往井里撒尿,还故意让邻居看见,完事儿邻居向狗主人去告这只狗的状,狗主人还让狗咬邻居,这就是狗仗人势。”

  这段话用来诽谤大臣,其实已经算是非常难听了,但结合原文记载来看,早在战国时期,狗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是一种仰仗人才能有所作用的动物,而人对于狗,就是把狗当成看见护院的畜类,这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行为,而非将狗完全当成现在所熟知的“宠物”。

  弄清楚这一点,大抵就更能对比出唐朝时期的文化开明吧?尤其在唐朝以前,我国古代并没有把养狗一事当成风尚来看待,反而在唐朝时,狗能够作为宠物,而在皇宫中得到妃子宠爱,由此可见唐朝时的思想,比之前代开放不少。

  另有一则唐朝时期著名典故可佐证,便是流传千百年的历史笑话:康乱局。大家请注意,“”其实就是“狗”的意思,而且是把“体型小巧的狗”,叫做“(wō)”,而“犬”,则是大型犬,小型,以及犬科动物的总称。而这康乱局,就是一只来自康国的小狗,搅乱棋局的故事,这故事十分有趣,且容我讲与大家听:

  话说唐玄宗李隆基,有一回跟亲王下棋,杨贵妃抱着“康”,站在旁边陪同观看。也不知是夏天天太热,还是手气不佳,本想在贵妃娘娘面前露一手的唐太宗,却眼瞅着要输给亲王,这可把李隆基给难住了,一张老脸憋的通红。

  而杨贵妃何等的玲珑心思?当即看出了李隆基的窘迫,于是非常聪明的对准棋盘一撒手,把怀里的康砸向棋盘。顿时棋子乱飞,棋盘落地,一整盘的棋凌乱不堪,贵妃便上前笑骂康,唐玄宗一看这架势,则龙颜大悦。

  为何呢?因为康搅局了,最后成功帮助李隆基掩饰了要输棋的尴尬,而让李隆基有了台阶可下。所以康看似跳上棋盘扰乱了棋局,实际上却成功挽回了唐玄宗的颜面。不然堂堂玄宗李隆基,可就要在最爱的女人面前输棋咯~

  因此这则典故,便被称为“康乱局”,而最终被唐朝小说家段成式,收录进《酉阳杂俎》之中:《酉阳杂俎·忠志·康乱局》:上(唐玄宗)夏日尝与亲王(qí,原指棋子,此处作动词:下棋),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唐时西域城国)子于坐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

  而这“康国子”,又是什么狗呢?正是我上文所说“拂犬”是也~!身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学基人之一的陈寅恪(kè)老先生,在对唐朝历史进行研究时,便曾经对这只狗有过深入研究,而将结论写在了自己的著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

  他说:《太真外传》有康国子之记载,即今外人所谓“北京狗”,吾国人则呼之为“哈吧狗”。所以大家看到这里,想必应该知道,这康国子究竟是什么狗了吧?正是在我国民间广为人知的京巴狗。

  而这京巴狗,也就是康国子,在唐初,即太宗时期,最初是由高昌传入,后来玄宗时期,则由康国敬献,称为“康国子”,直到清朝末年,京人仍旧称其为“子”,但经过数百年来的各种杂交,这种狗早已与最初高昌国敬献的有所差别,而独具京城特色,因此京人便照此称为京巴狗。

  清代人文百科全书《清稗类钞》中便有记载:拂狗,较常狗倍小,今为京师土产。由此可见,这京巴狗如今虽土,但在唐朝,那可是只有宫中娘娘才能把玩饲养的金贵玩意儿,殊不知经过千百年风风雨雨,这拂狗的身价,却再也不比往昔金贵,除了叹一句狗生无常外,也免不了一番笑谈。

  而最会以宠物狗为乐的古人,却是宋朝人,因《癸辛杂识》中提到“宋朝女孩子非常喜欢用凤仙花捣碎的汁液染指甲”,顺带又提了一句:“今回回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癸辛杂识·续集上·金凤染甲》: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或云此亦守宫之法,非也。今回回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染完自己的指甲不过瘾,还把剩下的凤仙花汁液给猫狗染指甲,并以此为戏,这群宋朝妹纸们,倒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千古奇人了,不过通过这一点,足以得见宋朝之文化昌乐,当属历代之最。

相关参考

古人如何为兄弟之间排序 古人之间的称呼

  兄弟争孝  古人一般都是多子,兄弟之间排序也有明确的讲究。古人为兄弟姐妹排行,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伯、仲、叔、季。  伯,老大也,是家里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国政的。因此,周文王的长子

古人写字为何好看呢

经常有书友会问起这个问题:为啥今人写书法,虽然技法丰富而纯熟,却还是超不过古人?格调不如古人,也不如古人好看、耐看。这是为什么?我们今人临帖,只能看到古人笔下的「”结果”,却看不到古人是如何运笔、结字

古人房中让人错愕的“奇技淫巧”,看完让人拍手叫绝,古人真智慧

古代的四个“奇技淫巧”,看完让人啧啧称奇,古人太会玩了古人房中让人错愕的“奇技淫巧”,看完让人拍手叫绝,古人真智慧古人房中的奇技淫巧非常多,当然大部分都是伴随人们吃穿住用行的工具,也是古人在实践中的经

匈奴蒙古人,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

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中国北方民族无论是那个民族都融合了多民族的血液、文化、习俗,任何民族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纯净的民族。现代蒙古人的祖先是室韦蒙古。当然,如同任何民族一样,在其民族发展的历史

范增的计谋有大缺陷

古人年届六十一般都会卸甲归田告老还乡,这叫安享天年。可年过七十的范增还要出山帮助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打天下。真的是「”有志不在年高”。而且范增老谋深算,有「”善用奇计”之称,可结局因跟项羽意见不合而愤然出

匈奴人和蒙古人啥关系,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

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中国北方民族无论是那个民族都融合了多民族的血液、文化、习俗,任何民族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纯净的民族。现代蒙古人的祖先是室韦蒙古。当然,如同任何民族一样,在其民族发展的历史

古人有没有脱发问题 古人会脱发吗

脱发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很多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了,越是发愁自己的头发,越是会脱发,越脱发越是发愁,不仅仅是中年人,很多年轻人也都被脱发问题困扰,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他们也只有自我调侃了。只是,现代人有脱发

古人结婚一定要有媒婆吗?古人是否必须有媒婆说媒?

  古人经常有一句话,说成年男女到了年纪,就应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其中就提到了一个职业,“媒婆”。大家印象当中的媒婆,大概都还是来源于各种古装剧中的形象,不过这毕竟还是太过片面了。不过,有一

元朝灭亡时蒙古人下场,元朝灭亡后,蒙古人最后集中在真现在的哪里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最后集中在真现在的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借用一句网络上最暖心的话蒙古人“一直在”。而这个“蒙古人”是个很大的概念,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而蒙古帝国是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在世界各地(主要是

古人都怎么刷牙

有的朋友认为:古代又没有牙膏牙刷,古人肯定不刷牙,口气就如厕所里的气味,并因此而担忧穿越回古代是否需要多带点口香糖?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古人也是刷牙的。在这一篇我们就聊聊古人是如何刷牙的。中国人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