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清代赈灾官吏怎样发国难财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清代赈灾官吏怎样发国难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清代赈灾官吏怎样发国难财

应对灾荒、抚恤灾民,是每个国家政府的一项主要政务,基于其在政权合法性确立、社会秩序稳定、财政收入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

清王朝吸取历代经验教训,在救荒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化流程,主要包括报灾、勘灾、审户、赈济、蠲免几个步骤。

即先由遭受灾荒的地区上报受灾区域、受灾程度,由中央或本省派出官员,对报灾地区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受灾程度、受灾人员,为赈灾的范围、力度提供资料支援,最后由中央或本省根据上报情况向该地区调动、发放赈灾物资,或是减免当年税赋。

这一套制度看起来严谨完备,但执行制度的毕竟是人,是从中央户部到地方州县的大小官吏,而捏灾冒赈这样的行为,正是他们在执行国家救济政策、实行赈灾的过程中做出的。到李毓昌生活的嘉庆年间,这种行为已经成为赈灾中的普遍做法。天灾人祸相伴而生,看不惯忍不得的,仿佛只有李毓昌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秀才而已。

捏灾冒赈的花样很多,几乎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报灾环节多是以无捏有、以轻捏重,希图多得赈恤。当然,也有少数官员,出于某些原因,会做出匿灾不报的举动。譬如雍正帝统治后期很强调天人感应,何处有大旱大涝,他就责备当地督抚,说他们为官不正,使上天降下灾祸。

雍正十一年,河南大涝,时任河东总督的田文镜为了免于这样的指责,就将重大灾情隐匿不报,导致大批灾民不但无从获得政府的帮助,且要照原额纳税,以致衣食无着,群起逃亡。

勘灾环节则有多报花户、私售灾票的弊端。根据制度安排,勘灾官员要亲自下乡,按照保甲系统的户籍登记,逐户核查,发现受灾严重的百姓,就分为极贫、次贫两等,发给灾票作为凭据,将来可以凭票领取赈粮赈银。但在实际执行当中,不肖官吏不但不屑于亲自下乡,且经常无限度地多开多报受灾户口,骗取赈灾款。李毓昌案中王伸汉行的就是这样套路。

另外同样是多灾多难的淮安府,乾隆十年黄河决口时,阜宁县勘灾官员曾浮开灾民三万两千多口,比王伸汉的胃口还要大得多。至于私售灾票,是指受灾地区的乡间豪绅、官吏亲属为了多得赈款而虚冒户口,花钱购买大量灾票,穷民孤寡反因为无钱行贿而拿不到应得的灾票。对于这些勘灾中的陋规恶行,清人有许多诗文予以反映,或曰:「青钱入手始书名,大半空名入鬼籍」、「三百钱报一亩灾,无钱痛哭仍空回。」

到了赈灾环节,更有侵蚀赈银、盗卖赈粮、以次充好、克扣短少等种种弊端。总之,名为救民,实多害民,国库发十、灾民得一而已。清朝官场上将这样的做法称为「吃赈」。

到乾隆末年,「吃赈」几乎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做法,只要不吃得太狠,上司也不过睁一眼闭一眼。很多时候,一地有灾,督抚大员往往同时指派许多候补官员前往办赈,其中一层不可言说的意思,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肥差,使其从中得利。

如李毓昌案中,只山阳一县,由省城派出勘灾的官员就达十名之多,参与冒赈并与王伸汉分肥的就有六人,而李毓昌自己的仆人也因为得了美差却不能分肥,起了怨恨主人之心。

更有什者,督抚大员还怂恿、参与甚至亲自指挥冒赈吃赈。乾隆末年震惊天下的甘肃冒赈案,就是以陕甘总督勒尔谨坐镇、甘肃巡抚王亶望为首,由兰州知府蒋全迪组织实施的,全省上下涉及官员一百多人,涉案金额逾千万两白银,可以算作清朝灾荒史上的第一大案。

在小农经济为主体生产方式的时代,天降灾荒,本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生计,而当天既灾于前、官复厄于后的情况普遍化、常态化时,人民的苦难、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安危,自然就可以想见了。

相关参考

蒋介石和孔祥熙是怎样大发国难财的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一般把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1947年“中华民国”最后一部宪法实施前这一段时期,称为“训政”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战争不断,先是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然后爆发了抗日战争

蒋介石和孔祥熙是怎样大发国难财的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一般把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1947年“中华民国”最后一部宪法实施前这一段时期,称为“训政”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战争不断,先是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然后爆发了抗日战争

甲午之战时期日本到底发了多少战争财? 揭露

甲午战争开始后,日本不仅投入了本国几乎全部的陆海军,国内兵力空虚,还有更重要的是——日本快没钱了。为了维持这场战争,日本已经花费了临时军费两亿日元,而当时日本全年财政收入约6000万日元。也就是说,为

历史军事 甲午之战时期日本到底发了多少战争财

导读:甲午战争开始后,日本不仅投入了本国几乎全部的陆海军,国内兵力空虚,还有更重要的是——日本快没钱了。为了维持这场战争,日本已经花费了临时军费两亿日元,而当时日本全年财政收入约6000万日元。也就是

日本二战投降后,美国为何没发战争财,反而自掏腰包给日本人

我们知道,美国能够发展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的原因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靠着卖军火,趁火打劫,发了一大笔战争财。让我们看看美国打败日本后赚了多少钱。日本灾民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美国就加入到二战当中

历史秘闻 日本二战投降后,美国为何没发战争财,反而自掏腰包给日本人

我们知道,美国能够发展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的原因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靠着卖军火,趁火打劫,发了一大笔战争财。让我们看看美国打败日本后赚了多少钱。日本灾民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美国就加入到二战当中

历史人物 清代官吏王云锦简介

清朝人物中文名:王云锦出生日期:1657年逝世日期:1727年(历史lishixinzhi.com)职业:清代官吏王云锦人物生平王云锦(1657年—1727年)清代官吏。字海文,号柳溪。榜名施云锦。又

清代官吏便服与朝服介绍

清代官吏便服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

清代官吏朝服

清朝官服,清朝官员服饰。清朝官服制度,同样反映了清朝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清统治者是以骑射武力征服了腐朽的明王朝,要维持统治,巩固政权,就要不忘这一根本。反映在服饰的典章制度中也是以“勿忘祖制”为戒。清

清代官吏的收入除了年薪还有“规费”津补贴

闲时翻阅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版四川《江油县志》,发现县官和县吏工资收入差距特别大,县吏工资收入十分微薄。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县级政府中,被称作官的,仅有知县、巡检、典史、教谕和训导等四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