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酒文化有什么习俗与礼节 蒙古族饮食
Posted 蒙古族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蒙古族酒文化有什么习俗与礼节 蒙古族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蒙古族酒文化有什么习俗与礼节 蒙古族饮食
蒙古族酒文化的习俗与礼节
蒙古人喝酒时会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三弹”,即一是“愿蓝天太平”,二是“愿大地太平”,三是“愿人间太平”。代表了美好的祝福。
喝酒的岁数:
指可以上桌喝酒的岁数。男人到三十七岁,过三个本命年之后(有些地方到了二十五岁,过两个本命年之后。)认可为“成年汉子,体力健全的人,进入大人行列”,便视为“有资格当官,做婚宴的头儿,可尽情享受秀斯,品尝美酒之头份”,并可以赏赐美酒了,从此以后才允许上桌渴酒。不到三十七岁之前饮酒沉醉者是属于不懂规矩的人,受到人们讨厌,被社会抛弃。
敬酒礼节:
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敬酒的礼节从敬策格(酸马奶)开始的。蒙古族《八大名贵食品》中的《白玉浆》指的就是策格。所以,把它作为王公贵族的招待品,遥远的长征、山水、苏力特的祭祀,封官晋衔、葛根活佛转世,授予佛教职称的重大仪式以及宴会耐日,平时招待客人时都摆到主要位置上品用和谈论。
祝酒歌:
耐日的开头或中间结合祝福员说祝酒词、蒙古包颂、宴会祝词等不同内容的祝福词。耐日就这样延续到适当的时候,就要暗示结束。一般情况下,耐日什么时候结束,唱什么歌曲,说什么祝词。对于唱宴会的结束曲和祝福词人们什么时候都不能认为是撵人,而且认为是合情合理而都能够接受。
三轮式敬酒礼节:
敬酒者把酒瓶盖打开后,在酒杯里滴一点酒。这时,屋里在座的全体人员放松地握住右手原地转向陶脑的同时,用大拇指尖触到额头处。这个举动叫“向酒酹叩首”。杯里第二次滴一点酒向火灶敬献。第三次则斟满酒杯向客人的最年长开始敬酒了。把酒杯用双手恭敬的接过来以后,转移到左手用右手做“向酒酹叩首”礼,再把酒杯转移到右手并品尝后还回去。敬酒者把酒斟满后,再敬下一位客人,以此按太阳转次序向每位客人敬酒品尝。
相关参考
蒙古族是个草原上的民族,随着草原游牧文化的变迁,现在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春节习俗依然还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人们会准备很多的美食来迎接春节。那么,蒙古族的春节习俗与汉族有何不同?蒙古
蒙古族为中国少数名族中的主要民族之一,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了蒙古地区,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是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其民族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饮食
历史悠久的蒙古族丧葬文化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人死后都要举行葬礼,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习俗的不同,所以每个地方葬礼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蒙古族的葬礼却有很多种类。丧葬旧时蒙古民族的平民百姓,特别是牧
蒙古族奶茶文化对于蒙古族的影响蒙古族的喝茶习惯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候茶叶从中原传入到蒙古地区。蒙古人在熬制茶叶时,发现茶叶有苦涩的味道,偶然间在煮茶的时候加入牛奶。在饮用时发现牛奶没有了原本的腥味,茶
至高苍天之上统领万物众生光辉普照瞻洲,恩赐十方百官千职圣哉!可汗创建的诺颜们之宴崇福二岁不毛全羊诈马宴呈祥瑞举献矣!这是一首诈马宴的赞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古族诈马宴的规模。那么诈马宴究竟是什么呢?历
哈达,蒙古语称“哈达噶”,发音上贴近藏语“卡达尔”,汉语意为礼巾。是藏、蒙古等民族礼仪往来必备的丝织礼品,而献哈达是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书载“哈达”是从萨迦法王、元朝国师八思巴流传开来的。据说八思巴
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养驼习俗文化骆驼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开始驯养,作为役畜以供驮运与骑乘,在沙漠地带更是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骆驼在生活实践中更是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是人类忠实的伙伴。蒙古
古色古香的蒙古族餐具文化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饮食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伴随着饮食的是那些装食物的餐具。随着现在用一次性的东西越来越多,使我们渐渐淡忘了本该深记的餐具文化。在《蒙古风俗鉴》第...
蒙古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蒙古族的节庆日是比较多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都是他们欢庆的佳节。一般他们祭祀完后就聚在一起聚餐、载歌载舞,悼念亲人。想知道他们清明节的习俗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吗?按照蒙古族传统,
美丽的蒙古族语言文化每个民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习俗都会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蒙古族作为一个草原上的民族,当然少不了这些了。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