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余潜修人物简介

Posted 海军

篇首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余潜修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余潜修人物简介

·余潜修



余潜修,数学教育家、军事运筹学家,海军军事运筹和军事系统工程的学科带头人。编写了具有海军特色的 《概率论与误差理论》 教材,为海军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开创性地进行军事运筹研究,完成了全军第一个海战作战模拟; 提出了国防系统分析与国防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为海军军事运筹和军事系统工程的研究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余潜修,1911年3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攸县。1925年考入湖南省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特科 (相当于高中一年级)。1926年该校改名为省立湖南大学,他又考上了该校预科。当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正蓬勃展开,北伐军的叶挺独立团胜利进军湖南,长沙市群众运动掀起高潮。余潜修除参加学生自治会工作外,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南大学在 “马日事变” 后奉令停办,余潜修回到攸县家中待命。1928年4月湖南大学恢复,由于他此前的进步表现,被指控为 “赤化嫌疑分子”,未能批准复学。同年9月,他考入武汉大学。

1933年6月,余潜修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同年9月,取得了湖南省公费留学日本的名额,到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部数学系攻读。1936年2月,在藤原松三郎教授的指导下,以 “希尔伯特 (Hilbert) 空间的线性代数” 作为课题从事研究,并取得进展。但在日本侵略军挑起 “七七事变” 后,余潜修立即中断课题研究,满怀激情地回到了祖国,受聘为湖南大学数学系讲师。

1938年,余潜修转往重庆,由教育部分配到国立编译馆任临时编译。怀着科学救国的强烈愿望,他选取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三村刚昂等著的 《原子物理学概论》 一书,一年内,就将这部约50万字的著作译出,经国立编译馆审定后,送交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之前6年间的事,当时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全世界,原子物理学也是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余潜修以开拓新知为务,看准了这本原非他本行的专业书籍,及时向国内介绍。1945年美国接连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后,此书立即成为畅销书,并被指定为 《大学丛书》 之一。迄至1954年,仍在国内发行第4版。

1939年至1940年,余潜修应重庆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之聘,任数学教官,开设高等数学和误差理论等课程。他怀着为抗日前线直接服务而发挥才智的心情,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在他所担任的课程中,误差理论为兵器专业所急需,而在应用数学发展缓慢的当时,虽然他也很不熟悉,但他欣然把这门课程担任下来,因为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探索。

1940年夏季,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邀余潜修回湖南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他开设了高等数学和近世代数等多项课程。在当时,数学界很不景气,学生寥寥无几,学成后职业无着。而余潜修总是以严肃乐业、为科学而献身为宗旨,去教育和鼓舞学生。他在日本的科研课题“希尔伯特空间的线性代数” 由于战争而中断,回湖南大学后,环境稍为安定,他就把它继续整理完成。1946年余潜修提升为湖南大学教授。

20多年前,余潜修曾经直接受到党的教育,但因环境骤变,使他失去了与党的联系。随着时局的发展,他和校内进步师生的关系日益密切,思想觉悟也日益提高。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保护进步师生,大力支持校内进步运动。1949年5月,他被吸收参加地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建设协会,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工作。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余潜修担任了湖南大学军事接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科学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等职,在校内外开展工作。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长沙市委正式批准他由新建协会会员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超龄团员。

1950年初,中国人民海军创建初期,司令员肖劲光同志筹建大连海军学校 (现大连水面舰艇学院的前身),急需一批教学人才。余潜修听从祖国呼唤,毅然从长沙宁静安逸的校园来到了北国城市大连,担任了数学教研室主任兼教授,这是余潜修人生历史上一个大转折,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民海军建设中去。

余潜修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编写了大量教材,为海军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70年代末军事运筹和军事系统工程在国内刚刚起步,余潜修就以敏锐的目光及时跟踪军事领域的新潮流,在他的倡导下,1978年5月学校正式成立了军事运筹研究小组,他担任组长,花大力气宣传军事运筹学的重要性,介绍军事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领导和主持了作战模拟这一崭新的科研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由他主持完成的论文《某舰对敌机低空水平轰炸防御问题的初步探讨》,在1979年10月国防科工委主持召开的军事系统工程讨论座谈会上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好评,这篇论文被会议评价为是一篇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作战问题的创造性论文。1983年由学术出版社出版的 《系统工程论文集》 将此文收录在内。

1980年5月,余潜修从大连海校调任海军自动化研究室副主任。他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海军的作战指挥自动化建设。在他的组织领导下,1983年完成了海军诸兵种合同作战模拟这一崭新的课题,这是我军首次建立的师级规模的作战模型。余潜修身体力行,带领课题组奋力攻关,克服了许多困难,高质量地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海军作战模拟的空白,解决了当时部队、机关在兵力使用上长期争论的问题,标志着海军军事运筹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余潜修晚年奋力攀登科学高峰,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实现了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开创了海军军事运筹和军事系统工程的新局面。

鉴于余潜修的学术技术水平,他曾担任了很多军内外学术职务,有中国数学会运筹学会的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常务理事和军事统筹法学会常务理事,1987年任军事统筹法学会领导下的振兴战略管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军事运筹》 杂志副主编和《军事系统工程》 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海军科技委常务委员等职务。

1983年,余潜修因年事已高,辞去行政职务。1984年至1989年担任海军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军事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86年 《人民日报》为纪念教师节,决定对由各军兵种所属院校和科研机关所推荐的有突出贡献的教授或研究员组织采访报道,海军方面推荐余潜修为采访对象。这篇报道以 《老骥伏枥千里》 为题于9月9日在《人民日报》 发表。

同年10月,余潜修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后改为离休)。这一年,他正好75岁。此后几年,他虽退居二线,仍一如既往,不辞辛劳,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在广泛的学术活动中,不断吸收新知识,充实自己。他老而不倦,壮心常在。1992年8月18日,余潜修在旅顺病故。

专心搞教学 培养海军作战指挥人才



1950年2月,中央军委为了建设现代化的海军,在苏联海军帮助下,成立了大连海军学校,由当时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兼任该校校长。当时苏联海军指挥专家200多名军官来校任教并担任军事训练工作,但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教师由国内选聘。肖劲光校长特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校选调一批教授,余潜修亦在其中。对于他个人来说,不论在学术专业、教学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余潜修毫不犹豫地带领全家大小随着肖司令员的部队,来到大连海军学校担任数学教研室主任兼教授。

1950年5月余潜修到大连后,全力展开新工作。当时,苏联专家虽带来了一整套苏联教学大纲与教材,并按照这些大纲与教材全面实施教学工作,但有关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均告阙如,均须自己摸索,这就产生了如何与军事专业课的内容衔接的问题。为此,余潜修组织了一批任课教员结合自己的教学任务,一方面学习军事专业课如何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苏联列宁格勒海军学校所制订的教学大纲,通过讲课实践,编写出自己的教材。这样,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集体讨论、不断修改,于1954年正式出版了一部高等数学的教材,为学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余潜修在完成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加紧研究数学在军事专业课中的应用。为了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素养,1956年他利用去北京参加 “五一” 国际劳动节观礼的机会,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表达了自己愿做进修教师的愿望,华罗庚欣然同意。从1956年9月到1958年3月,他就在数学研究所王寿仁教授的指导下,进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结束进修回校后,立即担任火炮系和鱼水雷系的 “概率论与误差理论” 的讲课任务。他参考苏联空军学院温特切勒教授所著的 《概率论》 教材,先后为火炮系和鱼水雷系分别编写了《概率论与误差理论》 的教材 (1962年编出修订版)。通过完成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教材的编写任务,解决了教学工作中高等数学为军事专业课服务的问题,在军事院校教学建设上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此后不久,“文化大革命” 开始了。尽管余潜修遭到了猛烈的冲击。但他始终没有丧失信心。“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1978年在大连水面舰艇学院 (即原海军指挥学校) 召开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大会上,余潜修无限感慨地说: “我67岁了,但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为建设强大海军,为办好海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深体会到,实现祖国 “四化” 的宏伟目标,他毕生所向往、追求的时机已经来到了。他决心今后朝着两个高度奋勇攀登。在科研和学术研究上,从一般军事基础教学的领域飞跃到国防战略研究的高度,开拓军事运筹学和军事系统工程的研究; 在思想上,从长期跟着党走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境界飞跃到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高度,于1985年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完成了其一生为之奋斗的夙愿。

潜心搞科研 开创军事运筹和军事系统工程新局面



1978年5月,大连水面舰艇学院正式设立军事运筹学研究小组,余潜修任组长。他迅速组织翻译了美国海军学院运筹分析研究组编写的 《海军运筹分析》 一书出版,并将北京工业学院吴沧浦教授所翻译的莫尔斯与金博尔合著的 《运筹学方法》 原稿整理在该院出版。此外,他还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航空工业部三院等处请来一批专家学者开设军事运筹学的短期训练班。

开设军事运筹学研究的目的是为向军事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它的研究全过程是比较繁复的。利用军事运筹学方法进行科研的课题小组通常由战术人员、运筹学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所组成。在当时,虽小组的力量相当不足,但仍在短短几个月内,将有关准备工作安排就绪,立即开展了科研工作。

1978年9月,经海军水面舰艇学院批准,成立了 “某舰对敌机低空水平轰炸防御问题” 科研课题小组。针对课题的要求,需先由战术人员根据敌我火力性能、战术要求和作战方式,提出如何防御的作战方案; 再由运筹学专业人员根据作战方案制定数学模型; 然后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求得比较满意的解,最后由战术人员对解进行评价和控制,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提供作战指挥人员参考。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他60多岁的高龄,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四处寻求资料,取经求师。他在战术人员的协助下,与其他运筹学专业人员共同提出了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求得数学模型的满意解,战术人员对满意解进行分析,得出防御的满意方案。余潜修全面统筹,始终躬与其事,还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运筹学专家对课题进行具体指导,争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中心与地方院校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提供设备,承担计算机解题的任务,终使一无计算机设备、二无计算机技术人员、三无实际运筹经验的科研课题小组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这是全军第一个作战模拟模型。在这以后,全军已经发展到几百个作战模拟模型,为作战模拟在我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79年10月,在北京国防科委主持召开的军事系统工程讨论会上,余潜修代表课题小组对取得的成果作了简要介绍,并由小组成员孙绍光作了详细报告。主持会议的原国防科委钱学森副主任对这篇报告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它是用中国的武器性能和战术要求描述敌我双方对抗的完整过程。钱学森就此指出,它标志着我军的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为此,他要求连夜整理出经验介绍,用会议简报形式发给与会代表并上报决策机关。这篇报告的详细内容后来刊登在1980年10月军事科学院出版的《军事模型集》。由于这个课题的结论与原来苏联专家编写的战术教材的结论在某些地方有矛盾,而苏联专家的结论缺乏详细论证,因此,对矛盾之处适当加以了补充和修改。这项科研成果不仅影响全军,而且也提高了学院的教学工作质量,促进了学院军事运筹学的研究。

1980年5月,余潜修奉命调到海军司令部通信部,担任作战指挥自动化研究室副主任。他除了负责与各海军院校协调制作有关某舰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研课题外,又组建了研究海军合同作战模拟的科研课题小组。这一课题的规模比前一课题的规模要大得多,它完全用作战模拟方法描述合同攻击敌舰编队时,谁先发起攻击有利的问题。这是海军实战中的关键问题,要求作战部门作出科学决策。余潜修的主要工作是总揽全局,就海空力量协同作战的师一级规模作战模拟的对抗过程作出圆满描述。他从上级部门接受课题任务后,组织分工协作,安排老中青三结合进行科研公关,整整花了两年时间,课题终告全部完成。

1983年5月,海军司令部邀请总参各部门、军事院校与军事科学院首长、各军兵种首长以及各军事院校和军事科研机关等47个单位的代表共170余人,现场观看了用大屏幕显示的敌我作战模拟对抗全过程。只见屏幕上,包含电子对抗的各种现代武器火力的轨踪,亮点串串,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大海战”,用图表统计分析得出了作战方案应如何实施方能较为有利的结论。作战模拟为作战指挥部门指挥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体现了军事运筹学在海军作战指挥上的独特应用。会后,又应邀到全军有关单位放映了300多场次的录像。在海军师以上干部的报告会上,原国防科工委钱学森副主任对该课题作了评价,他指出: “在作战模拟的工作上,海军是走在全军的前面。” 这项课题同年获得全军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985年,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世纪80年代初,余潜修多次承担各种短期训练班的讲课任务,为培育和提高我军广大的作战指挥自动化人员的素质以及军事运筹学和军事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1981年在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组织的训练班担任自动化指挥系统中的科学决策讲座,1985年在北京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组织的领导干部学习班讲授军事运筹学和军事决策论。

计算机作战模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内容。由于它是涉及军事、技术和数学等不同学科相交叉的科研课题,必须有既谙熟现代科学、数学和运筹学,又熟悉军事战略战术与作战指挥的人才,方能进行研究。当时在我国兼备这两方面的人,为数不多,而余潜修在这几方面则都有涉足。他勇于探索,积极带头开拓,并注意组织和思想领导工作,发挥各方面人员的专长,互相协作,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课题,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在短短的数年内,他领导的两个科研课题小组所取得的成果,都在军内发挥了带头和推动作用,而且发展迅速,在单舰对空防御和海空合同攻击方面陆续获得成果,并不断地把研究目标推向更高更新的层次。

余潜修在开拓了作战模拟的研究途径之后,把注意力又投向了军事系统工程的决策问题,致力于国防发展战略的问题。他注意到1985年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科研课题 “2000年的中国”,是研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各部门和各行业亦相继制定发展战略,形成了一股 “战略热”。但因其内容庞大,涉及面广,除少数部门和行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曾考虑与“七五” 和 “八五” 计划挂钩外,大多数部门和行业尚只考虑到如何制定战略,而未考虑到如何实施战略。我军总部决策机关制定的 “2000年的中国国防”,是研究我国国防发展战略的。总部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了决策民主化。其不足之处是与 “2000年的中国” 一样,考虑了制定战略,而尚未考虑如何实施战略,特别是如何从美国国防部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规划—计划—预算系统 (Planning-Programing-Budgetting System)(简称PPBS),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此,余潜修根据他多年来利用军事运筹学的全过程的8个步骤解决战术和战役两个科研课题的经验,将它推广和提高到国防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上。因之,他在1988年1月在北京国防科工委召开的国防系统分析方法学术交流会上,宣读了题为 《国防系统分析与国防战略管理》 的学术论文,提出国防系统分析是军事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方法; 战略也是一种决策,因此,国防发展战略也可以用国防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决策。所以,国防发展战略的决策程序有如下的两个阶段和8个步骤: 即在国防发展战略的制定阶段有如下4个步骤: ①国内外形势分析研究; ②确定战略目标,预测未来战争; ③拟定、评价和抉择可行方案; ④制订中长期规划。在国防发展战略的实施阶段也有如下4个步骤: ①确定单项计划和年度计划; ②确定年度预算;③制订行动计划与实施目标管理; ④实施监督、控制与评价。余潜修利用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者、美国经济学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提出的 “管理就是决策” 的观点,阐述了国防发展战略的决策程序就是国防发展战略的管理程序,并提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战略管理学的问题。这篇论文针对当前军事学术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程序化的问题,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1989年10月,余潜修又将上述论文加以推广,写出《国防发展战略与PPBS的新程序》 一文在西安学术会议上宣读,受到与会同志的赞扬。他将上述论文中的国防发展战略与PPBS的管理程序的每一个步骤都用一个计算机系统控制,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计算机网络结构形式的决策支持系统,并称这种系统为“国防发展战略与PPBS的新程序”。由于这种程序的每一步骤都是用计算机控制,因此反馈更为灵活,监督更为有力,可以用于建立我国治理整顿的宏观控制系统。1990年3月8日 《军事系统工程》 杂志编辑部向余潜修致信,赞扬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内容丰富、翔实,条理框架清楚,观点阐述非常充分”。

简历



1911年3月9日 出生于湖南省攸县。

1925—1927年 在湖南省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 (湖南大学) 学习。

1928—1933年 在武汉大学学习。

1933—1936年 在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学习。

1937—1938年 任湖南大学数学系讲师。

1938—1939年 在国立编译馆任临时编译。

1939—1940年 在重庆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任数学教官。

1950—1980年 在大连海军学校 (大连水面舰艇学院) 任教授。

1980—1983年 在海军司令部通信部自动化室任副主任。

1983—1986年 在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教授。

1980—1988年 在两届中国数学会、运筹学会任副理事长。

1981—1990年 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任常务理事、理事。

1981—1989年 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顾问。

1985—1987年 在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任常务理事和军事统筹法学会常务理事。

1987年 在军事统筹法学会领导下的振兴战略管理研究所任名誉所长。

1987—1989年 在《军事运筹》 杂志副主编和 《军事系统工程》 杂志编辑委员会任顾问。

1992年8月18日 病逝于旅顺。

主要论著



1 余潜修译.原子物理学概论.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1941

2 余潜修.概率论与误差理论,火炮系与鱼水雷系使用.大连水面舰艇学院出版,1962

3 余潜修.运筹学会论文集·国内外军事运筹学发展概况,1980 (12):14—18

4 余潜修. 系统工程在自动化指挥系统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1 (3): 30—37

5 余潜修. 作战指挥自动化·谈谈电子计算机作战模拟,1984 (2): 2—3

6 海军科技委常务委员会第二次年会专题发言汇编·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111—123

7 余潜修,邓松茂. 作战指挥自动化·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展望,1985(2): 1—4

8 余潜修,凌如铺,吴洪鳌. 国内外军事运筹学进展概况.运筹学杂志,1985,4 (2): 71—76

9 余潜修. 国防发展战略与软科学.军事运筹,1987(创刊号):5—12

10 余潜修. 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 综合研究. 1988: 85—89

11 余潜修,凌如铺.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军事运筹学. 条目释文,1988 (3):383—384

12 余潜修. 国防发展战略与PPBS的决策程序和管理程序. 军事系统工程,1990 (3): 2—5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余沧海简介 余沧海武功 余沧海结局

  中文名:余沧海  别名:余矮子、余老道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  职业:青城派掌门、松风观观主  主要成就:成为青城派掌门www.cha138.com  将福威镖局灭门  师承

历史人物 余美颜简介 余美颜摩登情书

余美颜  余美颜出生广东台山县,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她把与几个男人的情史、和三多名男子有染的故事写成了一本《摩登情书》,被人称作第一欲女。  余美颜简介  余美颜,别号梦天,1900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县荻

历史人物 余嘉锡简历 怎么评价余嘉锡

余嘉锡生于河南商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目录学家,著有《四库提要辨证》《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等作品。余嘉锡文笔灵活,跌宕有致,一生涉猎广泛。余嘉锡>余嘉锡简历>余嘉锡(1884年2月9日-195

历史人物 余沧海的简介 余沧海是怎么死的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被排成了好多个版本,不同版本中,余沧海的角色形象也都有不同。那么,余沧海擅长什么武功,是什么身份,师傅是谁,儿子是谁,他是两个人吗,最后是怎么死的?  余沧海简介  所属门派:

《甄嬛传》余莺儿简介 余莺儿怎么死的?

  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甄嬛入宫的初期,实际上并没有想要获得圣宠。所以前期之时,躲避锋芒,装病避过皇帝的宠爱。待在自己的小屋子安心过日子的甄嬛没有害人之心,却也无意间被别人利用。  人物档案  

拓跋余简介,北魏南安王拓跋余是怎么死的

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八个月。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

知名人物 余青松人物简介

·余青松余青松,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创立的“恒星光谱分类法”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余青松法”。主持并亲自勘测设计,创建紫金山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天文台。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

历史人物 春秋秦国上卿由余简介,由余权力大吗

周代奚谓耽于女乐?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寡人不辱而问道于子,子以俭对寡

知名人物 余树勋人物简介

·余树勋余树勋,园林专家。潜心研究园林美学、园林心理学和植物园建设;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园林工程学讲义,建立了园林工程学科;编著《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与吴应祥共同主编出版了《花卉词典》。对园林建设,尤其是

知名人物 余泽兰人物简介

·余泽兰余泽兰,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长期致力于大学的化学教育工作,编译了大量教材,培育了大批人才。他从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化学拓展到实用技术领域,在农业化学、食品化学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