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余泽兰人物简介
Posted 化学
篇首语: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余泽兰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余泽兰人物简介
·余泽兰
余泽兰,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长期致力于大学的化学教育工作,编译了大量教材,培育了大批人才。他从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化学拓展到实用技术领域,在农业化学、食品化学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余泽兰,又名余兰圆,曾用名余馥庭,1893年6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路上乡一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0岁时便过继到在闽侯经商的族叔余祖裕 (字仰山) 家,他的籍贯亦随之改为福建闽侯。余祖裕夫妇待他如亲生骨肉,虽然经营的是小本生意,但是仍然供养余泽兰上学读书。余泽兰自幼聪慧好学,学习成绩优异,顺利地考入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8年他于该校毕业,被选派到美国公费留学。在美国留学的4年半中,他先后在约翰霍布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从此开始了在化学领域里的辛勤耕耘。
以教书为业,编译大量化学教材
20年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在国际社会中均属落后状态。余泽兰决心振兴中国化学事业,他选择了教书育人的道路。1924年回国后,他一直奋斗在教育岗位,南北辗转受聘于十几所高等院校,讲授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农产分析、农产制造、酿造学、土壤学、肥料学等多门课程,在当时化学教育界有较高的声望。在他所指导的学生和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了化学界的知名教授、学者。
在教学生涯中,余泽兰翻译、写作了大量专业教材。在授课中,他注意到当时的教材多采用西文原本,中文的化学教材十分匮乏,学生往往因外文水平的障碍而费时多、收益少,于是,他在课余积极从事翻译工作,并结合自己教学和科研的实际经验,编写中文教材。正如他在 《实用有机化学》一书的序言中所述:“东西洋各强国工厂林立,致力制造、输出之食品、织物、染料、炸药、药品及化妆品亦无一而非有机化合物也。吾国今日尚欲转贫弱为富强,非先发展化学工业不成功。欲图化学工业之发展,不可不先提倡及推广有机化学教育。吾国化学教育虽已兴办甚久,但有机化学教本尚付阙如。兰 (余泽兰) 在国内专任化学教授已十余年,当趁课余之暇,搜集泰西各名人之有机化学出版品,加以校读及比较,并择善者而译焉。”他所编写的教材,有不少已经出版并作为当时的适用教材或化学实验的指导用书,有的还被再版使用。如他在东北大学时编译的 《实用化学》 一书,自
1931年出版后,连续5年,年年再版发行; 1934年出版的《最新定性分析》也被两度再版。1935年出版的《农产分析与工业分析》是他在河北省立农学院时编写的。他写道:“分析化学之意义及用途甚为广大,需求日益增多。……西哲有言,农产分析及工业分析可为化学学生立身致用之砥柱,……近年来,吾国工商业及其监督机关已由萌轫时代而入茂盛时期。但分析化学人才及教材深感缺乏。兰本十余年之教学及研究经验,集成斯篇以为有志于斯道者之津梁。”(原书《序言》)。该书既可用做教材,又可作为农业研究所、商品检验所等化验室指导分析用书。再如,他与荣甫合译的 《有机化学实验》一书,曾先后10余年被多所院校用作教科书及参考书。他一生共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大多数是为教学需要而编译、写作的。
积极从事科研,改进分析方法
余泽兰是中国早期化学界的专家之一,其工作领域涉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等多方面。生前为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会员。1933年在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年会上,他宣读了论文《羊角椒之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是大会宣读的7篇论文之一; 会上他还提出了“请教育部在注重农医工案须先特别增加经费充实各化学室设备”的提案,为大会所提出的18项提案之一。他还被推举为 《化学》杂志的第一批 (12名) 编委之一。
在教学工作的同时,余泽兰很重视化学实验和研究工作。一方面,他及时地将国外的化学学术成果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同行,并不断吸取国外新知识充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他又积极参与化学科研工作。为了学习和研究国外化学方面的新成果,他学习并掌握了英语、德语、日语、俄语4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进行翻译和写作。他所发表过的中、外文学术论文共计百余篇。文章涉及面较广,侧重于分析化学方面。
早在1923年,余泽兰就提出了植物油的新的测定方法,并于同年在美国化学会志上摘要发表。
1927年发表的《护生素》一文,表明了他是在中国介绍并阐述“护生素” (即今维生素) 的先驱学者之一。
1930年他提出的《分析铝铁组金属之新系统》,与诺伊斯(A. Noyes)系统比较,既节省时间,又不用另外手续除去磷酸根、钴根,鉴别法较诺伊斯快得多,且鉴别较为可靠、分析结果较为准确。
在1932年发表的《酸根分析新系统》一文中,他改良了诺伊斯的酸根分析系统,将一切普通酸根分为5组,即碳酸根组、氯化根组、磷酸根组、硫酸根组及氯酸根组,并详细论述了各组内的酸根的区分及鉴定方法。
在《羊角椒之分析》一文中,他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建议用无水酒精作为分析羊角椒的提取剂,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鉴定方法,来测定羊角椒各部分的含氮量。
他还根据进出口及商品检验的需要,提出了关于花生油定量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6大优点,克服了以往铅皂盐和乙醚方法的弊端。
将化学理论拓展到实用技术领域
在教学和科研中,余泽兰一贯重视将化学理论运用于实用技术,密切关注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和技术问题。1935年他和张国维共同编译的《百种有机化合物之制法》,就是一部对制造有机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参考书。原文是德国著名化学家费歇尔(E. Fischer)的著作,共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90种制法。后来德国化学教授海费立 (B. Helferich) 删去原著中14种制法,又增进9种新的制作方法。余泽兰认为,有机化学在中国仅处于萌芽时期,方法的介绍不妨越多越好。故将原著的90种方法酌改为91种,再加上海费立所增加的9种,共计介绍了100种制法。
在多年执教于农业院校的过程中,余泽兰将分析化学的知识用于农业和食品业,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发表过《北平及保定牛乳的化学分析》、《高梁制酒精及从高梁酒中提取酒精的方法》、《保定土壤之化学分析》、《哈斯蟆之糖磷化蛋白质》等多篇论文。
余泽兰还亲自投身于化工实业,在担任教授工作的同时,兼职校外工厂,参与、指导过多种化工产品的制做。如1942—1943年,他兼任东直门内文化工厂化学顾问,为该厂各种化工产品的制造工艺提供咨询。该厂的产品有酸、碱、盐等无机药品,指示剂、显影剂等有机药品,以及用于制革或鞣皮的单宁膏。1944—1945年,他兼任位于北京天桥的利达制碱厂技师,指导该厂用西山石灰石、大同烟煤以及汉沽芒硝生产碳酸钠。1946—1947年,他曾在北平市公用局兼任技师,当时公用局接收了朝阳门外敌伪制冰厂 (接收后改归北平市企业公司),便聘任他为该厂的厂长及工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余泽兰积极地参加了新中国的教学改革工作,并参与了国家卫生部主持的全国《生物化学名词汇编》的审定工作。1956年11月,正当他竭尽全力投入工作之时,却因患糖尿病医治无效,于1956年11月22日与世长辞。但是,他为化学教学与科研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留在人世间。
简 历
1893年6月11日 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
1918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
1919年 获美国约翰霍布根大学科学学士。
1920年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农艺化学硕士。.
1922年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农艺化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研究人员。
1923—1924年 美国嘉达惠公司研究师及分析主任。
1924—1926年 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26—1927年 中州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
1927—1931年 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
1931—1935年 河北省立农学院化学教授。
1935—1936年 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主任、教授。
1936—1937年 北平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酿造学教授。
1938—1939年 中国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
1939—1945年 北京大学理学院、工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
1945年 临时北京大学化学教授。
1946年 北洋大学 (北平部) 化工系教授。
1947—1948年 河北省立农学院化学教授。
1948—1950年 河北省立医学院化学教授。
1950—1956年 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教授。
1956年11月22日 病逝于北京。
主 要 论 著
1 A. W. Thomas,Chai—Lan Yu. Determination of The Mixture of Arachidic and Lignoceric Acids in Peanut Oil by Means of Magne-sium Soaps. J. Am. Chem.Soc.,1923,45: 113—128.
2 A. W. Thomas,Chai-Lan Yu. New Qualitative Test for Rope andTung Oils. J. Am. Chem.Soc.,1923,45: 129-130.
3 余泽兰. 护生素. 科学,1927,11 (8): 1098—1107.
4 余泽兰.花生油的新的快的而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法.科学,1929,13 (8): 1073—1091.
5 余泽兰. 分析铝铁组金属根之新系统. 科学,1930,14 (6): 810—820.
6 余兰圆编译. 勃一康([美]Black and Connant)实用化学. 沈阳:东北大学工学院,1931.
7 余兰圆. 酸根分析新系统. 科学,1932,16 (12): 1784—1797.
8 余兰圆. 定性分析实验教本. 保定: 河北省立农学院,1933.
9 余兰圆. 荣甫. 羊角椒之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 保定: 河北省立农学院,1933.
10 余兰圆. 最新定性分析. 北平: 大学出版社,1934.
11 余兰圆. 印那林 (余兰圆修改法). 化学,1934,1 (2): 202.
12 余兰圆. 最新修改之铝铁金属之根之分析系统. 工学季刊,1934,1 (3): 15—28.
13 余兰圆. 护生素 (Vitamine) 与农民健康之关系. 河北通俗农刊,1934,创刊号: 90—105.
14 余兰圆. 农产分析及工业分析. 北平: 大学出版社,1935.
15 余兰圆,张国维编译.百种有机化合物之制法.北平:大学出版社,1935.
16 余兰圆译. 实用有机化学 ([美]Hill,George Albert Kelley,Louise). 北平: 大学出版社,1935.
17 余兰圆编译. 实用化学. 北平: 大学出版社,1935.
18 余兰圆,荣甫.羊角椒之分析.河北农林学刊,1935,1:103—114.
19 余兰圆.高梁制酒精及从高梁酒中提取酒精之方法.河北农学院二周年及四周年纪念刊,1935.
20 余兰圆. 最新定量分析. 北平: 北京图书公司,1936.
21 余兰圆.化学实验室中各种意外事故之救急及提防方法.北平: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40.
22 余兰圆,荣甫译. 有机化学实验([美] Adans,Roger Johnson,John Raver). 北平: 北京大学工学院,1946.
23 余兰圆,荣甫译. 有机化学实验. 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1952.
相关参考
余美颜 余美颜出生广东台山县,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她把与几个男人的情史、和三多名男子有染的故事写成了一本《摩登情书》,被人称作第一欲女。 余美颜简介 余美颜,别号梦天,1900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县荻
余嘉锡生于河南商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目录学家,著有《四库提要辨证》《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等作品。余嘉锡文笔灵活,跌宕有致,一生涉猎广泛。余嘉锡>余嘉锡简历>余嘉锡(1884年2月9日-195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被排成了好多个版本,不同版本中,余沧海的角色形象也都有不同。那么,余沧海擅长什么武功,是什么身份,师傅是谁,儿子是谁,他是两个人吗,最后是怎么死的? 余沧海简介 所属门派:
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甄嬛入宫的初期,实际上并没有想要获得圣宠。所以前期之时,躲避锋芒,装病避过皇帝的宠爱。待在自己的小屋子安心过日子的甄嬛没有害人之心,却也无意间被别人利用。 人物档案
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八个月。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
·余青松余青松,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创立的“恒星光谱分类法”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余青松法”。主持并亲自勘测设计,创建紫金山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天文台。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
周代奚谓耽于女乐?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寡人不辱而问道于子,子以俭对寡
·余潜修余潜修,数学教育家、军事运筹学家,海军军事运筹和军事系统工程的学科带头人。编写了具有海军特色的《概率论与误差理论》教材,为海军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开创性地进行军事运筹研究,完成了全军第一个海战
·余树勋余树勋,园林专家。潜心研究园林美学、园林心理学和植物园建设;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园林工程学讲义,建立了园林工程学科;编著《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与吴应祥共同主编出版了《花卉词典》。对园林建设,尤其是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拓跋余国籍:北魏民族:鲜卑族逝世日期:452年职业:皇帝在位:452年二月―452年十月年号:承平爵位:南安王谥号:隐王拓跋余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拓跋余是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母闾左昭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