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曹魏重臣,遭司马懿算计后,拒绝封赏,悲愤而死

Posted 司马懿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是曹魏重臣,遭司马懿算计后,拒绝封赏,悲愤而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此人是曹魏重臣,遭司马懿算计后,拒绝封赏,悲愤而死

2、为什么诸侯都认可司马家政权 司马懿政变后

此人是曹魏重臣,遭司马懿算计后,拒绝封赏,悲愤而死

蒋济在曹魏位列三公,虽非出身于显赫世家,竟能够位极人臣。可论起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是当代一位著名的大贪官。

根据《三国志》引注《魏略》记载,蒋济担任中护军时,负责武将的选拔工作,时人为了获取名位纷纷向蒋济行贿,蒋济亦利用职权大肆谋取私立。当时民间有歌谣说:“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

牙门将只是一种中下级军官,却也要一千匹帛,五百人的督将要五百匹,价格高的惊人,非权贵都无法向蒋济买官。司马懿和蒋济素来交好两人在曹操时期就同时以丞相主簿的身份,兼管东西曹,负责人才选拔工作。有一次司马懿跟蒋济闲谈,问起蒋济卖官的传闻,蒋济一时间不知如何解释,于是哈哈一声说:“洛阳京城中的商品价格贵,少一钱也买不到啊。”司马懿跟他心照不宣,相视而笑。

要说明在曹操时代选官相当强调廉洁,司马懿、蒋济的前任官员崔琰、毛玠都以清廉著称,他们选用的官员都是品德很好的人才。司马懿、蒋济接任东西曹后也依旧延续这个路线去进行人才选拔,可是在曹操死后十年,蒋济就已经背离曹操的路线,开始大肆贪腐。

蒋济在民间故事里也有个趣事,他妻子梦见死去的儿子托梦,说自己现在阴间只是做一个小卒役,憔悴不堪,忍辱负重。请求母亲去太庙西边找个叫孙阿的人,把他肇为泰山县令,再吩咐孙阿给自己安排个好差事。蒋济妻子惊醒后把这事告诉丈夫,初时蒋济不信,后来儿子又在托梦。

蒋济哭泣道:“差一点对不起我儿子啊。”于是,他找到孙阿,详细谈了此事。孙阿听说要当泰山令,一点也不怕死,只是担心蒋济的话不可信。泰山是当时治鬼的地方,相当于阴间的入口。孙阿对蒋济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当然愿意帮忙,可不知你儿子想干什么?”蒋济说:“你在阴间给他找个他喜欢干的差事吧。”孙阿答应下来。说完,蒋济便回到府中,为了快一点得到验证,他从领军门前到庙下,每十步安排一人,传递孙阿的消息。到辰时的时侯告说孙阿心痛,中午就接到了孙阿的死讯。蒋济流泪道:“我虽然为儿子悲哀,但他让我找这位不怕死的人还是颇有见识的。”一个多月后,母亲又梦见儿子告诉她,自己已经转为掌管文书的录事了。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蒋济难免有托人办事的时候,这似乎又是官场必不可免的规则。

论起蒋济的能力,他能够与程昱、郭嘉、董昭、刘晔并列一传,其才略智谋在曹操时期就已是挺拔之列,而且蒋济在曹操群臣中属于年纪偏小的一位,他比司马懿小九岁,却能够同时担任丞相主簿。按常理蒋济本应该被排到高柔、崔林、孙礼等二代重臣,他凭才能派到了第一代重臣传记里。

只是非名门出身的蒋济缺乏背景,到曹叡继位后才被封为关内侯,司马懿在曹丕继位后就已是亭侯,受限于门阀政治的影响,两人的地位才逐渐拉开。蒋济跟司马懿一样才兼文武,他曾担任东中郎将领兵随曹仁征讨东吴,并识破朱桓的计策,只是曹仁不肯听从蒋济的计策才兵败。

此后蒋济一直掌管中央部分禁军,并参议朝政,只是权势远不及司马懿和陈群,后来司马懿对曹爽发难,蒋济站在司马懿一方劝说曹爽投降,保证曹爽一家平安,不想自己也中了司马懿之计,使曹爽被灭族。蒋济为此拒绝封赏,悲愤而死。也许曹爽自作孽不可活,蒋济却没想到自己身边伴随多年的老战友司马懿才是藏的最深的大坏蛋。

蒋济和刘晔一样都很擅长揣测人心,是世上少有的奇士,却也因为太聪明没有获得重权,他们的才华在后期都遭到了埋没。

为什么诸侯都认可司马家政权 司马懿政变后

司马懿政变后,为什么其他诸侯都默认司马政权而没有反抗?很奇怪,司马懿只是占领了长安,天子在外,其他城池也都是曹魏统领,莫名其妙其他诸侯都默认了司马政权,也没有维护曹魏、起兵讨伐司马懿。

首先,曹魏政权本身就是夺取汉朝而建立的,本身就是名不顺言不正。其次,司马家族代表的是当时的士大夫阶级,士大夫阶层需要强大而有实力的统治者。当时的曹髦无论执政能力还是威望都无法和曹操或曹丕相提并论。而曹真又是无谋鼠辈,兵强将弱,根本无力统一三国。

为曹爽仗着自己老爹曹真留下来的政治资本瞎搞,引起了其他曹魏重臣的不满,所以他们都基本希望有人制止曹爽,然后另一位托孤大臣司马懿做到了,虽然他也做的过头了,直接杀了曹爽。在这以及之前,司马懿的表现非常高光伟正,在所有人看来就是国之重臣了。

其次司马懿高寿,熬死了一些有资历的老臣之后,他们的后辈资历已经没办法和司马懿相比了。

相关参考

她是曹魏的太后却助司马懿夺权,身居后位26年,在亡国前1年病故

文/格瓦拉同志魏明帝第二任皇后-明元皇后郭氏是汉末西平郡人,出身于河西大族,因族人参加反对魏文帝曹丕的叛乱,失败后受到牵连,由此被没入宫廷。好在郭氏容貌美艳、聪慧过人,再加上运气足够好,没多久竟被平原

为什么诸侯都认可司马家政权 司马懿政变后

司马懿政变后,为什么其他诸侯都默认司马政权而没有反抗?很奇怪,司马懿只是占领了长安,天子在外,其他城池也都是曹魏统领,莫名其妙其他诸侯都默认了司马政权,也没有维护曹魏、起兵讨伐司马懿。首先,曹魏政权本

为什么诸侯都认可司马家政权 司马懿政变后

司马懿政变后,为什么其他诸侯都默认司马政权而没有反抗?很奇怪,司马懿只是占领了长安,天子在外,其他城池也都是曹魏统领,莫名其妙其他诸侯都默认了司马政权,也没有维护曹魏、起兵讨伐司马懿。首先,曹魏政权本

司马懿灭他三族,此人却成漏网之鱼,百年后其子孙毁掉司马家江山

高平陵之战以后,司马懿诛杀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曹爽成功,这标志着司马家族正式成为了曹魏江山的掌权人物。其实,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物劝说曹爽要掌控权力,来对抗司马懿。这个人就是桓范。

既是司马懿的弟弟,亦是曹魏最后的“忠臣”

在诡谲多变的魏晋政治舞台上,各色人物袍笏登场,以忠臣或是奸臣的形象示人,而个中形象最为复杂的当属司马孚。他享年93岁,履历了东汉末年、曹魏兴衰和西晋开国三个时期,在很多汗青事件上都饰演了要害脚色,其各

既是司马懿的弟弟,亦是曹魏最后的“忠臣”

在诡谲多变的魏晋政治舞台上,各色人物袍笏登场,以忠臣或是奸臣的形象示人,而个中形象最为复杂的当属司马孚。他享年93岁,履历了东汉末年、曹魏兴衰和西晋开国三个时期,在很多汗青事件上都饰演了要害脚色,其各

历史人物 他是曹魏最后的开国名将,却被司马懿除掉

曹操善于用兵,手下更是有不少名将,最著名的当属“五子良将”,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曹操在打天下过程中,五人屡立战功,堪称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名将,“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历史秘闻 既是司马懿的弟弟,亦是曹魏最后的“忠臣”

在诡谲多变的魏晋政治舞台上,各色人物袍笏登场,以忠臣或是奸臣的形象示人,而个中形象最为复杂的当属司马孚。他享年93岁,履历了东汉末年、曹魏兴衰和西晋开国三个时期,在很多汗青事件上都饰演了要害脚色,其各

司马炎欲求不满禁止天下婚嫁最终死于女色

...康时期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司马炎是曹魏重臣司马昭的长子,他的爷爷司马懿是曹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昭在魏国身份高贵,在咸熙二年突然中风猝死,身为晋王太子的司马炎自认而然的继承

历史人物 司马懿灭掉此人三族 百年后其子孙夺走司马家族江山

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军师、大司农桓范又是一个关键性人物。当时,他冒死逃离都城洛阳,来到高平陵给曹爽献计,让他挟持魏少帝曹芳到许昌去。结果被曹爽拒绝了。曹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交出权力。>桓范恨铁不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