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成俊卿人物简介

Posted 木材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成俊卿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成俊卿人物简介

·成俊卿



成俊卿,木材学家。长期从事木材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木材解剖、木材构造与材性、木材识别和利用等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成就。他主编的 《木材学》,全面总结了中国近几十年来木材科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创见和实用价值。他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中国木材科学培养了一批骨干。对木材科学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成俊卿,1915年10月8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父兄务农,他自幼在农村长大,养成了勤劳吃苦的好习惯。1931年小学毕业,1933年初中毕业,1937年高中毕业后于次年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42年7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在高中和大学期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他和学校师生们一起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抗日爱国运动。

成俊卿大学毕业后,于1942年8月d四川省乐山县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任技助,后任助理研究员。1945年9月任四川省立遂宁高级农业学校森林科主任,讲授除测量学以外的全部林业课程。1947年12月兼任四川农业改进所技佐。他抱定发展林产工业的宏愿,于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林学院攻读林产工业专业,1951年通过《华南主要树种的木材解剖》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在美3年多中,他充分利用美国的种种有利条件,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木材学知识,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他身居海外,魂系华夏,急盼报效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林业事业,毅然于1951年11月8日回到广州。回国后,到安徽大学农学院(后改为安徽农学院)任副教授。1956年被借调至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任研究员、木材工业研究室负责人。1956年任森林工业部森林工业研究所筹备委员,木材构造及性质研究室负责人。1958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后,他一直在木材工业研究所任研究员、材性室副主任、主任。1956年至1960年仍兼授安徽农学院林学系木材学课程。他还是《林业科学》和?木材工业》杂志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特约编审,《林产工业》杂志和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学会顾问。1983年,1988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潜心研究木材学 成绩卓著



成俊卿从1956年到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前身) 后,一直致力于木材学的研究,在木材解剖、木材构造与材性、木材识别与利用和木材 (分) 归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成绩卓著。

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木材识别和归类的研究 成俊卿认为,要充分合理利用木材,其第一步工作就是如何认识木材。他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在木材(板材)的识别上进行了许多研究,写了不少论著,如《针叶树材解剖性质记载要点和说明》、《阔叶树材粗视构造的鉴别特征》、《木材穿孔卡检索表(阔叶树材微观构造)》等。他在海南岛、广西和广东三省(区)作了大量调查研究,记载原木的识别特征,以他为主写出了《海南木材》、《广西木材的识别与利用》和《木材识别与利用》等著作,系统地总结出立木和原木的识别方法,编制了检索表,方便生产应用,深得基层单位好评。这些著作,对如何系统地利用树皮、材身的特征,以及把树皮与材身、材身表面和内部有机地联系起来鉴别立木或原木的树种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基层的木材检验人员掌握识别要领,提高识别能力,做到适材适用起到很好的作用。

成俊卿十分重视木材的 (分) 归类研究。早在50年代就开始注意统一树种名称和木材 (分) 归类及名称问题,并提出《木材归类的研究》建议。60年代初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1963年发表中国松属木材归类的研究论文。他通过对南方三省(区)的调查研究后提出,木材 (分) 归类和名称统一问题实际上是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难题,由于没有很好地(分) 归类和统一名称,严重影响到木材的合理利用。于是他和三省(区)的同行们共同研究,先后把海南岛458个树种的木材归并为270类商品材,广西509个树种归并为290类商品材,广东644个树种归并为266类商品材,并按材质各分为5等。之后,他又参考各木材制品厂的调查资料与其他研究成果,以树木分类系统为基础,按木材特性和用途的异同,将全国近1000种用材树种 (隶101科、约350属),归并为商品材380类,编成《中国木材及树种名称》,于1977年审核定稿,1978年印发有关单位参考。该件既便利木材产销和使用单位选材,对制定木材价格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木材解剖和泡桐材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成俊卿对木材解剖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有新的发现。50年代初,就对中国裸子植物材的解剖特征提出意见,首先在杉木中常发现“髓斑”,后又见于福建柏等材中 (初学者容易误认为是“树脂道”),而国外的报道至今仅见于阔叶树材内。80年代初,成俊卿在泡桐材的研究中,发现泡桐材的木纤维具有两种类型的形态,一是正常的,二是介于纤维与纺锤细胞之间。他提醒人们注意不要把纤维误当成薄壁细胞。

泡桐属是中国著名的速生树种,除一种产于外国外其余均产中国。泡桐材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但缺乏科学试验数据并存在一些令人疑惑的记载与传说。他组织了11位木材学方面的专家,对泡桐树种木材的构造、材性和用途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数据证明:泡桐材的声共振性和绝缘性能优良,胀缩性很小,从而科学地解释了中国古代用泡桐作各种乐器和装盛衣物的箱柜等的奥秘,同时纠正了过去认为泡桐材耐磨损,不易吸水、吸湿、耐腐性强等错误记述。1983年试验结果发表后,被摘译成英文,同年7月被作为中国参加国际林协(IUFRO)会议的研究论文。该文试材树种齐全,试验内容广泛和深入,是迄今研究泡桐材材性最为完整的材料。文中的数据和观点常被国内外著作所引用。除泡桐材的研究外,他还对杉木、红松和黄花落叶松等树种作了材性试验。这些试验对中国木材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与林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合并,以《泡桐属植物种类分布及综合特性的研究》为题,获林业部198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编写有重要价值的中国木材科学专著 世界各国早就??始了木材的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一门学科—木材学。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一直没有自己编著的系统而全面的木材学方面的专著。60年代,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成俊卿与其他专家一起发表了许多著作。

《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识别、材性和利用》由成俊卿为主、李 、孙志成、杨家驹、张寿槐、刘鹏编著,全书涉及到南方(包括西南)13个省(区),记述树种470种 (隶90科,281属),附图片一千多幅。书中阔叶树材占90%,就科属而言,包括了全国范围内重要用材树种的科和属。每种木材的记载内容采用“木材志”的方式,包括名称、树木分布、木材粗视构造、木材显微构造、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木材加工性质和木材利用七个部分,最后为“木材主要用途分类”。后者是按用途选择树种,与前面从树种来确定用途互为补充,使用时既可按树种查用途,又可按用途找树种。该书是迄今木材树种最多、记述最全面和最细致的一部专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书获林业部1980年科技成果一等获。

《木材学》由成俊卿主编,李正理、张英伯、吴中禄、鲍甫成、柯病凡、李源哲、申宗圻等30多位专家合著的中国第一部木材学方面的权威性专著。全书共7篇,32章,178万字。前4篇论述了树木的形成、木材的构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 后3篇论述了与现实生产极为密切的木材缺陷、木材材性改进和中国重要木材 (521种) 的解剖特征和用途。既阐述了木材科学理论,又紧密结合木工生产,以理论指导生产,具有较大的适用性。本书内容较之其他国家的木材学范围更宽、资料更丰富、试验的树种更多,并在木材声学、电学、热学性质及木材天然耐久性等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家的空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全书写成后,曾邀请全国120多个有关科研、教学、设计、生产单位的840余人进行审改,最后又邀请20位教授、专家与全体作者共同复审、定稿,从而确保了全书的质量。1987年12月获中国林学会首届梁希奖,次年10月又获中国新闻出版署第4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结合科研实践培养人才



成俊卿认为中国林业特别是木材加工利用方面十分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培养人才是关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成俊卿首先致力于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编写出木材学、木材干燥、木材防腐、胶合板等4门课的教材。这都是他根据国外的理论,结合本国的实际融汇贯通后写出来的,是国内较早较完整的木材科学方面的教科书。他十分注意木材科学发展的信息,掌握国内外发展的态势,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所以他的讲课受到师生们的好评和欢迎。他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始终特别注意结合生产和科学研究进行教学,以培养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他在安徽农学院短短的几年中,培养了木材学及木材加工专业的学生20多人,他们都已成为本学科的骨干力量。

结合科研培养基层的技术人员,是成俊卿培养人才的??个重要方面。他在海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的林区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并把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编写供培训班用的材料,传授知识。如他在广东和广西蹲点时,总结了贮木场木材检尺人员的丰富经验,写出了如前述的《海南木材》、《木材识别与利用》等书,为举办木材检验员学习班使用,提高了他们的检验技能,为木材的适材适用作出了贡献。

成俊卿所在的木材工业研究所材性室是该所的主要研究室之一,30多年来,特别是60—70年代,他十分注意研究室的建设。如建立了较高水平的材性实验室,他亲自采集、制作标本,还将7000多份英文资料分类制卡,亲自查摘文献、打卡片、分类编号,按著者和主题编成两套卡片,以利检索。他以自己的身教来带动周围的科研人员,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加强应用基??研究的正确方向,为中国木材工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对学生和科技人员从严要求是成俊卿培养人才的又一个特点。在安徽农学院任教时,有一年天气特别炎热,有的课程延期考试,或不考试,学生们要求他所担任的课程能予以缓考。他再三坚持必须考试,而且考试内容还较多。当时有的学生虽有意见,但事后觉得应该这样做,而且有收获。在研究工作中,他要求对每个环节都特别认真、仔细,决不马虎了草。如在现场调查时,记载木材特性时总是反复仔细地观察,并作详细记录,一次不成,二次、三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又如在审查科研论文时,他都是一字一句地细心推敲,如实提出修改意见,有时往返三四次之多,决不迁就,更不人云亦云。他强调只有在十分严格的环境里,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过硬的人才。

为发展木材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出谋献策



成俊卿强调木材科学要为生产服务,但同时坚持木材科学研究属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要按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规律办事。

成俊卿在制定科研规划时把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摆到重要位置。如在1963年与朱惠方一起组织制定《木(竹)材性研究纲要》10年规划时,他强调木材化学性质和木材细胞壁亚微观结构研究的重要性。又如在1978年组织制订?1978—1985年木材性质重点科研规划》时,提出应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重点研究木材细胞亚微观结构、非破损检验理论和方法、木材学理论、浸提物成分、木素、半纤维素等。他还重视科研规划的实施,要求按时完成。

成俊卿对木材科学的发展提出不少重要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是:①木材科学是木材工业方面的应用基础科学,应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添置先进仪器,更新陈旧设备;②木材力学,目前急需进行木材流变学和其他理论性的研究,应注意调进 (或培养) 材料或固体力学专业方面的人才;③建立木材标本馆或木材解剖研究中心。标本馆可为院内外的学者、专家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木材解剖的研究范畴,把生态、营林、植物系统发育等方面的解剖研究都包括进去,成立木材解剖研究中心;④领导在考虑全面性的科研方针中,既要着眼于发展开发性的研究工作,又??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

成俊卿几十年如一日,为发展木材科学,造福人民,锲而不舍,默默奉献。他生活朴素,诚恳开朗。现在虽年事已高,仍壮心不已,奋发精神不减当年,将为木材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简 历



1915年10月8日 生于四川省江津县。

1938—1942年 在四川大学森林系学习,获农学士学位。

1942—1945年 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技助、助理研究员。

1945—1947年 任四川省立遂宁高级农业学校森林科主任。

1947—1948年 兼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佐。

1948—1951年 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林学院学习,获林学硕士学位。

1951—1956年 任安徽大学农学院(后为安徽农学院)副教授。

1956年8月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958年前为中央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主 要 论 著



1 成俊卿. 华东重要木材识别之初步研究.合肥: 安徽大学农学院,1953.

2 成俊卿,卫广杨. 针叶树材解剖性质记载要点和说明.植物学报,1957,6(1).

3 成俊卿. 中国裸子植物材的解剖性质和用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

4 成俊卿,何定华,陈嘉宝等. 中国重要树种的木材鉴别及工艺性质和用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60.

5 成俊卿.杨家驹. 阔叶树材粗视构造和鉴别特征. 林业科学,1962,7(1).

6 成俊卿,李源哲,孙成志.人工林及天然林长白落叶松木材材性比较试验研究.林业科学,1962,7(1).

7 成俊卿,胡荣,张寿和等. 北京地区木材平衡含水率及其变异的研究.林业科学,1962,7(3).

8 成俊卿,李源哲,孙成志. 东北林区人工林与天然林红松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林业科学,1963,8(3).

9 成俊卿,柯病凡(主编). 安徽木材(第一辑).合肥:安徽农学院,1964.

10 成俊卿. 安徽主要商品材原木识别检索表.安农学报.1978.

11 成俊卿,杨家驹,刘鹏等. 木材穿孔卡检索表(阔叶树材微观构造)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12 成俊卿,李,孙成志等. 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识别、 材性和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3 成俊卿,蔡少松. 木材识别与利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14 成俊卿等. 泡桐属木材的性质和用途的研究(一至三).林业科学.1986,22(4).

15 成俊卿(主编). 木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16 成俊卿. 中国壳斗科商品材识别的研究.林业科学,1986,22(4) .

17 成俊卿,杨家驹,刘鹏. 中国木材志(校印中).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相关参考

宋朝 陈俊卿生平简介?陈俊卿历史评价?

陈俊卿一徽宗政和三年(1113),兴化莆田(今属福建)陈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取名“俊卿”。陈俊卿端谨稳重,不苟言笑。年少时突遭大难:父亲罹病去世。他料理父亲丧事,有如成人。家门不幸,没有挫折陈俊

陈俊卿生平简介 如何评价陈俊卿?

  陈俊卿是北宋时期宰相和诗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宋高宗绍兴八年高中进士二名榜眼,最开始担任泉州观察推官,到了孝宗一朝时被提拔为宰相,是孝宗一朝名相。  担任泉州观察推官的时候,每天矜矜业业,勤奋工

历史人物 陈俊卿生平简介 如何评价陈俊卿

  陈俊卿是北宋时期宰相和诗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宋高宗绍兴八年高中进士二名榜眼,最开始担任泉州观察推官,到了孝宗一朝时被提拔为宰相,是孝宗一朝名相。  担任泉州观察推官的时候,每天矜矜业业,勤奋工

历史人物 南宋宰相陈俊卿简介,《共乐堂》作者陈俊卿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生平陈俊卿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自少严肃持重,不苟言笑。其父陈仁去世时,他像成年人一样操持丧事。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中进士第二名(榜眼),授职泉州(今福建泉州)观察推官。陈俊

扮男五年 被抱急拔刀

(郭俊卿着男式军装像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和国万紫千红的群英谱中,有一个不凡的名字——郭俊卿。这位女扮男装南征北战的现代花木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的传奇人生搬上了新中国的银幕

历史人物 我军唯一一位女特级战斗英雄,拒绝所有人追求,终生未婚

相信年龄大一点的人都看过一部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对片中主角女扮男装的高山,大家肯定也都印象深刻。在现实中,高山是有原型的,就是我军唯一一位女特级战斗英雄:郭俊卿。郭俊卿1930年生于辽宁凌源县,父亲

人物生平 晚清十大高手

“明文暗武”小南河1869年1月19日(阴历1868年十二月初七)霍元甲就出生在“老东乡”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的“以拳鸣于时者七世矣”的霍家。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

历史人物 霍元甲简介

武术大师霍元甲的真实面目  霍家父子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迹在天津曾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元甲,字俊卿,静海县小南河村(现天津西郊)人,生于1868年。其父霍恩第,武

历史人物 霍元甲简介

武术大师霍元甲的真实面目  霍家父子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迹在天津曾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元甲,字俊卿,静海县小南河村(现天津西郊)人,生于1868年。其父霍恩第,武

人物生平 晚清十大高手

...精武镇)的“以拳鸣于时者七世矣”的霍家。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东光县安乐屯。父亲霍恩第,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常出入东北为客商当镖师,颇有名望。霍恩第弟兄三人,共有十个儿子,称为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