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冀一伦人物简介
Posted 尿素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冀一伦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冀一伦人物简介
·冀一伦
冀一伦,养牛学家,畜牧学教育家,我国黄牛改良和黑白花牛育种奠基人之一。开创中国粗饲料纤维素、木质素消化率研究和尿素喂牛的营养研究,发展秸秆氨化技术,总结弘扬中华民族饲养管理技术; 拟定的 《肉牛饲养标准》 为我国最早的国家标准之一。开辟瘤胃模拟教学,跟踪国际先进教育,成绩卓著。
冀一伦,又名冀彝伦1919年2月22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西源祠村。幼年随外祖父下地务农,深感农民生活之艰辛。8岁进平遥小学读书。当时正值 “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运动兴起,他与学校同学一起参加了县城的抵制日货运动。15岁骑车行程百余里,赴山西太谷县铭贤初级中学求学。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英语学得很好,初三已可用英文写日记,1937年被保送升入铭贤高中。此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占华北,他随校南迁河南陕县、西安,后随校步行至陕西沔县(今勉县),不久又步行至四川金堂县就读,途中他参加合唱团演出募资支援抗日。该校师资质量高,实验设备齐备先进,并设有附属工厂、农场,整个学校管理十分严格。在校期间他一面勤工俭学,一面刻苦学习,受到科学的熏陶,接受了中西文化。与此同时,艰苦的战争岁月,锻炼了坚强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激发了抗日热情,树立了科学强国的决心。为以后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冀一伦以优异成绩考入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畜牧兽医系(后改为铭贤学院畜牧兽医系)。在校期间,尤喜欢奶牛饲养课程,并亲自到校畜牧场饲养管理奶牛、猪、鸡达半年之久。1944年毕业后,因英语教师短缺,留铭贤中学任英语课程。1947年被送往美国依阿华大学畜牧系学习,获学士学位。后又到犹他大学研究生院动物营养专业学习,以尿素利用论文获得硕士学位。本来他已得到资助,可以继续留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但他怀念祖国,怀念母校,一些留学回国人员也纷纷写信说,祖国已经解放,急需建设人才。因此,1950年10月冀一伦毅然放弃继续深造机会,返回祖国,到铭贤学院任副教授,并兼畜牧场场长。1951年10月该院改为山西农学院,他继续任副教授和畜牧场场长。
50年代初,祖国刚刚解放,学校百业待兴,冀一伦以极大热情投入了教学科研和畜牧场的扩建工作,主动承担了饲养学、养牛学及饲料分析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到外地购置仪器建立饲料分析室,并日以继夜扩建畜牧场,使畜牧场初具规模,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实习场所。从1953年开始,他与部分师生利用生产实习时间,深入到晋西北和晋南对吕梁山区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考察,掌握了晋南牛的品种特征、分布及生产性能,并总结了许多农民养牛的经验。与此同时,还对山西省常用饲料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对石灰乳处理秸秆喂牛进行了试验。
从1959年开始,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冀一伦亲自编写《养牛学》教材,补充了许多新资料、新成果。为了掌握山西牛的生活习性,他与教研室的老师到太岳山沁源县岭上牧场观察记载牛的采食、咀嚼、行走、饮水情况,掌握了牛的生活习性规律。与此同时,他广泛收集和调查各民族家畜管理技术,编写出 《畜牧兽医结绳技术》,在广大农村进行推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办。1972年,学校恢复办学,他重返教学科研岗位,一面继续从事理论教学,一面到山阴县蹲点,进行了黄牛改良和山西黑白花奶牛的培育工作。并积极推广液氮冷冻打号、尿素青贮喂牛、颗粒饲料喂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促进了山西奶牛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进行了尿素不同喂量和不同喂法对牛增重效果的研究以及乳脂率和奶量估测方法等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冀一伦积极进行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交往,他深感我国养牛科技仍较封闭、落后,暗下决心,加快步伐,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这时,他虽年过六旬,但壮心不已。他在坚持给本科生授课的同时,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在科研上继续从事尿素开发利用研究,参加了中国黑白花奶牛培育研究,主持了农业部下达的 “提高秸秆利用率和应用”科研项目。进行了肉牛饲养标准研究以及利用新方法评定农副产品价值研究; 1986年他协助来华讲学国际饲料研究所所长哈里斯(LE Harris)共同为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建立了饲料数据库;同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赴日本、美国、英国讲学,交流科研成果,活跃了养牛协会和山西奶牛协会的学术。
冀一伦不仅积极从事养牛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且积极参政议政,在任山西政协四届、五届委员期间,为发展山西畜牧事业提出许多宝贵建议。198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几十年来的夙愿。
冀一伦认为养牛事业为人民提供牛奶、牛肉、牛皮等,实为高尚的事业,他常以搞养牛为荣,有人问他干啥工作,他自豪地说是搞养牛的,并将毕生精力献给养牛事业。他平时待人和气,谦虚谨慎,乐于帮助他人,一些老师发表学术论文,外文摘要翻译困难或怕翻译有误请他帮助,他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及时准确译出,从不推辞。
1990年,他七十高龄,退居二线,仍坚持科研与研究生教学,参加一些国内国际性学术活动。他总结自己一生,写下如下词句:“勤能补拙诚为本,不怕挫折常开拓,风华之年已逝过,老牛拉车莫蹉跎”。他一生追求真理,献身养牛教学和科学事业,实为后人之楷模。
呕心沥血,培养几代畜牧科技人才
冀一伦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40余年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培养了几代畜牧科技人才。他先后讲授了 “家畜饲养学”、“养牛学”、“饲料分析”、“动物营养学”、“英语”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 “反刍动物营养学”、“科技论文写作”等课。他认为理论教学必须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让学生奠定坚厚的理论基础。因此,他备课认真,每讲一个问题,都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讲课内容新颖、条理清晰、形象逼真、口齿清楚,深受同学欢迎。
他认为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将所教课程亲自编成教材,打印发行; 还积极参加 《养牛学》全国统编教材编写,1987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
他深知 “养牛学”、“饲养学”等是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同学们必须具有熟练的动手技能,因此,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他40年来一面致力于饲料分析实验室的建设,不断扩大学校奶牛场建设,加强实验环节;另一方面亲自带领学生到太原晋源农场、朔县马场或到保定、察北和御道口牧场进行毕业生产实践。还吸收学生直接参加农村实地调查,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他也十分重视实验手段建设和更新。认为只有一流的仪器设备,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才能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实验不仅要有常规仪器,而且还要不断添置先进的设备,他亲自设计适合牛、羊、马、猪使用的消化笼,购置了颗粒机。随着到美、英等国交流学术的机会带回了瘤胃瘘管、不锈钢微筛、乳成分自动分析仪、瘤胃模仿技术设备,为教学及科研提供了先进手段和学习条件,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冀一伦在4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花费了12年时间培养硕士研究生,前后共培养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共13人,现都是科研教学工作的骨干,有的还去美国留学并已获得博士学位,有的科研成果累累。为把培养研究生工作做好,1983年他受农业部委托,主持编写了 《农牧渔业部部属高等院校动物生产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教学内容都作了详细说明,此外,还大量收集了美国康奈尔等大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供研究生参考使用。他对研究生教学既重理论讲述,又采用启发式、图片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并把译文修改、研究方法、仪器使用、分析方法、查阅引用资料贯穿于教学始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他还采取请学生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交流会、送外地参观学习、撰写专题材料、下农村了解生产存在的问题等多种形式,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他们的学术水平。
冀一伦一向以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著称,他对自己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一个分析数字要多次试验才能确认。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却不厌其烦,一一予以回答。对学生的生活也十分关心,有两个研究生每天步行校园牧站之间,很费时间,他就将自己自行车送给他们使用。
冀一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40年,现仍为发展农业教育贡献力量,为表扬他对农业教育作的贡献,1990年国家教委给他颁发了奖状和大理石奖品,上刻金色马像及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国内首创饲料中纤维素和木质素消化率及尿素应用研究
40年代末,无论农科院校教科书,还是畜牧界的学术论文,只提混合物粗纤维,很少涉及纤维素、木质素,更谈不上精密的化学分析。当时对于尿素知识也非常浅薄。在饲养中只知道可以代替蛋白质,但不知其原理,更谈不上在饲养中合理开发利用。早在1949年,冀一伦在美国犹他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了纤维素、木质素消化率及尿素应用的研究。成为我国纤维成分分析和尿素在饲养中应用的创始人。
他经过对饲料中纤维成分的分析,确认粗纤维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认为要研究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就应将上述三种纤维成分与消化率分开加以研究,经过多次试验,他得出粗纤维不同成分的消化率,对于牛羊来说,纤维素是比较容易消化的,而半纤维素次之,较易消化,而木质素的消化率很低,只有1.9%。1950年他回国后又用石灰乳处理秸秆进行喂牛试验,取得了科研成果。对于冀一伦关于木质素等消化率的成果,1975年载入美国出版的《通过消化试验评定饲料》一书中。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杨诗兴教授等,于80年代末还在其论文中加以引用。
对于尿素在牛饲养中的应用,冀一伦认为,尿素既然可以代替蛋白质,那么用尿素代替牛基础日粮的豆饼,既可补充蛋白质,又可节省豆饼用来喂鸡喂猪,经济节约。因此,他经过多次试验,用尿素补充部分蛋白质喂牛,其日粮中的纤维素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粗纤维消化率都有所提高,而对其他成分则没有影响。这一成果1963年编入美国出版的《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尿素和非蛋白氮》一书中。从70年代起,对尿素不同喂量和不同喂法对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过多次试验,从中找出了喂量喂法的最佳方案,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80年代以来,他把尿素作为秸秆喂牛配套技术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进行了尿素玉米青贮饲料喂奶牛的试验,无水氨、尿素氨化秸秆喂牛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推动了养牛生产的发展。
挖掘总结弘扬中华民族饲养管理技术
冀一伦十分重视牧民的饲养管理经验。他认为,我国是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农民有着丰富的饲养技术和管理经验,挖掘发现民间成功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概括,积极推广,对发展畜牧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他经常下乡深入到农村调查总结农民的饲养管理经验。
50年代,他到晋南调查牛的品种,发现当地农民将两层麦秸中间夹一层青苜蓿铺在打谷场上用石滚碾压,经半天翻晒干燥后,用来饲养家畜,效果很好。经进一步考察总结,他认为这种麦秸碾青干燥青饲料的方法是科学先进的,与营养价值高的人工干燥饲料一样好。这种饲料以石碾压青破坏青饲料基础结构,挤压出的汁液被上下两层麦秸吸收剂吸收,营养物不会损失,后在露天场上晾晒,加热通风,干燥速度快。苜蓿与麦秸搭配营养较齐全,不仅家畜喜欢吃,而且利用率也较高。通过总结,冀一伦把这种麦秸压青饲料叫做 “草三明治”。他在1993年由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放了录像,作了论文报告,从此国外专家都知道中国有个 “草三明治”。
与此同时,冀一伦广泛调查收集各民族家畜管理技术,加以总结编著了 《畜牧兽医结绳技术》一书。书中编入了 “藏民倒牛法”、“蒙民套马法”、“回民屠宰捆牛法”。特别编写了 “笼嘴”复杂而美妙的四股绳编织法。它是用来戴在牛马嘴上防止吃庄稼而编制的精细手工艺品。1987年在美国伏尔孟特大学农学院作中国品种牛饲料管理学术报告时,给与会者看了 “笼嘴”实物,讲解了具体编结方法后,引起了师生极大的兴趣,纷纷赞扬中国牧民饲养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1964年冀一伦在山西沁源县参加中央提出的繁殖基地建设大会战。在山区农村饲养院里,发现饲养员在大缸中用人尿处理切碎的秸秆,两三天后即可喂牛,牛很喜欢吃,长膘也快。他就询问使用这种方法处理秸秆搞了多少年,饲养员告知这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后经过调查考证,这种氨化技术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比西欧各国氨化技术始于本世纪30年代要早几百年。对于我国氨化饲料技术的起源问题在1993年由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 “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牧业的国际学术会”上,他宣讲论文时作了介绍,引起外国专家的重视,会后英国雷丁大学的欧文教授、挪威农业大学的孙斯特尔教授给他寄来有关利用尿氨化低质秸秆论文集,并提到利用尿氨化之所以引起国际上重视,就是因为尿是可重新供给的天然资源,如不利用它就可能污染环境,这也涉及营养物的再循环问题。1995年10月在我国举行的上述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农牧结合实现营养物的再循环”成为会议重要议题之一,各国学者就此进行了学术交流。
推广氨化秸秆养牛,发展秸秆养牛技术
冀一伦一直重视秸秆养牛。他认为我国人多地少,人均粮食很少,要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畜牧业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发展畜牧业不能多靠粮食,而要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发展草食家畜,走节粮型畜牧发展道路。1983年他参加 “第五届世界畜产会议”从东京回国之后,向农业部领导提出研究和推广氨化秸秆的课题。经过多次氨化秸秆对比试验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取得氨化秸秆养牛的可喜成果,1985年首先在山西运城地区试验应用,接着在全区推广,氨化秸秆达1044万千克,1987年在全省推广氨化秸秆24673吨,节约饲料粮6000吨。这项研究成果对推动全国氨化工作起到带头作用。之后三次在全国性氨化青贮培训班上讲授氨化技术,编写了 《氨化秸秆》一书,参加了由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河南、河北进行的氨化推广工作。
1990年,冀一伦等全国14位专家、教授向中央领导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发展秸秆养牛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极大重视。在调查河南周口地区秸秆养牛经验之后,1992年中央召开全国农区发展畜牧业座谈会,拨巨款、尿素、地膜给10个县作为秸秆养牛示范县,到1993年全国已有59个示范县,到1994年示范县已发展到75个,现在示范县仍在继续扩大。秸秆养牛的发展,对增产牛肉,降低饲养成本,发展畜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冀一伦又进一步用瘘管中测定了80种粗饲料的降解率及100多种粗饲料常规成分和各纤维成分。还找出农副产品种间、某一作物各部位降解率的差别。
他还与美国、英国学者合作研究纤维颗粒大小与比重通过消化道的快慢,纤维破碎指数与采食量和咀嚼的关系;预测粉碎粗料即咀嚼粗料所耗能量;人工瘤胃等。这些都是研究粗饲料的前沿科学。
40多年来,冀一伦在养牛、饲养领域进行了许多项目研究,科研成果累累,共发表论文50多篇,编著编译 《养牛学》、《家畜改良遗传学》、《农副产品的营养价值与加工饲用》等9部专著,他的科研成果 “黄牛改良”、“山西黑白花奶牛育种” 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国黑白花奶牛培育”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奶牛评比”获美国伏尔孟特州一等奖,“提高秸秆利用率的研究和应用”、“配合饲料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技术的研究”、“肉牛饲养标准”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 “肉牛饲养标准” 生长牛、阉牛部分1985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1986年获国家三委一部纪念证和农牧渔业部奖状。他那种不断进取、不断开拓、争分夺秒潜心科研的精神令人敬佩。
王河魁
简 历
1919年2月 22日 出生于山西平遥县西源祠村。
1937年 毕业于山西太谷县铭贤初级中学。
1940年 毕业于四川金堂县铭贤高级中学。
1944年 毕业于四川金堂县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畜牧兽医系。
1944—1947年 任四川金堂县铭贤中学英文教师。
1947—1949年 在美国依阿华大学畜牧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9—1950年 在美国犹他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50—1951年 任山西太谷县铭贤学院畜牧兽医系副教授,兼任该院畜牧场场长。
1951—1982年 任山西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副教授。
1982—1990年 任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系教授,兼任中国养牛研究会会长,山西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奶牛协会理事长,《中国动物科学》英文编辑,《良种黄牛》杂志副主编,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研究所名誉所长。
1990年至今 任山西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山西奶牛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动物营养学报》 荣誉编委。
主 要 论 著
1 冀一伦等. 滴滴涕对乳用幼牛消化和利用某些营养物的影响. 美国: 乳牛学学报. 1952,35 (1): 6~12
2 冀一伦等. 晋南牛调查. 山西畜牧兽医. 1955 (创刊号): 27
3 冀一伦. 山西饲料化学成分的研究. 山西畜牧兽医. 1955(创刊号): 13
4 冀一伦等.人工乳饲喂犊牛的试验研究.山西农学院学报.1960(1):104
5 冀一伦等. 石灰乳处理秸秆对喂牛的效果. 山西农学院学报. 1960 (2):57
6 冀一伦等. 四方形和公式配料法. 中国畜牧兽医杂志. 1963 (2): 1
7 冀一伦等. 不同品种肉用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肥育试验报告. 山西省肉牛试验资料汇编. 1975
8 冀一伦. 乳牛饲养标准计算法. 动物学杂交. 1976 (3): 46
9 冀一伦. 乳脂率和产奶量的估测方法. 中国畜牧杂志. 1979 (3) : 36
10 冀一伦. 奶牛营养需要. 奶牛技术资料增刊. 1979
11 冀一伦等. 尿素的不同喂量与喂法对牛增重效果.饲料研究. 1979 (1):13
12 冀一伦. 牛的蛋白质代谢和尿素的利用. 中国良种黄牛. 1981
13 冀一伦.利用青干草与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喂牛的对比观察. 山西畜牧兽医. 1981 (1): 19
14 冀一伦等.尿素玉米青贮饲料喂奶牛的观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3,3 (2): 13
15 冀一伦. 山阴本地黄牛产奶性能与黑白花杂一代生长发育的研究. 山西黑白花奶牛论文集. 1983
16 冀一伦. 奶牛生产力的计算法. 山西黑白花奶牛论文集. 1983
17 冀一伦等. 黑白花杂一代与山阴黄牛肥育试验与屠宰观察. 山西黑白花奶牛论文集。1983
18 冀一伦. 利用品种等级平均 (BCA)计算公、母牛育种值. 山西黑白花奶牛论文集. 1983
19 冀一伦等. 肉用牛饲养标准研究——改良牛生长肥育营养需要. 肉牛饲养标准研究报告汇编. 1983
20 冀一伦. 张思温等. 肉牛饲养标准研究阶段报告. 肉牛饲养标准研究报告汇编. 1983
21 冀一伦. 关于反刍家畜蛋白质营养的几个新理论. 国外畜牧科技. 1985(5): 15
22 冀一伦. 高产奶牛的阶段饲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87,7 (1): 17
23 冀一伦.氨化秸秆研究.动物营养研究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8
24 冀一伦. 氨化秸秆. 良种黄牛. 1988 (4)
25 冀一伦等. 发展中国家役牛的营养需要与典型日粮. 动物营养研究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8
26 冀一伦等. 山西耕牛能量需要和劳动定额研究.黄牛杂志.1989 (3):47
27 冀一伦. 纤维颗粒大小与颗粒比重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89
28 冀一伦. 谷物的种类与品种对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 中国牦牛. 1991(4): 44
29 冀一伦等. 农作副产物饲用价值的研究. 中国动物营养学报. 1991,3(1): 25
30 冀一伦等. 无水氨、尿素氨化秸秆喂牛效果. 中国畜牧杂志. 1992,28(1): 7
31 冀一伦. 牛瘤胃液稀释率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2 (4): 1
32 冀一伦等. 山西奶牛主要成分的研究. 中国奶牛. 1993 (2): 46
33 黄应祥,冀一伦等.妊娠肉牛营养需要的研究.中国畜牧兽医学报.1993,24 (3): 212
34 冀一伦. 畜牧兽医结绳技术.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2
35 冀一伦. 氨化秸秆.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36 冀一伦等. 农副产物的营养价值与加工饲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齐晟是谁演的 齐晟结局 张芃芃齐晟 齐晟为什么要杀张芃芃
中文名:齐晟 饰演:盛一伦 配音:边江 登场作品:小说《太子妃升职记》,网剧《太子妃升职记》 性别:男www.cha138.com 身份:太子 配偶:张芃芃(张鹏) 齐晟——《太子妃
改编自橘花散里的小说《将军在上我在下》,由文杰、霍耀良执导,马思纯、盛一伦、丁川主演的古装历史爱情剧《将军在上》正在网上热播。这部剧以宋朝为背景,讲述了武艺超群的冷面女将军与倾国倾城的废柴俏王爷之间的
...两伦定出的基本准则是“父子有亲”、“朋友信”,父子一伦,首先强调的是“亲”。儒家社会的行为规范中,讲究名实相符的阶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