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吴载德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吴载德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吴载德人物简介

·吴载德



吴载德,蚕体解剖生理学家。长期致力于蚕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1956年开始培养副博士研究生。潜心研究蚕的性化问题,发现蚕卵内过氧化氢酶与滞育的关系; 在国内发表了第一篇家蚕化性的论文。曾主编中国第一部 《蚕体解剖生理学》 教材,为中国蚕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吴载德,字象堃。191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祖父吴恩元,清朝举人,着力发展实业。父亲吴达生,经营蚕种场。1919—1923年,吴载德先在家中办的私塾就读,后在四年制小学毕业转入杭州盐务中学学习。此时,中国正处在 “五四”运动之后的激荡时期,人民觉醒,疾呼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振兴中华”,使他受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教育。

1930年,吴载德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将蚕桑系吴载德等8位学生暂时借读于南京中央大学蚕桑系。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局势紧张,学校一度停课。吴载德等8位学生即在南京中央大学教师中积极活动,经学校同意,邀请了孙本忠教授来浙江大学任教。1932年9月,浙江大学蚕桑系恢复了教学活动。1934年,吴载德在浙江大学蚕桑系毕业,到浙江省蚕种监管所任技佐。1935年蚕种监管所并入浙江省蚕桑改良场,吴载德调入该场新成立的试验股任技士。当时推广的改良蚕种 (一代杂交种) 原种要从日本进口,而日本对新育成的优良蚕品种严格控制出口。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吴载德受任从事桑蚕新品种选育及改进蚕桑技术的研究工作。1935—1936年初,吴载德奉派去日本考察,参观了日本设有蚕丝科的高等学校和国立蚕丝试验场等,了解了育种方法和试验设备。回国后一方面继续收集地方蚕品种进行性状调查,同时着手进行杂交育种工作。尽管限于条件,困难不少,但他的研究仍有很大进展。

1937年 “七七事变”后,杭州面临沦陷的危险,浙江省蚕桑改良场解散。吴载德初衷不改,矢志振兴祖国的蚕丝事业,于1938年辗转到了四川南充,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蚕丝试验场试验股副技师。因吴载德潜心研究,工作出色,1939年四川省农业改进所设立川南蚕桑研究室时,即调任该研究室主任。

教学与科学普及相结合



吴载德毕生从事蚕业教学工作,同时结合教学从事科研,并热心科学普及工作。1935—1937年,他兼任浙江省蚕桑改良场附设女子蚕业学校 (中等) 蚕体生理学教师,1938—1940年先后兼任四川省蚕丝试验场附设南充蚕丝职业学校蚕体生理学教师,并在中央技术专科学校及江苏省蚕丝专科学校兼任讲师,讲授蚕业泛论。1941年应当时在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农学院之聘,任蚕桑系讲师。最初以家蚕化性问题作专题讲课,以后改讲蚕体生理学。吴载德治学严谨,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每次上课充分准备,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学生容易理解。

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农学院于1946年迁回杭州华家池,他随校返回杭州,继续讲授蚕体生理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吴载德,感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有了希望,人民有了指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热心参加全国科普联合会的科普活动。为了普及蚕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他以业余时间编写科普读物。主编的 《蚕桑通报》,在浙江出版,发行全国,对指导蚕桑生产技术改革有很大影响。同时他还围绕蚕桑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先后发表了 《壮蚕饲育和上蔟保护》、《桑叶怎样通过蚕体来合成丝》、《谈谈怎样养好春蚕》、《从蚕的生长发育谈夏秋蚕的饲养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不结茧蚕》,以及《蚕与环境》等科普文章10余篇。对推动和指导蚕桑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吴载德重视结合教学开展应用技术研究。1974年,他带领蚕体蚕座消毒剂研究小组,研究成功了敌蚕病,1979年获浙江省科学大会三等奖。合作进行的 “桑蚕添食尿素提高蚕茧产量和出丝率机理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又通过调查研究,向农业部提出了提高中国蚕茧出丝率的意见,受到重视。

主编蚕体解剖生理学教材



1952年,高等学校学习苏联教育体制,吴载德开始学习俄文,并受农业部的委托,翻译了大量苏联高等学校有关蚕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1955—1958年,参加翻译了苏联高等学校教材 《养蚕学》。1961年,在自己多年教学中所编写的 《蚕体生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研究资料和蚕体解剖学的内容,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高等农林院校蚕桑专业的试用教材《蚕体解剖生理学》。1981年主编出版了新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蚕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版,1991年又主编该教材第二版。1981年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蚕业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桑蚕生理编写组主编。

1960年浙江农业大学成立,同年蚕桑系迁至诸暨牌头,与诸暨蚕桑学校合并,建立诸暨蚕桑学院。其间吴载德受命兼开生物化学课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搬迁,教学和科研工作停顿。吴载德利用课余时间为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发行的 《农业文摘》提供了30余篇英、日、俄文的有关蚕业文摘。

吴载德早在50年代就培养副博士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后,他重新任蚕桑系主任。前浙江大学蚕桑系和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是历史悠久、教学基础雄厚、学风严谨的学系,共培养了1500多名毕业生及研究生。他和系里的教授们一起为出人才、出成果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许多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成了中国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骨干力量。

从事家蚕化性及养蚕新技术的研究



早在30年代,吴载德就进行家蚕化性问题研究。当时知道家蚕有一年一个世代,也有一年二个世代或二个以上世代的蚕品种,而这种世代数的不同,一般称之为 “化性”。化性和上一代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蚕种生产上,必须用环境条件来控制其化性。但在理论上只能假设蚕体内存在某种控制化性的物质,有称之为抑制质者,也有称之为化性决定素的。

吴载德在测定不同化性蚕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时,发现其活性不同,认为这种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物质和所谓化性决定素等有关,并写成论文 《家蚕化性之研究》,发表在 《中华农学会报》第174期 (1941年)上,这也是中国从生理角度研究桑蚕化性机制的第一篇科学论文。此后,他又先后发表了 《桑蚕体内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物质与化性的关系》、《关于家蚕化性问题的几点意见》及 《不同化性家蚕幼虫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等论文,提出了桑蚕幼虫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桑蚕化性变化关系的看法,以及核黄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此外,吴载德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和助手共同做了一些有关养蚕新技术的科研。如提高叶丝转化率,三眠蚕诱导素对桑蚕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尿素添食对产丝的效应及其机理等。

抗战时期,吴载德在四川工作时,便发现川南乐山及其邻近各县蚕农有用当地普遍生长的桑科植物柘树叶饲养三眠蚕土种的习惯。为了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吴载德多次深入农村调查,并亲自反复试养,终于提出了小蚕期用柘叶,大蚕期用桑叶的养蚕方法,提高了桑叶的利用率,也提高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吴载德还研究了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在我国首先提出以数学公式表示桑蚕生长速度的幼虫生长式; 研究了桑蚕营茧位置倾斜度与产卵的关系,为蚕种繁育应用合理蔟具提供了理论依据。吴载德先后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吴载德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浙江省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常务委员,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兼 《蚕业科学》副主编,浙江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兼 《蚕桑通报》主编。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浙江省农学会第三届名誉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顾问等。

徐俊良



简 历



1914年2月10日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湖墅。

1925—1929年 杭州盐务中学读书。

1929—1934年 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预科及本科学习,获农学士学位。

1934—1937年 浙江省蚕桑改良场任技佐、技士。

1936年 赴日本考察。

1937—1940年 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蚕丝试验场副技师,川南蚕桑研究室主任。

1941—1944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讲师。

1944—1948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48—1950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兼蚕桑系主任。

1950—1966年 任浙江大学、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兼蚕桑系主任。

1966—1977年 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

1978—1984年 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兼蚕桑系主任。

1984—1987年 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

1987年12月 退休。

主 要 论 著



1 吴载德. 家蚕化性之研究. 中华农学会报. 1941 (174)

2 吴载德. 桑蚕幼虫生长式的研究. 浙江农学院学报. 1956,1 (1)

3 吴载德. 桑蚕营茧位置的倾斜度与产卵的关系. 浙江农学院学报. 1956,1 (1)

4 吴载德.桑蚕体内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物质与化性的关系.浙江农学院第二次科学讨论会论文. 1957

5 吴载德,陆星垣,郑蘅译. 养蚕学 (上、下册). 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57,1958

6 吴载德. 关于家蚕化性问题的几点意见. 浙江农业科学. 1961 (18)

7 吴载德,王金德.不同化性家蚕幼虫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 中国蚕学会年会论文. 1964

8 吴载德,秦俊. 中肠型脓病蚕血液游离氨基酸初步研究. 中国蚕学会年会论文. 1964

9 吴载德. 谈谈怎样养好春蚕. 蚕桑通报. 1976 (1)

10 吴载德. 从蚕的生长发育谈夏秋蚕的饲养问题. 蚕桑通报。1959 (4)

11 吴载德. 为什么会发生不结茧蚕. 蚕桑通报. 1977 (4)

12 吴载德,徐俊良,王观岳. 关于提高叶丝转化率的研究Ⅰ: 影响产茧量

及叶丝转化率的几种因素. 蚕业科学. 1980,6 (2)

13 徐俊良,吴载德. 提高叶丝转化率的研究Ⅱ:蚕品种和营养条件对叶丝转化率的影响. 蚕业科学. 1981,7 (4)

14 徐俊良,吴载德. 提高叶丝转化率的研究Ⅲ: 尿素、吡哆素添食提高担桑产丝量的影响. 蚕桑通报. 1982,13 (1)

15 陈伟群,吴载德等. 桑蚕尿素添食对产丝的效应及其机理. 核农学报.1987,1 (2)

16 崔为正,吴载德,徐俊良.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后部丝腺吸收核酸和蛋白标记前体的影响. 蚕业科学. 1991,17 (1)

17 吴金美,吴载德,徐俊良等. 三眠蚕诱导剂咪唑类物质KK-42对桑蚕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昆虫学报. 1991,34 (3)

18 吴载德主编. 蚕体解剖生理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1

19 吴载德,俞��襄,官名贤等. 桑树栽培与养蚕技术. 北京:农业出版社,1976

20 吴载德主编. 蚕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21 吴载德主编. 蚕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1

22 吴载德,陆星垣,徐俊良. 桑蚕. 见: 中国大百科全书 ·农业卷.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相关参考

光天化日刺杀大唐宰相 唐朝刺客有多嚣张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叔伯弟弟。武元衡进士及第,唐德宗很重视他,武元衡做事详密严整,同事们也很钦佩。唐德宗常说,武元衡真有宰相气度。唐顺宗即位,由于身体不太好,所以不怎么处理

光天化日刺杀大唐宰相 唐朝刺客有多嚣张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叔伯弟弟。武元衡进士及第,唐德宗很重视他,武元衡做事详密严整,同事们也很钦佩。唐德宗常说,武元衡真有宰相气度。唐顺宗即位,由于身体不太好,所以不怎么处理

历史人物 吴四宝简介_吴四宝生平_吴四宝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吴四宝别名:吴世宝、吴云甫国籍:中国民族:汉族逝世日期:1942年职业:伪76号特工总部警卫总队副队长籍贯:江苏南通吴四宝——伪76号特工总部警卫总队副队长  吴四宝,又名吴世宝、吴云甫,是二

历史人物 吴浊流简介 吴浊流作品风格

吴浊流原名吴建田,生于新竹县新埔镇巨埔里十号,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是台湾著名作家。1976年10月7日,吴浊流逝世,享年77岁,他还设立了台湾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等奖项。吴浊流>吴浊流简介>吴浊流,(

中共人物传 吴先民人物传,吴先民生平事迹,吴先民评价

吴先民“弋阳方志敏,横峰吴先民,领导共产来革命,都是为穷人。”①这是土地革命时期流传在赣东北苏区的一首红色歌谣。吴先民是方志敏的亲密战友,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任赣

知名人物 吴鼎昌生平故事简介,吴鼎昌历史评价,吴鼎昌怎么死的?

吴鼎昌,字达铨。1884年4月(清光绪十年三月)生于四川绥定(今达县)。吴家原籍浙江吴兴,世代做师爷。父亲吴赞廷在绥定府做幕十余年,退休后定居成都,置有田产。1896年吴鼎昌入成都客籍学堂读书,后考中

知名人物 吴世荣生平故事简介,吴世荣历史评价,吴世荣怎么死的?

吴世荣,祖籍福建海澄。1875年(清光绪元年)生于马来亚的槟榔屿。父亲吴有才在槟榔屿开设“瑞福”号,经营面粉、火柴及土特产,是当地著名殷商。吴世荣小时由父亲聘请家庭教师,传授中、英文。他勤奋好学,善于

历史人物 吴莫愁简介及故事,吴莫愁简介及故事

  吴莫愁的简介,介绍,传记,故事  名人姓名:吴莫愁  出生年代:1992年4月18日~  名人职称:歌手  名人国家:中国  吴莫愁介绍:  吴莫愁,来自东北齐齐哈尔。2012年《中国好声音》学员

中共人物传 吴光浩人物传,吴光浩生平事迹,吴光浩评价

吴光浩是湖北黄(安)麻(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11军军长,对鄂豫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吴光浩,原名光皓,曾化名陈新,1907年出生于湖北省

知名人物 吴铁城生平故事简介,吴铁城历史评价,吴铁城怎么死的?

吴铁城,1888年3月9日(清光绪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生于江西九江。吴家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平湖乡。父吴玉田于光绪初年到九江任商店司账,后自营洋货店,曾任九江商会协理。吴铁城幼年由其父延师教授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