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照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照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照人物简介

·张照



张照,畜牧学家。致力于养猪学教学和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研究50余年,确立了华北华中过渡型地方猪种的理论依据,倡立我国六大类型猪种的划分新标准,并在猪的生物学特性和选种方法的研究上获重要成果。曾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照,字生千,江苏无锡市人,1913年8月29日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上海南洋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系。

1935年夏,毕业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留校任农事教育系助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西迁广西桂林。1939年任广西省立平乐实用职业学校农科主任。1941年2月离开平乐去桂林良丰,任广西家畜保育所一级技士,管理该所牧场并从事养猪科学研究工作。1942年4月任中央畜牧实验所技士,在该所畜牧系主任许振英教授的领导下,担任科学研究工作。在以上两所工作期间,曾同时兼任广西畜牧兽医人员训练班的教学工作,讲授家畜育种学等课程。1943年春,中央畜牧实验所迁往四川,因孩子腿伤未愈,未能随行,留在桂林中央畜牧实验所西南工作站工作,兼任该站技术课长。1943年2月起又兼任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讲师。是年秋,辞去中央畜牧实验所职务,应聘任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讲师,1945年任副教授。

在8年抗日战争期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观点,在生活艰苦的条件下,仍认真做了大量的教学和畜牧科研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夏离开广西,应母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聘请回无锡,担任该院农业教育系副教授兼牧场主任。

1949年无锡解放,继续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副教授兼牧场主任。1950年,苏州原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并入,成立公立文化教育学院,后又改为苏南文教学院,他担任该院副教授兼劳动生产部副主任、牧场主任。还曾兼任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农林处举办的畜牧兽医人员训练班班主任等职。1951年参加了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农林处组织的畜牧调查工作,调查苏南畜牧生产情况和地方畜禽良种。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张照调任扬州苏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副教授,兼任系副主任。先后讲授家禽学、家畜管理学、养猪学等课程。

1936年7月他加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并参加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成立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1月出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讨论会。1981年选为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1986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张照荣誉会员证书。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苏北农学院支部副主任委员。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荣获江苏省文教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 先后出席省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和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冲击,但仍忠诚党的教育和畜牧科研事业,热忱积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

1973年农林部派他赴法国、丹麦、比利时考察畜牧业,回国后,受到王震同志的接见。他编写了详细的畜牧业考察报告,并应邀在有关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1980年任江苏农学院教授、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科研处长、《江苏农学院学报》主编。1979年兼任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联合组织的太湖猪育种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兼任江苏省畜牧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委员。

在这期间,他除教学工作外,还领导和管理江苏农学院的科研工作,接待多批外国学者的来访,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 担任我国地方猪种姜曲海猪种种质特性研究课题的科研任务,参与和指导江苏省和全国的猪种选育工作。与张龙志等编写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养猪学》、《中国猪种(一)》、《中国猪种(二)》,参与编写《中国猪品种志》和《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等著作,成绩卓著。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表彰他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授予荣誉证书。1991年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和特殊津贴。

1987年12月退休,退休后仍继续积极工作。他将数十年来积累的学术资料整理、分类,分别编写目录,装订成册,如全国各地的地方猪种调查报告,历次养猪科研会议的学术资料,养猪和其他畜牧方面有关科研论文和专题报告以及兄弟院校养猪学教材和历次编写全国养猪学统编教材稿等等,供后人参考。1991年主编出版 《中国太湖猪》专著。

科学研究成就突出



张照十分重视理论与我国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经常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对我国地方畜禽良种和群众生产经验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他也重视总结国外养猪科技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从事著述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严谨踏实,取得突出成绩,深得全国同行专家的赞扬和钦佩。先后获得国家、部、省级等科技成果四项五次奖励。

系统地调查、研究江苏省优良地方猪种 1951年他参加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农林处组织的畜牧调查,在南汇、川沙 (当时属苏南行署) 一带农村发现一种全白色的地方猪种浦东白猪,同时亦发现地方良种塘脚牛和浦东鸡等。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提出改良利用意见,写有专题报告,这都是初次发现的地方良种珍贵的资料,送存有关畜牧行政部门作参考之用。

1952年他率领苏北农学院养猪学教研组教师,配合扬州地区畜牧主管部门,对江苏省著名地方猪种——大伦庄猪 (姜曲海猪主要类群) 进行调查,并对大伦庄猪进行了研究,发表 “大伦庄猪的性能观察”等科研论文。

1956年他对分布在江苏武进县焦溪镇及其四周农村的著名地方猪种焦溪猪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了焦溪猪的分布、数量与密集情况、自然条件、饲料供应、以及焦溪猪的主要类型、繁殖特性、生产性能及其形成历史等。写有 “江苏武进县焦溪猪的调查报告”(载江苏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处编《畜牧兽医参考资料第四辑》),这是对太湖猪作系统调查的初次报道。他详细叙述和分析了调查中所得资料,指出: 二花脸猪是焦溪猪的代表,二花脸猪的形成是由当地原属华中型的大花脸猪和属华北型的小型淮猪演变而来的米猪这两个相邻猪种长期杂交而形成的。从而为我国华北华中过渡型猪种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倡立了我国地方猪种类型划分体系 他不仅对江苏省畜禽地方良种资源了解较为全面、深入,并对全国地方猪种资源亦有较为广博的了解。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组织编写 《中国养猪学》时,他应邀参加撰写。为了写好 《丰富多采的祖国猪种资源》这一重点章节,曾与李瑞敏、陈效华等,分赴我国主要地方猪种产地进行实地调查和考察,充分收集资料后,在参考大量的我国各地猪种调查报告和有关文献书籍后,按生产性能、体质外形等特点,结合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饲养条件、动物分布、人类迁移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异同,整理归纳,在以往中外学者对我国地方猪种类型划分研究的基础上,将全国地方猪种划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华北华中过渡型 (以后改称江海型)、西南亚型 (以后改称西南型)、高原型六个类型,提出了新的清晰的划分标准,倡立我国地方猪种类型新的划分体系,成为我国当代猪品种选育和区划等的科学依据。

开展中国主要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研究 1978年,为了开拓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全面弄清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猪种的生物学特性,受农业部科教局负责人和全国同行专家的委托,他与四川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龙天厚组织有关科研和教学单位筹备进行我国主要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研究。1979年2月,他拟就我国地方猪种种质测定提纲初稿,其后又拟写了 “猪的行为观察提纲”,均印寄参加单位参考。1981年在哈尔滨召开第一次我国主要地方猪种种质测定会议,推请东北农学院、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江苏农学院牵头。在许振英主持和指导下,详细制订和统一测定方案,有计划地开展了研究工作。全国十所高等农业院校和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十个本地的主要地方猪种在繁殖性能、生长发育、肥育性能、生理生化常值、肉质、行为、抗逆性、遗传特性和杂交利用等性状进行了测定。他组织江苏农学院牧医系有关学科的教师,对江苏省主要地方猪种姜曲海猪进行种质特性研究,共发表研究报告19篇。“江苏省主要地方猪种种质测定及若干特性利用的研究”课题,获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国主要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研究”课题,获农牧渔业部1985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于1989年出版了由许振英主编,张照等参加编写的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专著。为我国猪种资源研究、利用和保存以及生态分类和品种区划等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对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

从事我国猪种选育工作 早在1934年,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系就重视农业推广工作,已从美国引入波中猪、杜洛克猪、切斯特白猪,从日本引入原产在英国的巴克夏猪和中约克夏猪。1935年,他在该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以该院引入的外来猪种与本地猪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推广良种猪。抗日战争期间,1941年他在广西家畜保育所工作时,亦曾以该所饲养的外来猪种汉普夏猪、约克夏猪、泰姆华斯猪等与本地猪作杂交试验,藉以试探改良本地猪的效果,并向附近农家推广杂种猪。

1952年,他随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来苏北农学院任教,并和养猪学教研室教师在江苏省大伦庄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性能观察和本品种选育,建立无气喘病的健康猪群等工作,接着与引入的约克夏猪、巴克夏猪和克米洛夫猪进行杂交改良试验,以期培育一个更能适合本地群众需要的优良猪种。在选育过程中,按时进行试验总结,撰写了 《江苏省大伦庄猪的经济杂交试验》、《进行猪育种工作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商榷》等研究报告,对开展猪种选育工作和充实教学内容都有指导意义。

1972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座谈会上,推请他和陈效华起草 《关于优良猪种选育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 (初稿),由座谈会全体讨论通过试行,为全国猪育种统一测定技术、测定标准等奠定了基础。以后通过实践,又经历次会议讨论修改,充实完整,这对我国各地猪种培育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73年,他由农林部派遣,参加外贸、农林两部组织的种畜贸易考察组,赴丹麦、比利时、法国考察畜牧业,对丹麦的猪的育种工作作了较详细的考察了解,撰写 《丹麦养猪业的育种工作》一文。在比利时和法国对畜牧业亦作了参观了解,资料均载于 《法国、丹麦、比利时畜牧业考察报告》。同年,在广东顺德召开的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上,他以 《丹麦养猪业的育种工作》为内容作学术报告,这在我国对丹麦长白猪的选育工作的介绍是较早而较详细、完整的资料,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1974年他在北京参加了日本农林科技展览会技术座谈,与日本新进忠夫等5位养猪专家分别举行多次学术交流,撰写了 《日本的猪种选育工作》一文对日本猪种选育采用的品系建立方法(日本称 “系统造成”) 作了详细明确的叙述,对我国猪的育种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1975年起,江苏农学院、南京农学院和江苏农科院共同主持的 “猪选种方法和遗传理论的研究”是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的专题研究项目,张照等先后主持召开过四次全国性的专题协作交流和学术讨论会,分别以 “猪外形选择的综合评分法和选择指数以及群众选种经验”、“血型、血液生化测定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猪遗传参数估测和质量性状遗传规律”等为中心内容,进行学术交流。与会者都认为收获较大,会后编印资料汇编分送有关单位参考,受到欢迎。

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亦曾以 《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二花脸猪血浆中IgA含量及其与部分生产性能相关性研究》和 《二花脸猪血浆转铁蛋白多态性及含量变化规律与部分经济性状关系的研究》 为题,探索以猪血液生化指标与生产性能的相关,用作早期鉴定的选种方法进行研究,取得成果,研究生以优秀成绩通过论文答辩。

张照等主持的 “猪选种方法和遗传理论的研究”专题取得了显著成绩。1982年在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十年总结学术交流大会上,他作了题为“我国猪选种方法十年来的进展”的学术报告,总结了十年来全国在猪选种方法上科研进展情况和现阶段猪选种的主要方法与经验,对我国今后猪种选育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并总结归纳了中外猪育种经验,构思我国猪育种设想,得到与会同志很高的评价。会后全文刊载于 《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论文选编》 (1982)。

编著多部重要专著 张照在50余年的养猪学教学、科研和实际调查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加之他享有的学术声誉,先后主持和参加编著多部科技专著。如: 由他主持编写的 《中国猪种(一)》和 《中国猪种 (二)》,两书共列入猪种47个,是我国较早和较系统地阐述本国猪种的产地、分布、外形特征、生产性能和杂交利用等内容的专著,由于该书将同种异名的地方猪种经过讨论作了合并,为进一步编写中国猪品种志提供了可贵的基础资料;主编 《中国太湖猪》,与张龙志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养猪学》,与谢成侠等共同主编 《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这些专著都是当代养猪科学的重要著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此外,还参加编著 《中国猪种介绍》、《中国养猪学》和 《中国猪品种志》,《中国猪品种志》荣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主持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发给荣誉证书; 参加编著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等养猪方面的重要专著,以及《怎样养鸡》、《饲养鸡、鸭、鹅实用知识》和 《养猪基础知识》等科普读物,深受读者欢迎。

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在教学第一线勤耕不息



张照在高等农业教育第一线勤耕50余年。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他的学生,有的已担任政府的农业领导工作、高级畜牧师、教授和研究员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为祖国的农牧业作出了贡献。

他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高等农业院校任教时,已将英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自己从事畜牧生产实践和积累的我国畜牧科研成果相结合,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的欢迎。

张照经常偕同青年教师下乡,深入农村作畜牧调查。他亲自带领学生到校内牧场和校外生产实习,取得生产第一手资料,选其精华,丰富教学内容,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他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以熟练的教学方法讲课和指导实验实习,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张照在长期的畜牧学教学工作中,对养猪学的教材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应邀参加高等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农林学校畜牧、兽医、造林、森林经营四个专业教学大纲审订会议,由许振英主持,张照、卢润孚、黄伟胜、张龙志四位参加,审订了 《养猪学教学大纲》。他还参加了 《养禽学教学大纲》的审订工作,并拟写了《养猪学教学大纲教学法指导书》。均由高等教育部印发各高等农业学校,用以提高教学质量。1963年他应邀参加农林部组织的重编 《养猪学》教材会议; 因 “文化大革命”未能完成。1977年农林部曾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召开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畜牧专业会议,会上推选山西农学院张龙志和张照共同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养猪学教材。于198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为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所采用。

他性格豪爽,平易近人,生活朴素。长期兼任系行政领导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严格、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参加科研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很快成长。他除关心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外,亦关心他们的生活。他的业绩和为事业奋斗的精神,更激励着青年一代为祖国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努力工作。因此,有些已成为成绩显著的专家教授。他创建和主持的苏北农学院养猪学教研组,曾先后接受多所兄弟院校教师来进修养猪学课程,由于他和教研组教师的热心指导与帮助,进修教师在业务上获得进步,回原校工作教学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经荣斌



简 历



1913年8月 29日 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5年 毕业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系。

1935—1938年 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系助教。

1939—1940年 任广西省立平乐实用职业学校农科主任。

1941—1942年 任广西家畜保育所技士。

1942—1943年 任中央畜牧实验所技士。

1943—1946年 任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讲师、副教授。

1946—1950年 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副教授兼牧场主任。

1950—1952年 任公立文化教育学院及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副教授兼劳动生产部副主任、牧场主任。

1952年 任苏北农学院副教授兼畜牧兽医系副主任。

1956年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苏北农学院支部副主任委员。

1960年 评为江苏省文教先进工作者,出席省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同年,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0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 农林部派赴法国、丹麦、比利时考察畜牧业。

1980年 任江苏农学院教授、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科研处长、《江苏农学院学报》主编;兼任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太湖猪育种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 退休。

主 要 论 著



1 王伟琪,张照. 法国、丹麦、比利时畜牧业考察报告. 北京: 中国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所,1975

2 《中国猪种》编写组. 中国猪种 (一)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3 张照等主编. 中国猪种 (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 张龙志,张照.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养猪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2

5 《中国猪品种志》编写组. 中国猪品种志.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 《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委会. 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7 张照. 中国太湖猪.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8 崔宗栋,张照.猪妊娠期之研究. 中央畜牧兽医汇报.1942,1(2):153~158

9 郑庚,张照. 广西之畜产事业. 中央畜牧兽医汇报.1944,2(4): 38~45; 3 (1): 55~61

10 张照,杨永祚. 江苏省浦东鸡的调查报告. 畜牧与兽医.1955(6):236~240

11 张照.杨永祚.浦东鸡性能研究. 苏北农学院学报.1957(1):142~149

12 张照等. 江苏省武进县焦溪猪的调查报告 (1956).见: 江苏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处编. 畜牧兽医参考资料第四辑.1958,128~152

13 张照等. 三品种杂交猪与大伦庄猪肥育对比试验 (1962).见: 姜曲海猪育种资料汇编 (一) .1988: 32~37

14 张照等. 大伦庄猪性能观察 (1964) . 见: 姜曲海猪育种资料汇编(一) .1988: 1~11

15 黄毓仁,张照.饲料酵母研究综合报告. 江苏农学报.1964,3(4):77~80

16 张照等. 江苏省大伦庄猪的经济杂交试验 (1972).见: 姜曲海猪育种资料汇编 (一) .1988,38~41

17 家畜各论教研组. 江苏大伦庄猪的生长发育研究. 畜牧兽医.1973(2):1~9

18 张照. 日本的猪种选育工作. 国外畜牧科技资料.1976 (2): 1~10

19 张照. 二花脸 (焦溪猪) 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见: 太湖猪育种科研协作会上的学术报告. 单行本.1979: 1~5

20 张照等. 我国猪选种方法十年来的进展. 见: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论文选编.1982,121~126

21 张照.谈谈肉用型猪的选育问题. 见:安徽省家畜育种讲习会专题报告汇编.1983,1~13

22 经荣斌,蔡美云,顾志香,张照. 姜曲海猪、二花脸猪生长发育的研究(第一报) . 江苏农学院学报.1983,4 (1): 20~27

23 经荣斌,蔡美云,顾志香,张照.姜曲海猪、二花脸猪生长发育的研究(第二报) 江苏农学院学报.1984,5 (1): 39~43

24 王金法,张照.姜曲海猪血液生化值动态研究. 江苏农学院学报.1983,4 (2): 24~29

25 张照,顾志香. 姜曲海猪的耐热性测定. 江苏农学院学报.1984,5(4): 29~33

26 张照. 国外生产瘦肉猪的一些技术措施. 扬州牧医通讯.1986 (1): 1~5

27 崔恒宓,张照,严忠慎. 姜曲海母猪子宫雌二醇和孕酮受体含量的变化.江苏农学院学报.1988,9 (1): 5~9

28 张照. 我国猪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见:太湖猪育种科研协作会上的学术报告. 单行本.1989

29 张彬,张照. 猪血浆转铁蛋白双抗夹心ELISA建立及应用.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0,11 (1): 67~89

30 张照. 日本的猪种选育工作. 国外畜牧科技资料.1976 (2): 1~10

31 张龙志,张照主编.养猪学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2

32 张照等主编. 中国猪种 (二).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3 张照主编. 中国太湖猪.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4 张照等. 江苏省武进县焦溪猪的调查报告 (1956). 畜牧兽医参考资料第四辑.1958,128~152

35 张照等. 我国猪选种方法十年来的进展. 见: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会上的学术报告. 单行本,1979,1~5

36 张照等编.养猪基础知识.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7 张照主编. 中国姜曲海猪.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张培爵生平故事简介,张培爵历史评价,张培爵怎么死的?

张培爵,字列五,四川隆昌人。生于1876年12月(清光绪二年十月)。父张照清是医生。培爵幼入私塾,二十三岁中秀才,后两次到成都参加乡试,不中。1904年春,入成都高等理科优级师范。同年冬,与同校叙属同

为什么黑白照片里的人都不笑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为什么黑白照片里的人都不笑?拍张照要15分钟笑到脸僵掉【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拍照的时候摄影师总不忘提醒大家,记得露出笑容留下美好回忆,不论是团体照、个人照或是

太平洋战场美军伤亡,太平洋战争日军伤亡

太平洋战场美军伤亡太平洋战争日军伤亡  美国首都华盛顿广场上,有一座巨型雕像,五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在山顶上正奋力插起一面美国国旗。这座雕像根据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一张二战照片雕塑而成,而这张照

安徽芜湖发现三国黄盖之墓,墓地打开,专家们无一不怕

烈火初张照云海,赤壁楼船扫地空。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曹公百万师。1800年前的赤壁之战,令东吴都督周瑜扬名天下,令蜀汉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两人“火攻”之计不谋而合,使曹操20万大军溃散离逃,这一篇章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照也就成了唯一。和平时期,这托孤大臣或者是因为皇帝长大嫌他们碍手碍脚而被废黜,或者是始终掌权而终其一生。但三国是个争战时代,这些托孤大臣基本都能够得...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