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梓坤人物简介
Posted 过程
篇首语: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梓坤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梓坤人物简介
·王梓坤
王梓坤,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科普作家。我国现代概率论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首创极限过渡的概率方法,解决生灭过程的构造问题。在生灭过程泛函分布、马尔可夫过程布朗运动、二参数随机过程、超过程和随机泛函分析等领域都有建树。
王梓坤,1929年4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零陵县,7岁时曾停学1年回到家乡——江西吉安县枫墅村。自幼家境极其困苦,过着缺吃少穿的生活。
王梓坤的父亲王肇基,又名王培诚,长年在湖南受雇为店员,辛苦一生。他受教育很少,但勤奋好学,自学了不少古书,写得一手好字。他十分关心王梓坤的教育,一再嘱咐要 “埋头苦干”,并亲手编了一本按同音排列的字典,帮助孩子认字,可惜父亲1942年早逝。母亲郭香娥是农村妇女,勤劳一生,对人热情诚恳,全家生活主要靠母亲和兄嫂租种地主的田地度日。他当时年纪虽少,也得劳动; 常常天刚度就光脚下水田助耕,直到晚饭后才能洗脚穿上鞋子。
1940年,王梓坤跟村上私塾先生念完初小。由于在祠堂里教书的王少诚老师和乡亲们的极力说服,王梓坤终于冲出困境,到离家10里的吉安县第三中心小学走读。无论风雨,每天单人来回走20里,艰难的环境培养了他朴实的品质和坚韧性格,苦读换来了优异的成绩,他数学考试多次得过120分,语文在全县会考中获得第一。
1942年,由王季平同学资助去县城的路费,王梓坤考取了吉安中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物价飞涨。他无力交纳学费,随时有辍学的可能。在亲友和班主任高克正老师的帮助下,他勉强念完了初中,又考上了国立十三中的公费生。十三中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的重点中学,集中了许多好老师,教学质量很高,王梓坤的成绩提高得更快了。
1948年暑假,由吕润林同学资助路费,到长沙参加高考。当年有5所大学在长沙招生,王梓坤全考取了。他选择了武汉大学数学系,而且获得系里两个奖学金名额之一,从而解决了学费问题。
1952年,王梓坤大学毕业时,本来被保送去北京大学当研究生; 到北京报到时,突然方案改变了,王梓坤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数学系。他在那里工作了32年,直到1984年才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校长。
1955年,王梓坤考取了留苏研究生,去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攻读概率论。他上学时没有这门课,而苏联的五年制本科生从三年级就开始学这门课了。他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的3年中,实际上要完成苏联同专业的研究生累计5年的课程。王梓坤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3年里,他的星期天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中渡过的,假期里,他放弃了去伏尔加河沿岸旅行的机会,留在学校刻苦攻读。他的女友谭得玲 (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时也在莫斯科大学读书,他们丝毫不敢浪费时光,而是相互勉励,以优秀成绩向祖国人民汇报。
王梓坤在苏联的导师是大数学家А. Н. 柯尔莫戈洛夫(Колмогоров) 和当时还很年轻、才华横溢的Р. Л. 多布鲁申(Добрушин)。1958年,王梓坤苦心的结晶——《生灭过程的分类》在莫斯科大学的学术答辩会上一致通过,校方授予他副博士学位。1958年秋,他回到南开大学工作。
1977年,王梓坤由讲师直接提升为教授,这是 “文化大革命” 以后全国第一次晋升,只提了两个人 (另一个是天津大学的贺家李),香港 《文汇报》 还作了报导。1981年他成为博士生导师。
王梓坤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1981年去美国康乃尔大学作学术访问; 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数学会议; 1985年应邀到加拿大里贾纳大学、马尼托巴大学和温尼辟大学讲学访问,1987年又访问了前苏联。
1988年,王梓坤到澳大利亚悉尼参加麦克里 (Macquare)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的仪式。他获得这一荣誉是由于“他在研究概率论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提倡科学教育和研究方法上所做的贡献”。1989年,去布拉格参加国际教育会议;1996年,访问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浸会大学,并作学术演讲。
1984年5月至1989年5月王梓坤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除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外,同时任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北师大与汕头大学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生。
王梓坤3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1961、1979、1982);1984年获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的称号; 1990年被评为“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 曾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状”(1978)、国家自然科学奖 (1982)、国家教委 “科学技术进步奖”(1985) 等。
我国近代概率论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王梓坤的研究工作随着概率论这门科学的发展而前进。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是我国概率论的先导者之一。概括地说,60年代初,他研究连续参数马尔科夫 (Markov) 链的构造。彻底解决了生灭过程的构造与泛函分布问题。他的研究成果总结在?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 (1979) 中。70年代他研究马尔科夫过程与位势论的关系,求出了布朗运动与对称稳定过程末离球的时间与位置的分布,并研究地震的统计预报及随机过程的模拟问题,著有 《布朗运动与位势》、《概率与统计预报》 等书。80年代,他研究多指标马尔科夫过程,在国际上最先引进多指标奥恩斯坦-乌伦贝克 (Ornstein-Uhlenbeck) 过程的定义,并研究了它的性质。90年代初,除继续上述工作外,还从事超过程的研究。上述各课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重要方向。始终紧随时代的发展,为求在科研重要前沿作出成果,是王梓坤数学研究的一特色。
1. 首创极限过渡的概率方法,彻底解决生灭过程的构造问题。
随机过程运动从0开始,可一直伸展到无穷远的时刻,因此要刻画一随机过程,必须在无限长的时间中观察它的运动 (即给出它的全部有限维分布)。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刻画随机过程呢? 即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过程的一些所谓 “无穷小” 特征后,利用这些特征就能决定它在无限长的时间中的行为呢?这就是构造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每个过程都能如此,人们首先从一些特殊的马尔科夫过程开始研究。1958年前后,概率论大家W.费勒 (Feller) 与王梓坤差不多同时都研究生灭过程的构造,但方法不同,费勒用分析方法,王梓坤用概率方法 (即他首创的极限过渡法),因而各有特色。正如苏联概率论专家А. А. 尤什凯维奇 (Юшкевич) 在 《Transaction Fourth Prague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heory,Statistical Decision Functions,Random Processes》 (1965) 一书中第381—387页上评论说: “费勒构造了生灭过程在轨道到达无穷以后的各种延拓……同时王梓坤用极限过渡的方法找出了生灭过程所有的延拓”。并在他与邓肯(Dynkin) 合著的 《马尔科夫过程一定理与问题》 中加以引用。极限过渡方法后为一些人所发展。
构造定理可直观说明如下: 每一生灭过程有一密度矩阵Q,利用Q可求出沿过程轨道运动的粒子自状态i到达 “状态∞” 的平均时间R(i) (记R=R(0)),以及自∞回到0的平均时间S。如R=∞,那么Q唯一决定过程。但如R<∞,则不能唯一决定,这时有无究多个不同的过程,它们有相同的密度矩阵Q; 称每??如此的生灭过程的Q-过程。构造定理是要找出全部Q-过程,这等价于要找出刻画粒子如何自∞到有限状态的特征数列。设(p,q,r0,r1,r2,…) 为非负数列,满足条件:
p+q=1;,如p>0;
ri=0,如p=0;
q=0,如S=∞。
“在B与全体Q-过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ri 精确到??常数因子)。直观意义是: q是粒子从∞连续地流入有限状态的概率; ri表征自∞回到状态i的可能性大小。如


2. 1961年王梓坤首创用差分方法研究生灭过程泛函的分布以及停时与首达时的分布,得到了深刻的结果,文章1961年发表在 《中国科学》 上。这两项工作后来也被国内一些同行所发展,同时也为一些国外大学、研究所所称道。英国剑桥大学教授D.G. 肯德尔 (Kendall) 在评论此项研究时说: “我认为,这篇文章除作者所说的应用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在传染病研究中……这问题是困难的,如本文中所提出的技巧是值得研究的” (见 《数学评论》 (Mathematical Review),1962,Vol.24,A3013)。
1980年,王梓坤又用递推方法研究积分型泛函,论文 “生灭过程停留时间与首达时间的分布” 1980年发表在 《中国科学》上。此文发表后,收到9个国家的17个单位的来信,索取此文的单行本。
3. 关于马尔科夫过程一般性质 (遍历性、零一律、常返性、马丁 (Martin) 边界等),王梓坤获得了一般 (非齐次) 马尔科夫过程无穷近与无穷远0-1律成立的充要条件; 一般齐次马尔科夫过程常返性的充要条件,特别地,证明了对某些马尔科夫过程X,强无穷远0-1律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的任一非负有界调和(Harmonic) 函数为常数; X常返的充要条件是任一有限过分(Excessive) 函数为常数。10余年后国外作者也得到了后??结果。
4. 1980年以后,王梓坤的兴趣转向布朗运动。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现已成为概率论研究的思想泉源。布朗运动是在d维欧氏空间Rd中取值的一种随机过程xt=x(t,ω),其轨道性质 (如常返性、暂留性) 与空间维数d有关。d越大,做布朗运动的质点越易发散。概率论中证明,当d≥3时,xt为暂留,即停留在有界区域内是暂时的。为了定量地描述在Rd的有界区域A中暂留的程度 (暂留时间的长短),概率论中分别定义了A的首中时nA与末留时lA的概念 (粗略地说,前者是作布朗运动的质点首次到达A的时刻,后者是最后离开A的时刻),相应地还定义了首中点与末离点的概念,求出这些随机变量的分布是布朗运动理论中的重要问题。王梓坤证明,若A为相对紧集,则末离点分布可由首中点分布求出。由此他求出了当A是以原点为中心、半径为r的球面Sr时末离点的分布,并求出了末离点与末离时的联合分布。特别地,他证明了当B0=0时,球面的首中点与末离点有相同的均匀分布,末离时有分布密度
,s>0,d≥3
5. 1962年王梓坤发表在《数学进展》 上的论文 “随机泛函分析引论”,开创了我国随机泛函分析的研究。在这篇论文中除系统地介绍了随机元的一般理论外,还研究了广义函数空间中的随机元,证明了若干极限定理。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很多。
6. 在国内最早研究多指标马尔科夫过程。在国际上最早引进多指标奥恩斯坦-乌伦贝克过程 (简记为Oup) 的定义,并取得了较系统的成果。此单指标过程到多指标过程,正如从单变量函数发展到多变量函数,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大大增加。Oup是一种重要的随机过程,在物理中有重要应用。但前人只研究了单指标情况,而多指标Oup则是王梓坤首先研究的。后来,不少人继续这项研究。
目前,王梓坤还从事超过程的研究,他的同事和研究生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成绩。
7. 著书多种,其中 《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随机过程论》和 《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 3本书,从基础到前沿,构成一完整体系,其中第三本主要是王梓坤研究成果的专著,列入科学出版社 “纯粹与应用数字专著” 第5号,其英文版 (与杨向群合著) 已由科学出版社与德国斯普林格 (Springer) 出版社联合出版。《数学评论》 (Mathematical Review) 评论此书说: “这是??本优美、清澈的书”。又对此书的英文版评论说: “这本专著包含中国概率论学派在20世纪70年代所获得的许多结果,是对现有文献有用的新贡献和有趣的新补充。”
8. 关于概率论应用的研究,王梓坤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领导南开大学统计预报组的学术研究,此组首创 “随机转移预报方法”、“利用国外大地震以报国内大震的相关区方法” 等,曾几次报中过一些地震,受到国家地震局重视,并获天津市科技二等奖。结合地震进行了地极移动的理论研究。此外,70年代与军事部门合作,在计算机上模拟随机过程,以作海军导航之用。
辛勤耕耘、高瞻远瞩的教育家
王梓坤40余年来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在传授知识,指导科学研究、发现和培养人才、掌握办学方向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1958年留学回校后,每学期他都讲课和主持讨论班。讲授过数学分析、概率论、随机过程、布朗运动与位势、统计预报等课程。1960年,年刚30岁的王梓坤开始带研究生,以后除 “文化大革命”期间外,这项工作一直没有间断。王梓坤的学生中,有多名在80年代中期就已晋升为正教授,其中有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两名大学校长,很多人都已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与此同时,在王梓坤的主持下,还招了几班进修教师,从而扩大了概率论的教学队伍。这样,从南开大学出来的概率论方面的本科生、研究生、进修教师有相当数量而且多少具有南开大学的严谨、朴实的学风,这与王梓坤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王梓坤深受学生的爱戴,他的学生在题赠给他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这种爱戴之情:“教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崎岖学子路,浩瀚业师恩。”
王梓坤至今没有忘记故乡对他的抚育之情。1987年,他?着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后一代的殷切希望,将自己的稿费和科学奖金慷慨捐赠给他的母校——吉安县固江镇枫江小学,设立 “红枫奖学金”,每年教师节还资助小学的老师们,并先后给此小学赠书上千册。
1984年5月,王梓坤被国务院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深信,要办好学校,需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工作人员,还要有足够的经济后盾,这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以至优秀的毕业生。一所大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要有一个能调动全校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积极性的奋斗方向。对于北京师范大学来说,奋斗目标就是要把学校建成国内第一流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重点师范大学。
为达到这个目标,王梓坤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领导班子提出:“高水平、多贡献、严管理、好校风” 的十二字方针。他认为:“要创造条件,让学校出更多的名人、名作、名专业。”关于 “好校风”,王梓坤认为: “正如文天祥所说,‘天地有正气’。一所学校的正气就是优良的校风。校风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中大部分没有文字约束,但大家都会共同遵守和爱护。校风无时、无地不存在,就像在百花丛中到处可闻到花香一样。学校的校风,对学生的人品、性格、习惯、治学态度的形成,起着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喜看新鹰出春林,百年树人亦英雄”,这是王梓坤留赠北京师范大学一些毕业生的题字。他说: “教师事业是光荣的事业,也是英雄的事业。欢迎全国更多的优秀青年献身于教育事业。”
1984年底,王梓坤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们建议设立教师节,他第一次提出了 “尊师重教” 四个字 (见1984年12月16日北京日报及12月10日北京晚报),1985年9月10日,我国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
倡导方法论的杰出科普作家
王梓坤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他很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特别是著名学者的经验和体会。1977年他把60年代关于学习方法演讲内容,加上平时的笔记,归纳整理成一篇文章 《科学发现纵横谈》,1977年发表在南开大学学报上。次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单行本。数学界老前辈苏步青概然作序,对此书作了确切的评价:
“《纵横谈》 以清新独特的风格,简洁流畅的笔调,扎实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广大读者; 书中不少章节堪称优美动人的散文。情理交融,回味无穷,使人陶醉于美的享受之中。”
1995年,由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团中央联合推荐,《纵横谈》 已列入“百种爱国主义图书”。后又由“希望工程” 作为500本书之一赠送一万所农村中小学。
结 语
王梓坤的为人,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对同行的工作和长处总是充分肯定。至今他还常提到当年的同学齐民友的天资,胡国定、江泽培的能力以及邓汉英的稳重和对他的关心。对多年工作中的合作者吴英、朱成熹、李占炳3位教授对他的协助,王梓坤更是经常流露感谢之情。
王梓坤的一段自勉格言充分反映了他的情操: 我尊重这样的人,他们心怀博大,待人宽厚; 朝观剑舞,夕临秋水,观剑以励志奋进,读庄以淡化世纷; 公而忘私,勤于职守; 力求无负于前人,无罪于今人,无愧于后人。
简 历
1929年4月30日 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市。
1948—1952年 在武汉大学数学系学习,1952年毕业。
1952—1955年 在南开大学任助教。
1955—1958年 去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攻读概率论专业,获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
1958年7月—1984年 回国,在南开大学任教,1977年晋升正教授,
1981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61年 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首次招收研究生。
1978年 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1980年 当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
1981年 作为访问教授去美国康奈尔 (Cornell) 大学访问4个月; 5月去新加坡参加国际数学会议; 获 “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
1982年 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第三次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1984年5月—1989年5月 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84年 访问加拿大里贾纳 (Regina) 大学、马尼托巴 (Manitoba) 大学和温尼辟 (Winnipeg) 大学访问。
1984年 国家人事部授予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
1985年 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6年 去澳大利亚接受麦克里 (Macquare) 大学授予的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1990年 被评为 “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 除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外,同时应聘为汕头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
1996年 参加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9校进入 “211工程” 预审,并任后5校的专家组组长。
主要论著
1 Ван Лзы-Кун.Клаинфнкадня бсех продецоов Размноже-ния игибели. Научныедоклады высдген школы. физ.-Матем. Науки. 1958,4: c.19—25
2 Wang Tzu-Kwen.On distributions of functionals of birth and death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theory of queues.Scientia Sinica,1961,10 (2),160—170
3 王梓坤. 随机泛函分析引论. 数学进展,1962,5 (1): 45—71
4 王梓坤. 生灭过程构造论. 数学进展,1962,5 (2): 137—179
5 Wang Tzu-Kwen.The Martin boundary and limit theorems for excesoire functions,Scientia Sinica,1965,14 (8),1118—1129
6 王梓坤. 马尔科夫过程的零一律. 数学学报,1965,15 (3): 342—353
7 王梓坤. 常返马尔科夫过程的若干性质. 数学学报,1966,16 (2):166—178
8 王梓坤、吴荣等. 地震迁移的统计预报. 数学学报,1974,17 (1):5—19
9 王梓坤、吴荣、钱尚伟. 预测地震的一种数学方式. 地球物理学报,1975,18 (2): 118—126
10 王梓坤. 生灭过程停留时间与首达时间的分布. 中国科学,1980,(2): 109—117
11 王梓坤. 布朗运动的末遇分布与极大游程. 中国科学,1980,(10):933—940
12 王梓坤. 对称稳定过程与布朗运动的随机波. 中国科学,1982,(9):801—806
13 王梓坤. 二参数Ornstein-Uhlenbeck过程,数学物理学报,1983,3(4): 395—406
14 王梓坤. 二参数Ornstein-Uhlenbeck过程的转移概率及预测. 科学通报,1986,31 (23): 1761—1764
15 王梓坤. 暂留马尔科夫过程向无穷大的徘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3): 21—24
16 王梓坤. 超过程的幂级数展开. 数学物理学报,1990,10 (4):361—364
17 王梓坤. 论随机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1,27(1): 119—127
18 王梓坤. 超过程的若干新进展. 数学进展,1991,20 (3): 311—325
19 王梓坤. 二参数正态过程的马尔科夫性. 科学通报,1992,37 (15):1345—1347
20 王梓坤. 多参数无穷维OU过程与布朗运动. 数学物理学报,1993,13 (4): 455—459
21 王梓坤. 布朗运动的首中与末离的联合分布. 科学通报,1994,39(13): 1168—1173
22 Wang Zi-kun.Multi-parameter Ornstein-Uhlenbeck Process,1n Dirichlet Forms and Stochastic Processes,Walter de Grayter,Berlin,1995,3375—382
23 Wang Zi-kun.Some jiont distributions for Markov proces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6,41 (16)
24 王梓坤. 随机过程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5 (1978年再版)
25 王梓坤. 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6 (1979年再版)
26 王梓坤. 科学发现纵横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1982年再版); 科学发现纵横谈新编.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7 王梓坤. 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第5号),1979
28 王梓坤. 布朗运动与位势.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
29 王梓坤. 科海泛舟.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0 Wang Zi-kun,Yang Xiang qun (王梓坤,杨向群). Birth and eath rocesses and Markov chains. Springer-Verlag,Science Press. 1992
相关参考
《一年级大学季》王梓崭鋈俗柿 昵称:王梓 地址:上海 性别:女 生日:1993 《一年级大学季》王梓赵诜⒉蓟岬氖焙蛴Ω檬巧蜓粽荆然而她却因为飞机晚点却在主站上海站参加了发布会
历史人物 那片星空那片海米雪儿是谁演的_米雪儿扮演者王梓薇个人资料,那片星空那片海米雪儿是谁演的_米雪儿扮演者王梓薇个人资料
那片星空那片海米雪儿是谁演的_米雪儿扮演者王梓薇个人资料 王梓薇个人资料 王梓眨1996年11月20日出生,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2014年,十七岁的王梓毡悴渭恿撕北卫视喜剧选秀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