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宗燧人物简介

Posted 理论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宗燧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宗燧人物简介

·张宗燧



张宗燧,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在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合作现象,特别是固溶体的统计理论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对建立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特别是在高阶微商、高自旋粒子的场论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工作,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贡献了力量。

张宗燧1915年6月1日出生在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张东荪是大学教授,使他受到了较好的家庭教育。他生性聪慧,在小学时期就崭露头角。他努力学习,好胜心强,要求自己在学业上超过比他长一岁,在同班学习的哥哥。他的勤奋和优异成绩,常得到父亲的鼓励和赞扬,这更激励他发奋努力学习。

中学时期,他对数学和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在课外时间即自修微积分和有关原子构造的知识,还喜欢寻找多种解题的方法来解难题。他的父亲称赞他说:“他研究问题能深入,能钻”。此时的张宗燧也常以未来的物理学家自诩,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东西能阻碍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1930年,15岁的张宗燧考入了燕京大学物理系。进校后,他不喜欢燕京大学的“洋气”,同时希望能进一所学术水平更高的学校学习,遂于1931年夏参加清华大学转学考试,被录取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学习。大学时代,他依然好学不倦,各科成绩出类拔萃,并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从3年级开始就自学相对论。他的聪明、勤奋给人印象深刻,赵忠尧教授还记得:“他非常聪明,无论怎么考,都难不倒他。”刻苦的学习不仅使张宗燧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爱好和兴趣,从此伴随着他的一生,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

1934年,19岁的张宗燧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是吴有训。1935年夏,他通过严格的考试,被录取为清华第三届留美公费生。当时物理类准备招收2人,一个学金属学,一个学天文学。吴有训的两个优秀研究生都准备报考,为了避免“拼掉”一个,吴有训建议张宗燧报考天文学,王遵明报考金属学。他被录取后按规定去紫金山天文台实习半年,后因对天文学没有兴趣,又投考公费留英的第四届“中英庚款”,又被录取。这次选择了数学专业。当时去英国学习数学的只有2人,除张宗燧外还有一位是许宝騄。

1936年,张宗燧来到英国,进入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系(当时剑桥大学的理论物理在数学系)学习。著名统计物理学家R.H.福勒(Fowler)是理论物理组的指导者之一,张宗燧即师从福勒,专攻统计物理学。时值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中国,国内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旅英学生为民族的危亡忧心忡忡,学生们出自爱国之心纷纷捐款抗日,张宗燧慷慨解囊,第一次就捐献5英磅。这对一个公费留学、生活拮据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得的。为了报效祖国,张宗燧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克服体质弱,经常失眠的困难,仅用2年时间就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相继在英国有关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统计物理的多篇论文。这显示了他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当时N.玻尔(Bohr)领导的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国际上研究近代物理的一个学术中心,它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发源地。研究所邀请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来讲学或举行讨论会,还邀请青年物理学家前来工作,这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8年秋,张宗燧经福勒推荐也来到这里,继续对统计物理的研究。他出色的工作和超群的才能博得玻尔的好评,并和玻尔的儿子A.玻尔(Bohr)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量子场论是当时新兴的理论,在N.玻尔,P.A.M.狄拉克(Dirac)、W.泡利(Pauli)等人的影响下,张宗燧的研究方向由统计物理转向量子场论。1939年春到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在泡利身边从事研究,半年后又回到哥本哈根。

公费留英期满之际,他接到重庆大学聘请他为该校教授的书信。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他决定早日回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服务。

1939年秋,他从法国乘船到上海,稍作停留,又取道越南的海防、河内,经过昆明,辗转到了重庆,开始担任中央大学教授,在该校执教达6年之久。在这6年中,他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课的讲授,另一方面继续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的研究。当时他才24岁,是中央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而且他的学问受到同事们的赞誉。他愿意把先进的理论物理传授给学生,但因内容过深过难,学生常听不懂,使他感到烦恼。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他坚持科研不放松,每年总要发表1~2篇文章。他常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和其他爱国学者一样,盼望着抗战胜利的到来。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1942年曾受英国政府的资助组织“英国文化协会”,科学家访华团到中国访问,目的是开展中西科学家的交流和合作。这个组织曾推荐中国学者的论文给欧美著名杂志,资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邀请中国教授去英国工作。张宗燧曾请李约瑟转送了两篇文章。1945年底经李约瑟推荐,以英国文化协会高级研究员身份再次到英国工作。

来到英国剑桥大学以后,在科研上他以狄拉克为榜样,对理论物理的研究追求数学上的漂亮、严格。同时,他提出要求在剑桥开课,狄拉克提议他开设场论,于是他成为第一个在剑桥大学开课的中国人。他按照自己的健康条件、生活习惯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集中一段时间赶出论文,再集中休整,玩个痛快。他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长期紧张反而出不了成果。

当时,英国有一个保密的原子能研究所正在网罗人才,有人介绍张到那里工作。这里报酬很高,但不很自由,张不愿前往,婉言谢绝。1947年秋,随狄拉克到美国工作,经狄拉克介绍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美国紧张的生活、激烈的竞争,使张宗燧的神经衰弱症加剧,甚至数日都不能入眠,但他克服困难,坚持工作。第二年春天,张宗燧应聘到费城卡内基理工学院任教。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他也很愉快。他的名字列入了美国《世界名人录》(1950年)。

1948年秋张宗燧回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在任期内他一边教书,一边仍坚持科学研究。1952年院系调整时,张宗燧被调至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在此期间,他集中主要精力担负起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曾讲授多门理论物理课程,为培养本科生、进修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1956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张宗燧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合上了拍,他要求把自己的编制转入科学院,以便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在华罗庚的支持下,张于1956年底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数学所成立了以他为核心的理论物理研究室,他任研究室主任。1957年被选为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并担任第4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张宗燧受到了迫害。1968年他表示:“‘文化大革命’不应该这么搞。”“‘文化大革命’把一些人的健康损害了,这是不幸的。”事隔半年,张宗燧于1969年6月30日不幸逝世。

贯注理论物理研究



张宗燧一生特别注重科学研究,在教学繁忙时也不放弃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撰写科学论文,科研成了他生命的第一需要。他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理论物理,特别是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两个方面。

早在1936~1938年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对统计物理的研究,在合作现象固溶体的统计物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为研究合作现象,他和学生合作建立了求固溶体位形自由能的方法。他们先将固溶体所处的点阵上的点分为许多子点阵,然后假令一子点阵上的原子间没有作用能,再应用迈耶(Mayer)的多原子非理想气体的理论来研究固溶体的自由能。该方法不仅较为简单、可靠,而且应用面较广。另外,他们还讨论了合作现象中的准化学公式的改进。同时对量子系统的各态经历问题进行研究。

张宗燧是中国较早从事量子场论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938年开始研究场论,在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在高阶微商、高自旋粒子的场论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有许多工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卓有创见。

1948年国际上出现了为避免量子场论中发散困难的重整化理论。1949年以后,张宗燧开始了对重整化理论的研究,以理论的数学形式扩充了Weiss理论中的波动方程,使之成为决定空间性曲面上的波函数如何随曲面的任何变化而变化的方程,利用和哈密顿—雅可比方程的比较,证明这一方程即使在含有高阶微商时也是可积的,这就在实际上证明了对易关系的相对不变性,这一工作使相互作用表象的理论得到更普遍的基础。

1952年以后,量子场论的研究又向前发展,张宗燧的研究工作也转为对非定域的研究。他比较了两种含有高阶微商的量子场论,其中一种是将场方程正则化,再进行量子化,另一种是将场论写为许多满足二次方程的场的线性组合。结果证明,无论就对易关系或就总能量说,这两种理论是相同的,这就证明了含有高阶微商的量子场的各种理论形式将遇到同样的困难。此外,对洛伦兹(Lorentg)群的表示也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写成多篇论文发表。他的文章在国内外的专著和文献中曾多次被引用。他一生勤奋工作,30多年来,共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有《电动力学与狭义相对论》(1957)、《量子力学》(1956)和《色散关系引论》(1980)等三本,第三本在“文化大革命”后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当时他已逝世十余年。

张宗燧的科学研究很有特点,他的数学技巧很强,善于应用数学解析物理理论问题。为了搞好物理研究,他主张多搞群论和对称性的工作。他的研究成果中数学计算和表述都相当清楚、干脆、可靠,结论简明准确。

以指导后学为己任



张宗燧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曾讲授原子核物理、热学和宇宙射线等课程,讲课时除讲授基础知识外,还加入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因此他的课很有深度,高才生对他很佩服。学生中曾流传这样的说法:张宗燧教授看书,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不用看,他自己就能推导出来。他的学生于敏回忆说:“张先生在北大工作很勤奋,一边教书,一边做研究工作。我觉得他教书教得好,一是逻辑性强,二是知识新,吸引人,三是讲得很透,不啰嗦,很有启发性。他讲课概念不牵涉很多,不很广,但很深,课讲得很好。”

1952年张宗燧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以后,集中精力搞教学工作,开设了多门理论物理课程,如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他备课相当认真,讲课起点高、内容多,该讲什么就讲什么,不大考虑学生是否懂,幸亏系里给他配了一位得力的助教喀兴林,张讲4节量子力学课,喀兴林要用2节课来重点讲解。张宗燧讲“数学上漂亮的东西”时,估计学生会听不懂,他就事先声明:“我这节课讲得难一点,你们能懂就懂,不懂就算了”。一个班里若有2~3人能当场听懂他的课,他就很满意。他对学习好的学生特别喜欢,当他们提问题时,他不仅回答问题本身,而且将有关的知识也统统给以介绍。除给本科生讲课外,他还为系里的助教们讲授分析力学和电动力学,给理论物理进修班的学员讲授数学、统计物理和量子电动力学。他的数学课逻辑性很强,思维严谨,使学员们受到了很好的思维方法的训练。

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为办理论物理进修班,请来了一位前苏联专家,张宗燧为该班讲数学课,还担任专家所授课程的答疑,校对专家讲稿的译文等工作。但张宗燧认为国内完全有条件可以自己办理论物理进修班,不一定要请前苏联专家,因此被认为是自高自大,张对此很不满意。前苏联专家对张很尊重,请他为进修班开一些选修课,还把几个程度较好的学员的结业论文交给张指导。虽然张对请前苏联专家办班有意见,但和前苏联专家合作很融洽,二人相处得不错,还开始自学俄语,阅读前苏联有关专业文献,成为系里阅读俄文书籍最多的教师之一。他还体会到:前苏联人的书里是有东西的。从此以后,凡看到前苏联图书,都愿意拿来一读。

1956年,张宗燧调到数学所,以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来培养年轻一代。他在招生时历来主张高标准,所出的入学试题量很大,难度又高,并认为这样做可以拉开距离,便于选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总共培养了4名研究生,有北大的于敏、1958年招收的戴元本,1963年有22人报考,只录取了侯伯宇、朱重远2人,现在他们有的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相关学科的带头人。1964年还计划录取一名,但因考生的出身不好,被人事部门卡掉了。1962年准备录取2人,但因张的命题过难,有一名考生的成绩不及格,只差几分,院部未同意录取,张宗燧爱惜人才,打报告把该生要来当了室里的实习研究员,后来张宗燧兼任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授,在执教三年中,让他当了自己的助教。教师爱才,学生也敬佩老师的才华。他的严谨治学,朴实无华的作风,使学生们永远不能忘怀。

张宗燧为人诚实、坦率,没有虚饰,心里有什么想法都要说出来,所以在政治运动中常招来麻烦,一些不实之词常扣在他的头上,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不幸的是在他54岁盛年之际,与世长辞。我们为科学界失去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而痛惜。

简 历



1915年6月1日 出生在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

1930年 考入燕京大学物理学。

1931~1934年 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

1934~1935年 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1936~1938年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8年秋 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1939年春 到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9~1945年 任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

1945年冬~1947年 以英国文化协会高级研究员身份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

1947年秋~1948年秋 在美国,先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后在费城卡内基理工学院任教。

1948~1952年 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1952~1956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1956~1969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

1957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

1962~1965年 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数学物理专业教授。

1969年6月30日 不幸在北京逝世。

主要论著



1 Zang Zong Sui(张宗燧).Extension of Bethe’s theory of order-disorder transitions in metailic alloys. Proc. Roy. Soc. 1937,161A:546~563

2 Zang Zong Sui(张宗燧).Specific heats of solids due to molecular rotations.Proc.Cambridge Phil. Soc. 1937,33:524~533

3 Zang Zong Sui(张宗燧).Superlattice formation of the type AB in alloys with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adsorption. Proc. Cambridge Phil. 1938,34: 224~237

4 Zang Zong Sui(张宗燧) . Superlattice formation of type AB in an adsorbed layer.Proc. Cambridge Phil. Soc. 1939,35:70~83

5 Zang Zong Sui(张宗燧).Statistical theory of adsorption of double molecules.Proc. Roy. Soc. 1939,169A:512~531

6 Zang Zong Sui(张宗燧).Number of configurations in an assembly and cooperative phenomena. Proc. Cambridge Phil. Soc. 1939,35:265~290

7 Zang Zong Sui(张宗燧).Number of Configurations of an assembly with long-distance order. Proc. Roy. Soc. 1939,173A:48~58

8 Zang Zong Sui. Azimuthal dependence of processes involving mesons. Proc. Cambridge Phil. Soc. 1940,36:34~42

9 Zang Zong Sui(张宗燧).Bethe-Kirkwood’s partition function for a binary solid solution,J.Chem. Phys. 1941,9:169~174

10 Zang Zong Sui(张宗燧).Second-neighbour interactions and the critical be- haviour of binary solid solutions. J. Chem. Phys. 1941,9:174~176

11 Zang Zong Sui(张宗燧).Arrangements with given number of neighbours. Proc.Roy. Soc. 1942,180A:345~365

12 Zang Zong Sui(张宗燧).Properties of mesons described by a pseudoscaler wavefunction. K. Danske. Vidensk. Selsk. Mat-Phy. Medd 1942,19:17

13 Zang Zong Sui(张宗燧).The mpulse-energv tensor of material pariicles. I mesons and electrons. Proc. Roy. Soc. 1944,182A:302~318

14 Zang Zong Sui(张宗燧).A note on the Hamiltonian theory of quantization.Proc. Roy. Soc. 1945,A 183:316~328

15 Zang Zong Sui(张宗燧).Quantum electrodynamics with з Aμ/xμ=0.Proc.Roy. Soc. 1946,A 185:192~206

16 Zang Zong Sui(张宗燧).A note on the Hamiltonian equations of motion. Cambridge Phil. Soc. Proc. 1946,42:132~138

17 Zang Zong Sui(张宗燧). A note on the relativistic second quantization. Cambridge Phil. Soc. Proc. 1947,43:183~195

18 Zang Zong Sui(张宗燧).A note on the Namiltonian theory of quantization 11.Cambridge Phil. Soc. Proc. 1947,43:196~204

19 Zang Zong Sui(张宗燧).Field theories with high derivatives. Proc. Cambridge Phil. Soc. 1948,44(pt.1):76~86

20 Zang Zong Sui(张宗燧).Surface effects in co-operative phenomena. Proc.Cambridge Phil. Soc. 1948,44(pt.4):598~600

21 Zang Zong Sui(张宗燧). Remark on the theory of S matrices. Nat. Peking Univ. Semi - Cent. Vol 1,Math. Phys. Biol. Ser 1948,81~88

22 Zang Zong Sui(张宗燧).Relativistic field theories. Phys. Rev. 1949,75,967~971

23 Zang Zong Sui(张宗燧).Weiss场论.中国物理学报,1949,7:265~267

24 Zang Zong Sui(张宗燧). The quantum mechanics of localizable dynamical systems. Phys. Rev. 1950,78:592~596

25 张宗燧.H定理的一个补充.物理学报,1954,10(1):1~12

26 张宗燧.买厄理论应用到至固溶体的讨论.物理学报,1956,2(5):379~392

27 张宗燧.电动力学与狭义相对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8 张宗燧,丁原昌,乔登江.面心晶格的固溶体的自由能.物理学报,1957,13(6):515~524

29 张宗燧,王德懋,许永焕,三元固溶体的配分函数.物理学报,1957,13(6):525~542

30 张宗燧.含有高次微商的量子理论.物理学报,1958,14(4):300~307

31 张宗燧.量子系统的Ergodic理论.物理学报,1958,14(5):400~404

32 张宗燧.关于Chew-Low理论.物理学报,1959,15(11):616~623

33 张宗燧.多元多原子分子的固溶体.物理学报,1959,15(12):652~663

34 张宗燧.微扰展开的解析性.物理学报,1961,17(1):1~17

35 张宗燧,吴中发,鞠长胜.关于微扰论振幅的奇异性.物理学报,1965,21(8):1544~1551

36 张宗燧.李模型中极点的运动.物理学报,1965,21(11):1882~1338

37 张宗燧.色散关系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张宗昌简介张宗昌的妻妾子女后人今何在

【张宗昌简介】张宗昌的妻妾子女后人今何在?竟好多亿万富翁!  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

历史人物 北魏大臣张宗之简介

南北朝人物本名:张宗之字号:字益宗所处时代:北魏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巩县出生时间:428年(历史lishixinzhi.com)去世时间:496年主要成就:北魏大臣彭城郡侯张宗之人物生平张宗之的

历史人物 北魏宦官、冀州刺史“张宗之”简介,为人忠厚谨慎

人物生平张宗之的父亲张孟舒因参与反北魏之举,连累张宗之被俘,张宗之被俘后入宫当宦官。张宗之曾任侍御中散、右将军、中常侍、散骑常侍、宁西将军、镇东将军、内都大官等职位,亦曾在地方担任东雍州及冀州刺史,被

历史人物 张宗昌简介 张宗昌的后人 段祺瑞怎么死的 段祺瑞和白俄妇女

  中文名:张宗昌  别名:张效坤、张三多、三不知将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掖县  出生日期:1881年2月13日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32年9月3日  

知名人物 张宗祜人物简介

·张宗祜张宗祜,工程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两院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黄土》、《中国第四纪地质》等;主编了《中国水文地质图集》、《中国黄土类土工程地质图》、《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

知名人物 张宗炳人物简介

·张宗炳张宗炳,昆虫毒理学家,教育家。他在昆虫抗药性机制和治理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完成我国第一部《昆虫毒理学专著》,是我国昆虫毒理学奠基人之一。他首先发现昆虫体内产生神经毒素——酪胺,首先提出粘虫

历史人物 张宗逊为什么没有授予大将 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张宗逊为何没授大将>张宗逊为何没授大将?这样从大将的军衔说起。所谓“大将”,是与“海军元帅”同等官职的军衔,也是陆军中最高将领的军衔,新中国共有十位大将,并称为“十大大将”,他们分别是陈赓、粟裕、张云

历史人物 混世魔王狗肉将军张宗昌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宗昌别名:张效坤、张三多、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掖县出生日期:1881年2月13日逝世日期:1932年9月3日职业:奉系军阀代表作品:《效坤诗抄》绰号:

类似张宗昌诗,求张宗昌诗 越多越好

求张宗昌诗越多越好1、《求雨》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2、《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3、《游泰山》

张宗昌全传,《狗肉将军张宗昌全传》txt全集下载

狗肉将军张宗昌全传txt全集下载狗肉将军张宗昌全传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苏全有,男,河南省辉县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4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