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方起程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方起程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方起程人物简介
·方起程
方起程,天然药物化学家。主持研制成功用发酵方法生产麦角新碱、硝酸一叶荻碱、中药葛根(愈风宁心片)、中麻药 (致麻醉有效成分) 等多项新药,尤其是新药山莨菪碱的发现、研制成功和临床应用,不仅为抢救不同疾病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的患儿提供了良药,而且用于广泛深入开展微循环的基础研究,推动了我国微循环研究发展。历年来获得国家多项奖励。近10年间,致力于抗癌新药紫杉醇及其同系物的研究,国产紫杉醇注射液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改变了进口产品独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局面,并为大幅度降低抗癌新药紫杉醇注射液的价格,提供根本条件。在创新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内,是一位多产的药学家,为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起程1929年11月22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患当时的不治之症结核病去世,母亲沉浸在悲痛之中,但为了生活并养育他成人,她母亲开始在家乡洪塘镇小学任教,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经历了艰辛的生活,尤其是在日伪统治时期,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学业得以继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母亲到上海,在她妹夫的诊疗所里学习医学化验并工作,上海解放后,他母亲响应人民政府号召,报名参加华东军政医防总队,到安徽治淮工程工地开展巡回医疗。方起程的成长并得以完成大学学业,他母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影响也最大,因此,他们母子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亲情。
1947年方起程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同年考入杭州浙江医学院药学系,1950年1月转学到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在北大的日子是方起程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不仅在专业学习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政治思想上取得了很大进步,1950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抗美援朝一开始他就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报名要求参军,1952年6月在毕业前夕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制药工程和有机单元作业两门课程的助教,1954年方起程考取了留苏研究生,随后就读于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1958年10月研究生毕业,获药学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分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 (后改名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 工作,并被任命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以后他还曾兼任第四、五、六届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1977~1995年),卫生部第三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 (1992~1995年),现兼任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编委。
方起程从事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工作40多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创制了各类新药,如液体发酵生产麦角新碱、中药麻醉(致麻醉有效成分的研究)、硝酸一叶萩碱、葛根的研究(愈风宁心片) 等分别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五项; “新药山莨菪碱” 是他指导进修生进行研究的课题,在与药理研究人员和小儿科临床医生密切合作下,成为治疗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新药,于1981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一发明人)。1987年5月方起程应邀去美国三角研究??(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工作并任顾问。从一种抗肿瘤中药复方中分离出2个对拓扑异构酶Ⅰ和Ⅱ (TopoisomeraseⅠandⅡ) 有很强抑制作用的成分,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获得了美国专利 (专利号5,064,823)。
1988年7月回国后继续从事抗肿瘤药的研究。主持和领导了研究组成员和研究生对四种国产红豆杉植物和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曼地亚红豆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出120多个紫杉烷类化合物,测定了化学结构,其中38个为新化合物。与此同时与药理科技人员合作,还开展了新药紫杉醇 (paclitaxel) 及其注射液 “紫素” 的研究,用于治疗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以及食管癌和肺癌等。于1995年分别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并在本所主管的北京协和药厂投产,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1996年和1997年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培养了10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993年,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的先进个人,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作为副主编之一参与编辑了 《中草药现代研究》 一书 (四卷),该书于199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获首届地奥药学科技奖 (中药) 突出成就奖,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中国药学会颁发的2001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 (药物化学奖)。
自力更生,结束麦角新碱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麦角流浸膏是妇产科临床用于治疗孕妇产后子宫出血并促进子宫收缩复原的药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麦角毒碱(ergotoxine )、麦角胺 (ergotamine) 和麦角新碱 (ergometrine),其中以麦角新碱作用最强,每年需要量较大,当时主要依靠进口。麦角流浸膏是以寄生在黑麦或其他禾本科植物子房中的麦角菌 [Claviceps purpurea (Fries) Tul] 的干燥菌核 (麦角) 为原料制成,5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曾对我国野生麦角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麦角生物碱进行了分析,50年代末期,在黑麦上进行麦角菌人工接种并形成菌核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将麦角菌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发酵,使之产生麦角生物碱的研究。根据van Urk试剂检测结果,发现从拂子茅麦角(Claviceps microcephala) 中分离出来的麦角菌在小麦培养基上发酵培养后能产生麦角生物碱。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除在麦角新碱标准品相同Rf值上显示有蓝色荧光点外,还有脂溶性麦角生物碱。为了确证发酵物中确实含有麦角新碱,必须将其分离出来并测定它的理化常数等。这项任务落在刚回国不久的方起程身上,他和同事一起针对发酵物和麦角新碱的特点,设计了实验方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59年3月得到了结晶,经理化常数测定并与标准品的红外光谱指纹区进行对比,确证该结晶为麦角新碱。为了将这一研究结果尽快用于生产,研究所领导决定抽调各学科有关麦角研究技术人员成立综合研究组并任命方起程为组长,集中力量,联合攻关。经研究组讨论决定,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步进行优良菌种的选育和适宜培养基、培养条件的探索,以提高麦角菌在发酵物中产生麦角新碱的量。与此同时,开展麦角新碱和其他麦角生物碱的快速分析方法以及从发酵物中分离纯化麦角新碱的工艺生产方法的研究。
方起程针对麦角生物碱的特性,即对光、热和空气中氧均很敏感,很容易被破坏,而在发酵物中麦角总生物碱含量又很低,只有万分之一左右,所以选用了离子交换树脂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作了许多重要改进,如用酸水作溶剂从发酵物中提取出麦角生物碱以及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将麦角生物碱从碱化后的树脂上洗脱下来等。在综合组全体人员努力下,于1962年将固体发酵生产麦角新碱的方法应用于生产,从此结束了麦角流浸膏和麦角新碱依靠进口的历史,而且还有少量出口,其产品质量经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完全符合当时英国药典的规定。1966年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又将固体发酵改成液体发酵,并在张家口制药厂投产。
“利用麦角菌生物合成法生产麦角新碱” 这一研究成果,在当时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虽然50年代和60年代初也有一些国家,如瑞士、意大利、前民主德国和日本,也在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但尚未见用于生产。因此,国家科委于1964年4月1日专门为这一创新研究成果印发了科学研究报告“制取马来酸麦角新碱的工艺过程” (编号0031)。
为抢救不同疾病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的患儿提供了良药
新药山莨菪碱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偶然事件,山莨菪碱是生长在青海高原唐古特山莨菪 (Scopolia tangutica Maxim. 又名Anisodus tangutica Maxim) 植物中的一种生物碱,该植物在青海本地俗称樟柳神,与中药商陆之俗名樟柳相仿,60年代初误将唐古特山莨菪植物的根作为中药商陆收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阿托品样的中毒症状,经对原生药进行组织学鉴定,才发现它不是商陆,而是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可作为生产莨菪类药物原料。为此,1963年青海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派一研究人员带了这个课题到药物研究所进修,并由方起程负责指导。
考虑到山莨菪植物的资源保护和长期利用,方起程提出先选用该植物的茎叶进行化学研究。在分离成分过程中,进修生不小心将当时编号为At-2成分即后来证明为山莨菪碱结晶崩到眼晴里,立刻引起瞳孔放大,次日却又很快恢复。这一偶然现象引起了药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很快对山莨菪碱结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并与阿托品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山莨菪碱的中枢作用比阿托品弱而外周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或稍弱。当时,北京市友谊医院儿科正在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小儿中毒性痢疾引起的休克。但有些病例由于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较强,产生不良反应,影响了治疗效果,临床正在寻求有阿托品那样的治疗作用,而不良反应,特别是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很小的药。山莨菪碱的药理作用正符合这种要求,它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比阿托品弱几十倍,而化学结构的差别仅在6位碳上比阿托品多一个羟基。就这样,于1965年4月将山莨菪碱试用于临床抢救小儿暴发型流脑、中毒性痢疾、大叶性肺炎等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显示了很好的疗效,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它的主要机制是改善微循环障碍,因而收到异病同治的功效。该项研究于1966年4月进行了卫生部级的成果鉴定,这为以后进行山莨菪碱的全合成研究,微循环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山莨菪碱已普及应用于治疗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疾病。这一研究经过再一次证明必然性是通过许多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科研工作者要善于捕捉那些偶然现象而找出必然规律。
方起程很重视科研工作中的方法学研究,60年代初他组织全室研究人员开展薄层色谱用于分析天然产物各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并发表一系列论文予以推广。随后又开展了用离子交换树脂从植物中提取分离总生物碱的研究,在美国工作期间还与美国科学家合作进行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分离中草药成分的研究,并首次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与质谱(HSCCC/MS) 联用进行了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方起程和他的同事们取得了一个共同的认识,以中草药和天然药物作为对象研究和开发新药过程中,需要药理,分析化学,植物化学,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栽培和药物合成等各相关学科密切合作,而植物化学在这过程中起了先行官的作用。即首先要提取,分离和纯化有效成分并确定化学结构才能进行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如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等的研究。有了高纯度的标准品,药物分析才能测定必要的理化常数,研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制定原料和制剂的质量标准等。只有明确有效成分,药用植物才有可能发现更多可以利用的植物原料。如以葛根为例:中药正品为粉葛(Pueraria thomsonii),在知道葛根中有效成分为葛根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后,再对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葛根样品进行总异黄酮的含量测定,发现野葛 (Pueraria lobata) 中总异黄酮的含量比粉葛高数十倍。野葛在我国分布很广,资源很丰富,而且发现总异黄酮的含量与纬度有关,愈往北含量越高,东北地区的野葛总异黄酮含量可达12%以上。在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诸如优良品种的选育,土壤的选择,气候条件的影响,栽培技术好坏,适宜的采收季节等都需要以有效成分含量作为考核的指标; 在创制新药和开阔合成药物设计思路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显得更为重要; 如当归芦荟丸可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通过筛选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是复方中青黛所含的靛玉红,以后又合成了靛玉红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从而创制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两个一类新药,靛玉红和甲异靛。又如根据治疗肝炎有效成分五味子丙素的化学结构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并筛选出联苯双酯具有很好的降酶和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等等,这一认识已为大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方起程富有献身精神,对科研工作执著,对工作认真,秉公处事,热情诚恳待人,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全身心的培养,并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简 历
1929年11月22日 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47—1949年 在杭州浙江医学院学习。
1950—1952年 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52—1954年 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助教。
1954—1955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6—1958年 在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学习、获药学科学博士学位。
1959—现在 先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兼任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药物研究所专家组成员。
1987—1988年 任美国三角研究所访问学者和顾问。
主要论著
1 Фан Ци-чен. Опыт получения эФедрина из китайской эФедры поионообменному методу. Алтечное Дело,1959,(5),16-23.
2 岳德超,杨云鹏,刘金茹,陆师义,何丽一,梁彬,周同惠,黎莲娘,方起程. 利用麦角菌生物合成法制取麦角新碱的研究. 药学学报,1962,9 (2):77-83.Yueh Teh-chao,Yang Yun-peng,Liu Jin-ru,Lu Shih-yi,He Li-yi,Liang Pin,Chou Tung-whei,Li Lian-niang,and Fang Qi-cheng. Studies on the production of ergometrine through biosynthesis of the ergot fungus Claviceps microcephala. Scientia Sinica,1962,11 (7):917-924.
3 黎莲娘,陈未名,方起程. 利用活性炭吸附法从一叶萩中分离提取一叶萩碱的研究. 药学学报,1962,9 (6):352-358.
4 方起程. 分离麦角新碱的新方法. 药学学报,1963,10 (12):712-719.
5 方起程,霍泽民.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从植物中提取分离总生物碱的研究. 药学学报,1966,13 (8):577-588.
6 方起程,林茂,孙庆民,柳雪枚,郎惠英. 葛根黄酮的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1974,(5):271-274.
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麻药麻醉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1974,(9):545-547.
8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青海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山莨菪碱的化学研究. 药学学报,1976,34 (1):39-44.
9 Fang Qi-cheng,Lin Mao and Weng Qing-mei. Chemical study of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conspersa. Planta Medica,1984,50 (1):25-27.
10 Lee Yue-wei,Voyksner R D,Fang Qi-cheng,et al. Application of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therm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products.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1988,11 (1):153-171.
11 方起程. 中草药是研究和开发新药的宝库.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 (1):65-68.
12 陈未名,周金云,岳琴,方唯硕,佟晓杰,张君增,梁晓天,方起程. 红豆杉的化学. 中草药现代研究 (第3卷),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09-322.
13 Hu Shang-hui,Sun Di-an,Tian Xu-fang and Fang Qi-cheng. Selective microbial hydroxylation and biological rearrangement of taxoids.Tetrahedron Letters,1997,38 (15):2721-2724.
14 周金云,方起程. 天然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规律. 植物学报,1997,39 (5):467-476.
15 Fang Wei-shuo,Fang Qi-cheng and Liang Xiao-tian. Reinvestigation to the C-7-epimerization of paclitaxel and related taxoids under basic conditions.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1997,27 (13):2305-2310.
16 方唯硕,方起程,梁晓天. 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化学反应性与母核的结构改造. 药学学报,1998,33 (4):310-320.
17 Zhou Jin-Yun,Zhang Pei-Ling,Chen Wei-Ming and Fang Qi-cheng.Taxayuntin H and J from Taxus yunnanensis. Phytochemistry,1998,48 (8):1387-1389.
18 周金云,陈未名,方起程. 天然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规律的探讨. 植物学报,2000,42 (1):1-9.
19 Chang Yan,Abliz Zeper,Li Li-jun,Fang Qi-cheng and Takayama Mitauo. Study on fragmentation behavior of 5/7/6-type taxoids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2000,35:1207-1214.
20 Fang Wei-shuo,Fang Qi-cheng and Liang Xiao-tian. Synthesis of the2α-benzoylamido analogue of docetaxel. Tetrahedron Letters,2001,42:1331-1333.
相关参考
1.历史上的嘉庆帝是怎么死的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颙琰自圆明园起程,前往避暑山庄。一周后,到达山庄。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颙琰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清仁宗爱新觉罗
马明方马明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战争年代曾任中共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特委代理书记、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和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建国以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
【小温侯吕方简介】小温侯吕方怎么死的? 水浒小温侯吕方怎么死的?小温侯吕方简介吕方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小温侯”。原本在对影山一带落草为寇,后来因为花荣神箭,和
苏定方唐朝著名大将,名烈,字定方,他在世时多以字称之,所以后世一般都以苏定方称呼他。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冀州武邑人,后迁居始平县,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
1912年6月,早已叛国的达赖十三世,在英军保护下由噶伦堡起程返藏,组织傀儡政权,并袭击巴塘、里塘。7月,川督尹昌衡派兵阻击,滇督蔡锷也遣军参加会战,击败叛军。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竟提出“不允许中国干涉
苏定方唐朝著名大将,名烈,字定方,他在世时多以字称之,所以后世一般都以苏定方称呼他。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冀州武邑人,后迁居始平县,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
苏定方唐朝著名大将,名烈,字定方,他在世时多以字称之,所以后世一般都以苏定方称呼他。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冀州武邑人,后迁居始平县,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
苏定方唐朝著名大将,名烈,字定方,他在世时多以字称之,所以后世一般都以苏定方称呼他。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冀州武邑人,后迁居始平县,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
方e个人资料 方e(1800—1838),字矩平,号治庵,黄岩县城(今黄岩区)人。工诗善画,尤擅刻竹,有“方竹”之称。为嘉兴张廷济刻《清仪阁图》及肖像,山水人物皆精绝,见者惊为绝技。 传世作品
陆元方南海之上,一行官船正在行驶。突然,天气骤变,风涛狂涌、怒浪排空,船中的舟子以及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所震慑,惊慌失措,乱成了一团。此时只见一人已站在了船头,大声喝道:“我等心底无私,天神嘉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