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清贫女儿饿死于荒年 明朝李贽为官清廉

Posted 明朝 李贽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家庭清贫女儿饿死于荒年 明朝李贽为官清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家庭清贫女儿饿死于荒年 明朝李贽为官清廉

孙贤坤

“宰相之杰”是古往今来对明万历首辅张居正评价最高的经典之语,作此评价的是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

张居正是历史上一个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时,主幼国危。后理政十年,厉行改革,拯朱明王朝将覆之倾,使万历时期成为明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可谓功高盖世。但由于他疾风暴雨式的改革触犯了一些贵族、官僚和地主阶层的利益,死后不到半年,就遭人诬毁,家产尽抄,爵位皆夺,以致“经万历朝无敢白居正者也”。

李贽和张居正虽是同时代人,但他们既非同乡同学,又未同朝共事,没有任何个人恩怨。而且他们地位悬殊,一个是高居庙堂、权倾朝野的万历首辅;一个则是弃官为民、寓居他乡、处江湖之远的布衣学者。既然如此,李贽为何要冒风险对张居正作出如此之高的评价?

相同的文化观念使他们的思想共鸣。张居正虽然从小受的是儒学教育,但他在许多文集中提出“法制无常”、“法无古今”、“随时制宜”、“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其变不可胜穷”等,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儒学伦理的叛逆者。特别是他在理政十年期间,针对晚明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能看出他是一个求新、求变,不愿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改革家。李贽从小受其家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影响,接受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加之他出身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福建,受自由观较强的地域文化感染很深,形成了“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的性格,不盲从教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特别是他在所著的《战国论》中,提出了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统治局面与政治措施也一定要相应改变的观点,更是反映了他要求变革社会的进步历史观。

相同的民本思想使他们一脉相通。张居正是一个从平民中崛起的政治家,贫寒的出身使他对人民的疾苦有较深刻的认识。

因此,他的大量文集无不闪耀着浓厚的民本思想。如他提出“随时制宜,因民主政”、“法制无常,近民为要”、“法无古今,唯其时之所宜,为民之所安耳”等。正是由于有一颗亲民、爱民、为民之心,所以在他主政十年期间,下令清丈全国各类田地,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其目的都在于减少农民负担,减轻农民疾苦。他还创造推行了《考成法》,以“实心为民”为基本标准,选拔那些有本事能干事的官员,淘汰那些当官不为民的庸官、贪官。李贽一生都主张“人人皆圣人”,与张居正“民贵君轻”的思想如出一辙。在他弃官为民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的最底层,对人民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阐述“百姓日用之道”时说,“道”就是吃饭穿衣等人的最基本的活动要求。

相同的性格特征使他们惺惺相惜。不贪恋钱财是他们相同的性格特征之一。晚明的官场腐败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但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万历首辅张居正,身处滚滚浊流之中,却能严于律己,多次拒收贿赂。李贽早年也曾做过官,但他从当官的第一天起,就憎恶官场暗流,于是履行完公务后就“闭门自若”,摆明了不接受任何人贿赂的态度。由于他清政廉洁,坚守清贫,以至妻儿靠种田、织布谋生,两个女儿都饿死于荒年。后更因厌恶官场腐败,弃官为民,晚年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

执著胆大,不计后果是他们又一相同的性格特征。张居正为了实现他“以身许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不顾得失毁誉,无虑家破人亡”,还公然表示“虽机阱满前,众镞钻体,孤不畏也”。在他推行各项改革遇到巨大阻力时,毫无畏惧,决不退缩,对那些阻碍改革的强权势力严加惩处,决不姑息。李贽为了追求个性解放,一生执著,毫无顾忌。为了宣传他的思想,弃官不做,闭门著书立说。晚年更是住进佛院,削发为僧,设堂讲学。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招收女弟子。这种惊世骇俗的“恶行”招致封建统治者的种种迫害,但他以“我头可断而我身不可辱”的大无畏精神,同封建专制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相关参考

伟大思想家李贽为何在明朝被认为是思想犯

...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作者名叫彭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

历史人物 此人为官清廉,晚年回乡家无余财,竟拉了十几箱砖头充脸面

孙嘉淦,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直言敢谏而著称,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孙嘉淦出生于贫苦家庭,康熙五十二年时考中进士步入官场,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由于雍正性格比

历史人物 明朝都给事中魏大中简介,为官时清廉正直,敢与权臣作斗争

简介魏大中(1575—1625),字孔时,号廓园,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自幼家贫,读书砥行,师事谢

却潦倒一生 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

在中国历史上,一提到为官清廉之官,人们便想起宋朝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包拯就不过说了,海瑞主要生活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为人十分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期间更是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也主持修建水利,打

却潦倒一生 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

在中国历史上,一提到为官清廉之官,人们便想起宋朝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包拯就不过说了,海瑞主要生活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为人十分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期间更是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也主持修建水利,打

是否是饿死五岁女儿伪君子? 明朝“海青天”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海瑞当官时,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是否是饿死五岁女儿伪君子? 明朝“海青天”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海瑞当官时,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史人物 黄霸,是个为官清廉、文治有方的人

人物生平捐官求仕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黄霸出生于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自幼攻读法律之学,胸有大志,喜欢做官。汉武帝末年,黄霸以待诏身份捐官做了侍郎谒者,后因兄弟犯罪,被弹劾罢官。随后黄霸又捐

范仲淹的家风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不仅自己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极其严格。范仲淹一生历任高官,但范家一直清贫俭约家风纯朴。天圣三年,范仲淹任兴化县令,负责治理水患。许多前任都是简单地修修堤坝应付而已,范仲淹

揭秘李贽为何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塑像《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