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此人为官清廉,晚年回乡家无余财,竟拉了十几箱砖头充脸面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此人为官清廉,晚年回乡家无余财,竟拉了十几箱砖头充脸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此人为官清廉,晚年回乡家无余财,竟拉了十几箱砖头充脸面

孙嘉淦,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直言敢谏而著称,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孙嘉淦出生于贫苦家庭,康熙五十二年时考中进士步入官场,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由于雍正性格比较怪异,所以他当上皇帝后,没有人敢直言相谏。>这时孙嘉淦第一个站出来上疏劝谏,要求雍正亲近兄弟、西北收兵、停止纳捐。>这些劝谏确实也说到了雍正的痛处,于是雍正大发雷霆。当时的朝廷重臣朱轼在一旁委婉地替孙嘉淦说了一句好话,他说:“孙嘉淦确实狂妄,但他的胆量,为臣还真是钦佩。”>雍正听后笑着说:“他的胆量,朕也钦佩呀!”> >于是雍正召见了孙嘉淦,并升他担任国子监司业。从此,孙嘉淦便受到重用。这也可以说是富贵险中求啊。>雍正四年,孙嘉淦任国子监祭酒,六年,署理顺天府尹一职,这一年他父亲去世,守孝期未满,朝廷就要求他回京任工部侍郎。>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乾隆继位,孙嘉淦继续受到重用。乾隆任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跟雍正刚上台时一样,乾隆刚一上台,孙嘉淦也是马上上疏,直言劝谏乾隆。乾隆看到奏折后对孙嘉淦更加欣赏,升任他为刑部尚书。>在此任上,孙嘉淦能明察秋毫,秉公断案。河南郑州曾有冤案,乾隆派人前去审理,但结果令乾隆很不满意。于是乾隆又派孙嘉淦前去查办,孙嘉淦将此案审理地清清楚楚,并还以涉案十几人的公道。>乾隆三年,孙嘉淦又升任吏部尚书,兼刑部尚书。几个月后又升任直隶总督。>孙嘉淦在任期间,关心百姓疾苦。有一个叫焦韬的平民被诬告为“邪教首领”。在严刑逼供之下,焦韬屈打成招被判处凌迟,还有数百人受到牵连。孙嘉淦查阅案卷后发现破绽,最后终为焦韬以及几百名无辜者澄清了冤情。>清朝从建立之初就不准民间私自酿酒,因此而犯法的人也有很多。孙嘉淦担任直隶总督后,了解到酿酒是用豆皮、谷糠、高粱等做原材料,不但对民生无害,反而是有利的。于是他上疏朝廷,要求废除禁酒令,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这也是对民众生活有益的大事。>孙嘉淦一生心系百姓,为官清廉。乾隆十二年时,他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得到了批准。>要回乡时,孙嘉淦觉得自己还是一副穷酸相,难免遭到士绅财主们的笑话,这不仅丢自己的人,也丢朝廷的人。于是孙嘉淦让人买了十几口木箱,然后自己动手往里面填上砖头,假装这些是自己的财物。>当孙嘉淦带着辎重浩浩荡荡启程时,有人把他举报了,说他假装清廉,实则也是个贪官。乾隆马上派人来查。>查的结果,就是乾隆知道了孙嘉淦家无余财,还弄了一堆砖头充脸面,非常感动。于是乾隆下令,让沿途的官府用真金白银换下箱子里的砖头。算是给孙嘉淦的赏赐。>孙嘉淦歇了两年后,又被召回京城入职。乾隆十八年,七十一岁的孙嘉淦在京去世,留下一世美名。

相关参考

生前家无余财死后享庙庭

这个人自然是夏侯(字元让),沛国谯人。是东汉末年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卢怀慎死后家无余财

卢怀慎,唐玄宗开元初期著名宰相,相对于姚崇的治世才能而言,世人更看重他那宽阔的心胸和良好得工作、生活作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卢怀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右御史台中丞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卢怀慎死后家无余财

卢怀慎,唐玄宗开元初期著名宰相,相对于姚崇的治世才能而言,世人更看重他那宽阔的心胸和良好得工作、生活作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卢怀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右御史台中丞

历史人物 程异简介 死后家无余财 唐代优秀税官程异

本名:程异字号:师举所处时代:唐代出生地:长安www.cha138.com  程异(?~819年),字师举,唐宪宗朝大臣。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德宗贞元初举明经及第,授扬州海陵县主簿。再应“开元礼”

孙嘉淦做了一辈子清官 最后为何拉了几骡车砖头回家

说到孙嘉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也算是一代名臣了,而且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但是最后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话说当时竟然拉了几车的砖头回家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历史秘闻 孙嘉淦做了一辈子清官 最后为何拉了几骡车砖头回家

说到孙嘉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也算是一代名臣了,而且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但是最后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话说当时竟然拉了几车的砖头回家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按说孔子在鲁国作过“俸粟六万”的大官(年薪六万斗小米,相当于省部级以上的待遇),在卫、陈等国虽无实职,但也是诸侯、达官贵人们的座上客,顾问费总不会太少吧。然孔子的确是家无余财!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唯一的

却潦倒一生 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

在中国历史上,一提到为官清廉之官,人们便想起宋朝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包拯就不过说了,海瑞主要生活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为人十分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期间更是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也主持修建水利,打

却潦倒一生 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

在中国历史上,一提到为官清廉之官,人们便想起宋朝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包拯就不过说了,海瑞主要生活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为人十分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期间更是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也主持修建水利,打

历史上的为官清廉代表

一、我国历史上三个著名的廉洁为官的人.大义退玉璧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