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烈人物简介

Posted 地质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烈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烈人物简介

·王烈



王烈,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京师大学堂地质学门第一班学生,是国内本科大学学习地质并终身从事地质事业之第一人。从事地质教育45年,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北洋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特别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前后执教40年,多次、多年任系主任。为祖国培养了第一代乃至好几代地质科学人才。



王烈,字霖之。出生在浙江萧山县临浦镇。10岁时,到省城杭州读书。少年老成,聪慧勤勉,才华出众,成绩优异。19岁时,被选送到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的前身)格致科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当时的御侍孙培源很赏识他的才华,决定招他为东床乘龙快婿。1911年,他24岁时,与孙培源之女孙慎礼 (19岁) 结婚。

1909年,京师大学堂在农科中设地质学门,王烈是第一班的三个学生之一,而坚持在地质战线善始善终者惟王烈一人。??以,称他是在国内本科大学学习地质之第一人是完全恰当的。当时在地质学门教书的主要是德国地质学家梭尔格博士,王烈很受他的影响,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同年,他考取浙江公费留学时,毅然决定去德国。1910年,他在出国之前,曾一度短时间在河南开封的中州公学教书。

1911年,他去德国留学,就学于著名的富莱堡矿业学院。当时德国正忙于准备与英、法、俄“协约国” 的战争,国内形势紧张混乱。所以,他只学习了两年,就在1913年匆匆回国了。

回国之初,他在北京高等师范 (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博物系任教授。1914年,他到刚成立不久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教,并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职。当时,1913—1916年的地质研究??是国内第一所,也是惟一的一所地质专科学校,招收30人,毕业22人,其中18人拿到毕业文凭,是中国人自己培养的第一代(第一批) 地质学家,其中有王竹泉、谭锡畴、李捷、李学清、朱庭祜、叶良辅、谢家荣、徐渊摩、徐书曼等。

191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成立。王烈任教授,并为首任系主任。他与留美归来的何杰教授、留英归来的李四光教授,以及由美国聘请来的葛利普教授等共同努力,使该系在地质教学与科研方面比较健全,初具规模。

1920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杨钟健、 田奇㻪、 侯德封、 赵亚曾等,发起成立 “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王烈与其他教授,积极支持,热情扶掖。同年11月28日,该研究会举行演讲会,由王烈主讲《中国之支那海侵时代及昆仑海侵时代》。主要内容是中国地区寒武奥陶纪的 “支那海侵” 和志留泥盆纪 (以泥盆纪为主) 的 “昆仑海侵” 在各地的分布特征。尤其指出了古地理、海陆变迁的研究方法,很有指导性意义。同年12月22日,该研究会举行第一次大会,王烈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意见。关于研究方针,他谈了3条: ①注意理论,不急于速求应用; ②科学上新说可把旧说代替,故不必存绝对的观念; ③应当用科学的方法把当时尚凌乱的中国地质调查报告整理出来。关于研究会的活动经费问题,他认为,可以先向地质系的教员申请捐助,也可以像葛利普教授所说的那样,向外国人募集。

王烈的英文和德文基础都很好。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所著的几大部《中国》 (Das China) 是主要参考文献。当时能阅读德文的人很少,全凭王烈用笔译或口译把书中的内容介绍给学生。1920年由美国来华的美籍德裔葛利普教授用英语和德语授课,大部分都由王烈口译讲授。葛利普在华20多年间一直不会中文,然而他对中国地质教育与科研工作却作出了一定贡献,人们都一致认为,这当中王烈起了不小的协助作用和桥梁作用。

王烈积极参加地质科学的学术交流活动,20世纪20年代初,他与很多地质学家互相串联,发起组织中国地质学会,他是该学会的26名创立会员之一。1922年1月27日,创立会员们在北京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新建图书馆的会议室开会,逐条讨论起草会章,会议主席丁文江宣布,由5人组成筹备委员会,负责推举学会职员候选人。王烈是筹委会委员之一 (另4人是章鸿钊、翁文灏、李四光、葛利普)。2月3日召开会员大会,通过了会章,选举了职员,宣布学会正式成立。王烈当选为首届评议员 (相当于以后的理事)。他连任了三届评议员 (1922—1924年)。1925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年会,王烈主持了这次大会,由翁文灏发表会长演说,葛利普、袁复礼、谢家荣、赵亚曾、叶良辅等作了学术报告,或提交了论文。以后,王烈又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 (1926—1927年度) 和第七届(1929年度) 评议会副会长。

王烈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从事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他所著的《河北省怀来县八宝山煤田地质》,是中国最早的地质报告之一。1920年,甘肃省海原县 (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灾害严重,死亡20多万人。次年,北洋政府派出翁文灏、王烈、谢家荣、杨铎等前去调查。事后,王烈向南至甘肃省南部的武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等地调查。他在汉中的药铺购得石燕贝化石,回京之后,交葛利普研究,后来追索查明该化石原产于广西 (在湖南省也有很多同类者)。葛利普后来发表了 《中国古生物志》专著之一 《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其中定了一个新种,命名为 “王烈石燕”,以示对王烈的纪念、敬仰。

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形势大乱,北京的教育界经费常常无法保证,教师生活极端贫困,不少人,其中包括王烈的若干亲友都转而从政或经商,也有人劝他改行。但王烈却丝毫不为所动,矢志忠于教育事业。他在北京几所大学,乃至天津的北洋大学都兼了教职,提高劳动强度,藉以保证收入不至降低,生活能够维持,教学与科研也得以继续进行,实为两全之策。他在北京城内四处奔波、并且风尘仆仆地往来于京津铁路上的动人情景,实为很多人所称道,都敬佩他这种坚守教育岗位的崇高精神。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沦陷。王烈告别家庭,离开日寇铁蹄下的北平,南下长沙,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 “国立临时大学” 任教。1938年初,又随该校师生迁往昆明,该校改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他在地质地理气象系任教授。年逾半百的王烈,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长途跋涉,颠沛流离,继续为祖国培养人才。这种保持崇高民族气节的精神,感动了不少滞留在沦陷区的教育界知识分子,他们都以王烈等人的爱国热诚为榜样,相继走向大后方。

王烈在年事日高的情况下,教学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增无减。他擅长教结晶学、矿物学、光性矿物学、岩石学等。他主要使用美国丹纳编的矿物学教科书。他教学多年,笔记本教案已背得滚瓜烂熟,凭记忆也能编出许多补充讲义。学生们回忆当年他上课的情景时指出,他从德国留学回来,处处体现出德国学者的严谨作风,他往往讲完一个段落,就摸出怀表看看,时间刚到,下课铃也响起,既不拖堂,也不白浪费剩余时间。当学生们拿??矿物、岩石标本去问他时,他便拿起放大镜,或用简单的加工方法,很快就解答清楚了学生的问题。他指导大家鉴定矿物、岩石切片时,在偏光显微镜下转几下,就能准确地定出名称。大家公认他是矿物、岩石学方面实践经验相当丰富的老权威,教学基本功相当扎实。他为我国培养的矿物、岩石学专家很多,如李学清、何作霖、王嘉荫、董申保、赵景德等,都先后出自他的门下。

在西南联合大学教学期间,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他曾应邀为全系师生作了 “中国地质教育史” 的报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王烈首先回到北平,筹备北京大学的复校工作。他虽年近花甲,但仍精神饱满地为复校之大小事务操劳。1948年秋,王烈因国民党政府 “币制改革” 而使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健康状况严重恶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王烈年迈多病,退休在家。但他仍然关心教育工作。在他病情稍愈、精神好转时,就潜心从事岩石学、矿物学书籍的翻译,为地质科学事业发挥余热。

王烈晚年所患疾病主要在神经系统方面,时轻时重。1950年底,病情转剧,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于1957年2月2日与世长辞,终年70岁。

1957年2月10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及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何杰主持了王烈的公祭大会,王烈的学生和亲友参加了公祭大会,正在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也参加了王烈先生的公祭大会。王烈先生的遗体安葬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

简历



1887年11月10日 生于浙江省萧山县临浦镇。

1897年 省城杭州读书。

1906年 入京师大学堂格致科预科就读。

1909年 入京师大学堂地质学门就读。

1910年 河南开封中州公学教书。

1911年 留学德国,攻习地质、矿物、岩石学。

1913年 归国,任北京高等师范博物系教授。

1914年 兼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教职,并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兼职。

1917年 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首任系主任。

1921年 与翁文灏等考察甘肃海原地震。

1922年 参加中国地质学会筹创,为创立会员、筹备委员会委员、首届评议员。

1923—1924年 连任中国地质学会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员。

1926—1927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评议会副会长。

1929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评议会副会长。

1937年 南下湖南长沙,任国立临时大学教授。

1938—1945年 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

1945年 任复校后之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50年 退休在家,从事译著。

1957年2月2日 在北京病逝。

主要论著



1 王烈教授讲演,赵国宾记录. 中国之支那海侵时代及昆仑海侵时代. 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年刊,1921 (1): 1-8.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三国隐士管宁简介 管宁为何要与好友华歆绝交

  管宁人物生平简介  管宁字幼安,是北海郡朱虚县人。管宁是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在那个战乱纷扰的天下,他和友人邴原及王烈等人到辽东躲避战乱。他们隐居在某个小山村里,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

历史人物 三国隐士管宁的简介 管宁为何要与好友华歆绝交历史名人

  管宁人物生平简介  管宁字幼安,是北海郡朱虚县人。管宁是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在那个战乱纷扰的天下,他和友人邴原及王烈等人到辽东躲避战乱。他们隐居在某个小山村里,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

历史人物 三国隐士管宁的简介 管宁为何要与好友华歆绝交历史名人

  管宁人物生平简介  管宁字幼安,是北海郡朱虚县人。管宁是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在那个战乱纷扰的天下,他和友人邴原及王烈等人到辽东躲避战乱。他们隐居在某个小山村里,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