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范怀忠人物简介

Posted 病毒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范怀忠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范怀忠人物简介

·范怀忠



范怀忠,植物病理、植物病毒和细菌专家,农业教育家。在植物病毒病和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上有较深的造诣。对我国华南地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病毒病防治与鉴定和作物细菌性病害防治工作有??重要贡献。他对推动我国华南地区植物病毒的研究起了奠基者的作用。

范怀忠,1917年11月3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一个清贫的小学教师家庭。1936年在广州培英中学毕业时,因成绩优异保送岭南大学。1939年,他作为岭南大学学生代表,参加园艺专业全国学生竞试,荣获第一名。1942年毕业时,获得该校“斐陶斐”金钥匙奖。并留校任教。1947年范怀忠考取岭南大学奖学金,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在D. J. 约翰逊(Johnson)教授指导下,攻读植物病理学。1950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Sigma-Xi荣誉会员。他在学成之后,谢绝了该校研究院及菲律宾的聘请,毅然回归祖国。1951年任岭南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其后曾任植物病理教研室主任、植保系主任等职。

范怀忠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南植物病理学会和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对中国植物病毒学及细菌学研究的贡献



范怀忠在科学研究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植物病毒学及植物细菌学两个方面。1950年后,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影响生产的植物病毒病和细菌病害。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问题,他主持和参加了这两项课题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优异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上推广和应用后,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在50年代后期,湛江地区甘薯瘟区大面积推广他提倡的抗病良种、水旱轮作和严格的检疫措施等防治方法,使此病得到基本的控制: 50年代,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方法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效地控制了此病的发生; 60年代他发现、鉴定了严重危害稻作的水稻黄矮病(即暂黄病,一种水稻病毒病),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70年代鉴定了桑树青枯病 (一种新的桑树细菌病害) 而且提出了防治方法; 1983年,防治水稻瘤矮病仅在湛江地区的面积就达50万亩,年增产稻谷2500万公斤,1984年湛江地区防治面积上升为200万亩,从此该病的发病率便被压低到经济为害水平以下,而且在广西博白县亦推广使用了范怀忠等所发明的水稻瘤矮病防治方法。由于大面积推广水稻瘤矮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深受广大农民及生产部门的欢迎,获198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以来,由范怀忠主持或指导的番木瓜病毒病、香蕉病毒病、柑桔黄龙病和番茄、小白菜、辣椒、烟草等多种病毒病研究课题也均已取得优异成果,有的已经在生产上应用或正在发挥作用,如香蕉束顶病防治方法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使用,烟草花叶病病原病毒种类鉴定已在我国烟草抗病选育种上应用,广州番茄病原病毒鉴定在我国番茄抗病选育种的应用等。

40年来,他在全国重要学术性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对华南地区来说,他在植物病毒病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则更为突出,因为其研究对象绝大部分是这个地区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与当地国计民生关系至大。这正如湛江地区生产部门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曾用朴素语言所说的:“范教授您为湛江地区解决了甘薯瘟和水稻黄矮病这两个主要的粮食作物病害问题,湛江人民感激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可以预料,他艰苦筹备、建立起来的华南地区第一个植物病毒研究室,一定会为今后该地区植物病毒病研究工作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范怀忠被推为华南地区植物病毒病学科的奠基人,也是当之无愧的。目前,这个研究室除主攻果树及重要经济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生物学和综合防治外,还将研究领域扩大到植物病毒病的测报模拟、类菌原体病害研究、作物抗性筛选、辐射诱变等方面,并承担着多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项目。

改革创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范怀忠从事农业教育,历时已40多年,桃李遍中华。他的学生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昆虫学家和农学家。他指导的博士生论文 “小白菜花叶病流行规律及其蚜虫介体种群动态的研究”,组装了该病流行模型CSCMD,并提出了通用性较强的植病流行时序分析预测法。这项研究是国内植物病毒病系统模拟的首创,在国际上也不多见。硕士生论文“广东烟草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也为烟草抗病毒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改革课程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他率先在全国农业院校把植物病理教研室教师按病原分为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杀菌剂等5个学科小组,同时开设相应的系列课程; 针对各学科中的病害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新的科研成果不断丰富和革新教学内容,达到既培养师资队伍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是改革教学方法。他讲授的“文献综述及论文写作方法”,原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但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精心组织,授课时既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又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及科学道德教育。在讲授论文写作方法时,他对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逐一分析、讲解,每一部分都安排一些文章给同学阅读,引导他们评议。他还要求学生站在评审人的角度去进行修改,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受到深刻的科学精神教育。

在加强学术活动方面,他要求每个教师和研究生,每学期每人至少要做一次学术报告,使国内外最新信息能及时交流,以丰富教师及研究生的知识及信息。1980年以来,他??请国外植病专家12人次来植病教研室讲学,每次都组织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大学生听讲和座谈交流。

重视教材编写,成绩显著 1980年以来,由范怀忠主编的教材有: 《植物病理学》、《广东粮食作物病害及其防治》、?广东经济作物病害及其防治》、《广东蔬菜病害及其防治》、?广东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蔬菜病害及防治》、《果树病害及防治》、《农作物病害》 (全国植保专业教材) 等。

40多年来,范怀忠坚持在农业教育及科学研究第一线,辛勤耕耘,培育了大量科技英才。为此,他曾先后多次受到校级、省级表彰及嘉奖。1985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1987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因工作成绩显著获广东省立功奖励,同年获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优秀成果奖。

严於律己,平易近人



范怀忠严於律己,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他在回顾为??么要回国工作时说:“这很简单,因为在美国不管生活怎样优厚,毕竟是在异国作客,寄人篱下; 回到祖国,不管生活怎么样清苦,毕竟是我的祖国,我的家。在美国,不管你成绩多么好,毕竟是 ‘为他人作嫁衣裳’,象做地主的长工;而回到祖国,我每做一件事,都是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做的,我心安理得,干累了我也高兴。因为祖国的建设成就乃至祖国的灾难,都有我的一份苦乐在内,我才无愧於当个中国人。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为能做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公民而感到自豪”。中国植物病理学家代表团访美时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为他们开了一个欢迎会,有几位范怀忠的美国朋友,在会上特别怀念范怀忠,说“范博士真是一个爱国者。当年毕业时,我们都要他留校,但他坚决要回中国。”范怀忠听说后,再次感到当年他做对了; 同时更加体会到: 凡是爱自己祖国的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几十年来,他就是用这种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严格地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始终如一地履行着自己的誓言。

范怀忠治学严谨。这表现在他对助手和研究生的论文课题指导及实验室操作上的严格要求。每个课题从开题论证、研究过程及论文修改等,他都要亲自过问,而且对文章一丝不苟地一改再改,有时多达八次十次。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严格要求后,他的助手及研究生都会感到心服口服,从中得到提高,获益匪浅。他对助手和研究生实验操作后的收拾整理等善后工作,同样要求非常严格。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一位小学教师。有一次我搬了一张椅子去下象棋,事后忘了搬回原处。我的老师严肃地批评我: ‘做事没有后手,就是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别人不方便’”。

几十年来,范怀忠对祖国的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对个人名利和物质待遇却一向看得很淡薄。他经常对助手们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搞教学或科研,应该看成为一个共同的事业而工作,决不是为个人图什么。个人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因此,他在实际工作中,很注意而且善於与他人合作共事。他与园艺专家李鹏飞合作甘当配角的事例,已广为群众称赞。在与河北农业大学王焕如负责合编《植物病理学》一书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出这种良好合作的典型。

范怀忠对待学生和同事,都一样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他的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问题时,找他帮助,他总是耐心地分析他们的问题,或给出中肯的答复,或多方设法启发他们如何妥善处理。同事或同行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时,他也都是热情接待,竭力相助的。他是人们敬重和爱戴的良师益友。

简 历



1917年11月3日 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

1936—1942年 于广州岭南大学毕业。

1942—1947年 任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助教、讲师。

1947—1950年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

1951—1952年 任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授。

1952年至今 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兼植物病毒研究室主任。

主 要 论 著



1 范怀忠,柯冲. 广州及其附近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毒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1957,3 (2):155—169.

2 方中达,范怀忠,任尚忠. 水稻及李氏禾白叶枯及细菌性条斑病原细菌的比较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1957,3 (3) 99—124.

3 范怀忠,周亮高.广东甘薯初步调查研究报告.华南农业科学,1958(2): 8—19.

4 范怀忠,周亮高. 广东甘薯瘟抗病品种试验初报. 华南农业科学,1958,(4): 14—19.

5 范怀忠,周亮高. 广东甘薯瘟大田防治试验报告. 植物病理学报,1959,5 (2): 79 —88.

6 刘朝桢,范怀忠.广东花生“死头病”(青枯病、冠腐病及细菌性茎腐病) 调查. 植病知识,1960 (5).

7 李芳,范怀忠. 广州地区瓜类病毒的鉴定及调查. 植物保护学报,1962,1 (1): 82 —83.

8 柯冲,范怀忠.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第三类病原病毒的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1962,1 (1): 83 —84.

9 柯冲,范怀忠.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侵染途径和流行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1962,1 (1): 84 —85.

10 郑冠标,范怀忠. 番薯瘟病原细菌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1962,1(3): 243—253.

11 郑冠标,范怀忠. 番薯瘟病原细菌侵染谱(寄主范围)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1963,6 (2): 127—130.

12 范怀忠.连续选种防治马铃薯退化的经验和理论.植物保护,1963,1 (3): 104—106.

13 柯冲,范怀忠.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传染途径及流行规律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1963,2 (1): 13—22.

14 柯冲,范怀忠.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第三类病原病毒的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1964,3 (2): 173 —181.

15 范怀忠,黎少梅. 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病发生原因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1964,3 (4): 421 —422.

16 范怀忠,赖文冠,谭韵芳. 广东桑树萎缩病的调查及传病试验. 植物病理学报,1964,7 (2): 151 —158.

17 任佩瑜,范怀忠.番木瓜怀斑花叶病初步调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4,3 (4) 423.

18 刘朝桢,范怀忠.柑桔一种病毒病的媒介昆虫及指示植物的试验初报. 植物保护学报,1965,4 (3): 220 —224.

19 范怀忠,任尚忠. 广东水稻细菌性(Xanthomonas Oryzicota)条斑病大田防治. 植物病理学报,1965,4 (1): 1 —6.

20 范怀忠等. 广东水稻黄矮病的初步调查研究. 植物保护,1965,3(4) 143—145.

21 范怀忠,高乔婉,余雅丽. 广州地豌豆黄顶病和武汉地区蚕豆黄顶病的病原病毒初步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1965,4 (1): 104.

22 范怀忠等.广东水稻黄矮病初侵染源和媒介昆虫的初步研究.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 (1): 2—20.

23 范怀忠等.广东水稻黄矮病发生流行条件及防治.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 (3): 1—15.

24 赖文冠,范怀忠等.血清学玻片凝集试验在植物细菌病害鉴定上的应用.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 (4): 43—48.

25 黎少梅,范怀忠.广东农民选种防治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病的经验及其原理.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1,2 (2): 1 —16.

26 张曙光,范怀忠.华南花生丛枝病—由叶蝉传递的花生类菌原体性新病害的研究简报.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1,2 (2): 104 —105.

27 高乔婉,范怀忠.广州地区豌豆黄顶病毒的鉴定.华南农学院学报,1981,2 (3): 17—27.

28 赖文冠,范怀忠等. 桑青枯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3 (1): 66 —73.

29 范怀忠等. 广东番茄花叶病毒的鉴定.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3(3): 66 —72.

30 范怀忠等.水稻瘤矮病—广东湛江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病.植物病理学报,1983,13 (4): 1 —6.

31 范怀忠,孙芥菲.广州芋头花叶病及其病原病毒的初步研究简报.华南农学院学报,1984,5 (1): 104—106.

32 张曙光,范怀忠.水稻瘤矮病毒越冬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85,15(4): 211.

33 唐伟文,范怀忠. 豌豆类菌原体丛枝病在海南岛发现. 植物病理学报,1985,15 (2): 120.

34 陈保善,范怀忠等. 广东烟草花叶病病原病毒的鉴定. 病毒学报,1986,2 (2): 166—174.

35 唐伟文,范怀忠等. 海南岛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鉴定初报. 植物病理学报,1986,16 (2): 105—108.

36 张曙光,范怀忠. 水稻瘤矮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1986,16 (2): 65 —70.

37 赵顺庆,范怀忠等.广东大蒜花叶病原病毒初步鉴定.病毒学杂志,1987,(2): 75 —76.

38 郑冠标,范怀忠等.鸡蛋果花叶病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 (2): 40—44.

39 王振中,林孔勋,范怀忠. 植物病害流行生长模型预测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 (1): 1—9.

40 吴世盘,范怀忠. 柑桔黄龙病的显微镜快速诊断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 (3): 76.

41 唐伟文,范怀忠. 柑桔黄龙病病原侵染长春花和回接成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 (4): 15 —20.

42 柯穗,范怀忠等. 从长春花粗提柑桔黄龙病病原体.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9 (1): 77.

43 吴世盘,范怀忠.柑桔黄龙病的组织化学诊断.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9 (1): 78.

44 王振中,林孔勋,范怀忠. 小白菜花叶病流行曲线分析及两参数植病流行方程的非线性拟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9(2):11—21.

45 骆学海,范怀忠. 番木瓜畸叶病毒—新发现的一种番木瓜病毒.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9 (3): 79—80.

46 柯穗,范怀忠等.柑桔黄龙病病原物提纯方法和血清学的初步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10 (1): 1 —8.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狄仁杰宁自杀也不诬告 血流满面吓住酷吏

  前面说过,从小性格执拗,一生坚持原则不动摇。这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他引起皇帝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关。有两位将军,一个叫权善才,一个叫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知道后勃然大怒。你

知名人物 王伯元生平故事简介,王伯元历史评价,王伯元怎么死的?

王伯元,字怀忠。1893年6月4日(清光绪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出生在江苏吴县(今苏州),祖籍浙江慈溪。父亲王清芬曾在江苏海门、苏州一带经商,后任苏州恒孚银楼经理,定居苏州。王六岁延师课读,十七岁到上海震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