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冯绍裘人物简介

Posted 红茶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冯绍裘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冯绍裘人物简介

·冯绍裘



冯绍裘,茶学家、制茶与审评专家。滇红的创始人。在创制滇红,改进宁红、祁红、湖红以及安化砖茶的品质等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贡献。是我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创立的工夫红茶升降拼配和初分精分工艺,显著提高了制茶品质和效益。

冯绍裘,字挹群。1900年3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西渡乡。12岁离家,外出读书。1923年夏毕业于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1924年春,经农业专科学校同学、安化茶叶讲习所所长李厚徽的介绍到该所任教,从此踏上了从事茶叶工作的道路。

1924~1932年,冯绍裘先后在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和长沙高级农业学校任教。开始,冯绍裘自知茶叶知识功底不深,又无实际产制经验,因而暗下决心,向当时的茶科主任方翰周、技术员梁喜光学习。在他们的指导下,他边教学边实践,渐渐熟悉了茶的栽制技术,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经方翰周推荐到江西修水,在当时的中央政府农业实验所和沪、汉两商检局合办的修水实验茶场任技术员,从事宁红茶初精制品质改进试验。第二年,按照立顿红茶小样,试制橙黄白毫碎茶(B.O.P),其色、香、味与立顿红茶品质不相上下。

1935年,由上海商检局茶检组吴觉农介绍,到南京原中央经济委员会农业处负责茶叶分级实验。他根据茶叶的老嫩、粗细以及香味浓淡,将红茶划分为1~5个级别,并确定了5个实物级样品。这是我国制定出的红茶第一套实物标准样。

1936~1937年,冯绍裘调祁门茶叶改良场任技术员,从事祁门红茶机械加工试验。在他的努力下,利用从日本引进的烘干机和从德国引进的小型揉捻机试制祁红获得成功,从而改变了祁红脚踩、日晒的落后加工方式和祁红茶区不采夏茶的习惯,大大提高了祁红产量和效益。

1938年,受吴觉农邀请,冯绍裘赴湖北恩施地区筹建恩施茶厂。1939~1942年,去云南创制滇红,并建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1943~1945年,由云南调回湖南安化做砖茶苏销(销苏联)工作。

1949~1954年,冯绍裘先后担任中南区茶叶公司副总经理、总技师并兼任汉口茶厂厂长等职。1954年区省合并,冯绍裘任湖北省茶叶公司总技师。在他的指导和努力下,湖北红茶初步实现了初精制半机械化生产,制定了茶叶采制技术标准,建立了茶叶加工、出口标准样,扩大了红茶生产基地和出口数量。1958年,在芭蕉茶厂试制红碎茶获得成功,产品出口到前苏联,获得专家的好评。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他还进行了加温萎凋实验,试制自动加温萎凋机、恩施“58型”红茶初制机,以及茶厂茶机联装和流水拼配实验,为我国茶叶加工走上机械化道路打下了基础。

冯绍裘不仅擅长于红茶加工,对工夫红茶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对茶叶审评十分精通,在茶界一向有“冯鼻子”之美称。早在1955年他在湖北宜昌邓村工作时,依靠鼻子嗅觉在仓库里把带有清幽兰花香的高香红茶一袋一袋挑选出来,系上标签,运往宜都茶厂,单独加工、单独成箱、单独出口,受到当时苏联茶师的好评。冯绍裘1949年被选为湖北省人民代表。1987年因病逝世,享年87岁。

改进宁红、祁红、湖红以及安化砖茶生产工艺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的茶叶生产加工十分落后,处于脚踩日晒的原始状态,品质不高。冯绍裘从青年时代,就奋斗在茶区,从事以工夫红茶为主的品质改进工作。1933年,在宁红产区的江西修水茶叶实验场任技术员的冯绍裘就着手改革旧工艺,实行科学制茶,产品从上海口岸出口,受到商检部门的好评。1935年,冯绍裘去祁红茶区的祁门茶叶改良场,解决红茶不红、叶底乌暗的问题。他用酒精浸泡深绿色叶和黄绿色两种不同新芽,发现深绿叶片逐渐转为橘红色,黄绿色芽转为黄红色,证明叶绿素过多不利于红茶发酵,影响红茶的色香味,因此制定了按照黄绿色要求选采鲜叶原料的工艺要求。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不采夏茶的习惯(夏茶鲜叶多呈黄绿)。他据此发表了《叶绿素对茶品质影响》的论文,阐明了红茶加工、选择原料的重要性。

1936年,安徽祁门茶场从日本、德国引进大小型揉捻机和烘干机试制红茶,但由于烘干机不能调温,影响了机器的使用。当时,冯绍裘正好由南京调入祁门工作,他对引进机械进行了多处改进,如在烘干机的“S”形风门上增开风门,设置湿度计,改进了该机不能调温的缺点,同时在场内增设加温萎凋室,解决了雨天不能制茶的问题。这使祁红产品在上海连续两年达到“顶盘”(即最高价格)。

1942年冯绍裘因工作需要调安化砖茶厂任厂长。安化砖茶是当时抗战时期加工的新产品,销往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但设备原始,生产效率低下。冯绍裘抓住了砖茶关键工序,将木质蒸箱改为小蒸甑。由于改进了蒸具设备,加速了茶叶软化,提高效率一倍;将压砖斗慕单压改为双压,又使压制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些技术改革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为后来的砖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在国外已有金属式揉捻机出现,但由于我国工业不发达,一直靠手工进行。1936年,他在祁门引进国外揉捻机、烘干机械制祁红获得成功以后,1947年冯绍裘又在安化集资试办群力机械制茶厂,自行设计A型烘干机和手推式木质吊桶揉捻机获得成功。此举不仅解放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从此改变了“湖红”脚踩日晒的陋习。人们为感谢冯绍裘的贡献,把由他设计提出的木质吊桶式揉捻机名命为“绍裘式揉捻机”。

创 制 滇 红



1938年前,云南从不生产红茶,只产沱茶、紧茶和饼茶。1938年秋,冯绍裘由旧中茶公司派往云南,经昆明下关到顺宁茶区,他见到当地大叶种茶树,树高叶大,芽壮叶肥厚,经简单测试,嫩叶含有大量的叶黄素,于是他将大叶种鲜叶试制成红茶和绿茶,发现效果极好。红茶外形全部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橘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小叶种产品所罕见。后来,样品寄香港茶市,曾引起轰动。

1938年12月,他带试制样品转回昆明,向当时的云南省经委汇报,取得支持,并确定由冯绍裘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开展滇红的试制远销。1939年顺宁茶厂开始筹建,当年即批量生产0.25吨新滇红,用沱茶篓包装运往香港,然后换用木箱铝罐出口。顺宁交通十分闭塞,除昆明至下关可由滇缅公路汽车运输外,下关至顺宁尚有150余千米坎坷不平的山路,须用骡马驮运走五六天,比较大而重的机械要折散捆包,分开驮运。1939年在昆明机械厂定制的茶机,到1940年才全部运厂安装。当时冯绍裘提议此茶取名“云红”,喻意天空中早晚的红云,但云南省茶叶公司提议用“滇红”,??是云南简称“滇”,二是昆明又有“滇池”秀水,“滇红”名称别有雅意。“滇红”诞生以后,生产逐年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已是我国茶叶出口的骨干品牌。

为纪念这位“滇红”创始人的业绩,云南凤庆茶厂专制冯绍裘铜像,于1995年5月1日隆重举行铜像揭幕庆典。铜像由凤庆茶厂出资在上海铸造,并在铜像上撰文《永久的纪念》,文称:滇红茶问世,凤关(顺宁)茶厂诞生,创滇红新纪元,谱华茶新篇章,经五十多年发展,滇红生产已普及云南各产茶县,销全国及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云南一大经济支柱和出口创汇产业。现滇红之母凤庆茶厂,亦建成云南省大中型骨干企业,跻身全国五百家最大饮料制造企业,荣登全国名茶国优产品国用礼茶宝座。滇红茶已誉满中华,名扬天下,闪着富民兴滇之光。饮水思源,今日之辉煌,凝聚前辈之艰辛,冯绍裘先生等先辈当年献青春创滇红,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实乃壮举。为缅怀先辈,弘扬华茶文化,激励后人再创辉煌,谨塑铜像,以表对创业之敬意,先生功绩之永垂。铜像正面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云南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铜人像高2米,底座高2米有余,十分雄伟,现已成为当地的人文景观。

创立“升降拼配法”



1949年8月长沙解放,当时在湖南的冯绍裘被推举为湘茶代表出席全国茶叶会议。随即,他参加了全国及大区茶叶公司、省公司、各茶厂的组建工作,冯绍裘被任命为中南区茶叶公司副经理兼汉口茶厂厂长。受大会委托,他为各地精制茶厂选定了整套精制机械,于1950年初先后装运各茶厂安装,“五一”前后开工精制茶叶出口,此举基本改变了旧中国手工精制茶叶的落后状态,为建国后各精制茶厂的进一步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1953年春,冯绍裘在湖南临湘老青茶产区改制绿茶,并在长沙茶厂将加工红茶机具改为加工绿茶机具,采取“生做熟取”的绿茶精制工艺,第一年就制成中上级“珍眉”外销。1955年春到宜昌,1956年春到建始茶区改制红茶,增加外销红茶货源。他在宜昌邓村的改制工作中发现了高香茶,引起茶叶界重视。1957年春,在恩施芭蕉建成机制红茶厂投产,收购茶农鲜叶,生产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冯绍裘毕生致力于茶叶改制,特别是以工夫红茶为主的初精工机具的改革,其创制和改制的机具已无法悉数统计,对我国茶叶加工从手工操作过渡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60年代,他在湖北工作期间,于宜红茶区试制加温萎凋机,于恩施试制“58”型初制机械和推广加温萎凋;1959年在宜都茶厂帮助整体联装流水线获得成功;1962年在恩施茶厂建成“初分精分”的作业方式,首创初分定级粗分定型的“初分精分工艺”;1958年在汉口茶厂主持设计茶外销茶组装“一条龙”生产线,以及协助在赵李桥茶厂搞砖茶压制的流水线作业等,无论是在提高劳动生产力或是改进品质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大宗茶素以“工夫”茶享誉世界。“工夫”含有做工精细的褒意。然而,1949年前中国工夫红茶工艺十分繁杂,花色数以百计,难以掌握其客观规律,俗称“看茶做茶”。为探求新的加工工艺,1952年在宜都茶厂,冯绍裘承担了一项总公司下达的宜红仿制祁红的任务。他与该厂技术人员、工人反复研究试验,采用精提细做,实行升降拼配,从选好原料入手,反复加工精制,使老嫩分开,长短粗细有别,梗片杂物除尽,叶底红黑不混,最后对照标准实行升降拼配,分成中上级、中级、中下级、普通级等级别。产品从上海出口到前苏联,对方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于是,1953年在中南区各红茶厂全面推广,使宜红茶、湖红茶出现大量的中级和中上级,受到当时苏方的欢迎,宜红交苏价格也随此而一提再提。冯绍裘在宜红茶区创立的这套“升降拼配法”,推陈出新,将传统的“单级付制,单级收回”转变为“单级付制,多级收回”的新工艺,将工夫红茶加工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直到今天,这一方法仍然是中国工夫红茶加工的主要原则。

探索工夫红茶加工理论



冯绍裘半个多世纪致力于工夫红茶的生产实践,在他事业的后期也更加重视“升降拼配”理论,也就是工夫红茶加工理论的研究。他以1960年在恩施芭蕉茶厂进行生化试验的资料为依据,在晚年撰写了《茶叶叶片各部位单宁含量与红茶品质关系的探讨》??文,论证了在工夫红茶中实行升降拼配法的科学性。

单宁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1960年他在芭蕉茶厂进行了单宁为主的生化试验,发现同一叶片的叶尖部和叶基部的单宁含量差别很大,而且超过了叶片之间的差距。从而证明,工夫红茶精制经过充分切断,精制成品是各片段茶叶拼合而成,传统的方法“单级付制,单级收回”,仅仅注重了精制在整饰外形汰除梗杂方面的作用,实际上筛切后的各种花色,品质差异很大。实行升降拼配法,有利于发挥茶叶潜在的经济价值。

1952年,冯绍裘在宜都茶厂推行升降拼配法,他指出,规律性的东西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把好毛茶原料关。毛茶收购一定要按内质归堆,实行正副堆办法,内质低于外形者归副堆,如宜红一至三级毛茶除一个正堆外,均设有几个副堆。工厂按内质验收按内质归堆,统一内质级别归一个堆,从而便利了加工付制,使各付制批次是统一级别内质。总之,突出以内质为主导。第二条是筛路设计。宜都茶厂原按本、长、圆、轻四路加工,半成品一般有3~4个级的品质。本身茶能升,长身茶可保,圆身茶应降,轻身茶有升有降。从筛号上分,一二号茶有保有降,三四号茶大致能升,五六号茶有保有升。这样,经过数百次的实践,三四年的摸索,至1955年将四路改为升、保、长、圆、轻五路做法,使半成品在筛号上就能确定升降的级别,并可列表操作,一目了然。增添升本路的原因,是提取各级毛茶比较细嫩的部分作为升级拼配的半成品。该路安装大型圆筒筛1部、平圆筛2部、抖筛2部、风车4台、拣梗机4部,而不安装切茶机,说明升本路茶叶完全是原枝原条的细嫩原料,不含断碎破片,品质是比较好的。冯绍裘引用了宜都茶厂1955~1962年的统计资料,一级毛茶加工中上级由1955年的21.17%增加到54.94%,8年平均为33.65%;二级毛茶加工中上级由1955年的8.09%增至47.33%,8年平均为24.22%;三级毛茶加工中上级由1956年的7.99%增至16.34%,7年平均为8.40%。

冯绍裘推选升降拼配。这一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工夫红茶加工领域取得成功,和当时我国茶叶制作的历史背景有关。

简 历



1900年3月10日 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

1920—1923年 在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今河北大学)学习并毕业

1924—1932年 先后在湖南安化茶业学校、长沙高级农校、湖南茶叶试验场任教,兼所长和场长

1933—1934年 在江西修水茶叶改良场任技师主任

1935年 在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农业处任技士

1936—1937年 在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任技士

1938年 在中国茶业公司任技术专员兼湖北恩施茶厂厂长

1939—1942年 在云南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任副总技师兼厂长

1943—1945年 在湖南安化砖茶厂任厂长

1946—1948年 中央信托局长沙分局专员

1949年 在湖南茶叶公司任经理

1950—1954年 在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任副经理、总技师、兼任汉口茶厂厂长,其间受聘于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教茶叶制造学二年

1954—1975年 在湖北省茶叶公司任总技师

1987年12月25日 在汉口病故

主 要 论 著



1 冯绍裘.叶绿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祁门茶讯,1936

2 冯绍裘.馊茶谈.茶业杂志,中国茶业协会编,1936(创刊号):19~22

3 冯绍裘.顺宁实验茶厂第一年办理经过.闽茶季刊,1941,1(2):73~83

4 冯绍裘.茶叶叶片各部位单宁含量与红茶品质的探讨.中国茶叶,1965(2):42~46

5 冯绍裘,滇红史略.中国茶叶,1981(6):2~3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侯绍裘人物传,侯绍裘生平事迹,侯绍裘评价

(一)侯绍裘,字墨樵。一八九六年六月四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现属上海市)一个地主的家庭。父亲经商,同别人合资开参药店。绍裘十岁时,家中参药店倒闭,父亲抑郁去世。侯绍裘四岁读私塾,十三岁进华娄高小,十七

历史人物 冯绍峰个人介绍,冯绍峰个人介绍

   冯绍峰,本名冯威,1978年10月7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大陆男演员。200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2007年,出演《女人花》男一号吴雨声,2011年凭借电视剧《宫锁心玉》成名,201

历史人物 那片星空那片海吴居蓝是谁演的_吴居蓝扮演者冯绍峰个人资料,那片星空那片海吴居蓝是谁演的_吴居蓝扮演者冯绍峰个人资料

  那片星空那片海吴居蓝是谁演的_吴居蓝扮演者冯绍峰个人资料  冯绍峰个人资料  冯绍峰,1978年10月7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大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1998年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星星串》

冯绍峰个人资料和家庭背景

冯绍峰个人资料和家庭背景曝光:冯绍峰冯绍峰(WilliamFeng),本名冯威,中国内地男演员,出生于上海。2001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前期多饰演风度翩翩的贵族公子,如《女人花》中的吴雨声等,2

冯绍峰个人资料和家庭背景

冯绍峰个人资料和家庭背景曝光:冯绍峰冯绍峰(WilliamFeng),本名冯威,中国内地男演员,出生于上海。2001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前期多饰演风度翩翩的贵族公子,如《女人花》中的吴雨声等,2

历史百科 国民党二大

1926年1月1日至20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到会代表278人。大会由汪精卫、谭延闿、邓泽如、丁惟芬、谭平山等7人组成主席团,吴玉章任大会秘书长,董必武、包惠僧、侯绍裘、陈其瑗、邓颖

兰陵王高长恭复原图曝光,历史上的高长恭有后人吗

2013年,由林依晨、冯绍峰等主演的电视剧《兰陵王》开播后,雪舞(林依晨饰)对兰陵王(冯绍峰饰)喊美女姐姐的镜头真的是要醉了,不知道兰陵王到底长什么样才会让雪舞有了这样的误会。《兰陵王》的热播,瞬间将

历史人物 冯云山是什么王

人物经历早期经历冯云山广东花县禾乐地人,与洪秀全的家乡官禄为邻村,相距约三里。他约生于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父亲叫冯绍衔,母亲胡氏。他诵读经史,博览百家,学得一套中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胤真的惧怕妻子吗

  还记得冯绍峰和郑嘉颖都饰演过的那个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的角色吗?电视剧中的胤文韬武略样样俱全,是皇子中最为出色的,也是最有实力争夺太子之位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皇子,却总有人说他惧妻,这件事

古代穿越电视剧有哪些

1、《宫锁心玉》《宫锁心玉》又名《宫》,是由李慧珠执导,于正编剧,杨幂、冯绍峰、何晟铭、佟丽娅等主演的清朝穿越剧。是于正继《大清后宫》之后又一部讲述清朝历史故事的大戏,该剧不再走当年《金枝欲孽》的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