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屈天祥人物简介

Posted 昆虫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屈天祥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屈天祥人物简介

·屈天祥



屈天祥,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对植物化学防治的研究造诣较深。在棉红蜘蛛、黄条跳甲和菜蚜等化学防治研究上有突出贡献。晚年对“灯下害虫识别”做过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

屈天祥1915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县。1934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1939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42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部,在程淦藩及外籍教授司乐堪的指导下专攻昆虫学。1944年毕业,继续留校任植物病虫害系讲师。1946年被校方选派赴英国伦敦卜内门公司霍桑研究所从事化学农药药效的研究和进修。1948年回国,被金陵大学聘为副教授,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11月,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被调至浙江农学院,历任植保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80年因病逝世于杭州。

屈天祥曾任浙江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浙江昆虫植病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在植物化学保护研究上的贡献



屈天祥毕生致力于植物化学保护的研究工作,围绕着解决生产上疑难问题作出了贡献。

1953年,松小蠹虫侵入杭州风景区,导致大片松树树梢枯死,灾情十分严重。他应杭州市园林管理局之邀,潜心研究松小蠹虫的生活史,探求其化学防治方法和虫源出处,从而有效地制止了该虫害的蔓延。同年浙江农村大面积种植的玉米遭受玉米螟的严重为害,屈天祥急农民所急,遂立题对玉米螟的为害、分布、生活史、习性、发生环境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对第二三代玉米螟卵的寄生率高达60—70%,从而对玉米螟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第一代玉米螟卵则寄生率很低。鉴于这种情况,他向有关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出了,当第二三代玉米螟卵赤眼蜂寄生率高、湿度大的年份,可以少用药或不用药物防治的建议,进而提出了 “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的科学论点,为经济合理解决虫害问题开创了新路子。

50年代末,在杭州、宁波等城市郊区大面积蔬菜遭受黄条跳甲的严重为害,影响到市民吃菜问题。屈天祥随即组织昆虫组全体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在他的指导下,设计出一套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试验研究方案。他们首先着手解决对黄条跳甲的防治问题,然后进行其他环节的探讨。为此,选用了敌百虫农药进行喷药围歼越冬代成虫的同时,掌握黄条跳甲卵孵化高峰,采用敌百虫药液灌根的办法,有效地抑制了该虫。经推广应用,二年后基本解决了该虫的为害。之后,屈天祥针对黄条跳甲对几种常用农药产生抗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经过二年的试验测定,正确地采用交替用药、选用抗虫品种等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黄条跳甲的防治问题。

1963年,屈天祥为了解决棉花红蜘蛛对“1059”农药的抗性问题,他经常与其他教师,到慈溪棉区,向当地技术员和棉农了解情况,亲自到田间观察,并自始至终与当地技术员一起就地试验,结果认为K-6541杀螨剂及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防治效果最好,可以大面积推广;还提出,防治棉红蜘蛛应同时采取清洁棉田,清除杂草及选育抗虫品种等一系列防治措施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生产问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屈天祥虽备受折磨,但始终关心农业生产上的问题。为了解决当时蔬菜受桃蚜及萝卜蚜的严重为害,他与当地的蔬菜试验场挂钩,和菜农相结合,以广大蔬菜区为试验基地,采取大田与室内同时进行的方法,开展了对两种蚜虫的增长规律、生活习性及农药防治等试验。在首先解决防治蚜虫为害的前题下,经过整整3年 (1975—1978) 的时间,基本查清了菜蚜 (主要桃蚜) 的寄主有十字花科 (荠菜)、石竹科 (牛繁缕)、豆科 (大巢菜、紫云英)、茜草科(猪殃殃)、伞形科(窃衣)等等39个科135属208个种;对其消长规律也基本摸清;并筛选出行之有效的乐果、马拉松、棉油皂等多种药剂; 采用乐果稀释液浸种、涂茎等??便方法。从而制订出对蚜虫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和防治对象田,将蚜虫的危害控制到允许损失的限度 (5%)。防治区与非防治区相比,蔬菜增产达20%以上。

1976年以后,屈天祥为了解决基层测报站对灯诱昆虫识别的困难,他选定了 “灯下害虫识别”的课题研究,在近四年的时间里,不分寒暑,放弃假期休息,专心从事灯下昆虫的诱集,并将诱集的各种昆虫,按目、科及个体大小进行分类。为了正确鉴定每一种昆虫,他终日在成堆的工具书里,埋头查对,然后作出正确的结论。据初步统计,已收集和鉴定灯下昆虫达1000余种,绘图500多幅,撰写论文25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献身于农业昆虫教育事业



屈天祥从事农业昆虫教育事业近50年,1952年到浙江农学院任教不久,即开设了 “植物化学保护”的课程,为了加强这门课程的发展,1979年起从昆虫教研组分出,单独成立了化学保护教研室,成为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 “植物化学保护”学科的奠基人。不久,又在该校建立了农药生态毒理学科教研室,这在各农业大专院校中也属先例。

屈天祥在教学上坚持“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二者不可缺一”的观点。他认为搞科研的目的既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也是为了充实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他在讲授农业昆虫学的课程时,不断以最新科研成果来增加讲课内容,搜集国内外资料和群众的经验,并经常将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农谚,充实到教学中去。讲课深入浅出,易懂易记。如讲述水稻害虫黑尾叶蝉时,他引用了浙江东阳农民防治黑尾叶蝉的一首农谚:“一年三熟成片种,熟熟三光除虫源;两季秧田抓到底,收耕灌水巧滴油; 稻田四周紧封锁,早种稻苗早治虫;合理施肥巧管水,增强稻苗抗病虫”。实际上这首农谚正反映了解决该虫为害的全过程,也提出了防治的策略及多种有效的防治措施。他讲课的内容少而精,讲究实效。平时对学生在学习上以启迪为主,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教育目的。

屈天祥除了做好课堂实验外,常亲自带学生到田间果园各处观察害虫的发生情况和为害症状。他在指导学生科研时,要求严谨,目的明确,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放过,稍有差错,则需重做。他满怀热情,循循善诱,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屈天祥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忠于职守,热心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身患严重高血压和心房颤动,领导和同志们见他眼角充血,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含笑而答:“不要紧”。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身在病床上也不忘工作,隔日要听取助手汇报一次工作,并及时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一旦病情好转,未待痊愈,就急着要求出院。出院后又立即投入紧张而繁忙的工作。1980年4月25日,不幸猝死在办公室里。全系员工无不为之潸潸泪下,怀念他崇高的革命精神。

简 历



1915年10月28日 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县正仪镇。

1934年2月—1939年8月 金陵大学植物病虫害系毕业。

1939年8月—1942年8月 金陵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助教。

1942年9月—1944年8月 金陵大学植物病虫害系研究生。

1944年9月—1946年11月 金陵大学植物病虫害系讲师。

1946年12月—1948年1月 英国伦敦卜内门霍桑研究所工作。

1948年2月—1952年10月 金陵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1952年11月—1978年9月 浙江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教授。

1978年10月—1980年4月 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系主任。

1980年4月25日 在杭州逝世。

主 要 论 著



1 屈天祥,樊德方. 防治家雀为害的初步试验. 农业学报,1955,6(3).

2 屈天祥,陈琇,樊德方. 松小蠹虫生活习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浙江农学院学报,1956,1 (2): 221—233.

3 屈天祥,陈琇.玉米螟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浙江农学院学报,1956,1 (1).

4 屈天祥.农业科学知识十一讲“虫害部分”.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

5 屈天祥.浙江土农药志(浙江省农业厅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59.

6 屈天祥. 黄条跳甲及其防治. 浙江农业科学,1961 (9): 436 —437.

7 屈天祥. 水稻害虫、麦类害虫、杂谷害虫·祝汝佐等农业昆虫学(上册) 1—378. 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

8 屈天祥,陈其瑚. 黄条跳甲对DDT的抗性测定. 昆虫知识,1963,7 (2).

9 屈天祥,李学骝等. 农业昆虫图册. 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

10 屈天祥. 昆虫资源及农业昆虫区系调查初步报告.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1980,1—41.

11 屈天祥,陈其瑚,冯剑虹,李志强. 蚜虫生活习性及其防治.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0,6 (2): 67—68.

12 屈天祥 (兼副主编). 水稻害虫 (58—246页).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13 屈天祥(副主编).农业昆虫学第二版上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相关参考

大丈夫不畏强暴威武不能屈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众所周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击元朝的重要人物。那么,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族英雄指的是为本民族作出不凡贡献的人,他们或以一

知名人物 屈维德人物简介

·屈维德屈维德,机械学教育家和机械振动专家。长期从事机械学的教学与研究,并致力于机械振动和噪声的研究及防治工作。他设计的旋转件用的冲击式消振器,在应用中效果明显。屈维德,1916年11月24日出生于广

历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事迹和姓名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

抗元英烈文天祥简介,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南宋)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抗元英烈文天祥简介,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南宋)”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读过《过零丁洋》的人,都应该可以感觉到文天祥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英烈形象。网上关于文天祥的简介,

人物志 历史上文天祥生平事迹简介,文天祥军事才能评价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是文天祥临终前写出的气吞山河的《正气歌》,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的浩然正气。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是如何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文天祥(初名云孙)  字:宋瑞、履善  号:文山、浮休道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南宋末年  籍贯:江西吉州庐陵  出生地:吉州庐陵  出生时间:公元1236年

宋朝 文天祥生平简介?文天祥历史评价?

文天祥一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有个富川镇,富川水如带,绕镇而过;镇北是颇有丘壑之胜的文山。镇上有个文姓人家,家有一些田产,佃与人种。主人叫文仪,字士表,人称“革斋先生”。文仪好学,嗜书如命,读起书来

文天祥是如何死的? 民族英雄文天祥简介

一首《过零丁洋》,让后世人认识了宋末爱国大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文天祥心中坚持的大义,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比生死更为重

历史人物 民族英雄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是如何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文天祥(初名云孙)  字:宋瑞、履善  号:文山、浮休道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南宋末年  籍贯:江西吉州庐陵  出生地:吉州庐陵  出生时间:公元1236年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爱国诗人文天祥 文天祥的诗词选集

  现代人认识到文天祥此人,可能大部分人都来源于初中语文课本中那首《过零丁洋》,以及此诗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于文天祥的认识,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一位爱国大诗人,也知道他是一位民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