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魏景超人物简介

Posted 真菌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魏景超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魏景超人物简介

·魏景超



魏景超,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早期致力于真菌分类和水稻与果蔬病害的研究,以后侧重于植物病毒和粮油作物病害的防治。对我国植物病理学、真菌学和植物病毒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景超于1908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26年毕业于蕙兰中学后,考入金陵大学园艺系。1930年毕业,留校任植物病理系助教,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斐陶斐”学会会员和金钥匙奖。

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4年赴鲁、苏、浙、闽、粤、桂6省主要农区考察农业和植物病害的情况,作出国学习准备。同年秋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植物病理学。他学习刻苦,成绩突出,于1935年被选入Sigma-Xi荣誉会员。

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就教于金陵大学直至1948年。历任该校农学院教授、农学院科研委员会主席、植物病理组主任、植物病虫害系主任、金陵大学教务长和金陵大学研究院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在此期间曾兼过国民政府农业复兴委员会病虫防治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指导真菌生理的研究工作。

1948—1949年应英中文化协会之邀,赴英在剑桥大学、罗森斯丹试验站、真菌研究所、皇家学院和苏格兰育种场任客座研究员,从事植物病毒和真菌分类与生理的研究。1949年秋,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植物病毒和植物营养与病害发展关系的研究。

1950年魏景超回国,仍在金陵大学任教,开设植物病毒课程并开展研究工作。1952年院校调整,金陵大学农学院并入南京农学院,他除授课外,主要精力集中于粮油作物的病害与防治研究。

1954年,魏景超患帕金森氏综合症,危及行动。他和病患长期搏斗,坚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直到完全丧失思维和工作能力。1976年12月9日他怀着事业未竟的遗憾离??了人世。

魏景超幼年,正值军阀混战,天灾连连,他目睹农民颠沛,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从而立志农业。他想从农业教育入手,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农业技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经常放弃假日休息,或到暑期学校选修课程; 或到外地参观实验室和农场,学习他校的特长与不同的实验方法;或访问老教授聆取他们的经验和新见解; 或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 或外出采集标本; 或在室内观察显微切片。他每日往??工作16小时,不到作业完成或实验有了满意的结果,不肯罢休。他也有忙得厌倦的时候,但每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做出成绩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他在写博士论文《菜豆锈病抗病性的变化》的时期内,进行了豆类植物对锈菌各种不同的反应与环境的关系及其细胞学等一系列的试验。深知植物抗病力的性质是寄主与寄生菌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寄主与寄生菌细胞的死亡是由于二者所产生相对的 “毒素”和 “抗生素”的作用; 环境因素对抗病性强或弱两端的植物影响不大,但对于既抗病又感病中间型的植物则有影响,可能是由于二者互相干扰,失去平衡而倾向于抗病一端或感病的另一端。从而初步阐明了植物对寄生菌抗病力的原理。他竭力利用一切设备和时间,勤学、勤问、勤记、勤思考,摄取外国的新知识与新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文献、读书笔记、专题卡片等。当他回国时,正值日军侵华,抗战爆发。他所乘的 “胡佛总统”号轮,因急于撤退美侨,交运的书箱未及卸下即启航。后该轮不幸被日机炸沉。他那苦读3年以汗水换来的笔记和书籍也都葬身于太平洋底。

1937年夏,抗日战争全面开始,金陵大学仓促西迁,经长途跋涉于次年抵达成都。他开始执教,并着手编写讲义,指导实验; 不时外出至灌县青城山和新都县采集标本,调查附近农作物病害的概况,为授课和应届毕业生的论文课题作准备。他先后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但正式出版的仅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和《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他的教学笔记仔细工整,讲课条理分明,深入浅出; 在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同学的操作,随时予以指正; 在田间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同时,他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亲自率助教采集作物病害和真菌标本; 亲自拍摄病症照片,绘制讲解图表; 也亲自指导或参加制作教学挂图等。

魏景超在教学工作中的另一特点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倍至。他对低年级学生着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高年级学生则侧重于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撰写报告等,以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50年代,他集中大部份时间和精力培养真菌分类和植物病毒学人才。当时校内外就学的约有十余人。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对年轻助教则要求课前作充分准备。给予必要的示范; 上课时经常跟班听讲,记下优缺点,课后加以指正。

他对同学的学习要求严格,同时又很关心他们的生活。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与老同学凌立 (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植病处主任) 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有时在周末组织郊游,率领同学去欣赏风景,同时采集标本,寓教于乐。

我国水稻病害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他在金陵大学和南京农学院边完成教学任务,边进行植物病理研究,硕果累累。

重视田间调查,取得多项成果 早在1930年,他就从稻病普查入手,曾3次到江、浙稻区调查研究,1931年发表?江浙稻作病害的调查报告》,记述了稻病15种。并对分布普遍、为害较重的稻热病和纹枯病,讨论了外界环境对它们发生的影响。以后对江苏稻区作了更详尽的调查和研究。1933年发表《江苏稻作病害》,所发现的稻病增至19种。详述了每种病害的土名、为害程度、症状、病原形态与生活史以及水稻品种的抗病性等。1934年,他总结了5年来对稻病的调查研究结果,发表了《稻作病害》,文中所列稻病扩至21种,并确证其中发生普遍而为害严重者有5种: 胡麻斑病、稻热病、纹枯病、白秆病和黑条病。其中以稻纹枯病为害最烈。早在1930年秋,他随戴芳澜在沪宁线附近作过调查,其后,他又单独赴沪、宁、杭地区调查,并进行各种试验。1934年发表了《稻纹枯病》,指出此病是江浙稻区主要稻病之一,受害稻株常达10—70%,损失甚大。该文论述了病原菌的形态、生理、病理、防治措施、并列出有关文献,极具参考价值。

1930—1936年间,他与林传光共同研究严重发生于苏南和浙北的稻胡麻斑病。1936年发表了《稻胡麻斑病之研究》,阐明了这种病的历史、病原菌及传染试验 (由魏景超撰写),以及传染与防除 (由林传光撰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他响应政府关于增产粮食的号召,重新开始了稻病的研究。当时江苏水稻烂秧严重,省农林厅与南京农学院合作于1952—1955年进行烂秧的调查研究,其后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也参加研究。1955年发表?江苏省的水稻烂秧问题》,论述了生理性烂秧发生的条件、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在此期间,他还到江、浙、皖调查中晚稻的病害,写出《江浙皖中晚稻病害调查杂记》,报道了6种稻病,以稻瘟和白叶枯病最为严重,对症状和防除措施也有阐述。

魏景超研究稻病十分重视田间调查,如在1954年特大洪水时,他虽已患病。四肢乏力,但仍与江苏省农林厅领导和其它同仁进入沪宁线水深没膝的灾区,踏田勘察,研究再生稻的可行性,以挽回水稻受淹的损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前所长周家炽研究员说:“1934年我与魏景超一同到闽、粤、桂三省考察,对他的田间调查研究方法,颇有切身的体会,获益不少,……感受至深。”

为准确诊断病害,编写成功 《水稻病原手册》 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生活的水平,支援工业建设,国家需要更多的粮食。但我国水稻生产,因病害造成的损失不下10%。要做好稻病防治工作,准确诊断病害种类是个关键。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病原的鉴定又是诊断中的首要步骤。为此,魏景超于50年代中期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委托,着手编写?水稻病原手册》,以期有助于鉴别水稻病原。此书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微生物约250种,以真菌为主,兼述及细菌、病毒和线虫,附有形态图和必要的??索表,对一般病原菌概述了其生理特性、地理分布、寄生情况和参考文献。对重要病原菌还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

该书是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已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1972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欧世璜教授所著(Riee Diseases)一书,多处引用《水稻病原手册》中的检索表和形态的描述与插图。1979年日本东京都大学农药研究所津田盛也教授来函拟借访问南京之机,与魏景超见面,并说已将《水稻病原手册》推荐给日本,发表于 《日本真菌学会会报》上,要求索取原著。当时魏景超已病故,只能由家人函复,将书寄出。198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林克治教授(前金陵大学植物病理系毕业生)回国访问,也表示拟将此书译成英文版本,供东南亚同行参考。

在真菌分类学上的贡献



魏景超在戴芳澜教授指导下,自1936年开展真菌分类研究,到1976年历时40余载,未曾间断。他研究真菌分类同时也结合植物病害、广泛涉猎各类真菌,但探讨较多的是白粉菌、霜霉菌和锈菌。1930—1947年,他研究真菌形态多达200余种。1932年发表《中国真菌杂录(二)白粉菌》,报道了白粉菌26种,其中有2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

1933年发表《中国真菌杂录(三)霜霉菌及其它》,报道采自全国各地的真菌58种,分属33个属。大部分为寄生菌,计霜霉菌19种、锈菌17种、黑粉菌5种,其它17种。1941年发表《四川甜橙之贮藏病害》,报道病害14种。其中新变种1个:意大利青霉白孢变种(Penicillium italicum var.album Wei var,nov.),寄生于甜橙(成都)。同年发表 《果蔬腐烂病杂录 (一) 核果腐烂病》,发现病害16种。其中新种1个: 梅果粘帚霉 (Gliocladium mumicola Wei sp. nov.),寄生于梅 (成都)。1942年发表《中国真菌杂录 (十)西川白粉菌》,报道1938 —1941年采自川西的白粉菌22种,分属6个属。

1948年魏景超应邀赴英。此行目的主要是考察国际植物病毒研究的进展和应用的新技术; 其次是利用国外的设备和资料解决一些工作中所遇到的真菌分类与生理问题。在英国真菌研究所期间,取得两项成果。第一是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将1942年因在缺乏标本又无文献可查核的情况下,误定此菌为新种Discosporrella phaeochlorina,作了订正。于1948年还其原有的名称,黑粘座孢霉 (Myrothecum roridium)。这是得益于该所丰富的资料与标本。第二是1950年发表《棒孢霉小志》,载于该所主编的 《真菌论文集》。这是针对国内外对豇豆和大豆叶班病病原菌认识不一,分类混乱而重新给予鉴定的,借助该所收集多个标本和资料,以孢子形成的过程为依据,将它们合并为一新组合种,定名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cola Berk. et Curt.)Wei comb. nov.),从而澄清了这个学术问题。

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继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1979年《真菌鉴定手册》出版。此书是一本关于真菌鉴定的工具书(不包括粘菌和地衣),它以检索表、形态描述和插图向读者提供真菌分类的基本知识,使易于鉴别真菌病原,进而诊断农作物的病害,并挖掘我国真菌的资源为发展我国的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贡献。这本?手册》是1958年确定编写的,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只好利用赴京治病的机会,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搜集资料,于1961年回宁后才正式执笔的。然而病情每况愈下,他带病工作,直到1966年才写成。1971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承印。1975年出版告成,但他已病重不起,不能亲自审校,不能亲见此书问世,不胜遗憾。全书编纂相当系统而完整,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手册》出版后,读者争相购用,供不应求,可见此书作用之大。

从生产需要出发,开展植物病毒病研究



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要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服务。早在40年代初期,他在成都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时,已开始注意到茄科植物的病毒病。1941年发表《四川叶烟之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之商榷》,报道主要病害5种,其中病毒2种;花叶病和环点病。叙述病害发生的情况、症状以及防治的方法。后又对成都平原叶烟毒素病作了调查。

1944年发表《成都附近番茄病害调查》,陈述了病害26种,其中毒素病6种: 花叶病、条纹毒素病、蕨叶病、斑枯病、丛枝病和黄花叶病。文中阐明了每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和寄主范围,以及防治方法,特别强调培育抗病品种和改进栽培方法。

1948年魏景超赴英国在剑桥大学、罗森斯丹试验站和苏格兰育种场等处探讨植物病毒研究法,如病原与病状的分析、病原鉴定与分类和影响病毒的因素等,以及马铃薯抗病育种的方法。同时摘记了大量植物病毒文献。194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瓜类病毒病。

魏景超回国后,都是从国家农业生产需要出发开展研究工作的。1955年华东地区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流行,发病率平均约为30%;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发病较重,几达50%,减产在30%以上。通过调查研究,他发表了 《华东地区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初步研究》,此文报道1955 —1958年间观察和试验结果。详述了该病的症状、病原分析、传播途径和侵染循环。1956—1958年,魏景超兼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今江苏农业科学院)植物病虫害系顾问,为该系开创马铃薯和油菜病毒病研究。他热情培育年轻科??人员,深入田间,调查访问,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病的有效措施。这个办法一直在科研和生产上沿用至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出版《油菜花叶病》。此书以国内油菜花叶病的研究结果为主体,以其它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资料作补充,并以国外的有关文献作参考。陈述了油菜花叶病在我国的分布与为害情况、病原的性质与鉴定、病害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和研究与防治工作的现状。同时就一些关键问题加以讨论,使认识深入一步,为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961年,魏景超应邀赴四川农业科学院参加编写《中国油菜栽培》。与会者许多是全国油菜产区的科技人员。他们提出油菜病毒病的病原、虫媒、杀虫防病的效果和抗病品种的选育等问题,与魏景超座谈,并在会后一同到四川农业科学院油菜试验田进行实地观察。同年他发表了 《关于油菜病毒病的几个问题》,即他在座谈会上所发表的意见。这些意见正是针对油菜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所以很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魏景超为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辛勤耕耘40余年,并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他曾被选为江苏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植物保护学会常委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报》和 《中国植病译报》编委。

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科学事业,兢兢业业,为之奋斗终生。50年代中期尽管身患重病,行动很不方便,仍然带病坚持工作。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病情,同行者无不为之感动。进入60年代,他的病情日益严重,仍以编写《真菌鉴定手册》为责无旁贷的重任,这种崇高的责任感,使他与病魔坚持搏斗,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之久,才完成这部巨著。在此期间,他还不断地整理往昔科研材料,编写有关书稿,修订水稻病原原著,翻译和校译外文参考书,注释和审校专业名词等等。他自己不能执笔时,则由家人代笔……。“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魏景超先生当之无愧。

简 历



1908年12月21日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湖墅镇。

1926年 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

1930年 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30—1934年 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助教。

1934—1937年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7—1948年 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学教授、植病组主任、植物病虫害系主任、植病研究部主任、农学院科研委员主席、金陵大学教务长、金陵大学研究院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1948年 兼任国民政府农业复兴委员会病虫防治专门委员。兼任中央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8—1949年 英中文化协会客座研究员。

1949—1950年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

1950—1952年 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植物病虫害系主任、植病组主任。

1952—1976年 南京农学院植物病理学教授、植病组主任。

1956 —1958年 兼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病虫害系顾问。

1976年12月9日 于南京市逝世。

主 要 论 著



1 魏景超. 水稻病原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第一版;1963第四次印刷; 1975年第二版.

2 魏景超. 油菜花叶病.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9.

3 魏景超. 中国油菜栽培 (病害部份).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4.

4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第一次印刷;1982第二次印刷.

5 魏景超.普通植物病理学.金陵大学植病组,1938; 1942;1943,南京农学院植病组,1951; 1958.

6 魏景超.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金大植病组,1942;南农植病组,1951.

7 戴芳澜,魏景超. 中国真菌杂录(二) 白粉菌. 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丛刊,1932,3: 93—130.

8 戴芳澜,魏景超. 中国真菌杂录(三)霜霉菌及其它. 同上,1933,4: 83—128.

9 魏景超. 中国真菌杂录 (十) 西川白粉菌. 金陵学报,1941,1(3):103—116.

10 魏景超. 四川真菌的两个新种. 中央研究院植物学汇报,1947,1:209—212.

11 魏景超,林克治.2—4—D对真菌孢子萌芽的影响. 中央研究院植物学汇报,1948,2: 275—281.

12 魏景超. 三十年来中国的真菌学. 科学,1948,30: 131—132.

13 魏景超. 棒孢霉小志. 英国真菌论文集,1950: 34.

14 魏景超. 江浙稻作病害调查报告. 金陵学报,1931,1: 205—211.

15 魏景超. 江苏稻作病害.金陵大学农林新报,1933,10:248—254.

16 魏景超. 稻纹枯病. 金陵大学农学院丛刊,1934: 15.

17 魏景超. 稻作病害. 金陵大学农学院丛刊,1936: 44.

18 魏景超. 稻胡麻斑病之研究 (一)历史、病原菌及传染之试验. 金陵大学农学院丛刊,1936: 44.

19 魏景超.江浙皖中晚稻病害调查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讯,1954,9—10:48—52.

20 魏景超,龚浩,潘仁瑞. 江苏省的水稻烂秧问题. 中国植物病理学报,1955,1 (2): 127—140.

21 魏景超. 稻瘟. 生物学通报,1956,5: 26—30.

22 魏景超. 四川甜橙之贮藏病害. 金陵学报,1941,9: 239—268.

23 胡国显,魏景超. 四川金堂、江津、南充三县贮藏甜橙方法之调查及改进之商榷. 金大农林新报,1941,18(16—18):11—23.

24 魏景超,胡国显.甜橙贮藏病害防除试验预报.金陵学报,1942,11:79—102.

25 魏景超. 苹果轮纹褐腐病. 金大农林新报,1941,18 (16—18): 24—27.

26 魏景超.黄花苹果对轮纹褐腐病抗病的形态基础.学术汇刊,1942,1:154.

27 魏景超. 果蔬腐烂病杂录(一)核果腐烂病. 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丛刊,1941,12:135—152.

28 魏景超. 菜豆锈病抗病性的变化. 美国植物病理学报,1937,27:1090—1105.

29 魏景超,周本瑾. 番茄漆腐病. 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1942,2:53 —68.

30 魏景超,周本瑾. 成都附近番茄病害调查. 科学农业,944,1:288—294.

31 魏景超. 番茄毒素病研究.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讯,1951,1—15:31.

32 魏景超,Walker Sheffer. 植物营养与病害发展的关系 (七) 葫芦瓜类蔫萎病. 美国植物学杂志,1952,39: 245 —249.

33 陈永萱,魏景超. 南京地区瓜类花叶病的初步鉴定. 中国植物病理学报,1959,5: 1 —6.

34 魏景超,沈淑琳等. 华东地区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初步研究. 中国植物病理学报,1958,4: 94 —111.

35 魏景超. 关于油菜病毒病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1961,4:20 —22.

36 魏景超.四川叶烟之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之商榷.金陵大学农林新报,1941,18 (16—18): 33 —37.

37 魏景超.成都平原叶烟毒素病之调查,金陵大学农林新报,1942,19:25 —26.

38 魏景超译. 昆虫病理学原理 (病毒部分). 上海科技出版社,1957.

39 魏景超译. 1908—1958年植物病理学之问题与发展——关于土壤微生物和根病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0 魏景超译. 新系统学——真菌中的分类问题. 科学出版社,1964.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魏景王,与赵国结盟并提出合纵抗秦

人物生平魏景王,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是魏安王之子。魏安王在位时,将儿子魏增立为太子。魏安王三十四年(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魏安王去世,太子魏增即位,是为魏景王。同年,魏景王的叔父信陵君魏

春秋战国 魏景湣王魏增是怎样一个人,怎么死的?

魏·景湣王魏增(前242—前228年)景湣王元年,秦乘魏王及信陵君已死,便发大军攻取魏二十城,建为东郡,从东面包围魏郡。次年,又取朝歌。三年,又取汲。五年,取垣、蒲阳、衍。魏国只剩下首都大梁,领土全被

春秋战国 第15节 归宿

  魏景王继续带领破败的魏国走向衰亡。>>  他刚一上任,秦国给他的见面礼就是派蒙骜为大将连续占领了魏国的二十座城池,而且秦的蚕食政策推行的很老到,每占一片魏地,就设下一个秦的行政区,实行彻底的秦化。

谋士郦食其怎么死的?

出身身世郦食其,战国末期人,郦蟠十一世孙,中国郦姓宗族列第七十一世。魏安釐王九年癸巳(公元前268年)生于魏国陈留高阳,早年爱好读书,关注各国局势。魏景湣王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国攻灭魏国,食其

谋士郦食其怎么死的?

出身身世郦食其,战国末期人,郦蟠十一世孙,中国郦姓宗族列第七十一世。魏安釐王九年癸巳(公元前268年)生于魏国陈留高阳,早年爱好读书,关注各国局势。魏景湣王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国攻灭魏国,食其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