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吴执中人物简介
Posted 职业病
篇首语: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吴执中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吴执中人物简介
·吴执中
吴执中,医学教育家,我国职业医学的奠基人。早年致力于内科学的教育事业。1956年,他年已50岁,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他长期从事职业病的临床研究,对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铅中毒等的防治以及对全国职业病防治网络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中国职业医学的开拓,主编了130万字的巨著 《职业病》 一书。
吴执中,原名吴绍棠,1906年3月14日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县一个满族家庭。他年幼时居住在乡村,粗知稼穑。长大后随家迁居县城,在县城读书。其父早年以教书为业,家有一妹三弟,人口多,收入少,生活颇为紧迫,因之弟兄们互相勉励发愤用功。吴执中中学时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对列强染指中华、军阀混战、国破民穷的状况痛心疾首,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立志走科学救国、医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1924年,他从新民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后改称盛京医学院,系英国教会所创建,校址在今沈阳市东关风景秀丽的万家河畔,社会上昵称之为小河沿医学院)。此时其父进入辽宁银行界任职,家境有所改善,使他得以坚持完成了7年严格的高等教育。吴执中在学习中目睹了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立见光明的情景,以及伤寒、痢疾等众多疾病的患者就医者生、未医者亡的结局,使他深深印下医者济世活人的印象。在他的影响下,其弟妹四人中有三人 (吴英恺、吴咸中、吴振中) 都走上了医学道路,皆成为中国医界名流。
1931年夏,吴执中从医专毕业后,到北平著名学府协和医学院内科作临床研究生及助理住院医师各一年。1933年夏,他返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年底,到英国北部城市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内科,次年,经资格考试获皇家医师学院格拉斯哥市分院院士荣誉称号,随后转赴伦敦大学附属盖氏医院考察。1935年初返国,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兼任盛京医学院讲师。1936年春,被日伪逮捕入狱五日,受刑不屈,经保释出狱后进关到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任教。1937年6月,应聘至长沙湘雅医学院 (湖南医科大学前身) 任内科讲师。他授课内容详细,逻辑严密,广征博引,联系实际,深受学生爱戴。一年后,擢升副教授,又一年后受聘为内科教授。1941年,被任命为医学院教务主任兼内科主任教授,执掌教学实务,时年35岁。1947年,吴执中获美国医药援华会的资助赴美考察内科的新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遵卫生部调遣,吴执中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任教务长兼内科系主任。他用了6年的时间,把中国医大从短学制重点训练场所转变成全国有数的医学教育基地之一。他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撰写了大批中文教材,还配合抗美援朝运动,搞好后撤伤员的医疗工作,并参与反细菌战的斗争,成绩卓著,在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获卫生部颁发的奖章和奖状。
1956年,卫生部组建全国性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调吴执中负责专业业务建设,他时年50岁。他先赴苏联考察、进修,回到北京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 (1966年改称卫生研究所)的副所长,开始了一项新的业务工作。20多年来,他跑遍祖国南北,深入矿山、工厂,直接为第一线工人的健康服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晚年病重垂危之时也未停止工作。
吴执中为了促进中外医学的国际交流而尽心竭力。1955年,代表中国赴印度参加国际内科学术会议; 1957年,代表卫生部出席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国际工业卫生会议,参加中国科学代表团在莫斯科与前苏联进行的双方科技合作的谈判; 1958年9—10月,参加卫生部代表团访问波兰、民主德国、捷克、罗马尼亚以及保加利亚,考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卫生工作;1958年10—11月,作为中国卫生部代表团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在布拉格召开的首次社会主义国家卫生部长会议;1964年,代表中国赴雅加达参加远东劳动卫生学术会议; 同年,在北京作为中国医学代表团卫生学组长参与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的组织和学术交流工作; 1965年12月奉派赴阿尔巴尼亚讲学。
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兴旺发达,吴执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先后担任辽宁省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卫生杂志》(1978年改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主任委员。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医学发展尤其是职业病防治的开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26年五卅运动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吴执中逐渐接受了新思想,并在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活动中受到锻炼和考验,被推选为学生会领导成员。他一面学习救人的医术,一面从事救亡的宣传,组织学生向当局请愿,起草并散发告全市市民书,唤起民众共同抗日。在抗日爱国运动中,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因党组织遭受破坏,他几经转移到了哈尔滨,进入政法大学以学习法律作掩护从事工人运动。8月,哈尔滨的形势更加恶化,吴执中在数次转移中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被家人以强制手段迫离哈尔滨,返回沈阳盛京医学院。他虽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救亡思想和向往共产党的心从未消沉。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已离开沈阳来到北平。留在盛京医学院的一批爱国师生不甘心作亡国奴,秘密举行抗日宣誓大会,向国际联盟写控告信,向国际联盟代表团送控诉书和宣言书。吴执中与他们一直保持联系,在他们所有的宣言书等文件上签名。1935年初,吴执中返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的热情仍不减当年。同年12月,他被伪满政府以反满抗日嫌疑逮捕,后经保释出狱。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各种暴行,亲身体验到亡国受辱的滋味,因而爱国忧民之心始终不变,并成为以后能在艰苦环境中奋斗不息的力量支柱。
积极参与湘雅三迁
1937年,吴执中到湘雅医学院工作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了。学校在战乱中有两次传奇式的长途搬迁: 先是在日军逼近长沙时迁贵阳; 后是湘桂战火蔓延时迁往重庆。身为教务主任的吴执中积极协助院长张孝骞完成迁校任务,他不仅要管病房,管学生,还要管交通运输和仪器图书,甚至还要靠医德所产生的威望,与搬迁途中遭遇的土匪周旋。学校在战乱的年代把一班班学生招进来,将一批批医生送入社会,靠的是什么精神?除了他们对医学专业的执著追求外,就是靠的一腔爱国忧民之心。抗战胜利后,他再次主持搬迁回长沙,在大火余烬中重建湘雅,靠的也是爱国忧民与对专业献身的精神。学院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大多已成长为一代业务骨干。他除了坚持教学外,临床研究工作也一直未曾停顿。其特点是选题从实际出发。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研究课题有:“结核病临床观察”、“鸦胆子治疗阿米巴痢疾”、“甘草流浸膏对溃疡病的疗效”以及“溃疡病饮食疗法与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等。
吴执中在教学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他对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关心、爱心超越了课堂的界限。学生有难题,愿意找他商量。战乱流亡中的青年学生,??怕有病,一有这种情况时,吴执中就负起医生和家长的双重责任,曾几次救护了贫病交加的重病学生。
1948年,吴执中从美国考察后回国,认清国民党政府无可救药,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他全心投入护校、护学生、“等天亮”的活动中。他和其他爱国师生共同抵制了国民党溃兵的骚扰破坏,保护进步学生免遭黎明前的迫害。长沙解放时,他们将湘雅医学院完好地交给了人民。
三建专业 成就突出
吴执中在湘雅13年,是一建内科专业。要在战火中求生存,还要在苦难中承继传统。抗战中长沙大撤退是历史上叩人心弦的一页,湘雅医学院的搬迁不仅是一堆图书、仪器、后勤辎重的转移,也不仅是一群师生员工、老少妇孺的安置,还是一次办学办医意志的考验。长途跋涉,固有千辛万苦,教学水准和医疗质量要维持下去不能降低,则要有理想和有抱负者才能坚持。湘雅医学院最困难的时刻是抗战后期,经费来源断绝,物价一日数涨,湘桂战火逼近,迫使师生员工辗转流亡到重庆。吴执中他们在山城高滩岩借一旧仓库继续??学、开诊,仍不误这一年学生毕业和新生入学的大事。抗战胜利后,他带领首批人员沿湘渝公路跋山涉水返回长沙。不久,废墟上的湘雅医学院,重又屹立起来了。
吴执中在沈阳中国医大8年,是二建内科专业。要在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变中求发展。1950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刚刚完成组织调整,把旧满洲医科大学、盛京医学院和原属部队及地方的各医学专业学校的短学程专修科合并起来。这时教学体系还没有调整理顺,不仅有教学内容上的长远安排和短期需要的矛盾,还有要将教学主导思想从解决战争需要的短期速成训练迅速转变到适应长远需要而进行正规培养的轨道上来的问题,以及合并在一起的各组人员间的团结问题。吴执中担任教务长,身处各类矛盾的中心,但他能处理得当。他一方面大抓临床工作,另一方面大抓教材工作。他的行政组织工作再忙,也不脱离诊疗和课堂第一线。医学院组织体系有多次调整变更,他总要兼任内科学系或临床内科的业务领导工作。他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病人利益第一的原则。当时,调整教学、执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完整的中文医学教科书,而保证贯彻教学大纲唯一有效的办法是统一教材。吴执中面对这个难题,着手自编自撰讲义,同时还接受了卫生部交给的编译苏联教科书的任务。他的编撰工作大部在业余完成,先后编写了《临床内科教程》、《肺结核临床诊疗纲要》,编译了苏联塔列也夫的《内科学》 (与朱浜生合译)、《内科学进展1951》及《现代治疗学》(胃的部分)等书。这些教材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不仅满足教学需要,并据此编制了各种临床工作常规,提高了基础医疗质量。吴执中在这一次的业务建设中,统帅教务,理顺教学秩序,也提高了业务宏观控制的能力。
吴执中在卫生研究所22年,是第三次组建专业,成绩??大。特点是依托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填补并发展预防医学领域中的空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我国没有职业病专业。建国初期,仍然存在医学院不教职业病的课、医院没有治疗职业病的科的状况。但随着工业发展,职业病发病情况日益严重。1957年,卫生部颁布了职业病范围与管理办法的文件,宣布了职业病专业正式成立。吴执中受命负责我国职业病专业的创立工作。他赴苏联考察学习回国后,根据我国实际需要的现实,从临床实践入手,从中国最多见的职业病入手,总结本国的经验。很快就在尘肺的防治、铅中毒、苯中毒、汞中毒及农药中毒诊疗规律等方面作出第一批防治成果。他还从建设需要中选题,分列若干研究项目,与全国各地职业病防治队伍协作,经过几年努力,在“常见职业病诊断治疗常规”、“湖口病病因调查”、“铍病诊断”、“铀矿开采中粉尘与氡联合作用对尘肺发病的影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防治”及“有机汞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等研究课题上获得了进展。在吴执中的领导下,我国职业病专业水平提高很快,可惜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有的研究项目的工作停顿,有的走了弯路,专业建设丧失了10年时间,但在尘肺和常见职业中毒流行病学方面仍有所前进。1980年他辞世前,全国职业病防治网络已基本形成。
医德师德高尚 榜样力量无穷
吴执中在从医、为师的50年中,不论哪一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得到了后人的尊敬。
1.坚持维护病人的利益。一个医生,为病人做点好事并不难,50年如一日,处处考虑病人的利益则不容易;终生奋斗不息,不断提高医术,则只有少数良医才能做到;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开创良好的医风。吴执中从医为师50年,在以上这三个方面均堪称楷模。他年轻时,不怕劳累,勤查细问,随叫随到,对病人体贴耐心,病人视他为可亲可信赖者。成年后,行动成自然,生活宽裕时是这样,窘迫艰难时还是这样。
由于善于多想多看,思想活跃,医术与日俱进。而医术的每一分提高,都意味着患者受惠范围的扩展。医术、思想风格、行为导向等与患者受益的关系,下述事例可见一班:196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有一次全院性特殊疑难病案大会诊。安徽省农村的表亲两姓11口人,半年内因同一病症先后8人去世,余3人皆病体垂危,神经、心、肾、电解质多系统受损,在当地医治无效送来北京。大会诊中各科俄疑。吴执中从掌握宏观特征入手,寻找特异外源病因,一举准确诊断这是一组有机汞农药中毒病例而轰动全院。经采用驱汞治疗立见成效,救治了濒危病人。随后,吴执中受命作有关的学术报告。报告的主旋律不是炫耀个人医术的高明,而是强调“外源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以及预防的规律。60年代初,我国农村还没有从饥饿灾难中缓解过来。一再发生农药拌种谷物充当食粮而致中毒的悲剧。这种中毒本不属职业病范畴,但为了预防这类外源性致病悲剧的发生,吴执中大会呼吁,小会宣传,组织力量研究这一问题,希望把农药中毒的诊断治疗规律搞清。他不辞辛苦,到甘肃省、海南岛等地农村诊疗第一线,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从中总结分析规律,广为宣传,促使全国范围控制重大农药中毒事故的工作逐步展开。
2. 执著的追求,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吴执中在50年的医疗生涯中充满了艰辛与磨难,抗战八年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还经常受到穷困的困扰。吴执中在贵阳、重庆时坚持办学,不肯个人开业,甚至对授课之余附带行医的劝告也不接受。有人提议利用滇缅公路作点药品生意给学校赚点钱的事也遭到他的拒绝。在最困难的时期,学校经费一时接济不上,是吴执中带头减薪协助学校渡过难关。可以想象在生活已甚困苦时减薪的现实含义。
“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吴执中自难幸免。一旦形势转好,他又走上了防病治病第一线。1970年,他到湖南矿山进行防治尘肺的工作,工作之余,喜欢做群众义务保健医,回答各种医疗咨询。他居住的小室,每晚宾朋满座,矿工来访者络绎不绝。为了多作贡献,他每周要去10余里外某结核疗养所查房,来去步行,乐此不疲,一年多坚持不懈。1976年春,他受命到东北做“松花江水体汞污染”课题的有关现场调查。天寒地冻,他所乘的车翻倒,造成脊柱压缩性骨折,但仍坚持不离现场,卧床指挥调查,直至完成任务才返回。
建设职业病专业,创业起步有许多困难,如缺乏助手、临床基地建设方案多变、设备添置慢等。他面对困难毫不动摇,认为国家困难,专业建设速度不理想应该理解,但个人信心不能削弱,进取心不能懈怠。
吴执中平日惜时如金,出差、开会之余暇,手不释卷。60年代,为了深入掌握化学物质毒性规律,他以花甲高龄,??始系统地自修有机化学。
吴执中晚年虽患恶性肿瘤被截肢,但仍借召开科学大会的春风,组织力量,以惊人的毅力,主编了130万字的巨著?职业病》一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书已成为专业医生的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获1982年全国优秀图书奖。
他在学术上坚持真理,敢于触动权威和顶住时尚,态度鲜明。在“大跃进”、“放卫星”年代里,曾多次传来治疗矽肺有特效的喜报。有的还得到高层领导的赞许和推荐。吴执中告诫调查的同志要持客观冷静的态度。调查后将“不能推广应用”的结论如实上报。
3. 爱护下级,团结互敬。吴执中对所有共事的下级和助手,都以爱护与提携的态度对待。50年代初,就敢顶住压力,鼓励下属注意外文学习。到苏联考察回国还把建议加强年轻医生的外文训练写进考察报告。要求下属作学问要循序渐进与全面发展。在病中还亲自给下属教授英文。
职业病防治要结交许多人,要和不同专业和各种层次的人员共事,他从不以专家自居,也不因地位、身份特殊搞以我为中心。相反,在他与别人的接触中,充满了相互尊重的气氛,与任何人都能建立起平等相待的合作伙伴关系。对??切来进修学习或合作研讨的人,他都满腔热忱,用谦和、尊重和鼓励作为回报,从而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他生前建立起的多边协作网络,至今仍保持相互主动配合的传统。
4. 严格要求自己。他外出办事,随身携带的一块洗衣小搓板,最能反映他处处以普通一兵要求自己的品质。在他患恶性神经纤维瘤手术后,仍不改此习惯。他出差时谢绝住高标准宾馆,不通知到站,自行乘公共汽车前往办事处所等已成为他的习惯。
吴执中出差时还要随身携带大批书籍,好象携带了一个微型图书馆。有人奇怪地问他,这么多的书看得过来吗? 回答是,带它主要不是要读,是为了查找资料方便。他外出时总要在工余审稿,对稿件中的观点、数据需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因此要不断地查阅资料。再者,由于患者病情各异,年轻的医生咨询问题也各异,他也要查书,核实后才予以回答。他认为不查不考,以想当然作回答,是没有尽到责任。
在他病危住院期间,由于肿瘤压迫,腹水多,限制了呼吸,很难平卧,终日不能休息。他的下肢肿胀,水肿液从毛孔外渗,坐半小时硬板凳可洇湿一大片地板。如此痛苦之际,他不仅不诉不烦,还尽量想着少给医护人员添麻烦。他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体交给医院作解剖研究,作最后一次贡献。
简 历
1906年3月14日 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县潘家岗子村(今柳河沟乡解放东村)。
1931年6月 毕业于奉天府(今沈阳市)奉天医科专门学校(盛京医学院前身)。
1931年7月—1933年6月 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研究生及助理住院医师。
1933年7月—11月 任沈阳盛京施医院内科医师。
1933年12月—1935年1月 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附属盖氏医院进修内科。
1935年2月—12月 任沈阳盛京施医院医师兼在盛京医学院任教。
1936年1月—1937年6月 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任教,兼医学院副校医。
1937年6月—1950年10月 历任长沙湘雅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务主任兼内科主任教授等职。
1947年8月—1948年4月 赴美国,在费城、波士顿及纽约等地考察内科新进展。
1950年10月—1956年7月 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教务长、副院长。
1956年8月—1958年12月 在苏联列宁格勒及莫斯科考察内科医学,进修职业病学。
1959年3月—1980年10月 任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1966年改称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
1978—1980年 任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总编辑。
1980年8月12日 逝世于北京。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陈执中简介 陈执中是怎么死的 陈执中的作品 陈执中的故事
本名:陈执中 字号:昭誉 谥号:恭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洪州www.cha138.com 出生时间:990 去世时间:1059 主要作品:《乐全集》 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 何执中生平简介 何执中怎么死的 何执中的贡献 何执中和徽宗
本名:何执中 别称:何伯通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处州龙泉www.cha138.com 出生时间:1044 去世时间:1118何执中——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 何执中(
陈执中,字昭誉,是明相陈恕的儿子,他自己也曾经在北宋一朝为相。 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还是当朝宰相,陈执中所经历的学习的,自然比一般人家的读书人要多的多。现代人说,不能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世
陈执中,字昭誉,是明相陈恕的儿子,他自己也曾经在北宋一朝为相。 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还是当朝宰相,陈执中所经历的学习的,自然比一般人家的读书人要多的多。现代人说,不能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世
历史人物 何执中生平简介 何执中怎么死的 何执中的贡献 何执中和徽宗
本名:何执中 别称:何伯通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处州龙泉www.lishixinzhi.com 出生时间:1044 去世时间:1118何执中——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
纥石烈执中www.cha138.com纥石烈执中(?—1213),金朝大臣。本名胡沙虎,亦作忽沙虎,又名九斤。女真族。姓纥石烈。阿疏后裔。大定八年(1168),充皇太子护卫。明昌四年(1193),累迁
陈执中一景德元年(1004),集贤学士、判枢密院事陈恕病卒,其子陈执中赐恩授官太常寺太祝,为秘书省正字。陈执中,字昭誉,以荫得官后,仕途颇达,很快由秘书省正字迁卫尉寺丞、知梧州(治今广西梧州)。在梧州
宋朝人物本名:胡沙虎别称:纥石烈执中所处时代:金朝民族族群:女真去世时间:1213年官职:太师、尚书令、都元帅封爵:泽王纥石烈执中人物生平仕途履历大定八年(1168年),胡沙虎任皇太子护卫,其后改任太
人物档案 姓名:陈执中 字:昭誉 谥号:恭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洪州 出生时间:990年 去世时间:1059年 父亲:陈恕 主要作品:《乐全集》
人物档案 姓名:陈执中 字:昭誉 谥号:恭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洪州 出生时间:990年 去世时间:1059年 父亲:陈恕 主要作品:《乐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