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熊大仕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知识越多越令人陶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熊大仕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熊大仕人物简介
·熊大仕
熊大仕,兽医寄生虫学家,兽医教育家。对马结肠纤毛虫的研究成就卓著,修编论述了25个属,51个种,其中建立3个新属,发现了16个新种;对牛羊瘤胃纤毛虫、猪肾虫和鸡球虫的研究也有重要成果。为我国培养畜牧兽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熊大仕1900年8月26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14年被选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学习。1923年赴美就读于依阿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1927年毕业,获兽医学士学位;继在该校理学院研读,192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30年荣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1930年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代系主任。当时日军侵华日益猖獗,津沽岌岌可危,1935年遂辞去南开大学职务,赴四川省工作。历任中央大学兽医系教授; 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畜牧兽医组主任; 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技正兼兽医科主任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兽医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熊大仕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直到逝世,长达37年之久。历任秘书长(后改为总务长),兽医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家畜寄生虫学教研组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并曾任农业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教育委员会畜牧专业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1987年3月27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在马结肠纤毛虫的研究上蜚声海外
20年代在美国学习期间,熊大仕就开始从事马寄生虫的研究。他夜以继日地埋头于图书馆,查阅和收集了大量有关寄生虫学方面的资料,并分类整理,打字成册。他精心汇集的有关马属动物寄生虫圆形科、毛线虫科的资料,不仅为科研工作积累了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且为研究我国马属动物寄生线虫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材料。他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进行马结肠纤毛虫的观察研究。正当他的研究工作有进展的时候,官费留学期限已满,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中断。他深深懂得,“非志无以成学”,决心半工半读,以完成研究工作。生活艰苦没有难倒性格坚毅,立志献身于科学的熊大仕,他含辛茹苦多年,终于完成了 《马属动物结肠纤毛虫的研究》论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在这篇论文中,首次将马属动物结肠纤毛虫修编归类,论述了25个属,51个种,其中有3个新属和16个新种,是由他鉴定建立起来的。这些成果是当时该领域中的重要成就。1930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科学杂志》发表后,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广泛赞誉,熊大仕成为这个领域中成绩卓著的学者之一。当时,世界著名的寄生虫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多盖尔教授就曾致书赞扬。
熊大仕的这些研究成果,至今在国际上仍然受到重视和肯定。美国出版的多种原生动物学专著,都曾引用他的论述,如著名原生动物学家N.D. 利温 (Levine) 所著的 《人和家畜的寄生原虫》,就引用了他的论述和插图。
熊大仕回国后,在天津南开大学继续从事纤毛虫的研究,重点钻研牛羊瘤胃纤毛虫,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论文发表于《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5年第6卷上。这项研究,奠定了离体培养纤毛虫,进而研究“人工瘤胃”和利用粗纤维作家畜饲料的基础。
在马属和反刍动物寄生线虫、猪肾虫和鸡球虫等研究方面成果显著
1949年后,熊大仕一直从事马属动物寄生线虫、反刍动物寄生线虫、猪肾虫和鸡球虫方面的研究,对解决我国家畜寄生虫病害问题作出了贡献。其中 “寄生于中国马属动物的圆线虫和毛线虫的研究”,曾获得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猪肾虫病是流行在长江以南的猪的一种寄生虫病,并逐渐向北蔓延,严重威胁养猪事业的发展。为了控制这种寄生虫病,年已花甲的熊大仕冒着酷暑,曾数度奔赴南方5省组织和主持兽医科技工作者协同调查研究,攻克难关,终于弄清了猪肾虫病的病原体和病原体生活史,以及流行病学、致病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套防治措施。熊大仕急生产之所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钻研的精神,使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深受教育。
60年代初期,在我国养鸡业还不很发达的时候,熊大仕就考虑到我国养鸡业以后也要走发达国家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养鸡后,鸡球虫病的防治将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应提前进行研究。他带领助手们研究了鸡球虫病病原体、流行病学以及防治等方面,对鸡球虫病有了深入了解,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我国的户养鸡和大型鸡场防治鸡球虫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鸡球虫病开始,又对兔球虫病、鸭球虫病等畜禽球虫病进行深入研究。他所在的寄生虫学教研组已成为球虫病研究工作开展得最早、研究较深入、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多和对生产有很大贡献的教研组。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共60余篇。
忠诚于兽医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
熊大仕是我国老一辈兽医教育家,为中国兽医科学的发展呕心沥血,培养出一支兽医科技队伍。抗日战争期间,除任教于中央大学兽医系外,还曾在四川、兰州等地举办讲习班,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国际上有声誉的学者,或成为我国兽医事业的骨干。“文化大革命”后,他深感新成长的中青年兽医人员在10年浩劫中科技学习不足,遂积极向农业部建议,主动承担了农业部科技局委托举办的科学技术培训班,共办了4期,每期内容各异。同时又接受农业部教育局的委托,举办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从事寄生虫学工作的中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班。这两个培训班收到极好的效果,参加学习的学员已成为全国各省、市从事兽医寄生虫学工作和教育的骨干力量,为我国兽医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熊大仕忠诚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兽医教育的规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实验指导等,都凝聚着他的心血。1983年后,他因年事已高,健康欠佳,辞去了兽医系主任职务,但仍对兽医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热情。他不顾年老体弱,行走不便,还经常参加兽医系研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会议,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1987年3月病重时,在病榻上同前来探视的校系领导的谈话中,仍然念念不忘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兽医教育事业。他对兽医教育事业极端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学生和友好无不为之感动。
熊大仕为人耿直,光明磊落,高风亮节; 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当系主任几十年,总是以大局为重。兽医系内科教研组教授王洪章多次说过,熊先生当系主任几十年,没把兽医系办成寄生虫学系。一语道出了他的高贵品质。
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3层的教学楼,顶层很薄,夏热冬冷。熊大仕身为系主任,在分配各教研组用房时,他所在的寄生虫学教研组被分配在顶层。他的研究室也在顶层。夏季他与同事们一样汗流浃背,冬天冷得不敢脱大衣和帽子。还有件被传为佳话的事迹。1984年系里讨论办实验动物学习班问题,熊大仕因事先了解的情况有误,错误地批评了传染病教研组的一位中年教师 (他的学生) 并发了火。后来,他了解了问题的实情,深感内疚,便向那位教师承认错误并致歉意。在多次总结中还深刻地检讨了这个问题。
熊大仕对助手和研究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他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独立工作能力。助手和研究生都不敢随意向熊大仕问问题,知道提出问题后,他会反问几个问题,考查你是否对所提问题动过脑筋,然后再给予指点。但他又是那样慷慨无私,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他从美国学成回国时带回的许多有极大参考价值的书籍和他精心汇集的文献资料,都放在教研组的书橱中,供大家使用。他珍藏的1929年版本的 《原生动物学》一书,在国内图书馆里都难找到,他却从不把这本书当成私有财产。
晚年,他将自己的积蓄万余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未被接受。他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把这笔钱作为奖学金,鼓励学生奋力上进。
熊大仕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贵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简 历
1900年8月26日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1914-1923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 (留美预备学校)。
1923-1927年 毕业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获兽医学士学位。
1927-1928年 毕业于美国依阿华农科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28-1930年 毕业于美国依阿华农科大学动物学系 (原生动物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0-1936年 任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代系主任。
1936-1938年 任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技正兼兽医科主任。
1938-1942年 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畜牧兽医组主任,兼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
1942-1946年 任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兼任甘肃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1946-1949年 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兽医系主任。
1949-1956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后改为总务长),科学研究部副主任,兼兽医系主任。
1950-1987年 先后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兽医杂志》 主编。
1987年3月27日 逝世于北京。
主 要 论 著
1 熊大仕.家畜寄生虫与侵袭病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1.
2 熊大仕. 马属动物结肠纤毛虫的研究. 美国依阿华大学科学杂志(美国依阿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
3 熊大仕.牛羊瘤胃纤毛虫的研究.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5,6.
4 熊大仕,孔繁瑶. 叶氏夏伯特线虫新种——中国绵羊及山羊的一种新寄生线虫.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6 (2): 115-122.
5 熊大仕,孔繁瑶. 中国家畜结节虫的初步调查研究报告及一新种的叙述.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5 (1): 147-164.
6 熊大仕,蒋金书,赵树英. 猪肾虫病的研究 (一). 畜牧兽医学报,1980 (11): 193-200.
7 熊大仕,蒋金书,赵树英. 猪肾虫病的研究 (二). 畜牧兽医学报,1981 (12): 47-54.
8 熊大仕,蒋金书,赵树英. 猪肾虫病的研究(三).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 (7): 71-75.
9 熊大仕,蒋金书.猪肾虫病血相变化.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年报,1961-1965: 35-36.
10 熊大仕,蒋金书. 北京地区某猪场肾虫幼虫发育的季节动态及肾虫病的防治. 中国兽医杂志,1981 (3): 7-11.
11 熊大仕,蒋金书. 北京地区某猪场猪蛔虫猪鞭虫的外界发育及其驱虫试验. 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年报,1961-1965: 149-155.
12 熊大仕,蒋金书,赵树英. 北京地区猪类圆线虫体外发育史和各期幼虫形态的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1979 (5): 6-10.
13 熊大仕,蒋金书,赵树英. 北京地区马类圆线虫体外发育史和各期幼虫形态的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1979 (5): 1-6.
14 熊大仕,蒋金书,赵树英. 北京地区羊类圆线虫的体外发育史和各期幼虫形态的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1980 (6): 2-6.
15 熊大仕,林昆华. 北京地区鸡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 (1): 1-11.
相关参考
熊大缜-生平简介>熊大缜193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第二年入物理系,为该系第七级毕业生,曾与著名科学家江德熙、钱伟长、彭桓武、林家翘等为中学或大学同班同学。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清华求学期间
关于熊大缜的冤案,已有很多书籍记载过,网上就更为详尽。>熊大缜,曾是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的高徒,1935年毕业后留校,1937年考取赴德国留学名额。此时七七事变爆发,清华大学准备南迁昆明,叶企孙全面负责
他被误当汉奸逮捕,行刑时请求用石头处决,只为省一颗子弹打鬼子
说到熊大缜,或许好多人都不认识,但是提到抗日先烈,大家就应该感觉到这是个英雄人物。的确,熊大缜当时豪爽大气,容貌俊秀,尊师爱国,他还是中国第一位研究出来“红外相机”的科学家,在当时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一)熊寿祺,字景昌,号唯知,一九○六年十二月四日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福兴(长滩)乡周家湾。父亲熊大沛,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清末进成都法政学堂读书,辛亥革命后,任邻水县议员,是有名望的中医。他希望独
本文系作者丽的应熊大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在战国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战国七雄尚且面临生存危机,卫国作为一个弹丸大小的诸侯国,却过着非常惬意的小日子,当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秘密武器,而是因为它太弱小了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