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吴嘉生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吴嘉生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吴嘉生人物简介
·吴嘉生
吴嘉生,染整技术专家。长期从事行业管理工作,在染整企业的基础性技术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品种花色、开展技术改造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尤其在棉布漂练、染色技术领域有独到建树,赢得了业界同仁的尊敬。
吴嘉生,1918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职员家庭。其父吴晋卿,长期在上海达丰染织厂仓储成品部门工作,1937年年届退休。达丰厂为酬报其为厂服务多年,特允许其高中毕业的独子吴嘉生顶替入厂,并安排在技术部门任练习技术员(当时称练习生),学习从英国引进的新技术。吴嘉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就掌握了这套当时被认为难以掌握的生产技术。
吴嘉生进入达丰厂不到半年,侵华日军进攻上海。达丰厂原来设在上海华界,且邻近真如,为了保护财产,发动职工三天时间拆迁半数设备至租界,租借厂房生产,维系职工生活。吴嘉生1939年3月练习生学习期满,受聘为达丰厂染色车间技术管理员。
1942年,吴嘉生进入上海大中铁工厂,为当时上海申新九厂扩建印染车间设计了印染机械方案。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经济部苏、浙、皖特派员专署在上海招募技术人员接收日本在沪开设的工厂,吴嘉生应聘参加了接收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所属第一、第二加工工场的工作,着手修复设备、恢复生产,后任第二加工工场染色车间主任技师。1946年2月,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成立,吴嘉生受聘任第一印染厂染色车间主任技师。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举国动荡不安。到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政府强行发行“金圆券”,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工人、职员已到无法生存的地步,奋起抗争。吴嘉生等同情工人的反饥饿斗争,引起厂方不满,后被调到中纺公司第二印染厂任漂练车间主任技师。
吴嘉生在中纺公司第二印染厂工作期间,深入生产现场,调整工艺措施,合理安排生产,解决了出口南洋什色布定单染色色样不符等长期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出口合格率。1949年5月上海解放,军代表进驻中纺公司第二印染厂,进行了整顿和调整,1949年10月破格聘任吴嘉生为中纺公司第二印染厂工程师。后因生产需要,调任中纺公司第七印染厂工程师。他从技术管理着手,重点解决了漂白布上多黄斑、士林蓝布条花严重、印花布黑底色上有黄白斑等突出的质量问题,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吴嘉生在中纺公司第七印染厂工作期间,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对上海悍然发动“二·六轰炸”。杨树浦发电厂被炸,七印厂停电后无法生产,大量半成品湿布堆置在车间,面临变质的危险。吴嘉生区分不同情况,逐批逐箱妥善处理,终于完成了任务,避免了重大损失。他和全厂职工因此受到了中纺公司的表扬。
吴嘉生在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工程师室工作期间,负责编制全厂技术改造规划并组织实施。先后完成了绳状轧碱煮布锅、煮布锅自动化堆布、绳状连续式漂、酸、洗生产流水线等技术改造项目。
1953年2月,吴嘉生调华东纺织管理局技术处印染加工科任代科长,肩负十多个印染厂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当年纺织工业部制定了统一的印染布加工质量标准,制定并实施了印染加工计划、技术检查和设备管理等三大管理制度。吴嘉生认真贯彻推动这些工作,使上海各印染厂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1958年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吴嘉生调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工作。他组织制定了上海印染工业技术发展规划,举办“双革”庙会,开展地区间技术交流,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促进了印染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吴嘉生受到冲击,1969年下放到南京梅山“9424”上海炼钢基地工地劳动。1976年落实政策,吴嘉生回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工作。后调上海纺织工业局技术处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负责起草了上海纺织科技发展规划等项工作。
1979年3月,吴嘉生退休。退休后被聘任为上海纺织工业局机械基建处顾问,指导上海印染工业的技术改造工作。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和发表了多篇有关印染机械与技术改造方面的论文,在同行中受到关注。
1982年11月,吴嘉生被聘请到纺织工业部新技术办公室任顾问,参与研讨国家“六五”纺织科技攻关项目印染方面的选题立项和组织落实,指导工艺技术和机械设备一条龙科技攻关等工作。
1988年8月,吴嘉生受聘赴深圳任永新印染厂顾问,协助筹建、设备选型、车间布局、工人培训等工作。经一年多时间,该厂就建成投产,试生产出口产品取得一次性成功,吴嘉生获香港永新总公司“建厂功勋”金盾奖。他在该厂开业后任总经理顾问,重点对生产经营决策、经济核算管理、企业生产技术规范化管理进行指导,并主持新产品、新型功能整理开发等工作,亲自编写教材并开展培训,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使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6年,他代表公司出席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十佳企业”经验座谈会,领取了全国印染行业利税第五名的“十佳企业”奖状。
吴嘉生热心参与各级学会的学术活动,经常撰写论文,从理论到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并发表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多次在全国性的厂长培训班上作有关印染企业管理的专题报道。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有四篇论文被评为陈维稷优秀论文三等奖。吴嘉生十分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少经他指导的大学毕业生成了各地印染企业的技术骨干,为我国印染企业的发展、印染产品的出口作出了贡献。
技术攻关能手,生产实践先驱
吴嘉生早在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一印染厂任染色车间主任技师期间,就积极改进染色技术,提出并实施了用热风无接触式烘燥替代金属烘筒接触式烘燥,明显提高了矿物性染料卡其黄的匀染度。在连续轧液、平洗机上采用青铅浓硫酸浸轧槽及加装透风辊,进行可溶性还原染料“印地素”连续轧染工艺,既显著改善了轧染染色织物的色泽均匀度,又大大提高了染色生产效率。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开发生产了高档细支不褪色什色府绸细纺等??系列产品,并自主研制开发了化学防水剂,用于雨衣面料的防水整理,使得中纺公司的染色产品畅销市场,取得极高的市场信誉。
吴嘉生在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二印染厂任漂染车间主任??师期间,重点解决了南洋什色布订单染色色样不符等问题。他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发现煮布锅中堆布不良,中间留空,煮练液循环走短路,煮布锅边的布没有煮练液通过,因而堆放的布被煮布锅壁烫干,形成碱斑色渍,使布匹煮练不匀,严重影响染色产品的质量。他采取措施,改善了煮布锅的堆布方式,确保了煮布锅中煮练液的均匀循环流通,基本杜绝了煮练疵布。同时调整了染色生产安排,先染浅、中色后染深色,遇有色斑色渍的半制品煮漂布,改染黑色,并将漂白的布染浅、中色布,然后各色配套交货,终使长期困扰的出口南洋什色布订单染色色样不符的技术难题顺利解决,出口合格率显著提高,利润大幅增加。由于工作出色,吴嘉生被破格聘任为中纺公司第二印染厂工程师。
吴嘉生在华东纺织管理局技术处加工科工作期间,在当年纺织工业部的组织领导下,会同各厂有关技术人员,重点攻克了纺织工业部重点抓的深色花布褪色、硫化黑布发脆、精元布泛绿等当时印染行业三大技术质量难题,并严格贯彻执行纺织工业部有关废止盐基性染料的应用、规范硫化染料的工艺要求等规定,使上海地区的印染布质量跃上了新台阶。
抓技术改造,促企业技术进步
在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工程师室工作期间,吴嘉生组织编制了全厂技术改造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先后完成了水泥三和土圆筒退浆池、绳状轧碱煮布锅、煮布锅自动化堆布、绳状连续式漂酸洗生产流水线等技术改造项目。其中煮布锅自动化堆布项目难度大,几乎无参考资料,仅凭国外杂志上的一张照片,组织机械工程师周履安、电气工程师王嘉禾经分析、推理,设计出图纸,试制后经十多次试用改进,利用煮布锅煮练液循环泵将轧碱进缸的布冲入锅中,再根据冲力大小修正堆布器上甩布“象鼻子”上下运转的角度,终于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从此解决了堆布工人进入煮布锅内手工堆布的恶劣劳动环境和人工堆布不匀易造成斑渍等疵病,加强了劳动保护。这种自动堆布装置随后由印染机械厂定型生产,在全国印染企业推广应用。
吴嘉生在上海纺织工业局机械基建处任顾问期间,重点负责指导上海印染工业的技术改造。他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总结发表了《印染机械与印染工业技术改造的关系》、《印染机械要适应印染工业发展的需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中有关方针、政策的探讨》等多篇有关印染机械与技术改造的论文,指导了印染机械企业不断改进提高印染机械的应用性能,发展新机种;指导印染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适应印染生产的发展,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展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同时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及时了解国际新技术新设备的动态,重点的有高速高效前处理机,精良的轧、洗、烘、蒸单元设备,优质高效轧染机,新型圆网、平网印花机,长环蒸化机,节能型多箱体热风拉幅机,各种松弛前处理及染色机等,为上海印染行业瞄准国际新技术动向开展技术改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吴嘉生在上海纺织工业局任总工程师顾问期间,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了上海印染企业当时的突出问题是燃煤锅炉严重老化,蒸汽压力不能达标,致使不少印染机台不能发挥作用,建议迅速对印染老厂进行锅炉技术改造等意见。他的建议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并积极进行了改造,为上海印染工业生产较快发展赢得了十分宝贵的时间。
善于调查研究,精于规划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限于染化料助剂及设备等技术条件,在印染生产中时常会出现不少突出的质量问题,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吴嘉生刚到中纺公司第二印染厂,就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他经常深入各车间,现场调研生产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细心观察工人的操作状态和程序,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合理调整工艺处方、准确称料、严格工艺操作、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开展职工培训等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原先存在的漂白布上有较多黄斑、士林蓝布条花严重及色泽偏浅、印花布黑底上有黄白斑等突出的产品质量问题都迎刃而解,印染产品加工质量正品率从30%左右上升到9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82年11月,吴嘉生受邀赴京任纺织部新技术办公室顾问,在科技司组织下会同有关专家共同编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具体攻关内容、项目负责单位、达到水平、目标及进度等攻关计划,并在计划制定后,具体组织落实,帮助承担单位解决在科??攻关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直到最后总结鉴定。经过努力,至1985年底,圆网印花机、高效平洗烘印后处理机和高速高效平幅丝光机三项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分别获得纺织部“六五”科技攻关二等奖。项目投产后,对提高我国印染生产装备的总体技术水平、提升印染产品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开发新产品,创出高效益
1954年5月,吴嘉生在华东纺织管理局技术处加工科任代科长期间,参加了纺织部组织的全国印花布会议,回沪以后立即组织国营、私营印花厂的生产技术人员、花布图案设计人员传达会议精神,并邀请上海美术家协会、纺织品采购站和出口公司人员参加。会上作出了开展上海市花布图案评选、组织设计人员进修、进行外出写生调研等活动的决定。通过花布图案评选,交流了优秀花样的设计思路和特点。以后每年组织进行两次外出写生调研,了解各地区人民群众对花布花样的喜爱和流行趋势,丰富了设计内容,开拓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推动了印花布花样设计和雕刻工艺技术的创新发展,包括云纹、干笔、钢芯、雪花点等的设计表现技巧和雕刻技巧的发挥。每次在花样评选后,还组织召开定产会议,将中选的花样展出,邀请各省、市花布采购站派代表参加会议逐张挑选定货,对定货多、销量大的花布评为高产高销花样,对设计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大大提高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了与兄弟地区花布图案设计人员的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印花工艺的发展,繁荣了花布市场。
1988年8月,吴嘉生赴深圳任永新印染厂顾问,为永新工厂筹建的规划制定、设备选型、车间布局、机器安装、工人培训以及试生产呕心沥血,仅用一年多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了建厂和产品开始出口任务。接着任永新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问,为该厂的印染生产、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基础管理以及品种开发、成本核算、营销核价等方面,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决策性的意见;他亲自制订机台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分品种、分规格、分花色的标准成本和出厂销售价格,实行分定单的经济核算制度;他还每年为永新印染厂的生产实绩进行深人浅出的分析,在这基础上为下一年的工作提出规划和部署。这些工作,为永新厂迅速登上改革开放后国内印染行业的先进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永新厂的销售营业部与生产系统是分设的,销售在香港,生产在深圳,有日本、香港、美国等销售渠道和客户。为了准确及时地反映各个销售组的绩效并对其考核,据以定出合理的销售价格与销售策略,同时也便于对生产部门进行产、质量与成本考核,以强化生产的现场管理,吴嘉生根据生产实际编制了成本核算细则,创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专业人员培训后组织实施。永新厂原来只能在完成交货三个月后才能看到月度盈亏报告,经改进后十天内就能看到。这对及时调整生产与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品种复杂、生产流程长、难于管理的印染企业尤其具有实效。
在深圳永新厂工作期间,吴嘉生应用新工艺先后开发成功阔幅仿丝绸型人造棉花布、亚麻漂染印花布、涤棉牛津布、经向弹力布、经纬双向弹力布,还有丝鸣柔软光泽整理、桃皮绒磨毛整理、法兰绒抓毛整理、粉点涂层整理、洗可穿整理、超级耐久性防油防水整理、抗菌防臭整理等,增加了印染产品的附加价值,争取到了许多国外客户的大量订单。
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关心青年人才培养
早在1939年,吴嘉生就是中国染化工程学会会员,并在纪念刊上发表文章。他先后在《染化月刊》上发表了《不褪色什色布的染色》、《阿尼林黑染色布》、《泰西缎之织染整理》、《矿物黄卡其的染色》等理论结合实际的技术性文章。
中纺公司1947年起招收大学毕业生举办进修班,招收高中毕业生开办技训班,吴嘉生协同有关专家担任实习期内的专题讲课及实习导师,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重实践的技术骨干。吴嘉生积极参加“集益”印染研究会的各项学术活动,50年代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编辑《练漂概论》、《染色概论》、《印花概论》、《整理概论》科技丛书四册,由上海作者书社经售供业余学校作为教本,为普及印染科技知识,提高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
1953—1955年上半年,吴嘉生曾任《染化月刊》副主编、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学术部副部长。80年代起,吴嘉生任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印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印染行业协会名誉会员兼顾问。他积极撰写论文,参加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历次全国染整学术年会、兄弟省市的染整学术讨论会以及全国印染情报中心的技术交流会。
吴嘉生长期从事印染企业技术管理和开发新产品工作,积极推广新技术,总结新经验,从理论到实际,学以致用,乐于迎接新的挑战,善于解决新问题。年届古稀,仍致力于我国印染企业的技术改造,到处奔走,为各地进行技术改造出谋划策,成绩卓越。吴嘉生为人耿直,勤业守责,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他是受人尊敬的长者,又是令人钦佩的专家。
简历
1936年8月 上海民光中学高中毕业
1937年3月—1939年3月 上海达丰染织厂染整车间实习
1939年3月—1942年5月 英商信昌洋行中纺纱厂染色管理员
1942年5月—1945年9月 上海大中铁工厂事务部长
1945年9月—1946年2月 参与对内外棉株式会社第二加工场的接收工作
1946年2月—1948年11月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印染厂染色车间主任技师
1948年11月—1949年12月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二印染厂工程师
1949年12月—1952年12月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七印染厂(1950年7月后改称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工程师
1952年12月—1957年12月 华东纺织管理局技术处加工科代科长、工程师
1958年1月—1970年1月 上海市印染工业公司工程师
1970年1月—1976年5月 南京梅山“九四二四”上海炼钢基地焦化厂工地劳动
1976年5月—1978年3月 上海市印染工业公司工程师
1978年3月—1979年3月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技术处科技科、技术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
1979年3月 退休
1979年4月—1982年11月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机械基建处顾问、高级工程师
1982年11月—1985年12月 纺织工业部新技术办公室顾问、高级工程师
1985年12月—1987年12月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总工程师室顾问、高级工程师
1987年12月—1988年4月 广东南海印染厂顾问、高级工程师
1988年8月—1997年3月 广东深圳永新印染厂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4年8月1日 病逝于上海
主要论著
1.吴嘉生.不褪色什色布的染色.染化月刊,1939(1)
2.吴嘉生.阿尼林黑染色布.染化月刊,1939(1)
3.吴嘉生.泰西缎之织染整理.染化月刊,1939(2)
4.吴嘉生.矿物黄卡其的染色.染化月刊,1939(3)
5.吴嘉生.国外纺织机械展览会有关染整机械展出和座谈情况.印染,1982(1)
6.吴嘉生.印花后处理高效平洗.第一届全国染整节能会议论文,1984.10
7.吴嘉生.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的对比试验和选型讨论.印染机械,1985(3)
8.吴嘉生.我国染整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印染,1985(3)
9.吴嘉生.松弛精练机的对比测试和选型探讨.印染,1988(1)
10.吴嘉生.论印染后整理工艺技术的适应性.印染,1993(5)
11.吴嘉生.外销什色棉布的来样、打样和生产.染整科技,1993(2)
12.吴嘉生.也谈涤纶仿丝绸产品.染整科技,1994(3)
13.吴嘉生.论染整工艺“九五”期间的技术改造.染整技术,1995
14.吴嘉生.前处理工程的重要性.染整技术,1997(5)
15.吴嘉生.印染产品的发展和方向趋势.染整技术,1997(2,3)
16.吴嘉生.市场经济条件下印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染整科技,1998(1)
17.吴嘉生.再论我国染整工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路子.第一届陈维稷优秀论文
18.吴嘉生.国有印染行业出路的探讨.第五届陈维稷优秀论文
19.吴嘉生.涤纶仿丝绸产品.第五届陈维稷优秀论文
20.吴嘉生.机织棉弹力布产品的生产工艺研讨.第七届陈维稷优秀论文
相关参考
赵代王嘉,赢姓,赵氏,名嘉,是赵国赵悼襄王之子。赵悼襄王于公元前245年继位赵王,是赵国最后的几任赵王之一。正是在赵悼襄时期,赵国人才凋敝,赵悼襄王不反思自己,竟然还把老实巴交的廉颇给逼走了,让大
中文名:吴四宝别名:吴世宝、吴云甫国籍:中国民族:汉族逝世日期:1942年职业:伪76号特工总部警卫总队副队长籍贯:江苏南通吴四宝——伪76号特工总部警卫总队副队长 吴四宝,又名吴世宝、吴云甫,是二
吴浊流原名吴建田,生于新竹县新埔镇巨埔里十号,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是台湾著名作家。1976年10月7日,吴浊流逝世,享年77岁,他还设立了台湾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等奖项。吴浊流>吴浊流简介>吴浊流,(
吴先民“弋阳方志敏,横峰吴先民,领导共产来革命,都是为穷人。”①这是土地革命时期流传在赣东北苏区的一首红色歌谣。吴先民是方志敏的亲密战友,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任赣
知名人物 吴鼎昌生平故事简介,吴鼎昌历史评价,吴鼎昌怎么死的?
吴鼎昌,字达铨。1884年4月(清光绪十年三月)生于四川绥定(今达县)。吴家原籍浙江吴兴,世代做师爷。父亲吴赞廷在绥定府做幕十余年,退休后定居成都,置有田产。1896年吴鼎昌入成都客籍学堂读书,后考中
知名人物 吴世荣生平故事简介,吴世荣历史评价,吴世荣怎么死的?
吴世荣,祖籍福建海澄。1875年(清光绪元年)生于马来亚的槟榔屿。父亲吴有才在槟榔屿开设“瑞福”号,经营面粉、火柴及土特产,是当地著名殷商。吴世荣小时由父亲聘请家庭教师,传授中、英文。他勤奋好学,善于
吴莫愁的简介,介绍,传记,故事 名人姓名:吴莫愁 出生年代:1992年4月18日~ 名人职称:歌手 名人国家:中国 吴莫愁介绍: 吴莫愁,来自东北齐齐哈尔。2012年《中国好声音》学员
吴光浩是湖北黄(安)麻(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11军军长,对鄂豫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吴光浩,原名光皓,曾化名陈新,1907年出生于湖北省
知名人物 吴铁城生平故事简介,吴铁城历史评价,吴铁城怎么死的?
吴铁城,1888年3月9日(清光绪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生于江西九江。吴家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平湖乡。父吴玉田于光绪初年到九江任商店司账,后自营洋货店,曾任九江商会协理。吴铁城幼年由其父延师教授经史
庞大恩 吴永康庞大恩,字泽普,后改名吴永康,原广西兴业县长荣乡大贺村(今玉林市葵阳乡新荣村)人,留日学生,曾在日本、上海、鄂豫皖、川陕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川陕革命根据地杰出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