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乐毅为何并没有受到重用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乐毅为何并没有受到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乐毅为何并没有受到重用
乐毅是中山灵寿人,他是乐羊的后代。乐毅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他本来是赵国人,后来去了魏国。在魏国虽然被人熟知他是魏将乐羊的后代,但其实他并没有受到重用。
他一直就是一个闲人,直到有一次被派出去出使燕国,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家但是燕昭王是个很好的君主,他想招揽天下贤能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乐毅到了燕国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乐毅没有留在自己的国家,去了魏国之后,魏昭王知道这个乐毅是乐羊的后代,对乐毅还是非常好的。但是没有让他统兵带队,就派他做了一个外交官。做了外交官之后的乐毅出使了燕国,燕国是最小的一个国家,不仅地处偏远,而且还总是受到其他国家的欺凌。而燕国的燕昭王没有灰心,他在对燕国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在治理的同时还像外界招贤纳士,因为他要攻打齐国和治理国家苦于没有人才襄助。燕王就很想乐毅留在燕国,乐毅可是使臣,当然不能随意就这样留下了,燕王给魏昭王寄了一封国书后,魏国很快就回应说是愿意让乐毅留下。
乐毅之后就留在燕国,变成了燕国的亚卿,在燕昭王多乐毅的请教中最多的问题是如何讨伐齐国,但是乐毅对燕昭王的问话一直逃避,也不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使得燕昭王非常的不悦。在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多次之后,燕昭王对他很失望,不愿意将事情交给他。乐毅在燕国也闲了下来。乐毅其实是想掩人耳目,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帮助燕昭王攻打齐国,必定会引起四方注意,这样做一个闲散的人,被魏国和赵国国君看不起,自然就会在攻打齐国的问题上容易的多。后来乐毅晚上面见燕昭王,向燕昭王说明了一切,告诉燕昭王要分三步走,先安插奸细在齐国,在联合其他国家才能够打败齐国,后来燕昭王重用乐毅,乐毅也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攻下了齐国70余城池。
乐毅列传
乐毅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他是乐羊的后代。也是战国非常出名的军事家、战略家。而乐毅列传这篇传记描述的就是乐毅生平事迹而详录其回信全文,写的非常详细,这种写法不仅写出乐毅是一名军事家,而且在他进行军事活动的同时也将其内在的精神世界写了出来,这种写法是别具一格的,将现实的乐毅的优秀品格都描写出来了。
这篇传记的来源是《史记》,是司马迁所著,他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在乐毅列传中详细的写到了乐毅的故事及生平事迹,他的情怀和聪慧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乐羊是乐毅的祖先,乐毅本身是赵国人,但是他去了魏国,在那个时候的燕国原是战国七雄的弱者,总是无端遭到强齐的侵凌。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开始礼贤下士,找一些有才能的人来帮助自己对付齐国,乐毅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进了燕国帮燕昭王出谋划策对付齐国。但是这一切都很好,本来乐毅率领大军攻下了齐国,但是随着燕昭王的去世,新的燕惠王并不信任乐毅,又中了齐国的计谋,乐毅又回到了赵国,而燕国又被打败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燕惠王后悔让乐毅回来,因为他担忧乐毅会借赵伐燕,就又派人指责乐毅并强作辩解,乐毅回书一封,先是着重缅怀燕昭王的知遇之恩,讲清楚自己对燕国的一片忠心,他认为燕惠王的说法并不正确,并表示决不因个人恩怨,借赵伐燕。这封书信回的非常好,不仅写出了惠燕王的无能和昏庸,又更加能够突出乐毅的高尚情操。惠王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乐毅伐齐
乐毅是非常聪慧又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也是魏将乐羊的后裔。乐毅他在为燕破齐这件事上帮助了燕昭王出计谋攻打,从而让他出了名。在攻打齐国中其中他为了燕昭王攻破了齐国70余座城池,这也说明他的胆识和才干都是非常不错的。乐毅本来是赵国人,但是在有人举荐他做官的时候他就去了魏国。
几个国家中燕国是最弱小的,被各国列强欺辱着。燕昭王一直非常怨恨齐国,因为齐国趁燕国大乱时攻打了燕国。所以燕昭王就想招贤纳士,从而打败齐国。
历史中记载,公元前314年,齐国一直就想向外扩张,乘燕国内乱时瞄准了燕国,这时候出兵占领燕都。后来在燕昭王即位之时,就开始想将齐国占领之仇给报了,开始广招揽人才,想开始攻打齐国。做为魏国使者的乐毅出使燕国,燕昭王有意招揽于他,就让他留在燕国,虽然乐毅是忠于自己国家的,但是魏国愿意让他留在燕国,他就留下为燕国做事了。乐毅替燕国攻打齐国时,就有个小人向燕昭王进言,打到最后,齐国只有两座城池是攻不下来的,乐毅就想趁这个时候,依靠自己的军事威力征服齐国,背叛燕国,自己将大军养成在南面称王。
但是燕昭王是个非常清楚乐毅为人的人,他将进言之人杀掉了。乐毅在攻打齐国时,燕昭王就派人封乐毅为王,但是乐毅感到非常的害怕,甚至以死明志。这也说明了乐毅对燕昭王的衷心。后来在乐毅的计谋下,燕国成功的攻打下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收为己用。但是在还没有完全打败齐国的时候燕昭王就去世了,这个时候燕惠王上位,不仅听信小人谗言,还嫉妒他的才能,就将乐毅逼回了楚国。后来燕惠王还派人写了一封信斥责他,乐毅不仅没有生气,还回了一封十分真诚的书信给燕惠王,结果就有了乐毅报燕王书这个著名的故事。
乐毅报燕王书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他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他非常的优秀,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了齐国,在这段时间内连下70余城。他做为乐洋的后代,在中山复国后的一段时间,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之后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其实乐毅的聪慧是从小就体现出来的,他最爱的书籍是兵法类的书,在赵国的时候就有人看中他的才能让他去做官,但是他离开了赵国去到了魏国。那么著名的乐毅报燕王书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乐毅报燕王书这个故事是很出名的,出自《战国策·燕策》,其实这个名字是后人所加上去的。这个故事讲的是燕昭王就联合了五个国家的军队去攻伐齐国,当时就占领了七十多座城池,为燕昭王收复所用做为魏国的郡县。但是就是这时候,还没有攻打完成,燕昭王就去世了。惠燕王继位了之后,并不信任乐毅,最终中了齐国的反间计,在不相信乐毅的时候就派出骑劫去替换乐毅当了燕军的统帅。乐毅没办法之后出逃,就回到了赵国,赵王封乐毅为望诸君。在赵国,骑劫收到了田单的欺骗之后中了计,齐国终于击败了燕军,同时也收复了七十座城池来重建齐国。
后来惠燕王后悔了,让人请乐毅回来,乐毅回了一封书信给惠燕王。先是讲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再是说自己献策联合五国之力攻齐,成就燕国的大业,但是自己非常小心就是害怕不被信任。他称赞先王不仅能够训中教导后人安排大臣,遵法循令,施惠于百姓。最后说出自己绝对不会做出有损于燕国的事情,这封信回的可以说是非常好,可以当做典范。不仅从自身出发解剖心迹,又讲事情的经过讲的很完整。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乐羊的乐羊的生平简介_乐羊的事迹_乐羊为什么不受重用
本名:乐羊所处时代L战国时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主要成就:灭亡中山国职称:魏相门客乐羊的人物介绍 乐羊,生卒年不详,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国将领。乐
本文乃「”天韵C4D”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乐毅,本为魏国大臣,他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受到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的礼遇,遂留仕于燕国,
本文乃「”天韵C4D”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乐毅,本为魏国大臣,他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受到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的礼遇,遂留仕于燕国,
乐毅,战国时燕国将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名将乐羊之后,擅长于用兵之术。燕昭王下诏求贤时,他由魏国出使燕国,被留任为亚卿。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联合攻打齐国,他受任为
> 为什么自比、乐毅?乐毅是怎样一个人?>> 乐毅,战国中期燕国名将,魏国名将乐羊后裔。乐毅从小品行端正,聪颖好学,嗜好兵法,为日后走上戎马征战的道路,笃行“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的抱负打下了坚
...多牛应该可想而知。怀才不遇的他碰上明主乐毅的先祖是魏国名将乐羊,魏文侯将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作为他的封地,乐家世代居于灵寿,传到乐毅时,此地已是赵国的领土。乐毅戴着“将门之后”的标签长大。他是赵国能文能...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他因避沙丘
> 乐毅(生卒不详),战国后期燕国名将,军事家。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乐毅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一、报知遇恩破强齐兵>>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
燕将军乐毅受聘异国任将乐毅(生卒年不详),赵国灵寿人,战国时期为燕国大将军,功勋卓着,历史上很有名望。乐毅出身将门,先祖乐羊是魏国的大将,因伐中山国有功,魏王把灵寿一带封给他,他的子子孙孙都生活在灵寿
曹操遗弃的小兵,后来成了他最大的敌人,曹操: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导语:历史上有很多名将在前一个阵营得不到重用,跳槽到另外一个阵营以后翻身的人物,战国时期乐毅是一个,本来在魏国的时候不受重用,燕国赏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