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安徽民居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安徽民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安徽民居
安徽民居
安徽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其中又首推安徽徽州的民居。徽州位于安徽南部,临近黄山。这里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徽州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由于民风淳朴古雅,崇尚孔孟之道,加之山峦重叠,避开了战火兵乱,大部分尚保存完好。
徽派民居分布在徽州六县:婺源和黄山地区的绩溪、黟县、祁门、休宁、歙县。其民居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即自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古朴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隐僻蓄秀深邃;典雅庄重高洁。
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厢宇、牌坊、亭、塔、墓等建筑上的许多构件和局部,都饰以精美的石、木、砖雕。常见的有牌坊、石狮、石马、座门、门窗、栏杆等。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建房有别具一格的传统旧俗。农村建房很讲究“风水”,认为房屋的大门忌对烟囱,立门对烟囱,就在大门楣上挂上镜子和剪刀,谓之“解煞”。门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讳路的走向对准大门。徽州民居建筑,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后才盖瓦封墙。立屋架这天是个大喜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讲究的。砍伐时,拴绳牵挂,并用木马承托,绝不能落地。上梁时,披红挂彩的正梁两端插着金花,架在木马上,切忌人从梁上跨过。面前摆着猪头、鱼、鸡和其他供品,并点燃一对蜡烛,由房东上香祭梁,接着木匠撒着五供谷,口念赞词,手提酒壶,四方祭灵。赞梁仪式结束,撤去供品,在鞭炮声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礼赞,众人齐声喝好。上梁日,要当天盖好屋瓦。
徽州民居在屋檐下面和门、窗上面,还有个小屋檐,这叫作“短檐”。传说当年宋太祖到徽州,在山中遇雨,避雨于一家山民的屋檐下,因屋檐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浑身透湿,后来山民发现当朝天子竟在自家屋檐下避雨,连忙跪下请罪。太祖问他屋檐为什么造得这么短小。山民回答说是从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如此。太祖说:祖上的旧制虽说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个屋檐,以利行人避雨。山民听后连称遵旨,当即请人在门、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一家修檐,百家效仿,徽州的民居渐渐地都修上了上下两层屋檐。
徽州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跟徽商有极大关系。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势纳入天井之中,美其名曰为“四水到堂”。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像是古城堡。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
徽州的私家园林都是因地势而筑,布局精巧,配以池水、假山、嘉树、花径、小榭、亭阁等,构成一个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幽静小天地。私家园林的室内摆设极为雅致。一般正堂挂有中堂、对联,两边板壁上挂四幅长条古画,加上八仙桌、太师椅,一派古色古香。讲究一点的屋内,处处有木雕装饰,在梁撑、窗衣、槛子门上木雕尤为精致。上堂檐口两柱檐撑,一般左雕“松鹤图”,右雕“椰鹿图”,图内镂空,立体感强,显得栩栩如生。有的在两厢槛子门上端,雕上“麒麟戏凤”、“鹤舞雄狮”、“喜鹊登梅”、“百鸟啼鸣”及锦鸡、梅花鹿等图案,都是活灵活现。有的在槛子门的槛棍栅上,还雕有各种字样,如“寿”、“福”及“万代荣华”、“竹繁松茂”等。有的还雕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图案,人物有表情,故事有情节,有环境气氛,表现得精巧细腻。徽州的私家园林,由于建筑棱角突兀,极不规整,人在其内,外面人只能窥其局部,颇具谐趣。登亭顶平台,极目四望,又有另一番情致。
总之,徽州古民居以马头墙、天井、斗拱以及砖雕、木雕、石雕等为鲜明特色,风姿绰约,在我国古代建筑流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有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徽派民居因其独特的情调和韵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了大批建筑学家、历史学家、画家、摄影师、影视人士及中外游客。现在西递和宏村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准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称号。
(张雨)
相关参考
水族民居反映了水族的民俗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作用的结果,它直接敏锐地表现出人们的生活需求、风俗习惯、思想情趣,具有鲜明特点。1、实用性和经济性。水族民居与人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联,受到经济技术条
徽州古民居保护现状与对策农工民主党黄山市委员会程小江2008年,农工党黄山市委利用近4个月的时间,在市和区县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市境内古民居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怎样进一步做好徽州古民居保护工
由于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藏族的居住建筑大部分是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由于形如碉堡,所以被取名为碉房。碉房是藏族具有特色的一项建筑,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藏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富
由于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藏族的居住建筑大部分是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由于形如碉堡,所以被取名为碉房。碉房是藏族具有特色的一项建筑,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藏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富
徽州古民居保护现状与对策农工民主党黄山市委员会程小江2008年,农工党黄山市委利用近4个月的时间,在市和区县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市境内古民居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怎样进一步做好徽州古民居保护工
独具民族特色的傈僳族传统民居傈僳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我们前面刚介绍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傈僳族文化中传统的民居房。傈僳族民居分为三种,分别是千脚落地房、木愣房与土墙房。当然,随
独具民族特色的傈僳族传统民居傈僳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我们前面刚介绍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傈僳族文化中传统的民居房。傈僳族民居分为三种,分别是千脚落地房、木愣房与土墙房。当然,随
说到广州民居,一般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西关大屋。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在明清时期是广州的商贸中心。明末兴
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纳西族是一个在思想上十分开放、文化上善于学习的民族,博采众长,在民居建筑中吸纳了汉族的青瓦白墙、白族的门窗雕刻、藏族的木柱画栋等优点,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于一体,形成美观、独特、
原标题:老照片:山西省传统民居之一,1928年的窑洞 山西窑洞是山西省的传统民居之一。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一院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