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边塞诗报
Posted 边塞诗
篇首语:见强不怕,遇弱不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边塞诗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边塞诗报
边塞诗报
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活跃于诗坛的一个派别,诗歌多描写边塞的风物景色,表现戍边战士的战斗生活。边塞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乐府民歌,到唐代形成高潮。高适、岑参是该派的开创者,此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王翰、常建等人。
高适(702-765年),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年时喜爱交游,有侠气,和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后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封渤海县侯。高适的边塞诗大多歌颂战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也描写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对和平的向往,并揭露军队将领的骄奢淫逸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的边塞诗感情深挚,意气风发,笔力雄厚,尤其是七言歌行体,波澜壮阔,声情并茂。殷《河岳英灵集》评价他的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岑参(约715-770年),南阳(今属河南)人。岑参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曾任嘉州刺史,晚年罢官,病逝于成都的客栈。岑参是边塞诗派中情绪最激昂、建功立业心情最迫切的诗人,中年时两次出塞,对边地生活和塞外风光的体察非常深刻细致。他的诗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火山的酷热,天山的奇寒,塞外的民俗,将士的征战。他写北国的雪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写塞北的飞沙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写边地的月亮是“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银山碛山馆》)。风格豪放,意境开阔,充满雄奇瑰丽的色彩。岑参边塞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点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风格奇峻。后人将他与高适合称“高岑”,并评论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师友诗传续录》),他们共同开创了边塞诗派,为唐诗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王昌龄(约698——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与孟浩然、李白有交往。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是盛唐极负名望的诗人,有“诗家夫子”之称,后人将他的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以写边塞、从军最著名,如《从军行》《出塞》等,其中《出塞》被誉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文字精练,音调铿锵。王昌龄的诗流传下来的有180首,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者。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陵,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曾任衡水主簿,后辞官回乡。据野史记载,一次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旗亭饮酒,遇见一群伶官,三人约定,静听歌伎演唱,看谁的诗被唱得多。不一会儿,王昌龄的诗被唱两首,高适被唱一首。王之涣有点儿沉不住气,指着一位最好的歌伎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轮到这个歌伎演唱时,果然唱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人击掌大笑。可见当时王之涣的诗受到普遍赞誉,流传也是很广的。王之涣的诗激昂奔放,体现了盛唐时期积极昂扬的社会风貌,《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是代表盛唐诗风的名作。高适曾作诗赞赏王之涣:“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洁。”
李颀(?-约757年),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曾任新乡县尉,不久后辞官隐居,喜爱炼丹修道。与盛唐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都有交往。李颀的边塞诗,以豪迈的语调描写塞外景象,有些诗揭露封建帝王开拓边疆穷兵黩武的罪行。著名边塞诗有《塞下曲》《古塞下曲》《古从军行》等,尤其是《古从军行》,思想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崔颢(?-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曾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年轻时作品色泽浮艳,内容空泛。从军边塞后,诗风转变,风骨凛然,情感昂扬。《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和《雁门胡人歌》都是名作。最有名的是七律《黄鹤楼》,传说李白读后大为佩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诗纪事》)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王翰,字子羽,生卒年不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曾任驾部员外郎、汝州长史等职。他的七言歌行咏古叹今,风华流丽,最有名的是《凉州词二首》,尤其是第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悲壮慷慨,以豪放之情写军中生活,是唐代边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
常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一生沉沦失意,清贫自守。常建的诗意境清远,语言洗练而自然,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殷《河岳英灵集》评论说:“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代表作主要有《吊望将军墓》《宿王昌龄隐处》等。
盛唐边塞诗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风格上也有所创新,或威武雄壮,或苍凉悲烈,或俊逸峭拔,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晚唐诗人以及宋代豪放派词人都直接受到边塞诗派的影响。
(卢月)
相关参考
唐朝在经略西域和开拓丝绸之路的事业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唐代边塞诗,具有“史诗”的显明特征。盛唐之前的边塞诗,大多充满着一种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与激情,这是由唐朝初期开拓丝路的现实决
高适和岑参都以悲壮豪迈的边塞诗著称于唐代诗坛。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史之乱”时,随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后,他追随玄宗,累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他的部分诗作能
王昌龄简介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生平故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
唐朝人物本名:高适别称:高常侍字号:达夫、仲武所处时期:唐朝民族族群:汉族诞生地:渤海(今河北景县)诞生时候:约704年作古时候:约765年重要作品:《高常侍集》重要造诣:唐朝有名的边塞墨客父:高崇文
唐朝人物中文名:岑参(cénshēn)别名:岑嘉州国籍:中国唐朝民族:唐人出生地:河南仙州出生日期:约公元715年逝世日期:公元770年职业:诗人、官员主要成就: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岑嘉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
唐朝人物本名:王翰字号:字子羽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并州晋阳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不详主要作品:《凉州词二首》,《春日归思》等主要成就:作有《凉州词》一诗,流传千古王翰王翰登进士第,举
人物档案 姓名:岑参 别名:岑嘉州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唐朝 出生地:河南仙州 去世时间:公元770年 出生时间:约公元715年 职业:诗人、官员 官职:太子中允
杨素从小饱读诗书,在很多方面都有涉猎,其中就包括诗歌,所以他后来也不只是一个杰出的将领,也可以说是一位诗人。代表作品包括《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赠薛播州》、《出塞二首》等。中国古代优秀的边塞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