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诗仙

Posted 李白

篇首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诗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诗仙

诗仙

“诗仙”指唐代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自唐以来,李白一直被尊为“诗仙”。李白少年时代学习范围很广,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著作和其他一些奇书,喜爱剑术骑射。26岁时东游,10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天宝元年(742年),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成为玄宗的文学侍从。当时正值玄宗后期,李林甫把持朝政,政治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迫害。李白性情豪放耿直,不对黑暗势力阿谀奉承,遭到诋毁,被迫辞官。此后11年继续在黄河、长江流域漫游,在洛阳与杜甫结成好友,一起游历了河南、山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军队的幕府工作,却因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而获罪流放,中途被免罪,当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李光弼率军讨伐安史叛军,北上从军杀敌,半路因病返回,第二年在安徽病逝。李白的诗保存下来的有900多首,散文60多篇,还有若干词作。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不满黑暗现实,希望为国效力。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揭露批判了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反映了贤士不遇的悲愤心情,同时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壮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古风》之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南风一扫胡尘净,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这种热忱豪迈的爱国之情贯穿于诗人的一生。流放回来后,他还因安史之乱没有平息而“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后人评价这些作品“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道”(吴融《禅月集序》)。

李白一生秉性耿直,长年的游历生涯造就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情,所以尽管渴望建功立业,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更不会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松柏孤且直,难为桃李颜”(《古风》之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正因为有这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豁达心态,诗人下笔时才能神思飞扬、挥洒自如,丝毫不为外物所累。唐玄宗欣赏他的才气,不惜命令高力士为酒醉作诗的李白脱靴,让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研墨。苏轼曾赞美李白说:“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李太白碑阴记》)这种气节和胆识历来使人钦佩。

游名山、览胜迹是李白一生的爱好,他喜爱并歌颂高山大川,有很多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在他笔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传诵千古的名句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放映了他对不凡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战争的祸害和人民的疾苦也是李白诗歌的题材。安史乱起,他怒斥残杀百姓的叛将是戴着冠缨的豺狼(《古风》“西上莲花山”),并责问道:“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李白的一部分乐府诗,继承了汉魏六朝古乐府的传统,关注妇女生活及其痛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中的“炉火照天地”等,则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长干行》《大堤曲》《寄远十二首》等,歌颂了“愿同尘与土”的热烈纯真的爱情。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大多表现日常送别的场景或朋友相互挂念的情感,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有强烈的感染力。

李白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写山高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气势磅礴;写雪大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生动鲜明;写悲愁是“白发三千丈”,忧思万缕;写友情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诚挚朴实。平凡的事物在他笔下都染上了情感色彩而变得真挚感人。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特别善于运用梦境、神话、传说、幻境等非现实的东西,构成奇异的境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通篇记梦,运用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奇特的想象使诗中刻画的事物鲜明生动,寓意深刻,从而抒发了跌宕的情感和叱咤风云的气概。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他的七言古诗尤其有创造性,除七言句外,兼有长短不齐的杂言句,形式自由,便于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蜀道难》《远离别》《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具有代表性。李白的绝句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意蕴深长含蓄。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唐代的韩愈、李贺,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李白的影响,从他的诗中汲取了营养。

(卢月)

相关参考

唐朝诗人众多,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

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苏轼,能吟诗作赋的亦不在少数,但被奉为「”诗仙”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凭的不只是他留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颇具传

历史人物 李白的后人,会有诗仙的潇洒意境吗?

诗仙李白的风范,那是很多人羡慕,想学,却又学不来的,那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上天赋予的骄傲与才华,否则也不会被称为“诗仙”。但是我们经常关注的就是李白的诗歌,似乎对李白后人的关注点低很多。那么,李白的后人是

中国历史 《诗仙李白》的历史故事

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他祖先和唐朝皇帝同出一脉,但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了西域。直到武则天统治时期,他父亲才从西域逃回来,在四川安了家。据说李白母亲生他的前一天晚上梦到了太白星,所以给他取字太白。李白10岁

野史诗仙李白为何给儿子取名为“颇黎”

诗仙李白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伯禽,小名明月奴;老二叫李天然,小名颇黎。李白给小儿子起小名为“颇黎”很让人费解。有学者曾指出李白有突厥血统,突厥语中狼的发音就为“颇黎”,在崇尚“狼图腾”的国家,唤儿子为

唐朝历史 李白“诗仙”名字是怎么来的

说到“诗仙”李白,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就这样一位名声赫赫的大诗人,从出生一直到六七岁的时候都尚无名字,令人不解。那么,后来他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底下哪

还亲自炼丹 诗仙李白曾笃信道教向往羽化登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还亲自炼丹 诗仙李白曾笃信道教向往羽化登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诗仙李白也抄袭

李白的才情、豪爽让很多古代诗人羨慕不已,当然也让后代追随者钦佩不已。一个诗人有几首流传千古的诗就已经非常了不起,就可以称得上是著名诗人了,可李实在是过分优秀,他的诗几乎每一首深受大家喜欢。无论对李白了

究竟是皇室宗亲还是西域胡人? 诗仙李白身世存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后世人称为诗仙,为人性格豪爽,广交朋友,喜好饮酒作诗,也被后人誉为酒仙。唐朝姓李的着名诗人有三位,首先李贺出自皇室家族,其次的李商

究竟是皇室宗亲还是西域胡人? 诗仙李白身世存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后世人称为诗仙,为人性格豪爽,广交朋友,喜好饮酒作诗,也被后人誉为酒仙。唐朝姓李的着名诗人有三位,首先李贺出自皇室家族,其次的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