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将相和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将相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将相和
将相和
蔺相如,赵国人;廉颇是当时赵国大将军,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之间。
自从“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以上。廉颇对人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本来是个卑贱的人,就凭着一张嘴,地位反而在我之上,我觉得羞耻,不甘心在他之下!”他又扬言说:“我碰到了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了这些话,不肯再同廉颇会面。每逢上朝的时候,他常常托病请假,不愿意跟廉颇争位次的先后。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了廉颇,赶忙吩咐赶车的转过车子回避。蔺相如门下的人们都规劝他说:“我们远离家乡,投奔到您的门下,是因为敬仰您为人富于正义,勇敢不屈。如今您和廉颇的职位相同,廉颇公开说出那些令人难堪的话,您害怕得躲闪回避,实在太胆怯了。这样的事平常人也感到羞愧,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我们的气量小,只好跟您告辞了。”蔺相如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跟秦王哪一个厉害?”大家都说秦王厉害。蔺相如说:“请想一想,秦王的威势那么大,我蔺相如却在朝廷上当众呵斥他,使秦国的满朝文武都蒙受耻辱。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暴的秦国所以不敢出兵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的缘故。现在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我对廉将军的忍辱退让,是出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廉颇听到这些话后,很受感动。他解衣露膊,背着荆条,请门客作引导,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说:“我是个见识短浅的人,不知道上卿竟宽恕我到这种地步!”终于两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所谓“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自此,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增强了赵国的力量,不断攻取齐魏两国的土地,而且能抗拒强秦的侵犯。
蔺相如
廉颇
(赵永伟)
相关参考
在战国的时候,在赵国发生了一个将相和的故事。那么,这个将相和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之后。在秦国提出要与赵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时候,蔺相如作为使者去了秦国。他看出了秦
咱们都在中学课本里学过《将相和》,说的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忍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破坏了秦国试图霸占和氏璧的阴谋,在外交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也让心高气傲的
蔺相如忠君体国、宽容大度,廉颇负荆请罪、罪错能改,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然而,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照例,我们先回顾下事件原委。公元前279年,秦、赵举行了渑池之会,商议和谈。期间,蔺相如以“
廉颇跟蔺相如“将相和”之后怎么样了?廉颇跟蔺相如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如今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这么一篇文章,叫做《将相和》,讲述的是赵国大将廉颇向赵国宰相蔺相如负荆请罪的
故事简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为,乾隆早已发现和珅和刘统勋
战国时期,将相和故事发生在“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之后。在秦国提出要与赵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时候,蔺相如作为使者去了秦国。他看出了秦王并不是真心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个和氏璧,便使计将和氏璧
蔺相如忠君体国、宽容大度,廉颇负荆请罪、罪错能改,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然而,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照例,我们先回顾下事件原委。公元前279年,秦、赵举行了渑池之会,商议和谈。期间,蔺相如以“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为,乾隆早已发现和珅和刘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为,乾隆早已发现和珅和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