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真相是什么?

Posted 廉颇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真相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真相是什么?

蔺相如忠君体国、宽容大度,廉颇负荆请罪、罪错能改,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然而,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照例,我们先回顾下事件原委。

公元前279年,秦、赵举行了渑池之会,商议和谈。期间,蔺相如以“信不信我溅你一身血”的不要命精神,逼得秦王为赵王敲了敲盆缶,为赵国挣回了面子。

会后,蔺相如荣升为上卿,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与大将廉颇同一个等级,但地位更高。于是廉颇很不高兴。

廉颇说:我为大赵国出生入死,天天跟人家干仗,立下大功。蔺相如就是“口活”好罢了,现在竟然还骑到我头上来了,还有没有天理?而且这小子从前就是一个贱民。哎,真是想想都羞耻呢。

于是放出狠话:我要是碰到蔺相如,见次打次。

消息传到了蔺相如耳中。蔺相如不愿和廉颇起争执,便有意避开他,不给对方发飙的机会。一次,蔺相如驾车出行,远远看见了廉颇,竟然吩咐随从藏起来,直到廉颇消失。

门客们实在受不了了,纷纷表示主公您这怂的连累的我们也只能跟着装孙子,工作没法开展了,求放过吧。

蔺相如终于吐露了心声:秦王大大牛吧,可我该怼照怼。我为什么刻意避开廉颇呢?因为赵国有我俩坐镇,才能震慑诸侯,秦国强大也不敢放肆。一旦两虎相斗,则必有一伤。我是从国家大局考虑才不与廉颇争斗呀。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廉颇一听,惭愧的不要不要的。二话不说,负荆请罪,请求蔺相如原谅。就这样,两人成为了好基友,共同辅佐赵王。

故事到此结束。然而问题也来了:

其一,廉颇之所以讨厌蔺相如,原因有两点:一则对方仅仅动动嘴皮子,竟然比自己这个百战将军官还大,未免太不公平。二则蔺相如的出身低贱。

但是现在,仅仅因为蔺相如的两句话—我连秦王都不怕更何况廉颇,之所以忍让,是为了赵国整体利益考虑—廉颇就立刻悔悟了?

这些话不过也是些没实质内容的大话、官话罢了,不正好反映了蔺相如只会逞口舌之功吗?廉颇怎么就会突然转变了态度,而且是一撸到底,连尊严都不要了,坦胸露乳地上门负荆请罪?

其二,“将相和”里的廉颇,被塑造成知错能改、知错就改的形象。然而这并不是真的他。

在负荆请罪过去很久很久以后,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内斗事件。赵悼襄王即位后,使乐乘取代了廉颇。廉颇大怒,直接与乐乘火并。结果是乐乘出走赵国,廉颇也觉得事情大发了,随之投奔魏国。

熟悉的情节,但结局不同。

同样是因为赵王提拔了一个他瞧不上的人物,位列他之上,便再次引爆了他的冲天怒气。只不过同为武将的乐乘,没有蔺相如那样的退让。于是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同样的事情发生两次,你能说这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吗?廉颇公然与赵国大将火并,能说是把国家大义放在首位的人吗?

而且这时距离渑池之会已经三十多年了,廉颇至少已经五六十岁了。都这把年纪了,尚且有如此耿直、火爆的脾气,不免让人感慨他年轻时该是怎样劲爆的性情呀!

所以,年轻气盛的廉颇到底是怎么忍下这口气,而且还反过去道歉的呢?

将相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廉颇与蔺相如政治理念不同。廉颇主张联秦,对秦国装孙子,同时抓紧时间吞并齐、魏等诸侯,扩张自身实力。

蔺相如则是坚决抗秦,秦国只要胆敢对赵有不友好举动,立马加倍怼回去。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对秦王的戏耍、羞辱,是超过秦国对赵的不友好行为的。

赵王则是居中平衡,主张的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的是让赵国有充足的政治舞台。既可以与秦连横瓜分天下,渑池会的意图便是如此,又可以与其他诸侯国搞合纵一道进攻秦国。

因此,他才大力扶持蔺相如。

联秦派,赵王需要,抗秦派,赵王同样需要。所以,与其说是蔺相如需要两人齐心,不如说是赵王需要将相和。

蔺相如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特意把廉颇与秦王做对比,并点出当年完璧归赵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是暗示廉颇,我能有今日的地位,背后的男人是赵王。

廉颇也是一点就透,明白自己如果非要与蔺相如过不去,便是与赵王过不去。所以他毅然改变策略,交好蔺相如。甚至搞出负荆请罪的大阵势,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赵王:我懂你!本文为小常识网原创,未经小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是怎样的

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是怎样的?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负荆请罪的过程是什么?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春秋战国 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是怎样的

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是怎样的?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负荆请罪的过程是什么?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人物 廉颇跟蔺相如“将相和”之后怎么样了

廉颇跟蔺相如“将相和”之后怎么样了?廉颇跟蔺相如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如今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这么一篇文章,叫做《将相和》,讲述的是赵国大将廉颇向赵国宰相蔺相如负荆请罪的

中国军事人物 廉颇

   负荆请罪的廉颇   京剧中有一出《将相和》,“相”指的是蔺相如,这“将”指的就是廉颇。廉颇是战国时赵国人,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

廉颇负荆请罪的真相是什么?带了什么去请罪

第一个时期,就是赵惠文王时期,廉颇骁勇善战得到赵惠文王的认可和重视,将他封为上卿,当时,上卿是最高的官位。而廉颇也不辱使命,立下了战功无数,并且阻止了秦国来犯,为赵国的国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

廉颇负荆请罪的真相是什么?带了什么去请罪

第一个时期,就是赵惠文王时期,廉颇骁勇善战得到赵惠文王的认可和重视,将他封为上卿,当时,上卿是最高的官位。而廉颇也不辱使命,立下了战功无数,并且阻止了秦国来犯,为赵国的国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

”将相和”真的是历史的真相吗

咱们都在中学课本里学过《将相和》,说的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忍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破坏了秦国试图霸占和氏璧的阴谋,在外交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也让心高气傲的

名将廉颇的生平事迹体现了他什么精神特质?

...》中分为几个不同的小故事,比如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等都是出自于其中。让人感慨廉颇和蔺相如的深明大义莫过于负荆请罪了。在这个故事中,既可以看见廉颇知错善改的大无畏精神,又可以看见蔺相如高瞻远瞩...

名将廉颇的生平事迹体现了他什么精神特质?

...》中分为几个不同的小故事,比如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等都是出自于其中。让人感慨廉颇和蔺相如的深明大义莫过于负荆请罪了。在这个故事中,既可以看见廉颇知错善改的大无畏精神,又可以看见蔺相如高瞻远瞩...

春秋战国 连秦国为之畏惧的廉颇将军简介

通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很多人认识了性格直率、知错就改、忧国忧民的廉颇。那么,廉颇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他又有哪些故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廉颇简介廉颇是赵国的将领,此人骁勇善战为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