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为何只能用三次?
篇首语: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为何只能用三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为何只能用三次?
演义中的诸葛亮,智慧如同神人,简直所向披靡。从初出茅庐到五丈原病死,他屡出奇谋,其中更是三次使用锦囊妙计。
第一次是在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件事上。当时刘备、诸葛亮趁曹操赤壁之战失利,大肆扩充地盘,先占领荆州大部分地方,引起东吴孙权不满。于是孙权派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被拒绝。周瑜就向孙权献计:和刘备结亲,假意把孙权的妹妹许给他,把他骗过来囚禁起来。
然而诸葛亮一下子就识破了这个计谋,于是将计就计,让刘备只管去,让赵云随行保护。临走前,他给了赵云三个锦囊,让赵云依次而行。结果,刘备等人依照锦囊中的计谋行事,私会乔国老,智激孙夫人,再气周公瑾,最后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第二次使用在北伐大战司马懿时。当时,诸葛亮派魏延、王平等将领迎击魏将张郃,然后又给了姜维、廖化一个锦囊,让他们十分危急时打开看视。结果,姜维、廖化二人依计行事,不去救被围的王平、张翼,而是跑去袭击司马懿的大营,魏军大乱,战局得以扭转。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给了杨仪一个锦囊,交代说,魏延必反,等他反的时候,就把这个箭囊打开。后来,魏延果真造反,杨仪用了锦囊之中的计策,魏延被马岱杀死。这是诸葛亮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锦囊妙计。
三次锦囊妙计的成功使用,很突出地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过人。当然这只是小说,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分辨,不可太较真。否则会有很多疑问百思不得其解:凭什么他能未卜先知?凭什么别人像牵线木偶一样任凭他使用锦囊妙计摆布?
诸葛亮虽然智慧过人,但毕竟不是神人,小说中对他的描写够丰富,他的每次神机妙算,都精彩万分,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然而恰如鲁迅先生所说“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确实有些过头。
所以锦囊妙计虽然好使,但真不能过多地使用,否则就太过,诸葛亮就更加“近妖”了。
相关参考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
蜀国丞相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位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登
导读:一位皇帝去世之后,一生只能建一座陵寝,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皇帝一生却为自己建过三次陵寝,也就是说,他曾经三次迁陵。第一次建陵。道光皇帝做皇子时,于嘉庆元年,娶了比自己
刘备要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诸葛亮才见他,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刘备见到诸葛亮,两人有一番谈话,诸葛亮说:曹操已经强大,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历三世,只能作为外援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
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经常会有一种错觉:足智多谋、善用计策的诸葛亮老是、总是、又双叒叕用锦囊妙计助攻“队友”化险为夷、大败敌军。但是,事实是这样吗?诸葛亮真的用过很多次锦囊妙计吗?其实,从初出茅庐到病死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