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诸葛亮精囊妙计之空城计:司马懿为何中计
Posted 城门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诸葛亮精囊妙计之空城计:司马懿为何中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诸葛亮精囊妙计之空城计:司马懿为何中计
蜀国丞相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 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引大军15 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位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登上城头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立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如果魏军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军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瞭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手执麈尾。城门内外,仅有20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著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然冲进去,必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呢?还不快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撤退,这是什么原因呢?」>诸葛亮> 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我们只有2500 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相关参考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位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
提起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以足智多谋而闻名。由他主导的空城计更是家喻户晓。世人都认为司马懿中计完全是由于他奸诈多疑的性格,可司马懿临终前留下的十七字遗言,却告诉我们空城计似乎
空城计到底是谁赢了?司马懿真的中计了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想要以此逼退司马懿大军,虽然司马懿洞察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最后还是决定率军撤退。那空城计下到底是谁赢了呢?实际上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计,被拥刘反曹的罗贯中老先生拔高了很多,一个“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且在刘备生前几乎从未插手军事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神机妙算的军师。而整部小说中,唯一能够勉强与他抗衡的,
三国、西晋之交的时候,有个文学青年叫郭冲,小郭同志是诸葛亮铁杆粉丝。他写了《条亮五事》,其中第三件事情就记载了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自从《条亮五事》之后,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杂文、小说、戏曲、野史、方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空城计诸葛亮吓走司马懿那一幕,可是被很多人流传,一些人觉得,比起诸葛亮,其实司马懿差得远,论谋略还是诸葛亮更胜一
马谡失了街亭,司马懿领着15万大军向西城县急急而来,此时的西城县里,只有包括诸葛亮在内的2500人的非战斗人员,情势危急万分。于是“空城计”就出来了:诸葛亮命人布成空城状,自己则带两小童,在城墙上焚香
马谡失了街亭,司马懿领着15万大军向西城县急急而来,此时的西城县里,只有包括诸葛亮在内的2500人的非战斗人员,情势危急万分。于是“空城计”就出来了:诸葛亮命人布成空城状,自己则带两小童,在城墙上焚香
马谡失去街亭后,司马懿率15万魏军直指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当时诸葛亮身无战将,只有2500名士兵,于是下令每个城门派20名士兵乔装成百姓洒水扫街,而诸葛亮自己则在城墙上抚琴。率大军而来的司马懿见此状,立
马谡失去街亭后,司马懿率15万魏军直指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当时诸葛亮身无战将,只有2500名士兵,于是下令每个城门派20名士兵乔装成百姓洒水扫街,而诸葛亮自己则在城墙上抚琴。率大军而来的司马懿见此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