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知觉吗?答案是 犯人被斩首后
Posted 斩首
篇首语: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还有知觉吗?答案是 犯人被斩首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还有知觉吗?答案是 犯人被斩首后
清朝末年,有人探讨过人在被斩首后的短暂瞬间有无知觉的问题,有人认为人被斩首之后,督脉已经断了,必然是一无所知。也有人认为人颈部的总筋脉虽然断了,但是脑气还没有立即消亡,可能会有微弱的知觉,并且还做了一个实验。
一个人犯了死罪,应当斩首,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头落地后,我捧着你的脸喊你的名字,你若有知觉,就睁开眼看我。”犯人同意了。斩首后,朋友按照所说的去做,死者果然睁眼看了他一下,随即才闭上了,再喊第二声时,眼却不再睁开了。
明人笔记《识馀》中载,明朝有个叫陆晖的苏州人犯了罪,被判处斩首。斩首那天,刽子手挥刀砍下去,却未能损伤陆晖的皮肉,刀反而被砍折了。刽子手连续砍折了三把刀,陆晖的脖子连一点伤也没有,只有三个刀印。监斩官大惊,问陆晖是怎么回事,陆晖说他在入狱后就让家人造了一尊观音像,每天虔诚地祈求观音保佑。现在杀不死他,是观音菩萨的保佑。监斩官把这一情况如实呈报给皇帝,皇帝就赦免了陆晖的死罪。
清朝笔记《啸亭杂录》中也记载了一则斩首奇事,说的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武将阿里玛任职时横行暴虐,作恶多端,顺治皇帝就派了一名勇力仅次于阿里玛的武官巴图鲁占前往,逮捕了阿里玛,并判其死刑。
斩首那天,行刑人员押赴他到菜市口去行刑,囚车走到宣武门时,阿里玛说自己是满族人,不能让汉人看见他被斩首,让行刑人员在城门里边把他杀了。监斩官巴图鲁占同意了。在斩首时,阿里玛的脖颈却像钢铁似的,刽子手的刀竟然砍不动。最后,阿里玛告诉巴图鲁占,要先用刀割断他的脖筋,然后再用刀砍。刽子手照做,这才把阿里玛的头砍掉了。
清朝咸丰年间,有一次,清兵在福建沿海地区捕获了五十多名海盗,将其押往福州北郊的刑场斩首。这些海盗大多是有些功夫的,刽子手连砍数刀,竟然不能砍下海盗的头。于是另想办法,找来了一个木匠用的大锯,两个人在海盗的脖子上使劲对拉,才锯断了海盗的脖子。
头与身体分离的刹那间是什么感觉?这没法体验,只能凭想象去推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明末时期,官军捕获了山东盗贼十余人,将他们押赴市曹斩首,其中一名士兵拿的刀非常锋利,盗贼就请他用快刀将自己斩首。斩首时,士兵一刀砍去,那个盗贼的人头滚出了数步之外,在地上旋转未定时,口中大叫道:“好快刀!”小说家言当然不能当真,不过却形象地描写了斩首时由于刀快而使被斩首者少受疼痛之苦的情形。
明朝末年的抗清英雄瞿式耜被清廷斩首后,家属把他的头装在了一个木匣子里,瞿式耜的眼睛依然睁得大大的,家里对他的头说:“你儿子现在平安无恙,你可以闭眼去了。”瞿式耜仍然不肯闭眼,又有人对他说:“你的家人和那些抗击清兵的战友也都平安无恙。”这时,瞿式耜的眼才闭上。人们都说瞿式耜的豪情未泯,死后还惦记抗击清兵的大事。
相关参考
人被砍头后还有知觉吗?这个问题迄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答案,但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古代都有些轶闻的记载,其中就包含了法国知名科学家「拉瓦节」,他用自己的生命执行了最后的实验。安东万-罗伦·德·拉瓦节(
“推出午门斩首”是我们在看戏剧和影视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在人们的印象中,午门成为皇帝处置官员罪犯的行刑场地。但是经过学者们的考证,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错误的说法。那么到底午门是
“推出午门斩首”是我们在看戏剧和影视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在人们的印象中,午门成为皇帝处置官员罪犯的行刑场地。但是经过学者们的考证,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错误的说法。那么到底午门是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有办法逃走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见,犯了重罪的坟人如果不是被杀掉的话,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沦落到流放之地的流放犯,而流放之地距离遥远,而且到
中国古代的职业,讲究的是士农工商,各有分工,农业自然是国之根本,在这些职业之外,还有一种职业,那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那就是刽子手,秋后斩杀犯人靠的就是这些专业人士。古代处决犯人一般以斩首为主,因为古代
看电视斩首犯人时,总是听到这句。九筒不禁疑惑了,”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为什么非要等到午时三刻?今天九筒给大家解密一下,为什么选这个时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得到“福报”是善事积累的结果,得到“
看电视斩首犯人时,总是听到这句。九筒不禁疑惑了,”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为什么非要等到午时三刻?今天九筒给大家解密一下,为什么选这个时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得到“福报”是善事积累的结果,得到“
成吉思汗铁木真,蒙古帝国的缔造者。作为一个征服者,一个强大的帝王,成吉思汗不仅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有世人所不能及的「”将将之才”。身为黄金家族的一员,成吉思汗却对能不计较人才的身份,唯才是举,许
秦始皇时期之残酷刑罚(死刑)共有十余种,除腰斩、斩首、车裂外还有哪些酷刑
古代刑法有五刑之说,五刑又分前后,所谓墨、刖、劓、宫刑以及大辟,即前五刑,后五刑称杖、笞、徒、流、死。而后五刑流行于隋唐以后至明清,因此秦的酷刑以前五刑为主,而且「前五刑」最惨无人道。简单说:墨刑又叫
中国古代虽然法律什么的显得有点不怎么正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存在的,很多人觉得古代的那些法律不是有明文吗?怎么就会不正规呢?这里主要说的问题就是在这里,这些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皇权,不是从客观公正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