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用什么方式来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的?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征是用什么方式来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征是用什么方式来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的?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拍马屁”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
大约在贞观十年(636年)前后,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出现动摇,崛起的魏王李泰试图要夺取太子之位。但是以魏征为代表的不少宰相级重臣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反对魏王李泰当太子。因此李泰总想找个机会压压魏征他们的“嚣张气焰”。
有一次,李泰便跟唐太宗打“小报告”说:“朝廷三品以上(宰相级)的大臣对我不尊重,在路上遇到我都不下车或者下马行礼!”根据当时唐朝的立法,宰相级别的官员只有在见到皇帝和太子的时候才要下车马行礼,由此可知李泰此言的用心。
但爱子心切的唐太宗一时没想到这点,还在朝廷上跟宰相发脾气道:“隋文帝当年放纵自己的儿子,甚至让他们可以当街殴打宰相。我如今好好管教我的儿子,结果反而放纵了你们这些宰相,在路上见了我的儿子竟敢不下车马行礼。”
没想到魏征说道:“根据礼法,三品以上官员(宰相)和皇子亲王的地位相等,就不应该下车马行礼,三品以上官员(宰相)并没有不尊重魏王。隋文帝就是因为不遵守礼法而放纵自己的儿子,结果隋朝灭亡了,儿子们也都死于非命。”
紧跟着魏征说道:“皇子不按照礼法凌驾于宰相之上是亡国之兆,如果当今天下已经礼崩乐坏,自然会有这种事情。而如今的大唐是圣主在朝、国安民乐,像陛下这样古今少有的好皇帝在位期间,怎么能让皇子亲王不按照礼法地凌驾于宰相之上呢!”
唐太宗听完魏征的话后,觉得自己既然是已经超越隋文帝的“千古圣主”,当然不能出现这种事情。于是跟大臣们说:“我本来还以为自己这次为儿子说话是有理的,听完魏征的劝谏后才知道自己竟然差点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相关参考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
魏征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贤臣,以敢于直言进谏而出名,唐太宗也虚心接受魏征的进谏,积极改正自己不好的地方,并为有这样一个贤臣感到高兴。可是历史偏偏出人意料,在魏征死后,唐太宗竟然毁掉魏征的墓碑,这是
实这位姑娘已经与人订婚,有了婆家。但既是选入皇宫,谁还敢说个不字呢。有人就把这事告诉了魏征。魏征急忙进宫拜见李世民,劝谏说:“皇上居住的是深宫大院、亭台轩榭,应该想到平民百姓是否有房住;皇上每天山
这个很简单,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就是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具体的例子,很简单,就是李世民爱玩,魏征劝谏他,虽然语言比较犀利,但是李世民还是接受了。难谏、纳谏更难的就有古时的比干劝谏纣王行善
魏征是唐朝时的大臣,在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宰相等职,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一次,唐太宗准备将关中地区16!18岁青年男
文言文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讲诉的是的车夫驾车,十分的洋气,后被妻子发现,车夫的妻子嚷嚷着要离婚,车夫问明原因后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并得到了改正,晏子后来了解了情况便推荐了车夫做大夫。这里说明了人要
唐朝宰相魏征以犯言敢谏著称。每当唐太宗有什么错误时,他都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有时即使皇帝生气,他也毫不惧怕,凭着一张说理严密的嘴,非把太宗说得服服贴贴不可。时间一长,太宗就有些怕魏征了。 但是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