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韩信分油
Posted 葫芦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韩信分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韩信分油
韩信分油
韩信是西汉著名军事家。他从小就显示出了不同于他人的才能。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他巧妙分油的事。
汉初军事家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西南)人。因为他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兴三杰”。
韩信小时候穷困潦倒,连每餐混个饱都是难事,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不过有一件事让人们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
那是一天下午,韩信在街上闲逛,看见不远处围着一群人,便紧跑几步赶上前去。
原来,蹲在地上的两个人是合伙做生意的油贩子,发生了矛盾,准备将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后就散伙,各自回家。但他俩手头没有秤,只有一个装剩油的油缸、一只装三斤油的葫芦和一个能装七斤油的瓦罐。两人倒腾了半天,太阳都快要下山了,还是不能把这十斤油平分了。
韩信来到了一边,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开始比画起来。很快,他来到人群当中,大声地说:“这个事情比较简单嘛,交给我吧。”
围观的人一见是韩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就你,还会想出办法来?”“喂,大人们在商量事情,小孩子别来捣乱。”“韩信,你是不是饿了,是不是想喝人家的油啊?”面对众人的讥笑,韩信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油贩子可不这么想,只要能把油平分便是好事。其中的一个说:“小孩,你有什么好办法?”
韩信伸直腰杆,不紧不慢地说:“先两次把葫芦灌满油,倒进空瓦罐中;再第三次把葫芦灌满油,把能装下七斤油的瓦罐装满。这样,瓦罐里有七斤油,葫芦里有两斤油,油缸里还剩一斤油。这是第一步。”
片刻之间,人群安静下来,油贩子也按照韩信所说的做了一遍。
“第二步:把瓦罐里的油全部倒入油缸内,这样油缸中共有八斤油。再将葫芦里的油倒入空瓦罐中。这三个器具中的油各重多少应该很清楚了。葫芦里是空的,油缸中有八斤油,瓦罐中有两斤油。”
“第三步:将能装三斤油的葫芦灌满,倒进瓦罐。这十斤油不就平分了吗?”
听了韩信的话,油贩子几下就把油分好了。围观的人群还在回味韩信的话呢,韩信却已不知去向。不过,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敢小瞧他了。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韩信分油的故事 韩信走马分油是怎么分的?
韩信的故事之韩信立马分油的故事 韩信是汉代的大将,小时候便爱动脑筋,聪明过人。 传说有一天,街上的两个卖油人正在争吵不休。路过这里的韩信,出于好奇,呆呆地看着。他终于明白,原来这两个人合伙卖油
塔塔尔族的食品花样很多。主食有馕、包子、拉面、抓饭和“白里西”等。馕与维吾尔等族类似,从形状看,可分窝窝馕和薄片馕两种;从使用的副料来分,可分为油馕和肉馕两类。包子分油煎包子和蒸包子。拉面又称拉条子;
韩信是历史上一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韩信的军事才能,令人赞不绝口。关于韩信的故事,不胜枚举。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更是为后人所熟知,那么您知道韩信受胯下之辱是怎么一回事吗?跟着本站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韩信是受到后人推崇的“兵仙”、“战神”。刘邦说他“战无不胜”,萧何称他“国士无双”,但是韩信最终的结局非常悲惨,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在长乐宫中。在军事指挥上叱咤风云的韩信,做人如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跟萧何被后人称为是知己,当年韩信在项羽和刘邦的手下都得不到重用,但是萧何却发现了韩信的潜力,所以极力在刘邦面前推荐韩信。最后也证明了萧何的眼光的确看人很准,但最后杀死韩信的也是萧何这就有点讽刺了。
象棋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一种棋术,对于它的起源却说法不一。但是最早的说法是源于西汉时期的名将韩信。 据说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就请封为诸侯王,刘邦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只能同意封韩信为异姓王。刘邦建朝之初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就是韩信在面对刘邦的怀疑时曾说过的话。汉朝的许多开国功臣后来都被刘邦给除去了。当年韩信是项羽的手下,但是一直未得到重用,所以韩信才投奔了刘邦的汉营
韩信并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多多益善”、“胯下之辱”、“一饭千金”、“背水一战”等,这些我们常用的成语都和韩信有关,看来韩信的作为不仅在军事上,在文学领域也是有所建树的,当然我们熟知的韩信,不
韩信领兵打仗的本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也正是因此,让很多人感到奇怪,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虽然项羽本身的能力很强,但是在那时的社会现状下,有一个韩信这样的帮手难道不是更好吗?项羽最后死在韩信的逼迫下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