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顾炎武手不释卷
Posted 时间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顾炎武手不释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顾炎武手不释卷
顾炎武手不释卷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跟从祖父和母亲读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勤勉好学的学习习惯。
顾炎武四、五岁时,他的母亲王氏就教他读书写字。王氏自己也昼织夜读,夜深才休息,这种勤奋的精神给顾炎武幼小的心灵打上很深的烙印。
六岁时炎武听母亲讲《大学》,七岁时入私塾学《四书》,九岁时读《周易》,十岁时在祖父指导下读《孙子兵法》、《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籍。十一岁时他开始读《资治通鉴》,他不分昼夜地苦读,只用三年时间就读完了,而且还抄了一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这样,越读越厚,读完一部就变成了两部。十四岁时他又读了《尚书》、《诗经》、《春秋》。
这一段童年的时光,顾炎武手不释卷地读了大量的书。他读书有个习惯,就是每年要用三个月时间复习读过的书,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其余时间就都用来阅读那些没有读过的书,如此日夜苦读,为他的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炎武二十七岁时乡试意外落第,更坚定了他加倍读书,靠真才实学救国救民的信念。他通读了二十一史和全国州县志书等,仅是各种方志就读了一千多部,同时一边阅读,一边抄录,增补材料,并著成两部书,极大地发挥了这些材料的作用,也使他的学问更扎实了。
顾炎武一生喜好读书,无论身在何处,始终勤学不辍。他认为学无止境,“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做学问若不能一天天进步,就会一天天退步,因而他为了进步,没有一天不读书,除了读书别无他好。而他四处游历,也不忘随身带书,没有一天不用蝇字行楷抄书。顾炎武读书下了很大的工夫,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顾炎武虽学识渊博,但他不急于求名,做学问一丝不苟,从不“轻言著述”。即使在中年以后,奔波劳顿,生活动荡不安,他也从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仍努力不懈地研究学问,写下大量著作。他所著的《音学五书》,三十多年才完成。无论到哪里游历,总是随身携稿,反复修改。著名的《日知录》1670年刻了八卷。六年之后,顾炎武学问有了进步,发觉原作有些见解不当,资料不全,他再次认真增改,写成二十多卷。顾炎武这种认真负责的治学精神让当时很多学者自叹弗如。
顾炎武一生勤奋,从不浪费时间,即使在行程中,也要背诗诵文,反复巩固自己的知识。他一生最讨厌朋友们宴饮闲谈,每有此种场合,他总是推辞不去。即使去了,也毫无兴致,过后总是为浪费了时光而叹息不已。
顾炎武一生勤奋好学,同时注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强调实事求是,据事直书。他在北方游历时,用两匹马、两匹骡子驮着自己写的书,遇到关塞等险要之地,就亲自向退卒老兵询问有关情况,及时修改文稿,以免贻误后代。在各地游历时,他抄录了大量碑文,把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在亲见亲闻的基础上写了大量书籍。
顾炎武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大半个中国,接触丰富的事物,得到大量宝贵的资料,因而他的著作宏富且证据确凿,鲜有错漏,同时他还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自知,严于律己,在当时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著名学者阎若璩曾如此说:“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仅仅得三人。”其中一人就是顾炎武。
◆对真正的读者来说,有好书可读,人间便没有痛苦难耐的时光,没有卑微无助的地位,没有忐忑不安的窘况。
相关参考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首先顾炎武是也一位儒学大家,是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rdquo
顾炎武是著名的儒学名家,与黄宗羲、王夫之二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的许多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认为他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虽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明朝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在程朱理学衰退之时,开启了清朝思想界的新出路。 就顾炎武个人的思想而言,最重要的在于两点:一、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明朝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在程朱理学衰退之时,开启了清朝思想界的新出路。 就顾炎武个人的思想而言,最重要的在于两点:一、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放在普通人身上,能在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就已经不错了!顾炎武青史留名
顾炎武 顾炎武(汉语拼音:GuYanwu;1613~1682),明末清初经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亭林镇人。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傭,世称亭林先生
顾炎武 顾炎武(汉语拼音:GuYanwu;1613~1682),明末清初经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亭林镇人。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傭,世称亭林先生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放在普通人身上,能在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就已经不错了!顾炎武青史留名
顾炎武的思想顾炎武(1613年—1682年),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
终生顾炎武抗清